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最棒的自己(一个获美国总统奖的女孩的成长经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叶菲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独特的成长励志书,也是一本鲜活的留学指南。叶菲的成长经历,可为中国教育界概念模糊的素质教育提供借鉴,也可为中国家长提供亲子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让他们了解国际化人才是如何培养的,青少年则可以从中领悟到与困难对决、坚持信念的成功之道。

内容推荐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北京高等秘书学院院长,俞敏洪、王世红联合推荐。

这是一个接受了欧洲传统教育、美国自由教育、中国世家教育的孩子,她获美国总统奖,同时被四所大学录取,进入优等生俱乐部,在中申奥时说服基辛格投中国一票,找出美国教科书的错误,抨击福克斯电视台……这些能力与成就与她父母的独特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  

目录

我们要为中国教育做些什么?

未来教育的活化石

自序

我获得了美国总统奖

初到匈牙利的日子

 家世渊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初到匈牙利的日子

 我的小学生涯

 就餐礼仪

 游泳课

 音乐艺术的熏陶

 体能训练

 喜剧大师豪曼·彼特爷爷

 和小刺猬共度一个冬天

 艺术氛围中的人格培养

我的欧洲记忆

 艺术地活着

 我是个野蛮班长

 我和莱娜多“采蘑菇”

 我学会了骑马

 挨打

 妈妈给我的教训

 做事前不要先讲条件

 第一次出席国庆招待会

 见到总统爷爷

 做中匈友好的纽带

 8岁,独自飞欧洲

 我是妈妈的“保镖”

 偷偷应聘当演员

 第一次演戏

 成功后的反思

 用第一笔收入给父母买礼物

 我的欧洲记忆

 总统爷爷的承诺

 给匈牙利总统写信

 欧洲的礼仪教育

处处留意皆学问

 第一次打高尔夫

 我和荣高棠爷爷在一起

 申奥失败后荣爷爷的泪水

 我和妈妈的美国之行

 告别匈牙利

 即将见到李肇星伯伯

 与大使伯伯在一起

 在国外,每个人都代表国家形象

 在国外感受京剧魅力

 参加大人的聚会

 处处留意皆学问

 匈牙利和美国的圣诞节

 我的美国元旦和中国新年

自救者胜天

 痛苦的美国校园生活

 苦闷的现实

 停车!去看看小“崽儿”

 自救者胜天

 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好过

 说服基辛格博士支持中国办奥运

 为伯伯画像

 泣别关心我的李伯伯

 经历9·11事件

 给加利爷爷的信

 在国内高中的学习生活

 李伯伯的稿费

 勇敢者的运动

 来到宾州读书

 新学校的第一天

 英语补习班

 有家的孩子最幸福

 重获学习机会

 攻克语言难关

 再次适应新环境

 三位良师益友

事到难时需放胆

 大事、小事都要有规划

 解剖一只怀孕的死猫

 晦涩的古典小说阅读课

 与老师亲如母女

 斯布兰克的言传身教

 我为祖国“争回三块土地”

 深夜送爸爸上医院

 我的“根”

 钢琴往事

 魔鬼式短跑训练

 拖着降落伞跑步

 数学课是个大问题

 事到难时需放胆

 我发现教材上有错误

 查证教材的错误

 向教育局写信反映

 用43小时学完一年的数学课

新官上任三把火

 我在学生会的工作

 我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新官上任三把火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优等生俱乐部

 创办亚洲俱乐部

 “获奖冠军”

报考大学前的准备

 我的微积分老师

 第二次测验

 经历最漫长的考试

 融化老师心中的坚冰

 我的AP课

 再次获得免考特权

 报考大学前的准备

 报考细则

 我同时被四所大学录取

 我的毕业演讲课

 给老师讲京剧

 高中毕业典礼

 考驾照的经历

 高中生活感言

做个聪明的学生

 祖国,我回来了

 嬗变前的阵痛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开始大学新生活

 进入大学特优生俱乐部

 回国修学分

 我眼中的清华师生

 再次见到李伯伯

 李伯伯的电话

 我为音乐狂

 痴迷钢琴

 法语课的特殊收获

 我的朋友们

 若有若无的初恋

 选课的技巧

 做个聪明的学生

 写作课的漂亮女老师

做最棒的匀己

 抨击福克斯电视台的弊端

 我的讲话风格

 两个人的课堂

 美国风格的文章

 美国的大学如何计算学分

 我在美国的大学讲京剧

 做最棒的自己

 国外读书生活的感言

为女儿喝彩为女儿祝福(代跋)

