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教师一生的读书计划
分类
作者 (英)爱恩·戴维斯//爱恩·格莱格瑞//尼克·麦克基恩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你为什么选择教育作为终身事业?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本书是为那对教育持严肃和持久兴趣的人写的,因此本书的读者不仅仅是是教师,还包括教育学院的学生。在本书中,作者们用热情而生动的笔触探讨严肃的教育问题。在交互的讨论过程中,他们向我们呈现了这样几个问题:“教”的本质、“学”的本质、“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教育评估的运用。本书作为教育入门者的普及读物,为所有关心教育的人提供了一个快速介入的平台。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四章和一个总结。全书从对教育目的本质的综述开始。第一章为后文确定了基调。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学习的意义。第三章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第二章中讨论的问题。第四章就“教育是为了拥有更美好的世界”这一理念提出很多发人深思的问题。结论部分并不是对前文内容简单的总结,事实上,作者的目的是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种方法来思考教育的意义以及它应该如何发展。

目录

如何使用本书?

第一章 教师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爱恩·格莱格瑞

 不同的声音

——爱恩·戴维斯的观点

 建议活动

第二章 学生为什么要“学”?怎样学?

尼克·麦克基恩

 不同的声音

——爱恩·格莱格瑞的观点

 建议活动

第三章 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为什么教育的使命落到他

们身上?

尼克·麦克基恩

 不同的声音

——爱恩·戴维斯的观点

 建议活动

第四章 “教”与“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爱恩·戴维斯

 不同的声音

——尼克·麦克基恩的观点

 建议活动

总结

爱恩·戴维斯 爱恩·格幕格端 尼克·麦克基恩

试读章节

站在树影下,李研究着那片平原。她感觉到兴奋,还有些紧张。她还从来没有独自离开部落这么远。她不知道那有什么可害怕的——那里既不可能有鲨鱼,她也从来没有见过猎豹,但是那种恐惧的本能却仍然存在于内心深处。另一种本能驱使她爬上树杈,一直向上爬,直到她高于了地平线,现在她可以放松一下了。

这棵树曾经屹立于大地,但是一场地震之后,它倒了。一边的树枝触列了地上,另一边翘起来,所以她可以看到下面的一切。她远远地注视着,感到很吃惊。她前面是一片沼泽,从岸边看这片沼泽似乎无边无际,但是现在远远地看,她看到了一丝摇曳的蓝色烟雾,从两座山峰上慢慢地升到空中,越升越高,她能认出这两座山是因为在小岛的中间还有一座这样的山峰。山上时而发出火光,时而发出隆隆的响声,但堤大部分时间它仅仅是冒烟,显得既平静又无害。

她着迷地盯着这个景象。岛上大概五十公里的范围内都是部落的领土,也是她所知道的全部世界,现在,在沼泽之外她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广阔无边。

一阵抽筋打破了她入迷的状态,她换了个姿势。忽然一个移动的物体吸引了她的注意,那个物体先是很快地动了一下,然后就一动不动了,就,像水池里的小鱼一样,那个物体趴在垂到地面的树枝下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爬下来,又匍匐地爬过去想看个究竟。

一只蜘蛛正趴在它的猎物上,身体在充满弹性的腿的支撑下微微颤动。蜘蛛不好吃,它捉住的那个虫子可能还好吃点,不过李那时还不饿,她只是想看看那只蜘蛛要干什么。她蹲下来,看着那只蜘蛛拖着虫子沿着它曾经走过的路线迅速移动。它爬到了离开地面的那些树枝上面,很快地织出了一个网的雏形,然后它爬回地面,在途中还吐了几条丝。它又爬到了阴影下面等候着,李也一样。

什么也没发生,她的注意力渐渐降低了。她开始感觉到了她周围的这个干燥陌生的平原,她也意识到了她和部落之间的距离。任何一个昆虫发出的喀喀声,还有微弱的沙沙声,都可能代表危险。她必须回去,但是回去前她要知道蜘蛛还要做什么,她这么做没有理由,没有目的,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处,她仅仅就是想知道。

