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庸式低调做人哲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王厚//周善文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独到的人生视角、辨证的思维方式深刻地阐述了低调做人的社会意义,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启示和思想指导。

本书立足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有着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却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它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希望这本书能让你在掌握做人处世之精髓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尽快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人生中找到幸福!

内容推荐

中庸之道是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然而遗憾的是,真正掌握并实践中庸之道的人却不多。人世间发生的不少悲剧都与当事人的言行违背了中庸之遭有关。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有了好的方法却不被人接受呢?对此,孔于是这么认为的: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畅行,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聪明的人常常超过中庸之道,而愚蠢的人又常常达不到;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明晓于世,这是因为贤能的人常常超过中庸之道,而不肖之人,又达不到。

避招风雨的低调策略,初看起来好像比较消极。其实它并不是委曲求全、窝窝囊囊做人,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能保命安身,还可以求得一个好的终结。

本书以独到的人生视角、辨证的思维方式深刻地阐述了低调做人的社会意义,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启示和思想指导。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做人为什么要中庸低调

 第—章 做人为什么不能太高调

枪打出头鸟,高调惹祸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离于人,众必诽之

露锋芒于外,伤己身于内

得意忘形,身败名裂

喜欢与强者争风吃醋,到头来可能会自讨苦吃

自恃己能,必遭其辱

 第二章 什么是中庸式低调做人

低调做人不是“低人一等”

低调做人不是懦弱

低调做人不是怕人

低调做人是认识自己

低调是一种大智慧

低调做人是宽容

 第三章 低调做人幂普遍致胜的大方略

低调做人是立足社会的最佳姿态

低调做人是成就事业的最佳策略

第二篇 如何中庸式低调做人

 第一章 要想“高人一筹”,先学“低人—等”——为人上要低调

要想“高人一筹”,先学“低人一等”

卷起舌头说话,夹着尾巴做人

谦虚为人,狂妄易败

不要过分张扬,要和周围的人保持协调

贪满者多损,谦卑者多福

自夸则人必疑,自谦则人必服

位高名显之时,更要低调谨慎

犯了错,要勇于承认

贱卖面子,贵买身子

气不可太盛,才不必太露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姿态放低点,架子摆小些

智者守住本分,愚人越过底线

才大不可气粗,居功不可自傲

莫吹嘘自己之能,莫炫耀风光之事

低姿态生活,高境界做人

 第二章 甘于卑微,自成尊贵

——在处世上要f氐调

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

聪明要让上司显

必要时把功劳送给别人,把过错留给自己身价飙升时别忘避害

甘于卑微,自成尊贵

善于倾听是低调处世的一大谋略

聒噪不如沉默,患谤得于无言

说话时要放低姿态

得理饶人更易征服人

给别人面子,并要给的自然

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表现出来

多些谦虚和随和,少些教训和讥讽

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

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用谦让化解矛盾

贵必须以“贱”为根本,高必须以“下”为基础

与其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

不如主动暴露不足而让人接受

只管做事,不问荣辱

人心好胜,我以胜应必败:

