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雍正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纪连海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雍正在位十三年,并不算长,但他却是清代最富争议的皇帝。他长期被称作“暴君”;而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雍正却被描绘成为一代明君。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雍正?纪连海老师做客《文化中国》栏目,为观众讲述他所知道的雍正,本书便是在此基础上整理而成。

内容推荐

《百家讲坛》当红主讲人纪连海老师继《说康熙》之后,再度推出“清史点评”系列之《说雍正》。雍正在位十三年,并不算长,但他却是清代最富争议的皇帝。他长期被称作“暴君”;而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雍正却被描绘成为一代明君。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雍正?纪连海老师做客《文化中国》栏目,为观众讲述他所知道的雍正,本书便是在此基础上整理而成。在本书中,纪老师试图为你解开这个谜一般的皇帝身上的重重谜团:康熙帝二废太子后,为何吃吃不立储,他中意的接班人是谁?雍正如何登上皇位历来说法不一,纪连海老师持何观点?隆科多和年羹尧为雍正顺利登基立下大功,却为何遭到清洗?文盲李卫为何在雍正朝如此得宠?雍正是否真的康熙为刺客所暗杀?

读纪连海的《说雍正》,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雍正王朝”。

目录

第一集 康熙皇帝后宫之谜

第二集 康熙皇帝第一次立储

第三集 康熙皇帝一废太子

第四集 皇八子胤禊集 团与废皇太子胤初集 团的较量

第五集 康熙皇帝二废太子

第六集 雍正皇帝继位之谜(上)

第七集 雍正皇帝继位之谜(下)

第八集 盛极而衰的隆科多

第九集 年大将军之死

第十集 文盲巡抚李卫

第十一集 雍正王朝二号人物允祥

第十二集 绍兴师爷邬思道

第十三集 雍正皇帝死因探秘

雍正皇帝生平扫描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康熙皇帝好色之谜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皇帝都为了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以及繁衍子孙后代的要求,而占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宫女三千。

当然啦,我们都知道,这宫女三千,肯定是一个虚数。那么,具体到皇帝来说,他们的后宫应该有多少人才是合适的呢?

《礼记·昏义》规定:“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上共计一百二十人。

清王朝的康熙皇帝如何呢?康熙皇帝不但也不例外地享受着这为数众多的后宫,而且还大有超越历史的态势。

因此,我们说起康熙皇帝身边的女人的时候,只能套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了:“那是一个叫作相当的多呀!”

有清一代,对于皇帝老婆的基本数量,曾经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有过正式规定。其中含糊其辞地要求:皇后一人,皇贵妃二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但是,皇帝仍有很大的余地。因为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等,都没有具体的名额限制;所以,皇帝照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无限“扩军”。

从现有的史料看,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妻妾人数,就已经是创纪录的了,他一生中曾拥有有名分的妻妾五十五名:皇后四名,皇贵妃三名,贵妃一名,妃十一名,嫔八名,贵人十名,常在八名,答应十名。不过,这仅仅是“有名分”的那一小部分;“大头”在没有名位的那一部分。据说,他实际拥有妻妾两百多名。

在网上,我曾经看过一篇为康熙皇帝辩护的文章,说虽然康熙皇帝难以越出常规,一生中曾拥有有名分的妻妾达五十五名之多,但是他在私生活上却绝对不是纵欲无度的昏君,而是具有自控能力的开明天子。

这篇文章还引用了曾经侍奉在康熙皇帝身边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和康熙朝理学名臣李光地两个人所书写的材料来证明他的观点。

我们先来看这第一段材料——曾经侍奉在康熙皇帝身边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回国后献给法兰西皇帝的《康熙皇帝传》中的记载:

康熙皇帝不仅能够抑制住愤怒的情绪,而且对其他感情,尤其是最强烈地统治亚洲各国朝廷的情欲也能加以抑制。在中国从古至今始终把纵欲视为堕落行为,可是按照习俗又是允许的事情。在后宫里,处处散发着堕落的气息,供养着许多从全国最漂亮的美女中挑选出来的宫女,供君主任意挑选。这些宫女先献给皇上,否则不能出嫁,这是鞑靼人的风俗。君主如果对献上来的美女感到满意,即可留在身边,这些美女的父母则以此为莫大的荣耀。

