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人处世四字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李长攸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继承了传统《三字经》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朴实无华、警示后世等优点,四字一句,四句一节,隔句押韵,韵脚整齐,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旷神怡。该书以修身养性、出仕理民、居家处世为核心,传真诚善美之言,承先哲做人之道,立处世做事之则,无啻是为政为学的合谐篇章,是立言立行的巅峰体验。它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体现了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执着与追求,体现了作者以德育人的良苦用心。

内容推荐

  这是本青少年修养读本。全书以修身养性、出仕理民、居家处世为核心,传真诚善美之言,承先哲做人之道,立处世做事之则。每组文章在附有注释的、解读的同时,都有一个相关故事。

目录

学习成才篇

修身正己篇

崇德尚善篇

处世交友篇

为国从政篇

感世明理篇

后记

试读章节

①人生有则,万物有道。学而知之,人生之要。

②一日曝晒,十日寒之,学无有恒,怎达目的?

③酒肉之徒,胸无大志。不学无术,何以成器?

④人若无志,一生迷途,浑浑噩噩。社会赘物o

⑤不怕无位,怕不能立。德才俱备,修身以俟o

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识为智,德高为贤。

注释:

①则:规则,法则。 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一日曝(pu)硒,十日寒之:比喻时而勤奋,时而懈怠。

③器:指人才。

④浑浑噩噩:形容无知识,糊里糊涂。

⑤俟(si):等待。

⑥为:成为。 范:典范。

解读:

①人类生存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则,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只有学习才能有知识、增智慧,这是人们生存的第一要务。

②培育植物需要充足的温度,不能在阳光下仅仅暖和了一天,而在寒冷的空气里又冻上十天,在这样的环境下,植物是长不好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学习一天,玩耍十天,不能持之以恒,怎么会达到目的呢?

③那些成天沉浸在酒色之中的人,都是胸无大志的无耻之徒。如果像他们那样不学无术,怎么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呢?

④人如果没有志向,一生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不知到哪里去,糊里糊涂,成为社会的累赘。

⑤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怕你没有什么职位,就怕你没有干好职位的本领。只要你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耐心等待,机会一定会有的。

⑥一个人只有学问高深才有能力去教导别人,只有品行端正才能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有知识才能有智慧,品德高尚才能成为贤能之辈。

故事:

不怕无位,怕不能立——苏秦苦读锥刺股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载:在我国的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相互攻伐,这造就了一批游说于各国之间的所谓“纵横家”,也就是说客。苏秦就是其中一个。

苏秦曾拜鬼谷子为师。辞别老师下山后,他变卖家产出游列国,但因学识不足,辩才不强,得不到任用,只得灰溜溜地又回到了老家。因资财费尽,衣服无钱更换,他只好身着破裘衣,担囊徒步而归。

一回到家,父母看到他那狼狈不堪的样子,将他臭骂一顿。他的妻子正在织布,见到此状,不肯下机相见。此时,苏秦已饿得很厉害,要求嫂子给他弄点饭吃,嫂子不屑一顾,以没有柴火烧饭为由,不肯为他做一顿饭。苏秦看到这种境况,不觉潸然泪下,哀叹一声说:“都怪我才学太浅,不被起用,以致落得如此贫贱下场。”于是,他决心发愤攻读,立志成才。

苏秦找出了一本叫《太公阴符》的书,从此,闭门攻读,昼夜不息。深夜困倦昏昏欲睡之时,他怕时间流失,不舍得香香甜甜睡上一觉,便拿起铁锥,扎刺自己的大腿,以致流血到脚底。苏秦用这种方法防止自己困倦入睡,以便能继续学习。终于有一天,苏秦认为自己学有所得,便又辞别家人,再次游说列国。

苏秦提出的合纵抗秦之策,得到齐、楚、魏、韩、燕、赵六国的拥护。六国拥推苏秦为“合纵长”,兼佩六国相印,总辖六国臣民。苏秦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头面人物。  从苏秦苦学成才的例子中可以得知,人不怕没有职位,就怕没有真才实学,有了真才实学,就能在社会上站立起来。

①终日而思。不如学习。跋而望之,不如高视。

②山中无路,常行成道;人能成才,勤学为要。

③木受绳直,斧就砺利;崇尚德才,学乃成器。

④人生在世。追求学识,人文素养,应列第一。

⑤自我修养,不断学习,素质提高,终身受益。

⑥尽信其书。不如无书。读书之要,唯实是务。

注释:

①跤(qi):抬起脚跟站着。 之:它。

③就:靠近,引伸为磨擦。 砺(li):磨刀石。

⑥其:那。 唯:只有。

解读:

①只是自己苦苦思索而不学习,就会始终疑惑不解。正像一个人抬着脚跟去张望什么,倒不如走到高处,远方的景色就会一目了然了。

⑦山上本来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自然踩出人行小道来;一个人只要勤学会学,知识一天天多起来,才能也就会逐渐形成了。

