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不见的第二战场(无线电情报与战争)/神秘的情报世界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高金虎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笔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情报研究,十余年来一直在两个方向努力:情报研究的学术化、情报研究的通俗化。本书要向读者传递这样的看法:什么是真正的情报工作?情报工作有哪些流程?谍报活动是怎么回事?他们的招募、培训和生活是怎样的?有哪些主要的情报获取手段?情报史上有哪些彪炳千古的传奇人物?在国家的安全决策中,情报的影响如何?热播的影视作品中,哪些事有案可稽?哪些事是捕风捉影?笔者希望通过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全面解析现代情报工作,揭示真实的情报工作流程,反映情报工作的最新变化,使大家对情报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内容推荐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评估办公室主任谢尔曼·肯特认为,情报工作可以分解成三个部分。在他看来,情报是一种对决策有用的知识,情报也是从事这种知识探索的机构,情报更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笔者以为,肯特对情报的这种描述,基本上概括了情报工作的全貌。因此,这套丛书要向读者传递这样的看法:什么是真正的情报工作?情报工作有哪些流程?谍报活动是怎么回事?他们的招募、培训和生活是怎样的?有哪些主要的情报获取手段?情报史上有哪些彪炳千古的传奇人物?在国家的安全决策中,情报的影响如何?热播的影视作品中,哪些事有案可稽?哪些事是捕风捉影?笔者希望通过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全面解析现代情报工作,揭示真实的情报工作流程,反映情报工作的最新变化,使大家对情报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目录

第一章 神奇的密码破译

 《暗算》:关于“风”的传奇

 密写·密码

 《圣经》密码

 巴宾顿密谋

第二章 莫尔斯码和无线电报

 电报时代的来临

 马可尼VS波波夫:无线电的发明

 坦能堡战役

 战争时期的“听风者”

 40号房间与英德海战

 齐默尔曼电报

 ADFGX密码:胜利电报

第三章 机器密码的出现

 舍尔比乌斯与“埃尼格码”

 波兰三杰:破译“埃尼格码”的最初尝试

 图林:谜一样的人生

 攻击洛伦茨:布莱奇利的另一种传奇

 不列颠战役:神话后面的故事

 “黑屋”:亚德利传奇

 “紫密”与“魔术”

 珍珠港事件

第四章 “能听到敌人心中的声音”

 AF之谜

 山本五十六毙命

 阿拉曼:“沙漠之狐”束手无策

 大西洋上的搏杀

 追歼“俾斯麦”号

 纳瓦霍密码

 改变战争进程的女人

 欺骗游戏:北极行动

 修道院行动

第五章 红色“看风者”

 红色“听风者”

 奇人曾希圣

 永不消逝的电波

第六章 “维农纳”

 古曾科:倒塌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富克斯:原子弹间谍

 “维农纳”:尘封半个世纪的秘密

 壁垒的突破

 苏联VS"维农纳”:间谍在活动中

 阿尔杰·希斯:美国国务院中的苏联鼹鼠

 原子弹间谍案

 哈里·怀特:最高层的苏联间谍

 朱迪思·科普朗:谈情说爱的间谍

第七章 “最敢想敢干的行动”

 迷宫

 “白银”行动

 “黄金”行动

 “常春藤铃”行动

 地中海上的冤魂——“自由”号事件

 “普韦布洛”号事件

第八章 电子鼹鼠

 出走的国家安全局专家

 两个邮差,一对叛徒

 家族间谍内幕

 强奸案中揭出的惊天秘密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神奇的密码破译

破译未知密码成功与否,可用以下四个因素来衡量,即:不屈不挠的意志、周密的分析方法、直觉的知识和运气。阅读原文文字的起码能力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条件。——帕克·希特:《军事密码破译手册》

这是一场历史上的接力赛,对历史的发展方向往往有着戏剧性的影响。——西蒙·辛格,英国作家

《暗算》:关于“风”的传奇

2005年,一部名为《暗算》的电视剧热遍中国银屏:它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等地甫一播出,收视率急速攀至首位,同时获得了众多赞誉。

