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兵部尚书佚事(长篇历史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敏飞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起大落:一个碌碌无为的庸官,在3年多时间里飚升11级!

大爱大恨:一个被誉为“闽中有女最能诗”的诗妓,被骗到福建最偏远的山乡!

大奸大忠:在那贪污60两银子就要剥皮示众的时代,他盖起一幢现今为国宝的私宅!

大奇大异:在这神灵只能令人敬畏的东方世界,人性十足的“石伯公”期待世人来发现!

大景大观: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天下第一湖山,绵延闽粤两省的赤石群带比长城更壮丽!

大题大作:中国状元为什么不能为中国文化做相应的贡献,呼唤国人深思!

本书以撷拾逸闻和抓取细节的小说笔法,为人们讲述了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另类个人史,个中映射了明朝晚年荒诞不经的官场外史,又揭示了历史与个人相依又相悖的诸多况味。

内容推荐

明朝末年,进士李春烨与太监魏忠贤、皇长孙朱由校因多年不得志,成为难兄难弟。朱由校意外成为皇上,魏忠贤大红大紫,李春烨随之升迁。然而,李春烨目睹更多的却是残暴与虚伪,深恐自己也难以善终,决计退隐,一面出任湖广大参,一面在家乡福建泰宁兴建五福堂。不意卷入御史杨涟枉死案,很快被调回,飞黄腾达,飚升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师,这时,他深恐泰极否来,激流勇退。果不其然,他还在归途朱由校就病死,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遭到新皇上的清算……

苏州籍才女景翩翩沦为诗妓,漂泊福建。她与李春烨邂逅,情投意合,资助兴建五福堂……

这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小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反思了明亡之痛,从多方面折射出乱世官场求生之艰难,也令人感慨历史对于后人生存境遇的压抑。

目录

卷一·何以度潇湘

卷二·风雨滞残春

卷三·华月流青天

卷四·叠起江南恨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1

北京的深秋,本来就满目凋零,寒气逼人,何况这是大明王朝之暮的天启四年(1624)。

快到午时,一辆大马车箭一般飞出城东的朝阳门。这天是京城填仓之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急着进城的马车和行人吓了一跳,连忙避闪。有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被挑夫撞着,趔趄到城门上,疼得破口大骂:“赶死啊!”更多人则在猜测:车里是逃犯,还是追拿逃犯的锦衣卫?

车里坐的不是逃犯也不是锦衣卫,是李舂烨和他的家人。通往通州运河码头的官道很好,三匹马的大车也不颠簸,只是随着马蹄很有节奏地轻跳着,而这跳动仿佛只是为了不让客官睡着。李春烨闭目养神,妾卓氏抱着女儿佯睡,儿子李白枢趴在窗口,撩起一角布帘看窗外,看那一棵棵没剩几片叶子的树。管家老邢坐在车夫身边监督,生怕他偷懒或是跑错道。

京城呆十余年了,总有些好友。圣旨一下,好友纷纷道贺,要设宴饯行,李春烨都谢绝。皇命如山,又归心似箭。当然,江日彩那里少不得。他们自幼同窗,儿女亲家,如今同在京城,江日彩又抱病,人家袁崇焕都要特地从辽东进京探望,他怎能不告而别呢?他自备酒肴上门,含泪与老友话别。除此,就不安排了。可是,沈犹龙不依。想当年,来自江西南昌的万爆、松江华亭(今上海华亭)的沈犹龙和福建泰宁的李春烨三人同一场科考,在那九千多间号合中又刚好左中右相邻。试毕,三人同出共饮。他们以“酒”作对,万燥首先称圣(里):“耳口王,耳口王,壶中有酒我先尝。”说着,倒出酒就要喝。沈犹龙一把抢过,称贤(餐):“臣又贝,臣又贝,壶中有酒我先醉。”李春烨连忙道:“圣贤才,圣贤才,壶中有酒我先来。”三人大笑,开怀畅饮。后来揭榜,三人又巧列三甲第十一、十二、十三名,同入朝廷。如此有缘,便结为“圣贤才”三兄弟。如今,为兄的万爆刚死于非命,为弟的李舂烨又要出京,沈犹龙怅然若失,硬要在城门口饯行。还有好友钱龙锡、傅冠等人。这本来只是象征性一杯两杯,没想到魏忠贤也来了。