人情好谦,我以谦处反胜

 第三章 烦恼皆是强出头 ——在处事上要低调

人要出头,但不能强出头

在行动上不偏不倚,不前不后

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

没资格说话的时候,先埋头把事做好

想干一番大事业,必须从最卑微的小事做起

行事要符合自己的角色身份

进入新环境,不要急于崭露头角

丢一时的面子,图长远的发展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对手

花开还有花落时,行事不必太招摇

该说的就得说,不该说的千万别说

得饶人处且饶人

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

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度量

千万别独享荣耀,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第四章 忍让——低调做人的晋升术

和为贵,忍为高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为进步之本

立身要高,处世须让

识时务者为俊杰

吃亏人长在,能忍者自安

羽翼不丰时,要懂得让步

对暂时斗不过的小人要忍耐

夫惟不争,故人莫能与之争

成大事者应能屈能伸

主动示弱,寻找获胜的机会

驴子向你叫,你可别向它叫

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

不要逞一时之勇,不要图一时之快

以静制动,处安勿躁

对强者礼敬,是弱者生存的谋略

耐心等待,该出手时才出手

要有所忍,有所不忍

君子出头十年不晚,要懂得隐忍待机

 第五章 糊涂——低调做^的装愚术

做人别耍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小事不聪明,大事不糊涂

大智若愚,智者的处世之道

假装愚钝,韬光养晦

处处显精明,不是载福之道

做个糊涂的精明人

抓大放小,小事难得糊涂

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身处尴尬的局面,装愚是最佳的选择

对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要装作“不屑

装聋作哑,隐身自救

少一点较真,多一份自然

用外愚蒙蔽对手

装傻也要装得恰到好处

勇于自嘲,内智外愚

能而示之不能

装疯卖傻,委曲求全

 第六章 隐藏——低调做人的韬晦术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学会装傻,懂得藏巧

假痴不癜,深藏不露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藏锋露拙,匿锐示弱

姑息怂恿,静待良机

藏器于身,待机而动

卧薪尝胆,只为放手一搏

喜怒不形于色

“野心”不要轻易外露

关键时刻要隐藏起真实意图

不亮底牌,直到最后一刻

心事不可随便与人说

隐藏自己的目标

遇事不可操之过急

 第七章 灵活——低调做人的应变术

随方就圆,立世之本

懂得观风听雨

说话要懂得拐弯儿

学会投其所好

见风使舵,顺水推舟

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要善于圆场

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巧妙应对,机智周旋

别在一棵树上吊死,要为自己多谋出路

遇强则迂,以退为进

好马也吃回头草

只要不钻牛角尖,人就有机会

如果行不通的话,就换一种方式去努力

做个圆滑的老实人

善变也是一种策略,要根据角色变脸谱

不偏不倚才能成为“不倒翁”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

偷天换日,大事变没事

行事机敏灵便,不可迂腐愚忠

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第八章 避害——低调做人的保全术

明哲保身,并非遇事就躲

学会在妥协中保全自己

害人之心不可要,防人之心不可无

凡事不忘留一手

在处境不利时,要学会藏锋敛迹

该退就及早脱身,远离虎口是非之地

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

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

不要出言不逊,否则会四处树敌

当心被人“买”,切勿结交势利朋友

左右权衡,找到不败的安全点

警惕“变脸术”,防做“冤死鬼”

祸来之时不必沮丧,要学会及时适当地自救

尽量不与小人发生正面冲突

谨小慎微,谨言慎行

自贬自损,避祸远罪

功成身退为明智之举

 第九章 借势——低调做人的攀附术

善择明主,借势成事

贵人相助,成功人生的支点

如何结交贵人

人皆贵人——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

依靠你的贵人

利用你的贵人

经营你的贵人

巧借他人名望抬高自己的身价

巧妙攀附“人尖儿”

