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学精粹(经典珍藏版)
分类
作者 王克忠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了古代文学经典里的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全书以古籍经典为基础,分为蒙学、经、史、子、集和国典雅趣六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经典著作的名言警句,精编细选,全文校译,在不长的篇幅中,将中华几千年来的思想智慧熔于一炉,可以说是读者提高国学修养、提升自身素质的最佳读本。

本书版式新颖,图片精美,随手翻阅,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阅读本书,流连于古代的文学殿堂,能让您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髓,知道一些趣味典故的来源,掌握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警句。本书堪称一座浓缩的语言宝库,一位无声的良师益友。

内容推荐

本书按蒙学、经、史、子、集、国典雅趣分类,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是必须传心的文化精髓,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本书所收录的趣味典故,行文言简意赅,熔趣味、知识、文化于一炉,对格物致知有极大的帮助,本书是了解古代文化,传心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能读本。

目录

蒙学篇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朱子家训

 曾国藩家书

经篇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三传

史篇

 国语

 战国策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资治通鉴

子篇

 老子

 庄子

 管子

 晏子春秋

 荀子

 孙子兵法

 列子

 鬼谷子

 韩非子

 墨子

 商君书

 吕氏春秋

 孔子家语

集篇

 楚辞

 淮南子

 韩诗外传

 说苑

 抱朴子

 省心录

 菜根谭

 小窗幽记

 围炉夜话

 劝忍百箴

 忍经

 官经

 名篇杂选

国典雅趣篇

 经典传承

 名人轶事

 古源辨析

 古典常识

 史典集萃

试读章节

《二十四史》与《二十五史》

我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二十四史》。

可是,我们有时候说《二十四史》,有时候说《二十五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无论是《二十四史》,还是《二十五史》,都是对官修的历代史书的总称。明朝时,人们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明史》行世,人们就把它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此后,人们又把《旧唐书》并人其中,合称“二十三史”。

史书中有一个很有名也很有价值的《旧五代史》,已经散失了。在乾隆年间,学者们主要依据《永乐大典》,又把《旧五代史》辑录整理成书,经乾隆皇帝钦定,与“二十三史”合称“二十四史”,成为过去传统史学领域中的“正史”。这样,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史》就正式形成了。

到了民国,人们又把《清史稿》容纳其中,于是,《二十四史》就又变成了《二十五史》。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幽主昏庸淫奢。当时确人进贡了一个美女褒姒。褒姒天生绝色,但惟一不令周幽王欢心的就是她自入宫从未笑过,为此幽王费尽心机。某天,他忽然想出一个特别的“招儿”,即派人点燃烽火台(点烽火是当时王室向诸侯国报警告急的方式,诸侯国看见从烽火台上冒起的狼烟,便会迅速派兵前往王都救援)。幽王与褒姒则在高楼上观望,当急行赶来的诸侯们忙得焦头烂额却被告知无事而表现出不可理解的表情时,台上的褒姒大笑不止,为此幽王非常高兴。然而时隔不久,西北的犬戎族真的来攻打国都,周幽王再燃烽烟之时,诸侯都不相信而未发兵援助。结果,都城被攻下,周幽王被杀死,褒姒也去向不明,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掘地见母

郑国在春秋初年是比较强大的,其最著名的国君便是郑庄公。郑庄公出生时他的母亲正在梦中,不觉中生下了他,因而取名寤生。后来出生的弟弟段长得非常可爱,庄公的母亲非常喜欢段,有意要让段做国君。但庄公是哥哥,理所当然应该由他做国君,于是郑母暗中帮助段篡夺其哥哥的君位。这件事被庄公所察觉,最后庄公将段打败,也将其母送入山洞之中,发誓不到黄泉(人死之后称为赴黄泉)决不相见。后来,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庄公感到很惭愧,于是想把母亲接回。但由于古人非常重视誓言,当初郑庄公曾发誓与母亲不到黄泉决不相见,所以庄公很为难。最后庄公找到一个办法,既然掘地见水即曰黄泉,于是庄公命人到关押他母亲的山洞前,开掘地表。待“泉水”涌出,庄公进洞接母,母子相见拥抱,痛哭流涕,庄公自责不孝,母亲自责当初不该,母子复聚。“郑庄公掘地见母”也由此而来。