李春烨今年五十四,魏忠贤比他大三岁,两个人可说是难兄难弟。李舂烨金榜题名,留在朝廷,在区区行人位子上一呆就是五年,连万历皇上的面都没见过。听说万历皇上很胖,走路时要太监帮他抬着肚子陧慢走,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李春烨只见过他的棺材。泰昌皇上即位,实行新政,发内帑犒劳九边将士,矿税尽行停止,废除“丐户”等贱民政策,并考选官员填补空缺,起用新人。在这种情况下,李春烨才给挪到工科当给事中,但品级还没变。才个把月,泰昌皇上又驾崩,现在皇上是天启。天启皇上朱由校是捡了个皇上当。以前,他老爹即泰昌皇上连个太子的身份也朝不保夕,他只好和李春烨、魏忠贤这些小人物玩得如鱼与水。魏忠贤本来在乡里吃喝嫖赌,赌输了把裤裆里那命根子一割,混进宫里,帮朱由校一家人刷马桶,能得到李春烨这样的小人物看得起就心满意足,哪敢指望看到朱由校登基的一天。现在,魏忠贤成了天启皇上身边最红的人,官衔有一大串。皇上敕谕中,对他的称呼是“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提督礼仪房兼管惜薪司内府治用库印务、司礼监秉笔太监”。这称呼太烦人,人们口头都不这样称。明朝一立,就废除丞相。皇上下各类圣旨,全靠司礼监秉笔太监。更要命的是,明朝特有的锦衣卫和东厂除了服从皇上,就听命于总督东厂。锦衣卫和东厂是专门监督官员和百姓的。谁要是触犯什么,不需要通过监察官或者刑部,锦衣卫和东厂可以直接逮了惩处。所以,连皇上都经常当众称“朕与厂臣”。文武百官称皇上“万岁”,称魏忠贤则“九千九百岁”,就像最高最高的山离太阳只差那么丁点。相比起来,李春烨仍然寒碜。但魏忠贤这人还是很讲义气的,一出轿子,他拱手笑道:“我还想请你到寒舍一叙呢,哪想老弟你鞋底抹油——想溜,罚酒!罚酒!”

“实在抱歉!实在抱歉!我是想厂臣日理万机,留个信就行了,不敢打扰。没想还是惊动你,麻烦老兄跑这么老远……”  早有人给魏忠贤让座,他一屁股坐下,一个劲嚷道:“废话少说!快罚酒!罚酒!”

“小弟该罚!小弟该罚!”说着,李春烨自饮三杯。

“老弟连升七级,老兄我连敬七杯!”魏忠贤除了裤裆里少那“宝贝儿”,样样都像条汉子。旁人套近乎特意为他杯杯少倒些,他发现了自个端起酒壶杯杯添满。

魏忠贤不期而至,却很快给拥为主宾,一桌人喝得昏天暗地。好在主人沈犹龙还清醒,说时辰不早,让李春烨先起程,其余人留下喝个尽兴。这提议得到大家赞同。出远门要择吉日吉时,要上午而不能午后,这是大家都明了的。魏忠贤附和道:“再不走,说不准皇上都要来了!”

“那不敢当!那不敢当!那是真不敢当!”李春烨真当一回事。

“那说不定哦!”魏忠贤一脸正经说,“昨天皇上还跟我说,朕怎么让二白说走就走了?朕还想……”

“哈哈哈,罚酒!罚酒!”李春烨忽然大叫起来。

“怎么啦?”

“皇上从来没叫我二白……”

“哦,该罚!该罚!开玩笑,开玩笑!这里都是兄弟,你可不敢告呈上啊!”