巧妙结交社会名流的艺术

多交友,多条路

打好“人情”这张牌

 第十章 善阴柔——低调做人的“牵牛”术

上善若水,以柔克刚

柔性坚持,无可抵挡

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无往不胜

有方圆之性才有方圆人生

采取阴柔的手段来对付强硬分子

黑脸开戏,红脸收场

左右开弓,软硬兼施

软磨硬泡,不达目的不罢休

既要大棒子,叉要送萝卜

无为而治,无招胜有招

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对付阴招,要软中带狠

 第十一章 厚黑——低调做人的权谋术

厚黑兼施,相得益彰

根据自己的实力,采取先“厚”后“黑”的策略

要想出人头地,先将自己的脸变厚

拒绝别人时要无情点

黑中带厚的捧人法

又黑又厚的待下法

又厚又黑的待上法

后发制人,厚黑御敌

捧中加恐,掌握主动

屈一伸万的晋升术

背靠大树的固权术

以厚待厚,以黑制黑

以诚待诚,以谎治谎

黑中一定要有厚,不要把“兔子”逼急

第十二章 治人——低调做人的防御术

不理不睬,不战而屈人之兵

用恐吓的手段化解对手的攻击

先给点颜色,再谈和颜悦色

抓住弱点,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运用拆台术,打消对手的嚣张气焰

攻其后方,围魏救赵

反唇相讥,让取笑者自取其辱

旁敲侧击,话里藏话

以恶制恶,利用恶人拿恶人

试读章节

低调做人是认识自己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古希腊的戴尔波伊神托所。在神托所入口的石头上刻着两个词,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引用这句格言,后世人们认为这是他讲的话。但在当时,人们则认为这句格言就是阿波罗神的神谕。这其实是家喻户晓的一句民间格言,是希腊人民的智慧结晶,后来才被附会到大人物或神灵身上去的。两三千年前的这句格言直到今天对人们来说还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它时刻提醒着人们认识自我、把握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够给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给自己设置正确可行的目标,让自己能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从人格上来说,只有认识自己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就是说,具有“自我意识”。

然而,认识自己并非易事,人的自我意识是有一个发展和完善过程的。许多人在走向独立生活,自我意识大大增强的时候,对自己的各种才能、学识等等,没有一个正确的估计,要么估计得过高,要么估计得过低。

对自己估计过高的人,自尊心过强,其表现就是用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最终的结果就是,他永远觉得别人比自己差,老子天下第一。而一旦出现别人超过自己的情况时,他就会很生气,容易产生嫉妒。只要是别人幸福,他就认为是自己的不幸,而一旦自己不幸,他就会认为是别人妨碍了他,在他看来,他永远应该是最幸福的,最优秀的,任何人都不能比他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就会觉得不快。这样的人是无法适应环境的,他总是处于沮丧、牢骚满腹的状态,这种人说是一种人格病态,也不为过。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在年轻时十分自负。有一天,一个朋友劝告他说:“富兰克林,像你这样是不行的,当别人与你的意见不同时,你总是表现得自以为是。这样会使人觉得难堪,以致别人不会听你的意见。如果你总是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别人对你无话可讲了。你以这种态度来和别人交往,不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对你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你从别人那儿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但是实际上你现在所知道的却很有限。”

这番话使富兰克林受到了极大打击,也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之后,他决心抛弃自己的骄傲,重新认识自己。后来,他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许多人都喜欢他。他不仅为当代人做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工作,而且对后代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低调者首先强调的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许多人考虑得更多的是“我想干什么”而很少认真仔细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客观地考虑目前“我能干什么”等,所以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误区。陷入误区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一方面,由于自己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他总是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因为要求过高,所以更容易导致失败,而这种失败又会加剧自身认识的错误,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在误区中间越陷越深。

低调的人对自己有什么能力有个明确的认识,就可以在抉择中找到自己最合适的点。他制定的目标永远是最合适自己的,不仅仅是适合自己的能力,而且是适合当时的条件。所以很容易取得成功,这样会更加加深他对自己的认识,一切就走人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低调是一种大智慧

低调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在中国古人的字典中,“智”与“知”本来是同一个字,可以互相通用。知识与智慧当然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意义上的“无知”当然就不可能有智慧,而大智慧必然也就与丰富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但是,中国古人对智慧的解释却有新的内涵。

我们先来看一个中国古老的例子。

在中国的历史上,舜是第一个被称为“大智慧”的人。根据历史记载,舜出生后不久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后母生了一位弟弟“象”。孝顺的舜尽管总是小心地侍奉后母和弟弟,但是遭受了无数次的毒打。最后实在无法在家里呆下去,舜选择了离家出走,他一个人流落到历山脚下开荒种地。

在清苦的生活中,舜依旧没有一点怨言。他与当地的农夫和山林中的鸟兽生活在一起,他观察周围的事物,一切都是那么温馨和睦。于是舜触景生情,制作了一首首感人的乐歌。他的德行影响了周围所有的人,农夫相互谦让自己开垦好的农田,渔民相互谦让自己打鱼的场地,陶匠则做出了更加精美耐用的陶器。

