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或杂文,大多充满着睿智的批判锋芒和战斗激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说就是读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和政治思想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鲁迅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鲁迅的作品永放光芒,后人总能从中汲取营养,受到鼓舞和启迪。
本书收录作者9个专集中的重要文章,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踪迹》、《背影》、《荷塘月色》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鲁迅文集/中学生枕边书 |
分类 | |
作者 | 鲁迅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鲁迅先生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或杂文,大多充满着睿智的批判锋芒和战斗激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说就是读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和政治思想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鲁迅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鲁迅的作品永放光芒,后人总能从中汲取营养,受到鼓舞和启迪。 本书收录作者9个专集中的重要文章,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踪迹》、《背影》、《荷塘月色》等。 内容推荐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目录 小 说 《呐喊》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补天 奔月 理水 采薇 铸剑 出关 非攻 起死 散 文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野草》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自传 杂 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 看镜有感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论睁了眼看 这个与那个 小杂感 “友邦惊诧”论 作文秘诀 观斗 从幽默到正经 新药 夜颂 “抄靶子” 爬和撞 女人未必多说谎 北人与南人 拿来主义 说“面子” 病后杂谈 论讽刺 论“人言可畏” 试读章节 头发的故事 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 “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我的一位前辈先生N,正走到我的寓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的对我说: “他们对!他们不记得,你怎样他;你记得,又怎样呢!” 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世故的话。当这时候,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他说: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 “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 “我也是忘却了纪念的一个人。倘使纪念起来,那第一个双十节前后的事,便都上我的心头,使我坐立不稳了。 “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 “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 “我不堪纪念这些事。 “我们还是记起一点得意的事来谈谈罢。” N忽然现出笑容,伸手在自己头上一摸,高声说: “我最得意的是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后,我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了。 “老兄,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 “我们的很古的古人,对于头发似乎也还看轻。据刑法看来,最要紧的自然是脑袋,所以大辟是上刑;次要便是生殖器了,所以宫刑和幽闭也是一件吓人的罚;至于髭,那是微乎其微了;然而推想起来,正不知道曾有多少人们因为光着头皮便被社会践踏了一生世。 “我们讲革命的时候,大谈什么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其实也不过一种手段;老实说:那时中国人的反抗,何尝因为亡国,只是因为拖辫子。 “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洪、杨又闹起来了。我的祖母曾对我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杀!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 N两眼望着屋梁,似乎想些事,仍然说: “谁知道头发的苦轮到我了。 “我出去留学,便剪掉了辫子,这并没有别的奥妙,只为他太不便当罢了。不料有几位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同学们便很厌恶我;监督也大怒,说要停了我的官费,送回中国去。 “不几天,这位监督却自己被人剪去辫子逃走了。去剪的人们里面,一个便是做《革命军》的邹容,这人也因此不能再留学,回到上海来,后来死在西牢里。你也早已忘却了罢? “过了几年,我的家景大不如前了,非谋点事做便要受饿,只得也回到中国来。我一到上海,便买定一条假辫子,那时是二元的市价,带着回家。我的母亲倒也不说什么,然而旁人一见面,便都首先研究这辫子,待到知道是假,就一声冷笑,将我拟为杀头的罪名;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了。 “我想,假的不如真的直截爽快,我便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 “一路走去,一路便是笑骂的声音,有的还跟在后面骂:‘这冒失鬼!’‘假洋鬼子!’ “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 “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拚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只是走到没有打过的生地方还是骂。 “这件事很使我悲哀,至今还时时记得哩。我在留学的时候,曾经看见日报上登载一个游历南洋和中国的本多博士的事;这位博士是不懂中国和马来语的,人问他,你不懂话,怎么走路呢?他拿起手杖来说,这便是他们的话,他们都懂!我因此气愤了好几天,谁知道我竞不知不觉的自己也做了,而且那些人都懂了。…… “宣统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 “有一日,几个学生忽然走到我的房里来,说:‘先生,我们要剪辫子了。’我说:‘不行!’‘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你怎么说不行呢?,‘犯不上,你们还是不剪上算,——等一等罢。’