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史话/中国历史大讲堂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柳春藩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由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柳思藩编写。该书对三国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该从何处说起?

为满足广人读者的需要,我们约请组织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精心编撰了这套《中国历史大讲堂》丛书。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他们以大手笔撰写小文章,在各分册中,对该断代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希望这套书能对海内外炎黄子孙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有所帮助。

本书为其中的[三国史话]。

目录

开头语

 ——略说三国

第一章 封建兼并战争和曹操统一北方

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黄巾起义和东汉统治的崩溃

二、逐鹿巾原的开始

——关东诸军讨伐董卓

三、“五色棒”

——曹操政治上初露头角

四、兖州的争夺

——曹操建立根据地

五、“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

——曹操战胜对手的两项重要方针

六、荡平徐淮

——吕布和袁术的覆灭

七、“四世三公”

——袁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

八、声东击两,后发制人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九、抑制豪强,以法治军

——曹操稳定统治秩序的措施

十、“东临碣石有遗篇”

——曹操消灭袁氏残余势力

第二章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三顾茅庐”

——刘备访求人才

二、《隆中对策》

——诸葛亮为实现统一的战略策略

三、“保江东,观成败”

——孙氏占据扬州

四、战与降的辩论

——孙权、刘备结盟

五、诈降和火攻

——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

六、占四郡和“借”南郡

——刘备占据荆州

七、“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刘备取得益州

八、渭南大捷和削平“同巾之国”

——曹操占据关西

九、“唯才是举”

——曹操的用人方针

十、“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淮南之争

十一、“得陇”不“望蜀”吗?

——汉中之争

十二、“威震华夏”

——关羽围攻襄、樊

十三、白衣渡江

——吕蒙偷袭荆州

第三章 三国的政治、军事和诸葛亮治蜀

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氏代汉

二、从曹丕到曹毅

——曹魏前期的统治

三、火烧连营

——吴蜀獍亭之战

四、“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诸葛亮以法治蜀

五、“集众思,广忠益”

——诸葛亮的工作作风

六、“任人唯贤”

——诸葛亮的用人方针

七、邓芝使吴

——吴蜀联盟的恢复

八、“七擒孟获”

——诸葛亮的“和夷”政策

九、“五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战争

十、“推子八阵,不在孙、吴”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和才能

十一、“装聋卖傻”

——司马懿同曹爽的斗争

十二、“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

——司马氏代魏

十三、“乐不思蜀”

——阿斗丧国

十四、从孙权后期到孙皓

——东吴的衰落

十五、“一片降幡出石头”

——晋灭吴

第四章 三国的经济和文化

一、屯田和水排

——北方经济的恢复

二、“神刀”和蜀锦

——西蜀经济的进步

三、山越和夷洲

——孙吴地区的开发

四、《伤寒杂病论》和麻沸散

——医学的进步

五、绫机、翻车和指南车

——机械制造的成就

六、“建安风骨”

——文学的发展

七、“贵无论”

——玄学的产生

附录 三国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东汉王朝经历12个皇帝,近200年。

东汉的建国者刘秀,出身贵族官僚地主家庭。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曾祖、祖父、父亲曾做过郡县长官。刘秀本人还是一个大商人。东汉的“开国功臣”,很多也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如邓晨、李通、邓禹、寇恂、耿纯、刘植等,他们不是“世吏二千石”,就是“乡闾著姓”。东汉政权建立后,朝廷的重要官员就是从这一类人中选用的。

这一情况与西汉不同。西汉的建国者多为“布衣之士”,即较为贫寒之人。刘邦出身自耕农,做过地方小吏。他手下的重要将相也多出自下层,如萧何、曹参、周勃、陈平等,不是县级小吏,就是小手工业者或自耕农。