赵氏孤儿

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当时,上卿赵盾与大将军屠岸贾的矛盾异常激化,屠岸贾借口赵盾有谋害先君之嫌而借晋国公室之力将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尽皆诛杀,只有一个婴儿因门客程婴以自己的儿子做替身而得以幸免。当时程婴与另一门客公孙杵臼商议,由于公孙杵臼是医生,故由他进宫将孤儿带出宫,然后再由程婴向屠岸贾“告密”,以程婴之子为替身换下“赵氏孤儿”。为防屠岸贾知情,程婴忍辱负重投于屠岸贾门下,让“自己的儿子”(即赵氏孤儿)认屠岸贾作义父。20年后,孤儿成人,了解了真相,向当时的国君晋悼公阐明事实,最终杀掉屠岸贾报了仇。

立子杀母  中国古代有的皇帝为了让儿子继承王位,要杀死自己的皇后或者爱妃。就是小皇帝的母亲,这种行为甚至成了古代帝王的一贯心理。

汉武帝在位期间,曾立有太子,后因太子有罪而废黜,其他的室子如燕王旦、广陵王胥等又品行不端,于是便想把王位传给幼子刘弗陵。刘弗陵的母亲赵氏,封为钩弋夫人,她年轻聪明,汉武帝不由想起了历史上的女后之祸:夏桀的妹喜、商纣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一类的女后,导致国家破亡。几十年前的吕后更是历历在目。刘邦死后,立刘盈为帝,因刘盈年幼,吕后代理朝政,刘盈死,立少帝,吕后杀死少帝,提拔吕氏家人,差一点把刘家天下变成吕家天下。这些引起了汉武帝的疑虑,担心弗陵“年稚”而“母少”,“女主专恣乱国家”,为妨祸患于未然,便借故杀死了钩弋夫人。“立子杀母”的制度由此而生。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焚书”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

秦始皇“焚书”: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种植之书外,其他如百家语、诗书等一律交官府烧毁,无数文化典籍化为灰烬。

梁元帝“焚书”:公元554年,西魏南下攻梁,梁军节节败退。梁元帝以为自己读万卷书,仍要亡国,读书还有何用?于是,他聚集14万册书一起烧掉。

乾隆帝“焚书”:乾隆帝即位后,组织了有名的文人学者编《四库全书》,编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他曾两次提出:对古籍该“毁弃”的应毁弃,该“删改”的应删改。据统计,乾隆共焚毁各种典籍达71万卷之多,是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

如何划分古、近、现代

古代:中国古代史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

近代: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现代史,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至今。

史书的种类

我国的史书浩如烟海,具体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种: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分正史由政府主持编修。

杂史:主要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之事实的史书。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故事源于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之时。当时吴越两国累世结怨,相互攻战。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间攻打越国,兵败受伤而死,他的儿子夫差即位,发誓要给他父亲报仇。公元前494年,夫差率领吴国军队在夫椒这个地方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派使臣前去吴国卑躬屈膝地讲和,之后忍受奇耻大辱,带着妻子儿女到吴国去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以后,勾践被释放回国,他回国后,立志洗雪国耻。为了坚定报仇的决心,不忘昔日的危难和苦楚,他晚上不睡舒适的床铺,而是睡在柴草堆上。他还在屋里吊一只苦胆,每天早起后、睡觉及吃饭前,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以便使自己永远不忘掉志向。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推行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终于使越国兵精粮足,国富民强。公元前473年,赵王勾践率大军再次进攻吴国,打得吴国军队节节败退,夫差被俘自杀。吴国被越国灭掉后,勾践会和各国诸侯,做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P389-39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