这种堕落的习俗,损害了中国多少皇帝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发生各种动乱的重要原因。这些中国皇帝只是听凭宦官或大臣们管理朝政,自己并不过问政事,深居后宫,沉溺于美女与酒色之中,一味寻欢作乐。

然而,现在统治着中华帝国的康熙皇帝,非但不沉溺于女色之中而且意识到必须采取一切办法加以摆脱。

两三年前,康熙皇帝巡视南京地区,驾幸南京时,地方长官以贡品的形式献给皇上七个最漂亮的关女。皇上虽然收留了她们,但连看也不看一眼。几名宫内府官员利用与皇上接近之便,恭敬地推荐了可能使皇上动心的美女。从此以后,皇上对他们冷眼相待,并且把他们分别判处了不同的刑法。因此可见康熙皇帝对可能诱惑和腐蚀自己心灵的东西,是如何警惕啊。

然后,文章的作者对于康熙皇帝的所作所为做出了如下分析:

在白晋眼里,康熙皇帝在私生活上是严肃认真和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位日理万机的皇帝,如果成天泡在女人堆里,那国家还能治理得好吗?康熙皇帝虽妻妾成群,但属惯例常规,政策允许,且并不出格,分外不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妻妾成群,不近女色,不但不矛盾,而且顺理成章。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真是无语了。

白晋(1656-1730),耶稣会传教士。1678年入耶稣会,为法王路易十四选派第一批来华耶稣会士之一。第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以洪若翰神父为首,于1685年3月3日从法国布雷斯特东渡,于1687年夏抵浙江宁波。1688年初由南怀仁推荐来京,与传教士张诚同在宫廷供职,教习康熙皇帝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化学等西洋科学知识,同时学习满文。1693年,康熙皇帝感于国内科技人才不足,派他携带赠送法王的珍贵书籍49册,回国延聘传教士来华讲授科学,回国后,白晋献给路易十四自己著的《康熙皇帝传》(中译本名《康熙皇帝》)。1699年,白晋率领数学教师和传教士巴多明(1665—1741)等10人再度返回北京,受到康熙皇帝的热烈欢迎和重用,随后白晋奉命与其他传教士赴各省测量绘制《皇舆全图》等书。后卒于北京。

客观地说,著《康熙皇帝传》时的白晋是能够经常见到康熙皇帝的,他的著作也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的。但是,他的上述这段材料只能证明康熙皇帝对于不安心自己的工作,反而每天都在观察上司个人好恶,企图以此作为自己晋升官阶的官员的不满;而丝毫不能就此判断出康熙皇帝在私生活上是否是纵欲无度。

我们再来看这第二段材料——原文作者引康熙朝理学名臣李光地的记述:

康熙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西巡途中经太原府,有山西巡抚噶礼(后来成为大贪污犯,判终身监禁——原文作者注),迎驾至庆都,并率百姓百余人前来迎接皇上。百姓们都是夜间站在外面等候,问他们怎么来的,都说强迫押送来的,不敢不来。准备的轿顶及勾锁都是真金镶制的。每一站都造行宫,顽童妓女班列其中。他向我们说:行宫已费十八万,今天的一切供应馈送物品还需十五万。又说,噶礼准备了四位美女贡献皇上。康熙皇帝拒绝说:想用美人计吗?把我看成什么人了?又得知左右官员都接受这样的诱饵,便分别加以治罪。李光地为康熙帝近臣,他死时,康熙皇帝览遗疏震悼:“惟朕知卿最悉,亦惟卿知朕最深。”这样一个人写的回忆录,不能不是实情。

十月二十六日,康熙皇帝谕令噶礼说:如果丰收之年就奢侈浪费,则荒年就一定会发生困难,教之以礼义,导之以守法,重农务本,藏之于民,那么朕就无后顾之忧了。显然这是康熙帝对噶礼进献美女的回答。

由于康熙帝不近美色,宫中女佣人大大减少。康熙朝乾清宫妃嫔以下,供令使的洒扫宫女以上人员仅一百三十四人,可谓至少。后来的大臣曾称赞说:不但三代以下所无,虽然在三代以上,也未有如此者。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真是再度无语了。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安溪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李光地晚年的时候,经常随侍在康熙皇帝身边。

客观地说,李光地的著作也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的。但是,他的上述这段材料也只能证明康熙皇帝对于像山西巡抚噶礼一样的贪官污吏的憎恨——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是,这次康熙皇帝西巡的目的之一就是监察贪污犯——而丝毫不能得出康熙皇帝在私生活上是否是纵欲无度。

问题出来了,康熙皇帝是否是一个非常好色的皇帝呢?