舜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人们从四面八方扶老携幼过来,希望和舜成为邻居。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他的周围就会聚成村落;然后就扩大为城镇、都市。最后,当时的天子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了舜做妻子。这两位聪明美丽的妻子给了舜无穷的力量。“无知”的舜总能逢凶化吉,顺利地通过了尧对他的能力所进行的考试。最后,尧将天子之位禅让于舜。

舜用低调的方式成为天子,那真是“大智慧”。但是,舜的大智慧却没有使用什么心计,事实上,他的“大智慧”往往都是以“低调”来衬托的。舜从未有意识地去获取民心,也并没有处理任何复杂事务的知识。但是。由于纯朴、坚强、虚心,这样才保证他最终取得所期望的胜利。

舜的胜利说明低调在智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智慧受到当时许多学者的称赞,一时之间,甚至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圣人都不愿意出名,不愿意担任引起公众注意的官职。他们推脱的职位中,甚至有宰相!

在儒家的思想中,低调的主要内涵就是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对其中不善和有过错的言论能够给以低调的处理。接下来,对于对立两端的不同观点、看法,能够知道最恰当的度量界限在哪里,并利用这最恰当之点即对“中”的把握来治理民众和国家。儒家的低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虚心听取和吸收他人意见的心理状态。

老子的基本观点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不可道”,所以它不能够通过学习的途径为人所把握。人只能够以“无为”——低调的态度去对待道。所以无知与无为之间,在老子是一种直接的联系。所谓“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张扬、高调与道是不相干的。低调者与“道”更容易达到浑然合一。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智慧,世界上所有的哲人都指出了这个道理。无论是伊斯兰教的圣人,还是基督教的圣人,无不认为:“低调”是最接近智慧的,在通往智慧的道路上,低调是必须经过的道路。虽然说低调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低调的。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从人生观上来说低调,其实,低调接近的智慧,不仅仅是使人幸福,使人内心得到安宁,这种智慧还可以运用到实践之中,帮助你完成现实中的事业。按照古代的说法就是,低调是可以“事功”的。现在,我们似乎很相信那种可以直接取得效果的“聪明”,但是不相信“智慧”。其实,智慧比聪明要高明很多,如果你真的有智慧,把这种智慧用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你就会发现,它的作用是聪明完全不能比拟的。

古希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因为当时的人们有轻视哲学家的观念,于是他运用自己的知识,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财富,其实他并不需要财富,他只是用自己的例子告诉世人,把“智慧”用在世俗的事物上,可以很轻松地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智慧的人之所以不这样做,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这样做而已。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过我们可以从这里知道一个道理:低调作为一种达到智慧的捷径,如果你正确地把握了它,它可以为你带来你的所谓“聪明”所不能取得的东西!

P21-24

序言

鹰立如睡,虎行如病,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中庸是一种不保守不偏激的生存智慧,是一种不偏不倚的均衡美,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智慧和具有至高无上的成功法宝。只要在为人处世上恪守中庸,你就能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进退自如,坦坦荡荡,大大方方,潇洒自如,游刃有余。

为人处世符合中庸的原则,你就能秉承天下大公、居处天下大善、征服天下大众、成就天下大事,就能激流勇退,成方成圆。这样,你的人生就达到了化境,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你都拥有一个和谐成功的人生。

那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恪守中庸之道呢?要做到:高标处世,低调做人,一高一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有位社会学家曾说过,人一生中要依靠两件事来确立根基: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处世。而历览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高标处世,低调做人。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情”,正是这一标准的生动注解。

做人是处世的基础,处世是做人的延伸。所以,高标处世、低调做人的关键就在于低调做人!我们翻阅历史,注目现实时,往往会发现“大凡高标处世者,其做人的基调都很低;大凡低调做人者,其处世的标准都相当高。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因果:越是低调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典范。

受过“胯下之辱”的淮阴侯韩信,自幼家贫,所以衣食无着落,想去充当小吏,却无一技之长,没被录取。因而只得终日游荡,后来韩信穷困潦倒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家传的宝剑也拿出来叫卖,谁知过了多日,竟没人买。

