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珍贵的教育成果,创新的科学教育方法,赢得了中国千万父母极大的认同。20年来,已出版40余部著作,《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10年来,150多个城市,1000余场青少年专题,研究报告,场场精彩。
尽管教育体制尚有许多无奈之处,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是可以大有作为。
本丛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的成果。作者从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出发,以大量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生动鲜活的个案,深入浅出的文字,科学的分析和理性归纳,为天下父母讲授如何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书系共包括《和孩子一起成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警惕童年恐慌》、《习惯决定性格》和《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5册。
本丛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的成果。作者从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出发,以大量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生动鲜活的个案,深入浅出的文字,科学的分析和理性归纳,为天下父母讲授如何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书系共包括《和孩子一起成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警惕童年恐慌》、《习惯决定性格》和《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5册。
你知道什么是童年恐慌吗
童年恐慌是指儿童面对巨大的压力时,因为不能理解和承受,而产生的较强烈和持久的焦虑心态。
秀秀的死刺痛了人们的心,然而,更令人忧心的是,秀秀的悲剧仅仅让我们看到了冰山一角。在当今中国,还有不少儿童像秀秀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与学习有关的压力。这使儿童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快乐和轻松,在紧张不安中过早地告别了童年时代。不过,现在交赞助费上学的事情比较常见,并不一定都会发生秀秀这样的悲剧。有的孩子的想法可能只是:父母花了这么多钱,我要好好读书,报答父母。每个小孩的抗压能力是不一样的。
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能让孩子产生恐慌。压力包括成绩不好,交赞助费,面对暴力等。在我和赵霞合写的论文《童年恐慌: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中,我的定义是:童年恐慌是指儿童面对巨大的压力时,因为不能理解和承受,而产生的较强烈和持久的焦虑心态。孩子能不能理解和承受是面对压力时是否产生恐慌的重要因素。
秀秀为什么恐慌呢?她父母从来没有和她讲过,如果学习不好,父母要花10万元她才能上好学校,而只是听到父母和别人议论过。因此她就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是差生,如果死了可以给家里省10万元钱。其实,秀秀的父母是开商店的,家里有能力拿出lO万元,而且,10万元不是一下子交清,至少可以分6年分期付款。
秀秀的悲剧在于她不能理解,她觉得10万元太可怕了,而且,她也没想到,其实不上重点中学,也未必就没有出息,没有人为她分析和引导。结果,秀秀陷入了不能承受和理解的重大压力之中,这就是童年恐慌的危害。
从秀秀的悲剧看,童年恐慌的确和学习压力有关。但是她父母在这么多年的教育过程中没有给孩子良好的引导,比如理解生命的意义等,这是不是也成为造成悲剧的因素呢?
我不赞成把这件事的责任简单地归咎于父母,这样不公平。因为这种压力是由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形成的综合压力。但是父母的确是失职的。因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应该为孩子分析毕业后的状况,告诉孩子面对压力时要有信心,不要害怕,压力是可以克服的。父母没有做好这些工作,和孩子没有沟通。孩子的心事父母不知道,孩子自己在黑暗中痛苦地走完了短暂的人生。
您认为童年恐慌集中在什么年龄段?