回答是肯定的。

P3-6

序言

有这么一件事。去年暑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纪连海老师到上海,为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录制电视节目,他夫人也一起南下,在纪老师录节目那几天,纪夫人去杭州游览。在杭州他们参观了一个展览会,有一个参观者看着茅盾先生青年时代的照片说:“我第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北京的纪连海老师呢。”其他的参观者也都说历史照片上的青年茅盾很像纪连海。而且也没有人问纪连海是谁,好像地球人都知道。这时在一旁的《文化中国》栏目组的女编辑就忍不住“爆料”,说这位就是纪老师的夫人。参观的人们先是感到惊讶,在得到证实以后,马上就围住了纪夫人,又是合影,又是签名。纪夫人也过了一把明星瘾。

纪夫人遇到的这么一件小事所反映的是2006年中国的一大文化现象。

2006年,中国电视造就了一批学者明星。一批教授、学者走出了校园,走上了荧屏。过去他们声称自己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而现在很多的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了他们,看到他们口若悬河,风趣而又睿智,他们对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生动讲述,成为2006年中国电视荧屏的一大亮点,而且他们做电视节目的讲稿也受到各出版社的青睐,编印成一本本的畅销书。其中易中天教授《品三国》的出版发行就是2006年出版界的一大盛事。

他们被称为学者明星,网上称他们为电视知识分子。当然学者明星并非2006年才新鲜“出炉”,以往就有,但明星之路不一样,比如余秋雨先生通过著书立说,成为学者明星,然后“客串”电视。而易中天教授、纪连海老师等是在电视上走红,攒足人气,出书反而成为衍生产品,所谓墙外开花墙内香。电视造就学者明星是2006年中国文化的一种风景。

一种文化现象成为气候,这后面一定有一种强大的文化需要和诉求。央视的《百家讲坛》和SMG旗下纪实频道的《文化中国》造就了一批学者明星,这表明了中国的电视媒体与中国人民的文化追求同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这是三毛的歌。英雄不问出处,这是江湖上的行话。但是一个民族必须有鲜明的文化标识,这就需要有文化的传承。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更加需要把中国文化之根留住。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人们把海外华人的后代称为“香蕉”孩儿。如果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中国人也成“香蕉”,那是说不过去的。文化一旦断裂,我们就会失去自我。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话我们都在说。不过外国人却是实用主义,拿来主义。君不见,海湾战争时期,老布什总统的办公桌上就放着《孙子兵法》。而老子的《道德经》在海外的发行量也仅次于《圣经》,《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全球十大作家之首。其实像孔子、老子、孙子等不仅仅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站在人类智慧的巅峰,这种人类最高的智慧属于人类所有的时代。

有一位南京的学者说,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来说,大多数的中国入则是中学生。此话怎么讲呢,就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系统学习在中学时代就学完了,主要还是为了考试。大学时代虽然还有大学语文的公共课,但是主要也是学一些名家名篇,当然大学历史系的学生除外。而学外语必须学到读硕士做博士。当然走出校园以后,有些人也喜欢翻翻历史传奇故事,现在,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也不少,是真是假,是不是历史文化之精髓,这就难说了。这位南京的学者还说,如果现在要求大家都去读二十四史,那也太苦了。古人况且说十年寒窗,今人再读更有语言的隔阂。

现在,北有《百家讲坛》南有《文化中国》,这些电视文化类栏目的开办实在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好就好在用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批专家、学者借鉴汲取了说书人的方法讲述中国历史文化的真谛和精髓,使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完美的结合。而电视人要通过各种电视手段把节目做得好看好听,使广大的观众能够轻松读历史,快乐品文化。有一位电视人说,我们办电视文化栏目就是门槛放低,把台阶铺到广大观众的脚下,把他们领进中国历史文化的宏伟殿堂。我们赞成这样的比喻。