试读章节

家世渊源

我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

高祖叶中定是清末著名的“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的挑梁花脸,当年正是他们随徽班来到北京;

曾祖父是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的创办者叶春善:

爷爷叶龙章是“富连成”的继任社长,并最终将它办成京剧界的“黄埔军校”;

二爷爷叶荫章是当年著名的鼓师;

三爷爷叶盛章工武丑,开创武丑挑班的先例,是武丑叶派的创始人:

四爷爷叶盛兰,是京剧叶派小生艺术创始人,也是著名的“小生三虎”之——;

五爷爷叶盛长,曾在北京《顺天时报》举办的童伶评选中荣获“生”部冠军;  

我的伯父叶少兰是京剧小生名家,首届梅花奖获得者;

此外我的叔伯叶庆先、叶庆荣、叶蓬、叶钧、叶铁森、叶金援,以及我的姑姑叶红珠等人均为京剧演员。

家中四代人都热衷于京剧艺术,我的父母也不例外:爸爸叶金森继承三爷爷叶盛章的衣钵,工武丑;妈妈孙萍工青衣。他们两人都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京剧界很有声望。

我的妈妈,是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匈牙利裴多菲国家大剧院特邀导演,匈牙利国家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匈牙利喜剧剧院和动作剧院的特约导演,她被匈牙利总统称为“中匈文化大使”,并被授予“荣誉国民证章”。

妈妈在匈牙利将我们的京剧国粹与西方戏剧结合,创办了一种新的戏种:动作戏剧,在当地广受欢迎;随后又与大名鼎鼎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州立交响乐团合作,让交响乐为京剧伴奏,将东西方艺术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早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把京剧带到美国、日本,使之成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到了80年代。京剧艺术家杨秋玲等人把京剧带进夏威夷大学,让外国学生用英语演出京剧剧目:而在90年代,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我的妈妈孙萍和爸爸叶金森在匈牙利,终于将中国京剧与西方戏剧成功糅合,所创造的动作戏剧深深打动了西方观众,也使他们两人从京剧演员成长为优秀的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记忆中小时候的家更像是一个京剧培训中心,经常有一些京剧爱好者光临,其中还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纷纷来向爷爷和爸爸、妈妈求教京剧方面的知识。时间久了,我和他们混得很熟,也常常希望自己能到国外去看一看。

上幼儿园那年,我的父母被文化部和戏剧家协会派到匈牙利做文化交流工作,我有幸也跟着一起去了。

刚到匈牙利,我们住在匈牙利的西部城市维斯普雷姆,那里是裴多菲国家大剧院所在地,爸爸、妈妈除了在这里工作外还负责在匈牙利国家戏剧学院教学和演戏。此外,他们还经常去布达佩斯戏剧学院教毕业班的学生学习京剧。

匈牙利不愧是诗人裴多菲和钢琴家李斯特的故乡,音乐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匈牙利人视戏剧为非常高雅的艺术,把看戏当做最美妙的享受,剧院则成了集中体现他们文化修养与审美趣味的重要场所。处在这样的氛围下,身为匈牙利戏剧学院客座教授的妈妈强烈地感受到了文化艺术受尊重的程度。

匈牙利艺术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出一种动作戏剧。这种戏剧基本不用布景道具,而是靠演员以形体动作来表现时空转换及角色的心理活动,并有音乐伴奏烘托。动作戏剧既不属斯坦尼斯拉夫表演体系,也不属希莱希特表演体系,在艺术上好像是”没娘的孩子”。所以当匈牙利艺术家听了爸爸、妈妈关于京剧理论和表演艺术的介绍后,便认定中国古老的京剧是动作戏剧的源头,也是动作戏剧的理论依据,他们对京剧的兴趣顿时大增。