尽管西汉和东汉政权在实质上都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但东汉政权一建立,就表现出维护豪强大地主利益的特点。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听政,废除了盐铁官营制度,这对商人地主更为有利。因此,大地主势力在东汉一代得到迅速发展。如贵族地主济南王刘康,有田800顷,奴婢多至1400人。官僚地主郑泰,有田400顷。不做官的豪民地主(包括商人地主)的势力更有明显发展。东汉后期的思想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曾概括指出:他们“占据着大片而肥沃的土地,居住着富丽堂皇而又众多的宅院,蓄养着成千的奴婢,役使着上万的徒附(类似农奴的依附农民),车船周游四方,珍宝奇货,很大的仓库也装不下”;“荣乐过于封君(王侯),势力侔(m6u,相等)于守(郡守)令(县令)。”各类地主势力的发展,意味着广大农民的土地不断被兼并,自耕农不断沦为佃农、雇农,身份不断降低,有的甚至沦为奴隶。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之间频繁的斗争。外戚或宦官操纵政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政权形式下的一种现象,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如此,还需要有其他条件。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他们可以利用太后、皇后的关系控制朝政。当年幼的皇帝即位以后,皇太后往往依靠自己的父兄处理政事,让他们担任重要官职,把持军政大权。皇帝长大以后,同专权的外戚就发生矛盾,怎么办呢?他们往往依靠服侍自己的亲近——宦官(即太监),把外戚势力搞掉,这样宦官又攫取了大权。等到这个皇帝死后,另一个母后及其父兄又选立幼小的皇子做皇帝,把持政权,又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幼小的皇帝长大后,又依靠宦官打击外戚。于是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的局面。他们结成互相对立的两个集团,彼此勾心斗角,倾轧争夺,非常激烈。大体上,在桓帝刘志(147一167在位)以前,是外戚势力居优势,桓帝以后是宦官势力居优势。不管哪个集团得势,他们都是任意侵夺土地,盘剥人民,可以说是一丘之貉。

桓帝时,外戚梁冀(他的妹妹一个是顺帝皇后,一个是桓帝皇后)任大将军,他凭借政治特权,侵占京师洛阳周围近千里的地方,作为林苑,供自己游玩,又修了一个“兔苑”,占地数十里。有人不知禁忌,误杀苑中一只兔子,就有十余人被牵连惨遭杀害。他还派出大批爪牙到各地敲诈勒索,聚敛珍宝,甚至强迫几千贫苦农民作奴婢,还诡称这些奴婢是“自卖人”。他的亲戚、党羽布满朝廷和各州郡,“威行内外”。官吏要想升迁,先要向他送贿,上任后再疯狂掠夺老百姓捞回来。梁冀掠夺的钱财多得惊人。后来,桓帝结合宦官捕杀了梁氏一门,没收他的财产,拍卖的价值竟达30多亿钱,相当于东汉政府当时一年赋税收入的一半。从这个数字里,可以想见劳动人民遭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剥削。

单超、具瑗、唐衡、左倌、徐璜等五个宦官因诛灭梁氏有功封侯,世称“五侯”,朝廷大权又落到宦官手里。宦官的贪暴,同外戚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收养子,抢美女, “竞起第宅,以华侈相尚”。他们的兄弟、姻戚都被安插到各州郡充任长官,大肆掠夺,“虐遍天下,民不堪命”。人民痛恨他们,称徐璜为“徐卧虎”,称左倌为“左回天”(指权势之大,有回天之力),称唐衡为“唐雨堕”(指残害百姓,流毒像下雨一样遍于天下)。桓帝和灵帝刘宏(168—189在位)时期的大宦官侯览,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他公开霸占民田118顷、民宅38l所。他仿照皇宫修建了豪华邸宅16区,每区都有楼阁、亭台、池塘。他还派人到处拦路抢劫,掳掠妇女,发掘坟墓掠取宝物。他的哥哥侯参做益州刺史,倚势搜刮了一亿钱,金银、锦帛、珠宝装满三百多车。灵帝时期的宦官张让、赵忠等,搜括民脂民膏更加凶残。他们的“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蠢害”。灵帝常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父亲,赵常侍(赵忠)是我母亲。

宦官势力的发展,损害了统治阶级内部其他集团的利益,又引起了新的矛盾和斗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官僚机构,从秦朝开始建立,逐渐扩大,到东汉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并且产生了世代在中央和地方做高官的世家望族,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东汉时期作为官僚后备军的太学生(在当时最高学府太学学习的学生),也不断增加,桓帝和灵帝时期已达三万人。  

宦官集团把持朝政,阻碍了一些官僚的升迁,堵塞了一些太学生的仕途。同时,由于政治黑暗腐败,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加深了东汉统治的危机。官僚(主要是其中的硬直派)和一些太学生便抨击宦官,议论朝政,要求改善政治,有的则利用手中的一部分权力打击宦官的党羽。如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是野王县令,贪残犯法,逃匿张让家中,司隶校尉(掌京师地区纠察)李膺派人到张让家将张朔捕获处死。杜密任北海相、刘柘任河东太守,也都翦除了所属县令中的一些宦官党羽。这种情况,引起了宦官的不满和恐惧。他们依靠皇帝的权力打击官僚和太学生,主要是其中的硬直派,终于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事件。