现在的电视荧屏上不仅有娱乐明星,而且还有学者明星,这是可喜的文化现象。上海辞书出版社和SMG纪实频道同心协力,出版《文化中国》系列丛书。我们期待着,希望自己成为第一批的读者。

2006年学者明星出现的这一文化现象的背后,是电视人和出版人的文化追求和历史使命感。

《文化中国》栏目组

2007年4月

后记

清史点评系列《说康熙》、《说雍正》、《说孝庄》现在已经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

说起我的这套系列书,就要从我和上海电视台的结缘谈起。

2006年3月,我意外地接到了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制片人余永锦先生的电话。电话中,他约我与《文化中国》栏目做一档有关揭示时下流行的清宫戏的历史背景的节目。我当时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余先生的邀请。这样,就开始了我和纪实频道的友好合作。

我为什么要犹豫呢?主要原因是如下几点:

第一,不了解历史类的电视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是毛主席早在几十年前就说过的话。而我这个人,是很少看电视的。即使偶尔看看电视,也是看一些轻松娱乐的节目——为了放松自己嘛。因此,对于各种“正说”、“戏说”的历史剧很少了解。你不了解别人的节目,怎么点评别人的节目呢?

第二,没有时间。当时的我,最为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我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四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可是人家孩子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啊。何况,高三四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对于我来讲,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工作量——太沉重了。另外,我还要准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20集节目《正说多尔衮》的录制工作,20集的《正说多尔衮》是《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五年来单个历史人物最长的一个节目,这足以引起我的高度重视。当时的第三个任务就是整理我在《百家讲坛》讲过的人物,把他们整理成书,出版发行。

第三,我的思维方式。我一直以为,人嘛,看到人家的优点的时候,多宣传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看到了人家的缺点或者不足,自己知道了就可以了,大不了也就是小声直接告诉人家自己的想法就得了。到电视台去说人家的不是,这我完全没有想过。而且,历史剧,毕竟也属于艺术。艺术,就应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嘛。何况,人家历史剧的编导实际上是在借古人的口,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历史剧不等于历史,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嘛。如果有人把历史剧当成了历史,那是观众自己的问题。历史剧的编导是不应该为此负责任的。这有什么可说的呢?

话说到了这里,有的人会说了:那,您为什么又答应了人家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的邀请呢?我想,促使我答应此邀请的原因一定要比上述三点更为重要。这些更加重要的原因如下:

第一,告诉电视观众真实的历史,这是我们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毋庸讳言,我们广大的电视观众,不管他们的学历有多高,不管他们在社会上的位置有多重要,除了专业学习历史的极少数人之外,绝大多数的电视观众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都只是停留在初、高中阶段。因此,向广大的电视观众继续深入地普及历史知识,本身就是我们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有义务做这项神圣的工作。

第二,占领电视这个阵地,也是我们史学工作者继续生存的需要。毋庸讳言,电视媒体简直是太重要了。电视媒体要远远比我们的纸质媒体重要得多。它的生动形象是传统的纸质媒体永远不可能企及的。换句话说,未来是属于这样的媒体的。如果我们不去占领这个阵地,它自然就要被别人占领,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地适应电视媒体——这个未来的朝阳产业。

于是,就有了我与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的友好合作。因此,就有了我在上海最早的新朋友——副总监汪求实先生、制片人余永锦先生、主持人今波先生、编导李澜女士、普郁小姐、周雯华女士等等。

因此,就有了我与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友好合作的结晶——《<孝庄秘史>大揭秘》、《揭秘(康熙王朝)》、《揭秘(雍正王朝)》、《揭秘(乾隆王朝)》等等。  因此,就有了我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结缘。

因此,就有了我的这套清史点评系列丛书。

《说雍正》是清史点评系列丛书之一,它的出版,首先要感谢上述的诸位先生、女士、小姐;其次,要感谢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张晓敏先生和第一副总编刘文祥先生,本书的主任编辑蒋惠雍女士和责任编辑刘征先生,是他们的支持和努力,促成了我的这本书及早地与读者朋友们见面;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所有我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我知道,你们才是我的上帝。

纪连海

2007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