爸爸和妈妈在匈牙利进行的交流内容,也从一般介绍京剧艺术转入帮助匈牙利艺术家学习京剧基本功,从舞弄刀枪剑戟到踢腿、旋子、小翻等十八般武艺都一一教到。

妈妈当时想到,我们的国粹京剧是斯氏、希氏表演体系之外的第三大体系。斯氏、希氏体系早就被介绍到中国,并在中国的舞台上生了根,而京剧的表演体系却久久不能迈出国门。如果能够把京剧艺术的一些精华融入欧洲动作戏剧中去,在这一外国艺术形式中生根发芽,或许是京剧表演体系走向世界的一步。

原来的动作戏剧主要借助舞蹈和动作来表现剧情,在唱的方面仍是空白,妈妈和爸爸就把中国戏曲的旋律唱法和京剧的表演程式、武打技巧引入该剧,大大丰富了角色的表现力。改编的新戏《圣·拉兹洛国王》上演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成功了!我的父母在欧洲创造了动作戏剧,在当地引起巨大的轰动。他们努力把京剧中的动作表演融合到欧洲的歌舞剧中,让欧洲人民充分认识到京剧之美。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已经成立了动作戏剧表演团,每年都要举行会演,而要学习动作戏剧,就要先学中国的京剧。

爸爸妈妈在欧洲的奋斗,使我从小就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人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长,积极努力地去进取,锲而不舍,直到取得成功。

3-6

序言

我叫叶菲,现在就读于纽约锡拉丘斯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我的理想是成为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那样的传媒精英。

能跟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感到非常荣幸。从小到大,我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叶菲,你一定要做最棒的!”

“最棒”这个词几乎成了我的口头语,妈妈笑我说:“汉语里形容优秀的词很多,你为什么只会说’棒’呢?”

我的汉语不好,一旦不能用准确的词汇来形容时,“最棒”就是我最喜欢的口头禅。我认为它代表着优秀、坚强、勇敢,是最出色的,而我,就是立志要成为一个最棒的人。

我生性直爽、坦诚,心里藏不住事,一旦发现自己或别人错了,就必须要指出,也一定要改正。我很坚强,同时又非常敏惑,但并不脆弱。我喜欢新鲜事物,喜欢给自己定目标,决定做什么事就必须做完。坚持自己的原则,从不逢迎附和,别人很难影响我。

另外我做事有条理、有计划、有韧劲,把事情的时间和顺序安排得非常好,这恐怕也是我能够取得一点成绩的原因之一。

为了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爸爸、妈妈经常在匈牙利、美国和中国之间来回奔波,很难经常照顾我,我要想学习好,就只能靠自己努力。在孤立无援的陌生环境中,我只能靠自己的勇气来战胜胆怯,妈妈常说“天养我。”

我认为聪明和笨之间只有一层窗纸,关键就看你是否努,,是否方法正确。有了这两点,就好像握着一把钥匙,只要我对地方,进去后路就会很直,很顺利。  

我学会在每个生活的细节注意别人的感受,处处为人着想。比如说,在某种场合下,如果我以一门大部分人都听不憧的语言发表言论,邢就是对人不尊重,而应该用大部分人都明白的语言,否则不礼貌。还有一点就是尊重长辈,比如跟妈妈在一起时,哪怕身边全是美国同学,我也一定会说中文,否则会冷客妈妈,不尊重妈妈。

我出生、成长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气氛浓郁的家庭,有一欢特殊的父母,有一段特珠的成长经历。我从小在匈牙利接受的是严格的欧洲式教育,后来又在美国接受自由教育的熏陶,三种文化的浸染对我的一生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我感谢这些经历和体验,因为有了它们,让我可以迅速地成长。

我热衷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我认为一个最棒的人肯定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我手上常常戴着一些皮筋,上面有英文字母,在每根皮筋背后都有一个沉重的故事,都有一个含义,它们是我给肝癌、白血病病人捐助时的纪念品。

在高中的学生会时,作为主席,我经常会带着大家用纸扎玫瑰花,做成一束花去卖,把得来的钱拿去捐助给疾病协会。每捐助一次,就会得到一个手圈作为纪念。我戴着手圈不是想显摆,提醒别人注意自己做了很多的社会工作,而是一种呼吁。我希望媒体、家长、学校以及所有人都往积极的方面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多参加志愿行动,为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饭吃,没地方睡,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比起他们,我们巳经很幸福了,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叶菲

