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以前,赵启海可能没想到自己一生的最亮点将会与抗战音乐联系在一起。张先华说,“那时,探索科学奥秘是许多年青人的梦想,启海最初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名自然科学家”。1935年夏,赵启海在徐州中学高中部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师大与北大、清华、燕京等高等学府一样。都有悠久的校史,承袭“五四”精神成为科学与民主的思想重镇,以思想自由兼容并蓄为办学方针,成为当时青年学子们仰慕、报考的首选。
上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日本军国主义垂涎我国国土,亡我野心始终不灭。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学生运动。人们高举着抗日的大旗,掀起了民族解放的狂涛。在奔涌如潮的爱国运动中。赵启海并未退缩,他勇敢地加入了进来。在运动中,赵启海与同学们手挽手。肩并肩,不怕饥寒交迫,不畏大刀水龙,与反动政府军警展开生死搏斗。据有关校友回忆:“学校丁字楼104号当时住的4个同学全部是进步同学,一些核心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油印印刷品、印歌片也在这里,赵启海经常在104号刻钢板。”
在伟大的学生运动中。赵启海接受了爱国民主运动的洗礼。目睹祖国的危机、时政的腐败,赵启海立志要改革社会,重建社会。可是,要政策就要有组织。要重建就要有力量,赵启海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北师大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了救亡歌咏团。不久,喜爱唱歌且颇具歌唱才能的他便领导了北京师大歌咏团。一次在北平西山夏令营期间,赵启海曾领导着两万学生大合唱《枪口对外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我们是铁的队伍……永作自由人!”歌曲一支接一支,歌声震彻云霄。那时,赵启海在课余时间还向师大音乐教师潘琦学唱歌。他不仅在本校唱,还到各学校去传唱救亡歌曲。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时间到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各种集会上去演唱、教唱救亡歌曲,他的歌声传遍了北平的各个校园和大街小巷。被称作是在抗战前第一个唱“东北流亡三部曲”的青年歌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北平的学生不得不分别按计划南下,赵启海便和张瑞芳、崔嵬、徐炜等人组织了一个“北平学生流亡剧团”。赵启海负责歌咏,其他团员负责演剧,每到一城,就立即演出、宣传。张先华曾听赵启海说过,一次他在南京街头演出时,唱了一首《松花江上》,凄楚动人,就连在路旁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流起泪来了。但是,政府认为这种街头演出宣传有扰治安,把赵启海他们送到拘留所,一周后才在著名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出面保释下走出拘留所。
一路流亡演出于当年秋辗转来到武汉。赵启海他们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田汉和洪深领导下的艺术宣传处美术音乐科工作,从事抗日宣传和训练演剧队的歌咏等。当时,音乐界许多有名望的人士逐渐集中到了武汉。在冼星海、盛家伦、刘雪庵与赵启海等人筹备推动下,1938年1月17日在武汉成立了全国歌咏协会。该协会的成立,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不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年年初。赵启海等人又在武昌组织了一个“武昌青年救国会”,下设读书会,歌咏团,早晨运动队,时事讨论会等分支组织,与汉口青年救国会互相联络、呼应。