《东方时空》认为:“《暗算》像一首诗,更像一幅水墨画。”《北京青年报》的评论说:“整个剧集充满了一种神秘、严谨、追求内心胜利的感觉。”《联想环球影视》说:“《暗算》用一个人物巧妙串联,间谍战的独特故事扑朔迷离。”《精品购物指南》则说:“如果你还没有看《暗算》,很遗憾。”

在“大片”、“韩流”充斥荧屏的中国,一部国产电视剧能博得如此赞誉,可谓难得。《暗算》的功力可见一斑。

《暗算》的走红,既得益于演员的深厚功力,也与它表现的独特题材密不可分。这部以新中国国家安全工作为背景的电视剧,全方位地切入无线电侦听、密码破译、间谍渗透等领域,演绎了三个既相互独立又藕断丝连的生动故事。天才的经历、离奇的想像、莫测的命运和荒诞的现实构成了电视剧的元素,与秘密相纠缠的悬疑情节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作品中的许多情节,反映了隐蔽战线生动、真实的一面。通过侦听捕捉敌方的无线电台,就是无线电情报战中的一个经典战法。电视剧中阿炳的耳朵虽然神奇得令人难以置信,但在真实生活中,敏锐的听力确实是侦听员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沙漠之狐”隆美尔手下就有一个无线电侦听连,其连长阿尔弗雷德·西波姆上尉就有一双神奇的耳朵。他特别擅长偷听英国人的无线电通信,能够从中分辨出哪些东西是重要的,哪些东西只是闲言碎语。通过这些零星的谈话,隆美尔可以清晰地判断出英军的部署情况。《看风》中提到的“英格码”(Enigma),也确有其事。

但是,电视剧毕竟是一种虚构的艺术,它与真实的情报实践差距是相当远的。如作家写漕:

“7”是个奇怪的数字,它的气质也许是黑的……它是一种沉重,一种隐秘,一种冲击,一种气氛,一种独立,一种神秘,一种玄想。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一些担负着某些特殊使命的组织似乎都跟“7”字有关,如英国的皇家七处,民主德国的七局,法国总统的第七顾问,前苏联的克格勃系统的第七研究所,日本的731部队,美国的第七舰队等。说到中国,就是特别单位701,这是我国仿效前苏联克格勃第七研究所而组建的一个情报机构,其性质和任务都是“特别的”。

这样的表述我们只能把它当作作者的一家之言。7或许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就像数字13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一样。如果你真的以为英国有一个皇家七处,民主德国有一个七局,法国总统有一个第七顾问,克格勃有一个第七研究所,那就太天真了。至于说有能通过听觉分辨动物雌雄的耳朵、由木工来制作破解机器密码的密钥机、以尸体传递情报的极端方式,那就只能是作者的想像了。

《暗算》的前两部分,表达的是情报世界里的一个特殊领域:信号情报(signalIntelligence)。这个领域和传统的谍报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就人数而论,信号情报部队堪称陆海空三军之外的第四军种,人数可达百万之巨。我们无论如何无法想像,一个国家会有100万个特工;  就获取的情报而论,情报机构获取的绝大多数是信号隋报和公开情报,谍报来源只占整个情报来源的冰山一角;

就技术含量而论,一个能接触机密的业余间谍有可能建功立业,但一个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工具的门外汉注定与信号情报无缘;

就隐蔽性而论,一个优质的谍报来源通常会被定为绝密,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破译德军密码这一机密却被定为“超级机密”,一个保密史上前所未有的等级。

这就是信号情报的魅力。

一般人对信号情报的理解,局限于密码破译和无线电测向。这两种情景,我们从大量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咒语“芝麻,芝麻,开门吧’’为他打开了财富之门,可也给他引来了四十大盗。大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晚年却相信在《圣经》中隐藏着预知未来的密码。他殚精竭虑,结果却一无所获,留下了终身遗憾。

但实际上,信号情报的范围远远超出这两个领域。它包括通信情报(communications intelligence)和电子情报(Electronic intelligence)两个领域。窃听加密或未加密的通信系统就是所谓的通信情报,从外国非通信系统发射的电磁辐射中获取的技术和情报,称为电子情报,其中最典型的为可以确定方位的雷达情报,用以探测对方的预警站、防空系统、反弹道导弹系统、机场、空军基地等,此外还包括非图像雷达系统所获取的情报。