2006年12月于美国锡拉丘斯大学

后记

2005年4月,我女儿叶菲因学习优异、全面发展在美国高中毕业典礼上获得了美国总统奖。据说,她是在美国念高中的中国留学生获此最高奖项的第一位。一时,叶菲成为媒体采访和报导的对象。在媒体关注增多的情况下,她产生了一个大胆而新奇的想法:写一本自述,把她在欧美十多年的学习经历及感受告诉一切关心她的人们。我得知她有此想法,有点犹豫,心想,女儿还在上大学一年级,如此年轻,写书是不是够资格?我们与朋友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几乎都支持叶菲写书,主要理由是:叶菲在欧洲娱乐教育(寓教于乐)中读完小学,在盛行于美国的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中上了高中,又上大学,通过写书介绍自己的成长过程、并现身说法向国内读者介绍一些欧美现代教育知识和理念,这对当今我国呼声日高的应试教育改革也许有一点点借鉴意义。

在朋友的支持和关心下,我也支持女儿撰写自述了。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女儿叶菲终于完成书稿并付梓出版了。

我是女儿自述的第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处于不平静的状态,可说感慨万千。

我为女儿骄傲,为女儿的奋斗喝彩,为女儿的明天祝福。我也深深感激指导和培养她的可亲可敬的长辈,感激辛勤教育她的老师,感激无数关心她的相识和不相识的伙伴、朋友和读者。借此机会,我要深情地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作为女儿自述一书的读者,我也想把自己的几点感想写下来,列在书后,同读者交流。

一、姗姗来迟的宝贝女儿

我和我丈夫都是京剧演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们要孩子的计划迟迟不能实现,当她突然来到我身边时,我却毫无准备。记得那时,我正处于与其他剧团合作演出的排练阶段,任务很紧,终日感觉疲劳,身体异常虚弱,睡眠也不好,经常吃一些安定和激素之类的药物来调整自己的身体,当时我并不知道,是她来临的征兆。后来检查确认已怀孕时,我服用大量药物的事实已不可挽回了,当时我很苦恼,我和丈夫为了她的到来,已悄悄盼望很久,可她真的来到我的身边时,我却没有做好迎接她的准备。由于药物也许会导致不良问题的出现,这使得我十分惊恐。很多朋友劝我放弃,而我却一直为她的去留徘徊。我矛盾,‘我犹豫,我斗争,奔走多家医院,走访许多医生,希望他们准确地告诉我,可所有医生的回答都是不确定,负面存在的可能性占50%。而我却为那另外50%侥幸着。我想,她既然来了,她就应该属于我。我们不甘心于专家的诊断,直到有一天,我在协和医院见到我的老师杜近芳的丈夫吴宝珍,他是协和妇科主任,也是一位很有权威的专家,不知是他对演员要孩子不容易的特别理解,或是医学鉴定后的鼓励,当时,他非常肯定地说:没有问题,相信自己吧!他的肯定赶走了我心中的疑虑,我不再为她担心,很快就投入了紧张的排演之中。肚子渐渐增大,有时演出任务重,吃不好睡不好,甚至为了演出考虑服装效果,还要用布把肚子勒紧。记得在6个多月时,那是一个大雪的冬天,路上结着厚厚的冰,过往的行人都小心翼翼地走着路,为了赶一场演出,丈夫用自行车推着我,途中,突然,车轮在冰沟中打了滑,“唰”地一下,我从车尾摔了下来,当时,丈夫吓坏了,担心我和孩子会不会出事。我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急着赶到现场,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坚持上台演出。

现在回想起来,在怀孕的9个月中,我没有给叶菲胎教,也没有为她有过特殊的补养和任何的娇宠,相反,由于孩子的存在,我变得更加坚强,好像在告诉自己,我将是妈妈了,孩子会注视着妈妈的一言一行,这无形中给我一种鼓励和支持,我只能做得更好,也许,我的行为就是回馈叶菲最特殊的胎教,让她在妈妈的肚子里也变得坚强。后来,在她懂事时,每当播放在那时这段演出的录像时,她都会很自豪地说:“瞧!那会儿,我还在妈妈肚子里呢!”

