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互注的编排方式、晓畅易懂的叙述语言、新颖美观的版式设计,再现中国历史的经典内容。该书主体文字多角度、全方位解构中国艺术,兼辟世界艺术事典和中国艺术事典等辅助栏目;书中近600幅精美图片,包括名人像、著作书影、遗迹、艺术文物照片、经典名画、经典场景等,配以准确精当的图注文字,充分拓宽读者视野,开辟思维想象空间;该书版式设计、图文编排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并将此设计理念贯穿于制作的整个过程,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它集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是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的理想读本。
本书以读者的阅读为本位,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记史的单一模式,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觉、多层次地阐释中国历史。全书共分为华夏源头、中原逐鹿、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乾坤变幻、王朝更迭、民主与新生七个篇章,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过程。增设的大事年表、中国大事记和世界大事记等多个辅助栏目,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展,全面地解读中国历史。同时,编者选配的近600幅内容涵盖面广的图片,文图对应,互为解释与补充,方便读者理解作品。精炼简洁的文字、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一个崭新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唐高宗是个懦弱平庸的人,他即位以后,把朝政大事交给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处理。后来,他又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权力欲很强,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名瞾,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她的父亲武士擭原来是一个很有钱的木材商人。隋末时弃商从戎,成了一名府兵制下的鹰扬府队正。李渊起兵反隋,武士彟转而参加了李渊的军队,后来在唐朝廷为官,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武则天9岁时,父亲死去。14岁时,已经近40岁的唐太宗听说她长得很美,便选她入宫,赐号武媚,人称媚娘,后来又封为才人。唐太宗死了以后,她和一些宫女依旧制被送到感业寺去做尼姑。李治当太子时曾与她有暧昧关系,于是让她蓄发入宫侍寝,封为昭仪。但武则天心里还不满足,想进一步夺取皇后的位子,于是武则天千方百计想陷害王皇后。
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有一天,王皇后来探望,爱抚地摸了摸,逗了逗。王皇后走后,武则天竞狠心地把女儿掐死,用被子盖好。当高宗来看时,她便诬陷是王皇后杀了她的女儿,使王皇后有口难辩。唐高宗因此大怒,从此动了废王立武的念头。
到了公元655年九月,唐高宗不顾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正式提出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有一天,唐高宗问李勣:“我打算立武昭仪做皇后,褚遂良他们坚决反对,你看这事该怎么办呢?”李勣看见高宗废立决心已下,便为武则天说好话,他说:“废立皇后,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一定要得到外人同意呢?”许敬宗也说:“乡巴佬多割10斛麦子,尚且想换个新媳妇,何况天子富有四海,立新皇后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高宗决定,废王皇后为庶人,册封武氏为皇后。
武则天当皇后以后,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参与朝政。她利用高宗与元老重臣之间的矛盾,在短短几年内,就杀了长孙无忌,罢免了20多个反对他的重臣。武则天对拥护她的人全都重用,李义府、许敬宗因而青云直上,当了宰相。到了后来,武则天甚至同高宗一起垂帘听政,当时朝臣并称他们为“二圣”,即称高宗为天皇,武后为天后。武则天作威作福,高宗一举一动都受她约束。唐高宗很不满,就秘密把大臣上官仪找来,让他起草废武后的诏书。消息传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怒气冲冲地去见唐高宗。她厉声问高宗说:“这是怎么回事?”唐高宗十分害怕,没了主意,就结结巴巴地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这么干的。”武则天立刻命人杀掉上官仪等人。从此大小政事,都由武则天一人定夺。
唐高宗感到武氏一派的威胁越来越大,担心李家的天下难保,就想趁自己还在世,传位给太子李弘(武则天的长子)。但是,武则天竞用毒酒害死了李弘,立次子李贤做太子。不久,又把李贤废为平民,改立三儿子李显为太子,弄得唐高宗束手无策。
到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死,太子李显即位,就是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执政。后来,她容忍不了唐中宗重用韦氏家族的人,又废了唐中宗,立她的四儿子李旦为帝,就是唐睿宗。同时,她不许睿宗干预朝政,一切事务由她自己做主。