一天,他正把剑挂在腰间,沿街游荡,碰到一个屠夫,那屠夫有意给他难堪,嘲笑他说:“看你身材高大,腰佩宝剑,可是却是懦弱无能之辈。你要是有种,就拿出剑来刺我,若是不敢刺,那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说完,两腿一叉,站在街心,挡住了韩信的去路。

韩信打量了一会儿屠夫,随后弯腰就往他胯下钻。整个街市的人都大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懦弱。韩信真的是如此吗?不是,这正体现了韩信的过人之处,他能够低调忍受公众给予自己的侮辱。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但这正表明了他的内心具有常人所不可企及的坚强意志。

不久,韩信随刘邦南征北战,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屡建奇功,使敌人闻风丧胆,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由此可见,韩信之强大,绝非是一屠夫所能阻挡的,他当时甘于受胯下之辱,表现出一副懦弱无能的样子,也完全是必要的。胸怀大志者,怎能与市井无赖多生是非?虽然他可能毫不费力就能让屠夫死于自己的剑下,然而他也必然要为命案费力劳神,对他施展才华、寻找机遇横生枝节。所以他低调示弱,正是他日后强大的基础。

可惜的是,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未能寿终正寝——在公元前196年,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诱杀于长乐宫钟室。韩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因为他没有低调到底!

一是不该眷恋权位。韩信之死,使我们想起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成语。越国灭掉吴国后,辅助越王勾践灭吴的大夫范蠡就对文种大夫说,咱们走吧,咱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越王这个人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你要记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后来就不辞而别,下海经商了。不久就成了一个大富翁,号称“陶朱公”。而文种却不肯走,结果落了个被勾践赐死的下场。

楚汉之争结束后,功高震主的韩信成了刘邦的一块心病。项羽一死,刘邦马上便夺了韩信的兵权,然后又把他黜为淮阴侯,软禁在自己身边。这个时候,如果韩信能像范蠡一样,主动放权而“激流勇退”、不问政事,或者表现得恭敬卑下的话,依照刘邦的为人,是不会杀他的。

二是不该居功自傲。做臣子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八九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10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对于同僚,韩信也不能低调谦逊自处,看到曾经是他部下的曹参、灌婴、张苍都分土列侯,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难免矜功不平。樊哙是一员猛将,又是刘邦的连襟,每次韩信访问他,他都是“拜迎送”。但韩信一出门,总要说:“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狂妄自傲如此,全然没有了当年甘受胯下之辱的情形。这样,终于一步步走上了绝路。

三是不该不守本分。为臣之道,万不可有异心,必须尽心尽力辅助皇帝。如果不守本分,心怀叵测,图谋不轨,自然不会有好结果。

汉十年(前197年),韩信的部将陈稀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稀处联络,要陈稀只管起兵,自己一定从京城策应。而且他做了准备,准备把监狱里的人放出来,让他们去攻打皇宫——当时留守京城的人是吕后和太子,就说把吕后和太子抓起来杀了。

结果,这个事情被人告发了。吕后得知后便和相国萧何商议,假装说陈稀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

后人评价说,如果韩信不矜功自傲,不与刘邦讨价还价,而是自隐其功,谦逊退避,低调行事,刘邦再毒大概也不会对他下手吧!

古今中外很多伟人,都能像韩信年轻时那样,一直保持低调做人的作风,所以他们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认同、支持和美誉。但也有个别成功者,犯了韩信功成名就时所犯的错误,在无休止的张扬和卖弄中不知收敛,因树大招风而招致诋毁和劫难,以致前功尽弃,威风扫地,无以自保,甚至家破人亡,这是多么不明智啊!

所以,面对这个云谲波诡的世界,只有懂得始终保持低调做人的人,才能在社会的舞台上演好每一个角色,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好每一段路。

本书以独到的人生视角、辨证的思维方式深刻地阐述了低调做人的社会意义,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启示和思想指导。

本书立足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有着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却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它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希望这本书能让你在掌握做人处世之精髓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尽快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人生中找到幸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