瞧——,魏忠贤还是把咱当兄弟呢!李春烨感到欣慰,觉得自己太小心眼……

突然,李春烨又想:在这里饯行是临时定的,魏忠贤怎么知道?这老兄真够神出鬼没的。

魏忠贤仪表堂堂,性情豪爽,能说会道,本来人缘挺好,可是地位一变,他整个人就变了,变得越来越让人感到可恨。李春烨感到不可理解,跟他直接谈过。可他说,不是他跟别人过意不去,是别人要跟他过意不去。有些事可能确实过分了些,可他为了什么呢?还不都是为皇上?李春烨听了,想想也是。魏忠贤名声越来越不好,同乡、同科及好友私下里都劝李春烨少跟这样的人来往,李春烨觉得这忠告不无道理,便对他敬而远之。

魏忠贤本来只住宫中,这两年应酬多了,才在外面置一幢私宅。他邀皇上到他宫外府上看看,皇上答应,可是说了上百次也没动一脚。今年五月底的一天晚上,皇上忽然心血来潮,微服出宫溜达,到魏忠贤府上串门。魏忠贤喜出望外,好酒好菜相待,君臣尽欢。魏忠贤喝多了,忘乎所以,以为像以前一样什么话都可以说,倚老卖老,竟然劝皇上不可过于迷恋工匠,而应当以江山社稷为重。皇上笑着笑着,陡然变脸,酒杯一砸,怒道:“什么时候轮到你教训我啦!什么事都要朕,还要你们这班人干什么!没本事就直说,三条腿的找不到,两条腿的还怕找不到啊!”骂完不算,又命魏忠贤回老家,闭门思过。这事传开,大臣们都夸皇上圣明,咒骂魏忠贤拍马屁拍错了部位活该。御史杨涟趁机上《二十四大罪疏》,指控魏忠贤“狐假虎威,专权乱政,无日无天,大负圣恩,大违祖制”,详列二十四条罪状,建议将魏忠贤正法。朝廷百官纷纷跟着奏,认为让魏忠贤这样回家太便宜,要求拿他问罪。哪知道,皇上耍小孩脾气,没几天又想魏忠贤了,召他回宫,反而切责杨涟捕风捉影,爱出风头。内阁首辅叶向高,为人光明忠厚,德高望重,便请他出面率领众人继续进谏。他为难说:“你们不要开玩笑!要知道,魏忠贤虽然有些过分,可他对皇上忠心耿耿。如果惩处了他,恐怕再也找不到那么忠心的人。我老了,不惜以身报国。我担心的是,如果皇上不采纳,又得罪了魏忠贤,你们以后怎么办?”

叶向高来个折中,建议让魏忠贤体面地辞官。这建议得到更多官员的支持,连抚宁侯朱国弼也上疏说魏忠贤宜罪,希望皇上命其闲住夺禄三年。李春烨于公于私权衡一番,觉得这建议最妥,终于也站出来写一疏,表示理解“皇上诚念魏忠贤,当求所以保全之”,认为“而今保全忠贤之计,莫如听其所请,且归私第,远势避嫌,以安中外之心”,强调“中外之心安,则忠贤亦安”。但皇上还是一一驳回。

在这种情况下,工部屯田郎中万燥还想弹劾魏忠贤。他冒雨到李春烨府上商量,说:“皇上真会容忍一个太监祸国殃民啊?我才不信!”

“唉,怎么说呢?”李春烨真不知道怎么说。

“我来写个疏——我们一起写,我才不信我们这么多人会斗不过他一个阉人……”

“算了吧……”

“不能算!”万燥义愤填膺。“太祖有训:‘太监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王振、刘瑾那类大阉,没让我们受够吗?难道又要出个魏忠贤?”

“说得也是……可是,可是……我看,不至于吧?”

“不至于?你还没看出来?还要等他胡作非为够了,才……才、才马后炮,说是惩治他多英明?够了!太监灾难,早让国人受够了!”