他们不说什么,撅着嘴唇走出房去;然而终于剪掉了。 “呵!不得了了,人言啧啧了;我却只装作不知道,一任他们光着头皮,和许多辫子一齐上讲堂。 “然而这剪辫病传染了;第三天,师范学堂的学生忽然也剪下了六条辫子,晚上便开除了六个学生。这六个人,留校不能,回家不得,一直挨到第一个双十节之后又一个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火烙印。 “我呢?也一样,只是元年冬天到北京,还被人骂过几次,后来骂我的人也被警察剪去了辫子,我就不再被人辱骂了;但我没有到乡间去。” N显出非常得意模样,忽而又沉下脸来: “现在你们这些理想家,又在那里嚷什么女子剪发了,又要造出许多毫无所得而痛苦的人!” “现在不是已经有剪掉头发的女人,因此考不进学校去,或者被学校除了名么? “改革么,武器在那里?工读么,工厂在那里? “仍然留起,嫁给人家做媳妇去:忘却了一切还是幸福,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世! “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豫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 “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枝毫毛! “你们的嘴里既然并无毒牙,何以偏要在额上贴起‘蝮蛇’两个大字,引乞丐来打杀?……” 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我说,“回去么?” 他答道,“是的,天要下雨了。” 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他戴上帽子说: “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一九二0年十月 P28-30 序言 鲁迅先生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或杂文,大多充满着睿智的批判锋芒和战斗激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说就是读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和政治思想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鲁迅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鲁迅的作品永放光芒,后人总能从中汲取营养,受到鼓舞和启迪。 鲁迅(188l—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后来写文章用的一个笔名。鲁迅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小康人家。祖父周福清那时正在北京做官,父亲周吉是个秀才。童年时家里雇了一个被他称为“长妈妈”的保姆专门照料他的生活。五岁开始读书,对书特别感兴趣,文盲长妈妈帮他访寻到一部插图本《山海经》,这是他“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也有使少年鲁迅十分反感的书,那就是十一岁时得到的《二十四孝图》。这是一本用二十四个孝子的事迹来宣扬封建孝道的书。这些孝子的“孝行”,其实大都是不近人情的荒诞行为。鲁迅完全不能相信鲤鱼会自动穿越冰层投入孝子的怀中。贫困的郭巨为了供养母亲就活埋儿子的残忍行为,更使少年鲁迅产生了一种恐怖的感觉。他想: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亲母亲为柴米发愁,祖母又老了,倘使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三十多年以后,他回忆童年生活,还专门写了一篇《二十四孝图》来表示对这书的憎恶。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那里靠海近,鲁迅小时常随母亲到外婆家去。《社戏》写的正是当年到外婆家同乡下小朋友一道划船、看戏、煮罗汉豆的情景。 1892年春天,鲁迅被送进三味书屋去读书。在这里断断续续好几年,从《论语》、《孟子》到《周礼》、《尔雅》,他几乎读遍了十三经。在同龄人当中,他可算是读书很多的一个。 这种平静的童年生活维持了十三年。1893年秋天,周家突降滔天大祸,平静的富裕生活突然结束了。大祸是祖父闯下的,他和几个亲戚朋友凑了一笔巨款,用来贿赂浙江的主考官,为自己儿子及周家子弟乡试打通关节。此事败露以后,判周福清“斩监侯,秋后处决”。虽然最后没有问斩,但周福清在杭州监狱里关了七年,到1901年才放了出来。从此周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一落千丈,骤然败落了。这期间鲁迅随母亲到外婆家避难,也很遭了些势力的白眼。后来他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真是祸不单行,不久,父亲的病又重起来。治病要钱,关在杭州狱中的祖父也要用钱。卖掉田地不够,就把比较值钱的东西送进当铺去。父亲死了,家境更加艰难。鲁迅已经是十六七岁的人了,该考虑今后的生活道路了。正好有一位远房亲戚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教书,鲁迅就投奔他来到南京,茫然地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1898年,鲁迅到江南水师学堂机关科学习。比起功课来,鲁迅对那些宣传维新变法的新书刊更感兴趣。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接受了书中宣扬的进化论思想,并开始对中外小说感兴趣。鲁迅不想在这所“乌烟瘴气”的学堂呆下去了,待一个学期完结,他考入了矿路学堂。1902年,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被作为官费留学生送往日本留学。先在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及基础课。这期间东京是从事反满活动的中国革命志士常到的地方,鲁迅在这里见到过邹容、黄兴等著名人物。1903年,鲁迅在《浙江潮》发表《期巴达之魂》,激励同胞卫国御侮的决心。这是他文学活动的起点。爱国的激情使他拿起文学的笔来。据许寿裳回忆,鲁迅在弘文学院经常和他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是中国国民性最缺乏的是什么?三是它的病根何在?一直到晚年,鲁迅依然在思考这些问题。在他去世前不久写的一封信中,比较了中日两个国家的国民性,他说,我们民族“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到今日,其实是伟大的。但我们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这段话有助于我们对鲁迅的理解:他毕生孜孜不倦地研究国民性,揭发中国国民性的缺点,目的完全是为了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改善。 1904年,鲁迅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在这里,他最敬爱的老师是教骨科的藤野严九郎。这段学习生活,《藤野先生》中都有涉及。更大的刺激当然是大家熟知的上细菌学课放电影和幻灯的事。这成了鲁迅弃医从文的转折点。“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之后,鲁迅放弃了医学,走上文学家、思想家的战斗历程。 鲁迅精神,最核心之处,在于他不屈不挠地外抗帝国侵略强权,为民族自尊自强而呼号;内反专制独裁,为民主解放而抗争。这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