唐宗室功臣看到武氏家族弄权,人人自危,于是激烈的斗争便公开化了。最先起来反抗的是李唐旧臣徐敬业、唐之奇、骆宾王等人。他们以拥戴中宗为号召,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在朝廷内部获得了宰相裴炎的支持,内外呼应,一时间聚集了10余万人马。骆宾王乘讨武军浩大的气势,慷慨激昂地写了一篇著名的《讨武曌檄》。武则天派出30万大军讨平了徐敬业,杀了倾向徐敬业的宰相裴炎等人。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国号唐为周,改元天授。她通文史,多权谋,开创殿试制度,亲自考核贡生,这是对门阀贵族一个有力的打击。她执政期间,对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自高宗死后,武后临朝听政,并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为帝。天授元年七月,武后的亲信法明、怀义和尚等10人献呈《大云经》,内有女主之文,陈符命,说武则天是弥勒下界,应该做人间主。这一切都是为武则天称帝制造理论根据。九月三日,侍御史傅游艺猜中了武则天的心思,率关中百姓900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武则天假装不许,但升傅游艺为给事中。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又请改唐为周,睿宗皇帝亦不得不上表请改武姓。于是武则天在九月九日宣布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武则天受尊号为圣神皇帝,将睿宗皇帝立为皇嗣,赐姓武,以皇太子为皇太孙。十三日,立武氏七庙于神都洛阳,追尊其父王为始祖父皇帝,平王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又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氏诸姑姊为长公主。十月,制天下武氏悉免课役。
武则天掌理朝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唐帝国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重视发展农业,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又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对符合她意愿的建议她乐意采纳,反对她的意见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听取,甚至能容忍对她的人身攻击。
武则天最大的贡献在于改革官制,削弱三省六部制的相权,加强御史台的监督作用;同时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的官僚,使更多的寒族参与政治。她完善了科举制,为表示对选拔人才的重视,她亲自过问,开创了殿试的先例,并且开设武举,由此培养和选拔了一批文臣武将,如狄仁杰、张柬之等。但武则天任用酷吏、制造冤狱并广开告密之风,形成政治上的恐怖。她生活奢侈,支持佛教,大修宫殿、佛寺,并宠信张易之等小人,后期朝政日益败坏。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位。同年,82岁的武则天病死,她生前曾留下“袱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的遗言,并令人在陵前高高竖起一座无字碑。(P209-211)
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表现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之间,它于不知不觉间通过你的眼神、表情和姿态流露出来。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必须具备相应的人文知识,俗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文化,作者认为就是指军队整体的人文素质。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知识占据了巨大的篇幅。人文一词最早见之于《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诗书礼乐及其教化。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人”和“文”两重含义,即包含着“理想的人性”和“文化的教化”两方面的内涵。人文知识即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础知识,如历史、文学、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知识等。人文知识博大精深,内涵深刻,饱含哲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人文知识,作为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近几十年来,人文知识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以思维冲浪般的兴奋和挑战,对全世界青年才俊构成强大的吸引力。在人们普遍关注功利的今天,大多数人只关注于英语、财会、电脑这些马上就能派得上用场的知识,而不大喜欢人文知识。殊不知,虽然人文知识并不马上显现作用,但它所潜藏的深刻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却是无尽的。
鉴此,为给当代青年呈现人类知识体系,尤其是中华知识体系的概貌,提供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的基本要素,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彩图版《人文知识读本》。
此套书包括《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学》、《中国艺术》四册。它们大都以时间为顺序,分为若干篇章,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学、中国艺术的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风格特色。增设的大事年表、相关链接、世界大事记、中国大事记、世界艺术事典、中国艺术事典、世界文学事典、中国文学事典等多个辅助栏目,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展,全面地解读人文知识。同时,编者为每本书精心选配的近600幅内容涵盖面广的图片,文图对应,互为解释与补充,方便读者理解作品。此套丛书以读者的阅读为本位,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觉、多层次地阐释人丈知识,是当代青年培养人文素养的理想读本。
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尝试,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们将陆续推出相关读本,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卫东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