P2-6

后记

十多年前,我在泰宁工作时就萌生了把尚书李春烨的人生写出来的念头。然而,要把李春烨有血有肉地写出来并非易事。尽管当时我已经读破了一本旧县志(这是我惟一读破的一本书),写过《尚书第主人李春烨》、《应龙故里好风光》和《祭袁崇焕》等一系列相关文章,还曾两度拟出长篇小说的纲目,却久久不敢下笔。李春烨留下的房子大而完好,留下的史料却很少而可信度又差。景翩翩的资料就更少了。这样,我陆续准备了十年,直到二00五年秋才动笔。

在这部小说漫长的创作过程当中,我收集并考证了大量资料,还有一些学术性收获。但这毕竟是小说,而不是人物传记。传记与历史人物小说的区别是什么?我没有专门研究,只是凭感觉认为,借用数学语言来说:前者只能在固定的若干点之间画线,后者虽然也是在若干个点之间画线,但其中有些点可以变动。在这部小说当中,我作过变动的“点”为数不少。这样一来,有些内容与史实吻合或者大致吻合,有些则“张冠李戴”,甚至纯属虚构,切不可逐一“对号入座”。这部小说中的李春烨,不只是历史上生活过的李春烨,不只是史料里记载的李春烨,也不只是民间传说中的李春烨,而只是我个人文学想象中的李春烨。景翩翩等人物也如此。

定稿之际,恍然记起友人萧春雷在我的散文集《人性·自然·历史》跋文中写道:“敏飞说过,他试图通过对一个县的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深刻了解,作为开启更广大中国文化与社会的钥匙。他这项策略的前半部分已差不多成功……”转眼十年了!那么,我这后半部分呢?

我调离泰宁也十年有余了!然而,读着沈从文的《边城》,还是想描述我闽西北那神秘兮兮的风物;读着刚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还是想追溯我泰宁那怪怪异异的历史。当然,我始终没忘“坐井观天”。国人反思明亡之痛,总结了许多血的教训,可我还是试图找一个新的视角:看它大敌当前之时怎么用国防部长。

感谢诸多前辈和友人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时得到诸多网友的鼓励与建议,借此机会,一并鸣谢。

冯敏飞

二00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书评(媒体评论)

在大明晚期的历史舞台上,李春烨并非一个重要角色,但其际遇却异常独特。他不想官场得意而得意,不想情场失意而失意。《兵部尚书佚事》以撷抬逸闻和抓取细节的小说笔法,为人们讲述了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另类个人史,个中映射了明朝晚年荒诞不经的官场外史,又揭示了历史与个人相依相悖的诸多况味。因而,在2007年陡然兴起的“明史热”中,出自冯敏飞之手的这部《兵部尚书佚事》,值得特别予以关注。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白烨

小说既有山水林泉之美,复多金戈铁马之壮。作品中展示了权力争斗的诡谲,忠良冤死的惨烈,让人充分感受到大历史的凛冽与萧瑟、昂扬与激越。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张宗刚

他,一位庸碌无为不被知晓的晚明国防部长,但冯敏飞为他讲述的故事却令人叹息。书中描绘的人文景致,更叫人沉迷留恋不舍离去……

——国务院某部门官员 杨流昌

景翩翩,一个美丽的诗妓。她悄然远去,冯敏飞追踪而来,抢救了失落那个时代的悲壮与忧伤。当破碎的妩媚在他的“一指禅”中复原,整个闲西北随之生动了……

——诗人 詹昌政

冯敏飞的小说写出了泰宁的形与神。虽然主线是大动乱时代的宦海沉浮和爱情传奇,但他忍不住津津乐道这座闽西北小城的光阴故事,比如关于皇帝、状元、古谚、诗歌、山水,石伯公……

——作家萧春雷

书的切入点很好。个人很喜欢这种于历史片段中折射时代特征的作品。

——起点中文网友 战国春秋

能看到这么好的作品我觉得很欣慰。好就好在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恰到好处,行文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起点中文网友pyq00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