童年恐慌是有年龄段的,主要集中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少年阶段的问题往往是儿童时期造成的,青年阶段的问题可能是少年时期造成的。问题都有一个来源和过程。会不会产生恐慌,也要看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和沟通好不好。P2-3
大约是2005年的深秋,香山的黄栌叶子变得赤红如火的时候,我的老朋友袁丽娟从杭州来到北京。20年前她就编过我的稿子,16年前为我出版过《痛苦——快乐之门》一书。此次见面,她特约我写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并且要“最好的”。
朋友之托让我为了难,难在一个“好”字。说实话,这些年我也出了一些书,写书的心淡了挺多,但一个“好”字还是让我有些激动。
2006年元旦的早晨,我6点就醒了,因为一个奇妙的灵感向我袭来。我想,以往作者写书都是一人对天下,写得好与坏、对与错,谁也奈何不了他。今天,我写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是写给父母们看的,如果采取直接与父母们对话讨论的方式,岂不是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吗?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近20年,科研人员里许多都是为人父母者,常以孩子为聊天内容。大家可想而知,同事聊天谁会去说些假大空的话呀,一般都是说些切身之感甚至是肺腑之言。于是,我决定做一次全新的尝试,从科研人员里找5位孩子正读中小学的父母,与他们深度对话,探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最棘手的各种前沿问题。
兴奋之际,我不到8点就给袁丽娟打了电话,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她当即表示赞成。她非常关心内容的设计,而对于内容我是自信满满的。我一向认为,为人父母需要有上岗执照。今日世界有上万种职业,几乎都需要持证上岗。譬如汽车司机,没有驾驶执照是不能上路的,即使有驾照,一旦违章被警察扣了驾照,也只好乖乖待着,有车也不敢开。于是,我就万分纳闷,做父母几乎是人世间第一艰难而复杂的职业,为什么就不需要任何执照呢?怪不得许多孩子有问题,原因之一就是父母“无照经营”的结果。呼吁父母持证上岗,眼下似乎是个浪漫的想法,但我敢预言,这迟早会成为一项法律的规定。我在全国各地巡回讲演的过程中,在上千万的父母听众那里,看到了太多太多伤心的泪水和绝望的眼神。于是,我开始久久地思考,可否将包罗万象的家教内容,简要地概括为一种便于掌握的基本方法。
34年从事儿童教育和研究的经历,尤其是做了24年父亲之后,我发现,仅靠某一种具体方法的教育可能会失败,因为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再说,思想的不同决定了同一方法的效果不同,这表明任何方法都离不开观念的指导。因此,家庭教育的成功需要一套综合的方法,即将理念、方法、心理、生活方式和亲子关系融为一体,而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经过多年积累并与诸多专家学者反复探讨,我终于总结出了五元家教法。毫无疑问,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质,这种前素质教育是教子成功的关键。
一般来说,父母的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三大要素,具体可以归纳为五个元素,即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将这五大元素融会贯通即为五元家教法。
我为什么要将五元家教法设计成五本书呢?因为教育是复杂的,五元家教法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值得父母们去深入探讨。今日中国的经济和教育都在高速发展,但在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高压之下,许多地方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出现了高度扭曲。譬如,相当多的中小学生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非常值得警惕和令人深思,因为它反映出一个明知错误而为之的国民共识。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出现了“教育荒废”的严重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越来越重,但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因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广应用五元家教法的意义是现实而重大的。
经过10个月的艰苦奋斗,这套名为《忠告天下父母》的丛书终于摆在了读者朋友的面前。我感到欣慰,因为这的确是一套追求真心、真情、真理的家庭教育专著。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所在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因为五元家教法正是在这里长期研究的收获。我要感谢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袁丽娟的慧眼慧心,感谢与我密切合作的同事王珑玲、方奕、弓立新、孙宏艳和张纯颖。同时我相信,任何一本书的价值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广大父母朋友的成功实践和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将是本书价值的最好证明。
为了方便与读者朋友联系,我留下有关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邮编100089;孙云晓网站(www.sunyunxiao.youth.cn)可留言,也可以参加每月一次的网上聊天;孙云晓的博客(blog.sina.com.cn/m/sunvunxiao)可互动留言;孙云晓的网易邮箱(e-mail:9999syx@163.com)可收发邮件。
谢谢读者朋友!
2007年1月于北京
著名专家、学者评论孙云晓
孙云晓是我国青少年研究领域中—位非常出色的专家,从事了许多这个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和父母教育方面,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以后,发表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成果,并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我希望他的研究成果和著作能够对我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教育产生积极和广泛的影响。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 谢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