她小心翼翼地挪动,就像怕惊动了水中的小鱼一般。她从草丛中拔了根草,然后把穗从远处慢慢地朝蜘蛛网挪动,穗忽动忽停,就像小虫子在爬。就在穗碰到蜘蛛丝的瞬间,蜘蛛网从天而降,落在了它上面,蜘蛛也随即一跃而出,抓住了它的猎物。李没有看清楚是什么装置让网落了下来。

她看到蜘蛛把穗上残留的网剥了下来,吃掉了。草太重了,蜘蛛没有办法把它拖走,所以它就地选了一个新的位置,重新织了个网,又开始等待。李靠近了仔细地看,想要看明白网是怎么织出来的,但是这个对于她实在是太复杂了。危机感又回来了,压过了她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她放弃了,回到了岸上。

李回到了她的部落中,族人都在阳光下打盹,可是她却无法放松:

思考让她兴奋,也睡不着。她的头脑中出现了两幅图——水塘中的小鱼以及从树枝上落下的蜘蛛网。北面有一个都是岩石的水塘,里面就有小鱼,黄色的那种特别好吃,但是很难捉到。但是如果她能织一个网……怎么织呢?用什么织呢?

傍晚时分,她又翻过了沙丘,采集了所有她能找到的最长的草茎。回到岸边,她把沙子滚烫的表面扫走,弄了一个凉爽的凹坑,坐下来开始解决手边的问题,直到天色暗得看不见了才停手。可是她广无所获,因为这些草茎太脆了,而且无法连在一起。她的手指也不听话,但是她仍然沉醉其中,失败本身就是知识。

李并没有放弃。  晚上她忽然有了个想法,它们(她本来打算用来织网的草茎)之所以这么脆是因为它们都是干的,如果把它们弄湿或许会有所帮助。的确有一些作用,但是很快光照就变得很强,继续在岸上工作是不可能了,可是在水中这些草茎又随意地漂浮,于是她放弃了。

接着她想到她曾经见过大片的葫芦纤维构成的网,于是她又到沙丘上去,找到了一个手掌大的植物纤维网。她先在潮水中做了个试验,她想的还是那些小鱼。她并没有打算用这个来捕虾——她用手就捉的到——她就是想看看这个网的作用,但是当她第一次把网收回来时,她发现网上面有些透明的东西在蠕动。她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挑出来,然后冲妈妈喊道,快过来看看。

P53-56

序言

本书是为那些对教育持严肃和持久兴趣的人写的,用句现在时髦的话说,每个人都是教育事业的股东。目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同教育紧密相连,所有的人都受其影响。政府对教育投入巨大,并称成功的经济取决于教育。个人参与也非常重要,我们都受过各式各样的教育,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作为老师或学者而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因此对于这个在很多方面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教育产业,我们都应该对它有更多的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定的读者,近年来,高等教育学府中的学生研究教育问题的人数急剧增加,本书同大学生有关,但是其目标读者则是那些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如果你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你就应该意识到你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中的一部分。现在英国有超过六十所大学为其本科生提供教育方面的课程,其中将近一半的学院设有教育专业,并授予学生教育学学士学位,本书也是为这些学生而写的。我们回顾了大部分已经出版的文献,从而确保这些学科的学生能够直接从书中获益。在英国成立的事实,在澳大利亚、北美、亚洲和其他地方也同样成立。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看到根据教育的核心议题设计的一系列的教育模块——教育的目的和用途,与理解教与学相关的议题,理解政策形成的重要性从而理解教育所肩负的责任等等。如果说本书能帮助那些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育专业的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所有争议,可能会言过其实,但是,我们的确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关于教育的很多复杂的问题能够变得简单一些。

书中有什么内容?

本书是从对教育目的本质的综述开始的。第一章为后文确定了基调。如果我们对我们的研究意图持严肃的态度,意在促进对教育的讨论,那我们至少应该知道中心目的的本质。什么是教育真正的价值?我们对教育的作用观点一致吗?我们是应该把焦点放在更好的学术研究上还是其他目的呢?教育和学校培养有什么区别呢?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学习的意义。本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学校不是学习的地方,那么他们叫学校就不合理了。鉴于书中讨论的议题,例如,学校教育所处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情况,这个看似简单的观点就必须要时刻谨记于心了。本章的中心是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本章考察了各种可能加强学习的方式,提及了“说教”和“谈话”式教育之间的对立,还提到了学习方式的不同以及人们所说的“多元智能”的问题。

第三章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第二章中讨论的问题。第三章中也有关于学习和教授的深入思考,但是出现了两个新的因素,本章将重点放在了评估上面。我们是否应该谣估儿童的理解力?有人可能会说在任何社会情况下评估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什么是应该被评估的,又怎么来评估他们呢?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学校本身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性?我们真的有很多不同的可行方法吗?还是说我们应该屈从并接受一种同我们已有的大同小异的教育模式?