③一块本来弯曲的木料被木匠打线加工后就能成为很直的用料,本来很钝的斧头经过磨石的磨擦就会变得很锋利了;一个人也是这样,只要崇尚优良品德,努力学习知识,就一定能够成为贤能之辈。

④人活在社会上,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应放在学习的首位,因为这是学习其他各类知识的基础。

⑤人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⑥我们如果对书中内容不加分析理解就盲目地相信,还不如不读书。读书务必要做到求实务实,学用结合。

故事:

素质提高,终身受益一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载: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的部将吕蒙,人称“吴下阿蒙”。

吕蒙读书不多,学问不高。他年轻时就跟随孙策的部将邓当做个小官,后来拜为别部司马,又升为偏将军。但是由于吕蒙文化水平低,虽作战勇敢,还是因学识浅薄,常被人瞧不起。当时孙权的部将鲁肃,就对他非常轻视。

后来,吕蒙因军功显著,升为偏将军后,鲁肃拜会吕蒙。鲁肃作为一名老将,酒席间,吕蒙自然向他请教一些问题。在问到鲁肃对付关羽有何计略时,鲁肃轻率地回答说:“临时应付吧。”这时,吕蒙却为鲁肃指出:“计谋宜早定出,哪能临时仓促应战?”遂为鲁肃作了五个方面的谋划。鲁肃顿时肃然起敬,越席走近吕蒙,拍着他的脊背说:“吕蒙啊,我真不知你才略学识达到了这样高的程度呀。”受吕蒙感动之余,鲁肃接着参拜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兄弟。

吕蒙为何在不长的时间里有如此大的进步呢?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江表传》里记载了这一奥秘。说的是,当时孙权与吕蒙及蒋钦一起闲谈。孙权劝他们要多加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吕蒙却说:“军中事务繁忙,哪有时间学习呀?”孙权说:“我又不是叫你们去做经学博士,我是叫你们广泛涉猎,以史鉴今,增长知识。你说你们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少时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喜读经史,现在仍坚持读兵法、史书等,深以为大有裨益。你们何不也抓紧时间学习呢?”

听了孙权的一番话,吕蒙从此开始立志学习,笃志不倦,刻苦钻研,广采博览,就连一些老学者看不到的书他都看了,果然学识大进。就连孙权也常称赞他说,学能使人长进,吕蒙的进步是谁也比不了的。老将军鲁肃更是佩服之至,连连称赞:“我以为吕蒙弟只是个武将而已,现在看来,学识渊博,绝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吕蒙也深有体会地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这个故事足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学习,人不学无以立,素质提高,终身受益。

P2-6

序言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更是博大精深。挖掘探究这一历史文化宝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发扬光大,承传后世,播先哲之德,结育人之果,乃是我们炎黄子孙当仁不让的义务。

李长攸同志的《做人处世四字经》,便是其有益的尝试。该书继承了传统《三字经》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朴实无华、警示后世等优点,四字一句,四句一节,隔句押韵,韵脚整齐,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旷神怡。该书以修身养性、出仕理民、居家处世为核心,传真诚善美之言,承先哲做人之道,立处世做事之则,无啻是为政为学的合谐篇章,是立言立行的巅峰体验。它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体现了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执着与追求,体现了作者以德育人的良苦用心。

更为可喜的是,该书构思精妙,独具特色。每组文章在附有注释、解读的同时,都有一个相关故事,从而把趣味性和知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哲理变得深入浅出,使学习变得趣味盎然,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读来让人爱不释手,无疑会生发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具有较强的警示、启迪和教育作用。

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实施“以德治国”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品德修养,提升其人文素养,使其将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贤良之辈、栋梁之才,是当前学校和社会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其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更是刻不容缓。《做人处世四字经》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参考书。山东教育出版社独具慧眼出版该书,对于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发运用校本教材,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的品德教育,切实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推进“以德治国”方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其意义不言而喻。

愿这部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后记

伟大的华夏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是这美德,哺育了代代中华儿女,使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在为之自豪、骄傲之余,我们更应该醒悟到,挖掘这一世界文化宝藏,使之发扬光大,乃是每一位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然把传承华夏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天职,身虽不才,情却笃真,是以毕吾余时,尽吾拙智,不揣浅陋,冒昧成篇。在写作过程中,本人参考了古今有关著作,如《二十五史》《中华五千年》《中国古典故事大全》《华夏五千年》等。同时,路延捷教授给以热心指导,李彬同志也提出了宝贵意见,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詹万生主任慨然赐序,本人甚感荣幸,倍受鼓舞。正是在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拙作才得以问世,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拙作虽已付梓,但毕竟由于自己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3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0: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