赵启海还为武昌基督教青年创办了一个少年歌咏团,每天晚上挥舞着指挥棒为孩子们教歌,辛勤培育音乐幼苗。循循善诱的他善于用儿童熟悉的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启迪少年歌手们对歌词内涵和曲调感情节奏的理解,激发其歌唱激情,启发其爱国思想。这些孩子在赵启海的诱导和指挥下,合唱准确、整齐,嗓音清亮,吐字清楚,充分发挥了童声的长处。节奏和高潮的处理恰到好处,其合唱水平不亚于专业文艺团体。
在美国的50多年来,每次的晚会和朋友的聚会。有了赵启海的参与马上气氛就热烈起来。他带头高唱抗日歌曲,让听者无不热血激奋。“那时,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出外散步或是出席同胞聚会时,启海都会唱上几首《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充满激情的歌”,让张先华记忆犹新的是。1985年春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行欢送章文晋大使离任回国的联欢会上,满头银发的赵启海即席引吭高唱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引起在场人的情感共鸣,全体与会者都情不自禁地齐声合唱。
其实,早在1989年,赵启海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直到1999年到2000年记忆越来越差,朋友来看他时,他总说模模糊糊记不清了,但唱起抗战老歌曲时却一点都没有失去记忆。张先华说,那时在家里任何一张纸上或是一个本子上,都写着赵启海所创作的那些歌;每每一人呆在室内看着这些歌,他都像是在回忆什么——每当想起这些场景,张先华都会觉得心痛。
深深爱恋也深深理解丈夫的张先华非常清楚,对于患病已久的赵启海来说,那些抗战歌曲意味着这个尘世里能启动他心灵的最后一把钥匙。确实,在赵启海所走过的人生中,抗战期间是浓墨重彩大意挥洒的一个篇章,那些抗战歌曲便构成了他如音乐般动人人生的基调。P2-4
赵启海:离开冼星海的日子
1.传唱救亡歌曲的他曾经想当自然科学家
2.与冼星海共度黄金搭档岁月
3.喜爱民族音乐的他是王洛宾民歌的内地首唱者
4.教授经济学是他职业生涯最长且为最后的一站
5.胸怀爱国心却无力圆一个回国梦
6.此情长久岂在朝朝暮暮
马三立:笑对人生踏春去
1.一张嘴养活一家子几张口
2.一个“包袱”装进整个北京城
3.奥运想举重的老人难言“告别观众”
4.不足100斤的身体全给了相声
5.心中的最痛是对不起老伴
6.身边人眼中的“平民艺术家”
7.那张妙语连珠的嘴巴永远地闭上了
袁世海:隔着灵柩的“采访”
1.在戏迷心坎上无法“谢幕”
2.身后流传的“段子”
3.“活曹操”被打进“黑帮屋”
4.人生舞台上的另一种“范儿”
5.火红的人生照千秋
谷建芬:曲意迎合
1.“曲直”谷建芬:曲里拐弯的人生旅途与和着大众心声的“暖色”作品
2.“曲意”谷建芬:经典歌曲传唱不衰的背后之真情与激情
3.“曲笔”谷建芬:为给自己“讨个说法”所激发的“反作用力”
4.“曲面”谷建芬:披露高足成名之坎途与自己的“三个三分之一”
夏菊花:菊傲群芳夏若春
1.“代表亚军”见证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2.婚氏的一字之差背后饱含童年的无尽辛酸
3.难以释怀的学习情结与无法割舍的亲情
4.是什么让陈毅副总理看后连呼“绝了”
5.一枝独秀的“红花”在非常岁月被诬蔑为“黑花”
6.老父替子求婚、先结婚后恋爱的极富戏剧性姻缘
7.一生挥之不去的遗憾与最看重的荣光
闵惠芬:情动心弦
1.一把癞蛤蟆皮筒的旧二胡成就她后天的辉煌事业
2.她目不斜视专注于二胡艺术
3.小泽征尔被她的《江河水》感动得痛哭流涕
4.与死神搏斗她赢了
5.为毛主席录制京剧唱段是她一生的光荣
6.主动“攻城”她四处奔波觅知音
7.牛肉煲汤和凉拌菜是她的拿手好莱
关牧村:如歌似泣悲亦喜
1.政协委员、青联副主席、环保大使、慈善大使、文化大使……不同的角色,相同的责任
2.落泪伤心的一幕,深深地剌痛了江泓的心.于是,两人从零开始重新建立了和满的家庭
3.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追星”者尽管不敢“关门弄斧”,却一直“妇唱夫随”。
4.早逝的母亲曾一度是自己的编外音乐教师,在“卖血换米”的磨难时光里碰到恩重如山的良师。
5.面对名气比自己大的妻子,前夫的心理很难平衡,经常回家借故生事。年幼的儿子也坚决地站在母亲的一边。
6.面对通俗音乐铺天盖地席卷歌坛,这位被人誉为歌坛的“常青树”曾经失落,但最终没为热流所动。