166年,宦官指使人上书诬告李膺等“共为部党,诽讪朝廷”。桓帝便将李膺等二百多所谓“党人”下狱治罪。这是第一次“党锢”事件。第二年,虽然把这些“党人”赦免回家,但禁锢终身,不得做官。这一年桓帝死,灵帝(12岁)继位,外戚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合作,打算消灭宦官势力,结果为宦官所杀。169年,宦官又奏捕“党人”杜密、李膺等百余人入狱。他们相继死于狱中。172年,宦官又一次逐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176年,灵帝下诏,凡是“党人”较近的亲属以及门生、故吏,全部免官禁锢。这是第二次“党锢”事件。在两次“党锢”事件中,不少主张改善政治、缓和阶级矛盾的“清流”官员和知识分子被杀或禁锢终身。“党锢”事件表明东汉政治危机的加深。

桓帝时期,东汉政府加在人民头上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如口赋(人头税的一种)改为从一岁缴纳(过去是从七岁开始),田税则一亩加十钱。灵帝更是一个贪财如命的家伙,他专门在西园建造了一个“万金堂”,把国库中的大量民脂民膏,据为己有,积贮在这里。他还亲自到河间“买田宅”,以“为私藏”。为了搜括更多钱财,他甚至把各级官爵定出价钱,公开拍卖。如规定二千石的官职为两千万钱,“公”为一千万钱(地方官比朝官贵,是因为任地方官便于直接搜括民众),“卿”为五百万钱,关内侯为五百万钱。定价之外,还看求官者的身分和财产状况,灵活掌握。如名士崔烈半价(五百万)买个司徒,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买太尉就出钱一万万,比定价贵十倍(司徒和太尉都是“公”)。有钱的可以现钱交易;暂时无钱的,可以赊欠。任官后要加倍付给。不仅如此,灵帝对那些没有花钱买官的地方官,还以助军和修宫室的名义,要他们向西园缴纳若干钱(多者几千万,少者几百万)。少数清正的地方官不满意这样做,有的辞官,有的被逼自杀。如钜鹿太守司马直上任时,被摊派纳钱三百万,这个数字比较起来不算多,但司马直不快地说:“为民父母,而反割剥百姓,以称时求,吾不忍也。”便称病辞官,皇帝不许,乃服毒自杀。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买官的人,还是被硬性摊派的人,上任后都千方百计地搜括人民,一个个都成了“视民如寇仇,税之如豺虎”的贪官污吏。

P1-4

序言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是半个世纪前我们祭祀轩辕始祖——黄帝时留下的华美篇章。

我国是有着6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不懈的考古挖掘,还在不断延伸着她的历史源头。放眼全球,我泱泱中华,江山多娇;检点历史,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周易》到《诗经》,自《天问》而《警世钟》,六七千年,流淌不息。这里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浩然博大,也有“何必马革裹尸还”的坦荡豪壮;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刚烈,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忠奸判定。曾经长时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进步无私贡献出了自己无数的珍藏。

曾几何时,延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遭遇了暂时的挫折,“打倒孔家店”的激愤一度让很多人盯上了西方的月亮。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让媚外的思潮重新暗流涌动。但与之同时,过度物质化了的西方国家,却把他们的目光重新投向东方文明的古邦,试图从中找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方。为此,我们曾一度犹豫彷徨,当一片飞叶被远风捎来时,我们因分不清它来自仙草还是毒藤而迟疑;当一堆泥沙被湍流冲去时,我们为说不清它含金蕴宝还是藏垢纳污而烦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曾经徘徊在一些人心头的迷茫逐渐扫去,重视传统,回归本源,从中华文明中寻找持续进步的动力重新成为热门话题。清理我们的文化遗产,描绘她的真实面貌,发扬她的优秀传统,规划她的锦绣前程,是当代中国人既严肃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但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真不知从何处说起!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社约请、组织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精心编撰了这套《中国历史大讲堂》丛书。全套丛书共分13分册,分别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作者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以大手笔撰写小文章,在各分册中,对该断代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

历史是一个辉煌的存在,历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启迪之学,我们衷心希望广大的读者朋友能从这套丛书中寻到灵感,从6000年历史积淀中汲得智慧,熔铸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智慧王国。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7年1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