她的生日是5月23日。是我为她特意选的,那天,我是一个人去医院办的入院手续,按部就班地做好一切准备来迎接她的到来。手术床上,主刀大夫一字一句地告诉我手术中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交待得很清晰,她希望我能很好地配合她的整个手术过程。手术在顺利中进行着,我没有感觉到身体的疼痛,只是在默默地祈祷,祈祷上帝给我一个健康健全的孩子,我也很平静地相信我的第六感,她一定是好的。当我身体突然感到一下子被抽空时,这个小生命已从我的腹部剥离出来,随着“哇”的一声啼哭后,只听医生微笑着对我说:“孙萍,放心吧,你的女儿很好。”听完,也许是因高兴过度、或许是手术失血过多,我昏迷过去了。很快,我又苏醒过来。这时,所有的担心随之而去,我感动,快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二、感谢女儿对妈妈的理解和支持

在叶菲刚刚出生的第26天,为赶一场出国演出,团里通知我要开始排练,我就只好提前结束我的产假。当时,还有一场京剧大奖赛,工作时间非常紧张,有时两三天才能回家一趟。我只好把她放在婆婆家里,由老人照料,因工作繁忙,她从出生就开始用奶粉喂养。我有时只能匆匆地回家看她一眼,甚至连抱一抱她的时间都很少。日夜进行紧张排练,出国演出的时间到了。这一走就是三个月,等三个月回国后再见到她时,几乎不能相信她是叶菲!她已经会坐着玩耍,俨然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小人儿了。她头发黝黑,小脸胖乎乎的,见了人会微笑,特别开心时还会笑出声来。我像欣赏~幅名画一样看着她,既高兴,又难过。因为我给予她的太少、太少,我心里有一丝酸楚和一种莫名的忏悔。

时间一天天过去,叶菲也一天天长大,排练和演出是我不能控制的,所以我仍是天天忙碌着,每天下午离开家,晚上很晚才能回来,等我回家时,她巳熟睡。保姆说,每天晚上在她睡觉之前只要听到开门声,她都会不停地问:“是妈妈吗?是妈妈吗?”我深知孩子对母爱的需要,而我为不能足够给予而感到痛苦。记得在她两岁时,一天她坐在地毯上玩玩具,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她很专注,等她发现我在注视她时,‘她突然挥着小手大声地喊着:“看电视,不要看我!”她的声音很坚定,我突然感到她像是在生气,潜意识地表达我对她照顾不够的不满和她对母爱的渴望。我很惭愧,感到欠她太多。时至今日,每次久别重逢,她都会撒娇似地对我说:“妈妈抱抱我”。我想,这是不是过去我因忙于工作而给予她母爱不够的结果呢?每当这时,我都会紧紧地抱着她。在此,我只能感谢叶菲对妈妈的理解和支持,我永远爱她。

三、爱,但不放任自流

我是母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女儿叶菲,但我对她是严格要求的;我一直认为,爱,不能放任自流,越是爱女儿越要对女儿负责。就拿叶菲“整理书包”那件事来说吧。事前,我对她讲,自己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届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不至于第二天早上手忙脚乱。她也满口答应,可在施行过程中,并没有按自己所承诺的那样去做。为了让她懂得一定要为自己的话负责,我与她爸爸商量对策后,于是就发生了她所说的“扔书包”一事。当时,我们也想到这样做会伤害她,但这种伤害不是恶意的,是为了让她记着:凡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良好的习惯会影响她的一生。从那件事后,她明白,平时她必须兑现自己的诺言,否则,将可能变成无人信赖的人。

生活中,叶菲算得上是一个很讲道理的孩子,凡事只要讲明白了,她就认账;如果她认为自己有理,她也会坚持。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对她都讲究以理服人,无论是大人、小孩,在道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方面,我的丈夫叶金森做得更好,在女儿面前,他既是女儿敬爱的父亲,又是女儿平等的伙伴。  女儿提出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会认真对待。例如:她要求买一双好的运动鞋,理由是体育课上需要它,我们便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在选择时还会超出她的要求,每次都会令她满意。