第四章就“教育是为了拥有更美好的世界”这一理念提出很多发人深思的问题。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坚信教育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有时这个改变可能有限。有时,教学的实质就是个人和团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同时有能力让他人享受更好的环境。目前公民教育在国内和国际的议事日程上都处于很高的位置,这同文中提出的议题都有紧密联系。第四章提出了论点和问题,讨论了把教育归类为社会工程的各种不同理由。

本书的结论部分并不是对前文内容简单的总结,事实上,我们更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种方法来思考教育的意义以及它应该如何发展。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个人传记,我们将这些人称为“伟大的教育家”,这些人都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史实作为历史背景,同时将他们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我们也总结并评价了他们的作品,以此来解释为什么他们是特别的,我们还概括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应该具有的特质。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些人是谁,知道了他们做了什么并且了解他们所做贡献的本质,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更加谨慎。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列了一张所有人都认可的伟大教育家的名单,如果您的“最爱”未列其中,我们感到非常抱歉。我们对他们作品的总结或解释也并非是唯一的标准,你可能会找到其他的或者更佳的途径来理解教育。我们绝对不提倡教育仅仅由那些个人来改善,我们也不是暗示,仅仅通过更好地了解了几个关键人物,我们就可以有一条坦途来提高我们对教育工作的理解或推动教育工作。

这本书应该怎么读?

本书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到作者间的辩论,同时鼓励读者加入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冲突中。我们无法听到你对内容发出的声音——欢呼或者嘲笑,但是我们的确希望能激起反应。预期的主要读者(那些学习和应用教育的人)和引发回应的决心要求我们使用特定的风格,这个风格就是我们希望使读者感到他们就是这些极具争议性的辩论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目的就是引起讨论。某些评价可能为了产生作用而有些言过其实,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空间、时间或者为了让问题更容易被接受的原因,我们可能做了些以后会令我们后悔的评价。但这就是辩论的本质,我们也希望读者考虑到这一点从而接受这些贡献。

本书的结构是为了方便辩论而组织的。本书由三位作者写成,他们彼此反驳对方观点。每章都以一位作者的陈述开始,这位作者主要运用其专业知识完成该陈述,通常另两位作者并不具有该专业知识,其中一位会对该陈述写一篇读后感。回应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关键议题以及我们观点之间的差别。每章结尾都有一张列表,列出关键问题,以及参考活动。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者对于该议题的认识,也就是说后者认为这些活动是很重要的。例如,爱恩·格莱格瑞作为一位教育哲学家,写作了第一章,爱恩·戴维斯对该章做出了回应,然后爱恩·格莱格瑞又写了一系列的活动。

为了让大家理解我们的争辩的意义,有必要让读者了解一些我们的背景和主要观点,但是读者要意识到,我们的经验和观点的形成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并且我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我们其实是同类人,一同工作,彼此关系很好,辩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生的。电视节目中总是把辩论组织成针锋相对的斗争,辩论的目的就是得分,而不是对一个困难而又重要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研究,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目前大部分关于教育的严肃辩论,并不是极端主义者之间的激烈斗争。相反,争论中的细微差别才是应该认真考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聆听那些观点大致相同的人之间的辩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那些缺乏共同基础的毫无意义的概括和互相谩骂。我们之间的共同基础中也存在着显著不同,但是我们都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即一个好的教育制度可以更好地为涉及其中的人服务。

我们希望下面关于作者职业生涯和观点的介绍可以为后面各个章节提供上下文背景,也可以更好地领会我们的辩论。一点背景信息(用作者自己的话)可能会让读者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在本书所做的陈述和读后感。简而言之,读者应该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