信号情报在我们的生活中实际上无处不在。我们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加密的世界。

我们在银行取款需要提供密码,我们登录电子信箱需要提供密码,甚至在我们进入小区大门的时候,“铁将军”也必须在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才能应声而开。

现代社会,密码已经成为身份认证的中心,人不再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由一个个数字组成的符号。

密码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

在国际政治领域,信号情报更是频频出镜,其轰动效应不亚于深藏多年的间谍的暴露。

一名已经脱离基地组织的前恐怖分子宣称,基地组织已于2005年初成功破译了驻阿美军的通用密码,并依靠破译密码全面掌握了美军动向。据此,驻阿美军更换了全部通用密码。

据说,为了破译基地组织的密码,美军曾多次求助于一名年仅17岁的印度少年。为了破译恐怖分子的通信,美国国家安全局还研制出一种超级电子计算机。据说,它能解开普通加密系统的“底码”数大约是7000万亿个。如果用普通个人电脑来查找,大概需要22652年。

一位希腊政府高官披露,在过去的一年里,希腊总理的手机一直处于被不知名的人士监听的状态。

总理的手机也遭到窃听,这真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P1-5

序言

在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中,情报的历史特别悠远。美国情报人员法拉戈指出,人类最早的工具是石头、棒子与情报;英国作家菲利普·奈特利认为,情报是“第二种最古老的职业”。情报工作的惊险性与传奇性,一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也成为文学和影视作品的长盛不衰的主题。伊恩·弗莱明的詹姆斯·邦德系列,著名影星玛琳黛·德丽塑造的代号为“X27”的玛塔·哈莉,苏联以“千面人”阿贝尔为背景拍摄的电视电影《春天的17个瞬间》、中国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敌营18年》、《永不消逝的电波》,香港影星梅艳芳塑造的川岛芳子,新近热播的电视剧《暗算》,以及即将上映的《功勋》,都反映了这一现实。

然而,在表达惊心动魄的情报传奇的同时,影视和文学作品的夸张性描述也使人们对情报的认识出现了很大偏差。情报工作等同于间谍工作吗?从事情报工作的人都是特务吗?情报人员能飞檐走壁,能撬保险柜?这样的认知观念,无疑影响了人们对情报工作的正确认识。

对情报工作的理性认识,西方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历史学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情报人员,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会议,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信号隋报(也就是无线电破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一批二战秘密档案因此而公开。此后,西方的情报研究渐入正轨。今天,西方的情报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笔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情报研究,十余年来一直在两个方向努力:其一是情报研究的学术化,即消除情报认知中的迷雾,恢复情报工作的本来面目,使传统的传奇式情报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部分。其二是情报研究的通俗化,即用生动、流畅的文字,为读者演绎引人入胜的情报传奇。在笔者看来,这两个方向是并行不悖的。多年的耕耘也结出了硕果。笔者曾出版过我国第一部《外国情报史》,最早在国内从事情报失误(战略预警)研究,最早探索战略情报与战略决策的关系。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评估办公室主任谢尔曼·肯特认为,情报工作可以分解成三个部分。在他看来,情报是一种对决策有用的知识,情报也是从事这种知识探索的机构,情报更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笔者以为,肯特对情报的这种描述,基本上概括了情报工作的全貌。因此,这套丛书要向读者传递这样的看法:什么是真正的情报工作?情报工作有哪些流程?谍报活动是怎么回事?他们的招募、培训和生活是怎样的?有哪些主要的情报获取手段?情报史上有哪些彪炳千古的传奇人物?在国家的安全决策中,情报的影响如何?热播的影视作品中,哪些事有案可稽?哪些事是捕风捉影?笔者希望通过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全面解析现代情报工作,揭示真实的情报工作流程,反映情报工作的最新变化,使大家对情报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书评(媒体评论)

侦听,就是要听天外之音,无声之音,秘密之音;破译,就是解密,就是要释读天书,看懂无字之书;渫报,就是乔装打扮,深入虎穴,迎风而战。在系统内部,一般把搞监听的人称为“听风者”,搞密码破译的人叫做“看风者”,搞谍报的叫做“捕风者”。说到底,搞情报的人都是一群与风打交道的人,只是不同的部门,打交道的方式不同而已。

——-麦家:《暗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