女儿书中还提到一次因为事前讲条件我把她丢在路上一事,我也是以此给她一个教育。

此后,她确实再也没有发生类似情况了。

四、当孩子独立成长的领航人,而不作保护伞

叶菲七岁多,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都在欧洲有演出任务,叶菲只好寄居在我的一个匈牙利朋友妮妮家里。妮妮家有5口人,3个孩子。妮妮是一个在生活上对孩子要求很严厉的母亲,她传承了欧洲人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工厂化”管理。无论饮食、写作业,还是作息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天孩子们必须自己起床,不能让大人挨个儿叫醒,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吃完早餐,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在校的午餐。饭后,每个人必须把自己用过的餐具放入洗碗池,写作业的时间也必须在晚9点之前完成。每天必须换洗内衣,洗澡时按年龄大小排列顺序,把换洗的衣服放在洗衣机内,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叠放在床头。这些都是欧洲人的良好习惯。叶菲,寄居于这样的家庭,必须学会新的生活方式,必须适应别人家的家规,这对她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产生了积极作用。很明显,当我们一个月后演出回来,发现叶菲在生活细节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她一下子好像长大了许多。我们感到,孩子寄托在朋友妮妮家,她不仅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反而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照顾别人,理解别人,懂得生活中不能只以自己为中心,还要懂得尊重别人。总之,她变得更加自觉、自立、自律了。

叶菲9岁时,趁她放假,我们全家回国探亲。期间,她爸爸因为欧洲有事先回去了。开学的日子快到了,而我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办完,就与她爸爸商量,决定让叶菲一个人去匈牙利。我和她爸爸分析,平时,她也有这样的旅程,每次旅行,她都会冲在前面主动了解情况,关心乘机、转机的每一个环节和程序,有一定经验了,现在一人旅行应该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况且,一路还有乘务员的看护和帮忙。唯一的担心就是她不同意,因为让她一个人走,这还是第一次。不出所料,她果然不同意。但她必须做出选择:要么一个人回匈牙利赶上正常的开学日期,要么在开学一周后和妈妈一起回匈牙利。叶菲从小就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孩子,从上学那天起,从来不愿意以任何理由耽误一天的课程。记得有一次她高烧不止,老师硬从课堂上把她送回家,她躺在床上,非常痛苦地跟我说:“妈妈,我看着钟表的秒针嘀嗒地转着,时间一分一秒跑掉,比我发烧要痛苦。”果然,最后因为怕影响学习,还是选择了前者。

我送她到机场,一路上叮嘱她许多该注意的事项,她一言不发,注视着手中的鱼缸和那两条小金鱼。她说,让金鱼和她做伴,有什么事她可以和金鱼商量。当她进入安检通道后,我突然心疼地叫她、安慰她,可她始终没有回头。我知道,她此时一定是含着泪,不愿回头。该趟班机还途经维也纳转机。当她一下飞机看到爸爸在接她时,就像一个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的小勇士一样冲向她爸爸的怀抱。这时,我接到她兴高采烈的电话“妈妈,我胜利啦。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我很棒!”听到她的电话,我放下心来,同时产生了同女儿一样的成就感。由此,我认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大人要有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精心、自然地设计一些开发其潜能的机会。父母不能永远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应该是引航人,给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予以正确的指引,让他们去尝试所走的每一步。

我在国内报纸上看到,每年大学生入校时,有很多家长为送孩子上学一路呵护,有的最后还要露宿操场。这种做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意义又有多大呢?他既然是合格的大学生,国家未来的栋梁,难道连一个人坐火车入学的能力都没有吗?很多时候,父母事无巨细,都包办代替,会让孩子缺乏主见、缺乏应变能力,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只会埋没他们的创造力,这也是中国人成才速度远远低于欧美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从小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由于当时我工作的特殊性,我有一个日渐扩大的社会交往圈子。一个人的成功,好的身体、高智商是必要的条件,但情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小开始,我很注重给叶菲社交的机会,甚至还要为她创造交往的机会。记得在她6岁时,我应邀出席一个大型的宴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宾朋。我感到孩子巳很懂事了,可以带她去见见世面。当时,我担心她不愿与我一起去,便不断地夸奖她,鼓励她,给她以勇气。宴会开始了,她坐在一张不起眼的沙发上,我偷偷望去,只见她乖巧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在认真地看着每一个人。我想,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可没过几分钟,等我再回头望去,天呵!小人儿不见啦,我头“嗡”的一声,糟了,不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再一转身,却看到好几个人在围着什么,并且都低着头。我当时的第一反映:她闯祸了,一定是打翻了什么东西!我急忙走过去,却发现她正用匈牙利语和几个大人在交谈呢。