阎维文: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1.“戴上红领巾”的梦让自己“撞入”音乐殿堂
2.小舞蹈演员“唱”进大北京
3.“战士歌手”最爱的是常“回家”“看看”
4.明星丈夫甘做妻子的“卫星”
张建国:复活奚派艺术
1.“活诸葛亮”在日本掀起“京剧旋风”
2.小角色的“脱胎换骨”
3.小演员轰动大上海
4.让国粹走近更多人
5.有口皆碑的艺德与人品
郁钧剑:亦歌亦诗书新篇
1.转业转位置转不出自己人生的舞台
2.偶然进入歌坛却顺风顺水走一路
3.文艺多面手又是时尚落伍者
4.书、友、酒三乐更显自由洒脱本性
5.亲情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赵本山:“中国卓别林”的农民情怀
1.“农民”赵本山:生在东北、根在东北、家在东北
2.“孤儿”赵本山:边卖艺、边流浪、边摸索
3.艺人赵本山:征服评委、征服观众、征服自己
4.丈夫赵本山:有辛酸、有委屈、有甜蜜
5.友人赵本山:够实在、够仗义、够哥们儿
马华:含笑远行留下美
1.快乐、可亲、善良的好教练,走得太突然了。
2.人离开了,她的精神深刻地渗透了整个俱乐部。
3.好像她依然是出差了,哪怕她永远出差。
4.早逝引出奇谈怪论,让人扑朔迷离。
付笛声 任静:“知心爱人”的柔情蜜意
1.他动手创作歌曲,她动口当“首席评委”。
2.量心订做天籁绝响,珠联璧合倾情对唱。
3.金童玉女相携且相伴,无限情衷尽付笛声中。
4.台上夫唱妇随,台下比翼双飞。
李媛媛:生命倒计时的时光
1.从快乐的沸点猛地栽入地狱的冰点
2.最牵挂的就是“洋相”
3.医院也是人生的舞台
4.浓浓爱意殷殷亲情
5.秋风里生命谢幕
宋祖英:甜甜的辣妹子
1.“东方百灵鸟”放歌世界音乐最高殿堂
2.出身“民”门的“辣妹子”走出苗寨
3.“金嗓子”大红大紫的背后
4.事业与情感终有归属
5.高龄妈妈的“孕(韵)”致和柔情
6.“大众情人”的美名和本色
7.湘西淑女难了的乡情和性情
王小丫:屏前幕后并不“开心”
1.把遭遇当机遇
2.荧屏背后并不“开心”
3.想当记者不愿做明星
4.同样渴望有所依靠
邓敏:我的舞台就是一亩三分地
1.最终舍弃学音乐、汉剧,北上京城,千里求师,改学京剧。
2.“铁姑娘”由“出口转内销”,通过舞台还原世界一位“真正的东方公主”。
3.用真情演好文成公主,用行动学习文成公主,“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上感动得观众直掉泪。
4.自己争取来的“团长”一职使这位“农民”的“脸皮”渐渐变厚,她说自己的“舞台就是一亩三分地”。
邰丽华:无声世界也精彩
1.舞蹈是她生命的一半,先生则是生命的另一半。尽管身体有缺陷,但是她的爱情却近乎完美。她创造了一套只属于她与先生这两人世界的手语。
2.21个“观音”一张脸,5分54秒诞生一个舞蹈神话。她总是用“心”去激情表演,不仅要用肢体去完成舞蹈动作,还要用情去表现这个节目的内涵。
3.两岁那年的一次高烧中,她失去了听觉。尽管失聪,却不失灵性,在自强中奋发。爸爸送的一双舞鞋,改变了她的人生。舞蹈,渐渐成了她的另一种语言。
4.生活中的她就像牛奶一样温润,像泉水一样清澈,一如“邻家女孩”的率真与单纯。人们都知道她的善舞。但知道她善画的人却不多。镜头外的她总是快乐的。
徐洋:梦想从“大峡谷”升起
1.自己“培养”自己,自己“推销”自己。
2.一个教得悉心,一个学得刻苦。
3.唱出了灵魂,唱出了画面。
4.现场先声夺人,比赛后来居上。
5.一夜走红,好戏连台。
他们,当代中国的文艺名流;他们,众所周知的重量级大腕儿。然而,他们炫丽舞台的台前幕后、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生活中的另一个平凡的“我”并非广为人知。你们想知道、却又并不完全知道的另一个“他”或“她”,尽在本书的重磅介绍之中……
赵启海、马三立、袁世海、谷建芬、夏菊花、闵惠芬、关牧村、赵本山、郁钧剑……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个中国文艺界的符号。他们,当代中国的文艺名流;他们,众所周知的重量级大腕儿。然而,他们炫丽舞台的台前幕后、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生活中的另一个平凡的“我”并非广为人知。你们想知道、却又并不完全知道的另一个“他”或“她”,尽在本书的重磅介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