从那以后,她也成了社交圈的一名“小玩具”,偶尔她不出现时,还会引起很多人的询问:今天怎么没把菲菲带来?我知道别人已经习惯地接受了她,而且她每次都会给大家带来意外的喜悦。每遇到这种情况,她也会要求穿着漂亮的衣服,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四周走来走去,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有时还会好奇地发问。渐渐地,她就自然地学会了有礼貌地与人打招呼,与人交谈。现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她都不会怯生,都会显出一副落落大方的模样;与人交谈时,温文尔雅,善于表达和应对。她有较丰富的审美情趣,都会把自己打扮得得体,以展示女性青春的魅力和亭亭玉立的风姿。我想,这是她经常参与社会交往的必然结果。

六、自强不息,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叶菲是个全面发展的孩子,无论在匈牙利、还是在美国,都是优秀生。2005年考大学,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包括锡拉丘斯在内的美国四所名校录取。她爱艺术,在《多瑙河上的黄太阳》等剧目中成功地演主角,在美国中学钢琴大赛中获一等奖;她喜欢高山滑雪、海上冲浪、空中滑翔,喜欢游泳、打高尔夫球、骑马,还是学校短跑100米冠军。

她很爱国,富有正义感,有孝心。她在见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主动为我国申办奥运会提出正当理由,竟感动了这位世界知名的外交家;“9.11”事件发生后,她含着泪给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信,表达一位中国少年对恐怖主义的痛恨和对和平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向往,得到加利先生的表扬;她把十二岁时参加音乐剧《原始森林里的小动物》演出得来的第一笔收入为我买了我最喜欢的百合花、给爸爸买了一条高雅漂亮的领带,说她以此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但是,我也深知她成长的路上,不只是撒满了阳光,不只是收获鲜花与掌声,同样,也面对了各种各样的烦恼、挑战和困难。她多数时间不能和父母在一起,面对孤独,她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迎难而上,学会了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这里,我要特别提到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超常的勇气实现了两次大的语言转换。讲到这里,我既高兴,又有几份心疼。

当她还在北京咿呀学语、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跟随我们来到了匈牙利。面对她的是新的语言,新的环境,新的面孔……要实现跨国的语言转换,连大人都会感到恐惧,更何况是幼小的孩子。学校里她似乎是一个找不到同类的异物,孤立于陌生的人群之中,那是多么残酷的一个现实啊!她强迫自己幼小的心灵去适应它、融入它。不到一年时间,她就能自如地用匈牙利语交流了。由于克服了语言障碍,她的学习成绩也渐渐胜出,老师、同学也更喜欢这个中国的小女孩。  正当阳光与笑脸都在向她绽放时,新的挑战又来了。2000年春,叶菲转到美国上中学。一段时间内,她不懂英文,上课听不懂,也无法与人交流,十分孤独和窘迫。她没有退缩,硬是靠字典和英文补习等途径在不到一年内过了语言关。如今,她不但能用英语写出非常优美的文章,还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演讲、演戏和进行诗歌朗诵。就这样,靠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她~次次度过了难关,逆境中她也一次次得到了锻炼。目前的她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由此可见,孩子有时真的需要磨炼,需要独立的空间;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用大人的臂膀遮挡了孩子飞翔的翅膀。

以上是我一点点感想,我希望,它能同我女儿叶菲自述一样,能给读者传达一些新的信息,实现愉悦的心灵对话。我也深知,同我女儿的自述一样,都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可避免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书评(媒体评论)

  “最棒”!是我最喜欢的口头禅。我认为它代表着优秀、坚强、勇敢,是最出色的,而我,就是立志要成为一个最棒的人。

——叶菲

很多时候,父母事无巨细,会让孩子缺乏主见、缺乏应变能力,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只会埋没他们的创造力,这也是中国人成才速度远远低于欧美人的重要因素。

——叶菲之母 孙萍

  中国的教育在缺失什么?  缺失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责任教育。在《做最棒的自己》这本书中,叶菲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也许是独特的、个体的,但叶菲讲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是中国、匈牙利和美国不同教育体系的比较,她经历这些不同文化的心路历程,依然值得中国教育界及家长的理解和思考。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 俞敏洪

  叶菲集中国文化、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优秀元素于一身,具有显著的国际视野。在某种意义上,她是一个国际人的理想模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王世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