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放海南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郝瑞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南岛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的一次特殊战役。海南岛战役的胜利令世人瞩目,使中外震惊。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鲜明实例。海南岛战役的胜利,写下了我军作战史上用木帆船打败敌人大军舰的一页童话,是我军战争史上一段鲜活而光辉的史实。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权威的史料,真实而全面地记叙和描写了海南岛战役的全过程。

内容推荐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权威的史料,真实而全面地记叙和描写了海南岛战役的全过程。在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中,再现了毛泽东、叶剑英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塑造了邓华、韩先楚、冯白驹等高级指挥员料敌如神、善出奇兵的英雄形象;描写了我军广大指战员踏海蹈浪、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本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目录

第一章 美丽的海南岛

 一、南中国海的天堂鸟

 二、海南岛的主权和管辖权

第二章 毛泽东从莫斯科发出了最高指令

 一、致电林彪

 二、延安的声音

 三、落叶纷纷

 四、白日梦

第三章 海岛中的冬天

 一、红旗飘飘

 二、薛岳手中的锁链

 三、冬之春

第四章 星星们在天空里歌唱

 一、两张王牌、两支铁军

 二、进驻雷州半岛

 三、滔滔海水

 四、符振中飞了出去

第五章 交响曲和万花筒

 一、唱一曲高山流水

 二、各路诸葛的大合唱

 三、香港和美帝国主义合穿一条裤子

 四、创造神话的人们

 五、官兵同唱一首歌

第六章 水龙出世

 一、神兵

 二、童话

 三、气象

 四、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第七章 用枪杆子说话

 一、涠洲岛打响第一枪

 二、海南之战拉开序幕

 三、苟在松瞒天过海

 四、那块红绸布还在飘

 五、神枪手赵连有

 六、芭蕉村里故事多

故事之一:大水牛和肚子里的小水牛

故事之二:三朵美人花

第八章 蓝的海,红的海

 一、蒋氏父子话海南

 二、薛岳的杀手锏

 三、春天在这里

 四、清清的万泉河

 五、一只椰子壳碗,一只不锈钢汤匙

 六、李作鹏急了

 七、水上飞来一个钢铁营

 八、冯老汉识天气

第九章 胜利向我们走来

 一、重拳出击

 二、和敌人捉迷藏

 三、那片高高的野山林

 四、不到海南非好汉

 五、血战白沙门岛

 六、向纵深挺进

故事之一:团聚在家屋里

故事之二:无名小树林之战

故事之三:走不出云龙乡

故事之四:两位搭档的悄悄话

故事之五:龙虎坡大战

第十章 解放海南岛

 一、韩先楚当机立断

 二、邓华一锤定音

 三、小小的密码本

 四、大军进攻前夜

 五、东风来了

 六、声东击西

 七、历史一战

 八、一一九师副师长黄长轩

 九、占领临高山

故事之一:血债血还

故事之二:船老大捉俘虏

故事之三:白布板

 十、决战美亭

故事之一:敌人送来了弹药

故事之二:十三勇士血战风门岭

 十一、海南岛英雄谱

英雄谱之一

英雄谱之二

 十二、小人物也精彩

命大死不了

头顶皮包抢滩

活捉敌参谋长

揣着密码看电影

 十三、薛岳逃往台湾

 十四、海口解放

 十五、韩先楚审战俘

 十六、刘振华做客冯白驹老宅

 十七、环岛大追击

故事之一:徐国夫三天没睡觉,韩先楚命令用

担架抬着走

故事之二:歇什么歇,等到海南岛解放后一起歇吧

故事之三:山东人碰上山东人

故事之四:又遇上一个山东人

 十八、快速纵队

 十九、红旗插上天涯海角

后 记——2006年的这个夏天

试读章节

为了使战斗在海南岛上的冯白驹和琼崖纵队能够听到来自延安的声音,党中央指示广东党委迅速为他们解决电台设备和人员配套问题。接令后,广东区党委马上组成了全班人马。

他们是电台台长张小章,报务员方明、陈焕楷,机要员叶左平、王磊。1945年底,电台组成人员在接受任务后,开始启程前往海南岛。

叶左平与王磊是夫妻关系,他俩被安排先行上路,其公开身份是华侨子女,身上行李之中携带了大量假证件、证明信和假信件,父母从南洋来信及生意行情一类的文件。他俩先绕道大鹏半岛到香港,接受林青从延安带来的密码,然后再到澳门,在澳门等候了十几天以后才等来了接应他俩的地下党的机帆船,坐船起渡,他俩到达了湛江市的霞山,双双住进了南强旅店。

叶左平、王磊打扮得像一对富裕的华侨夫妇,穿戴人时,雍容大-雅。两人依偎而行,卿卿我我,宛如热恋中人甜甜蜜蜜。这样子的打扮,这样子的举动,他俩也未免觉得好笑。自从结婚以来,两人就没有过上几天安闲的日子,从一个战场到另一个战场,日7:总是在硝烟中度过的,没想到在肩负重要任务的情况下,两人却携手扮起了悠闲的旅行生活。

静下心来,俩人一同憧憬着革命事业的美好前景,憧憬着新中国的解放和未来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想到了眼下面临的困难和危险。黑夜中,他们互相鼓励,互诉衷肠。周文雍、陈铁军是他们夫妇最好的榜样,他俩在敌人的刑场上举行了自己的婚礼,这一悲壮之举,激励了万千革命儿女。叶左平说:“我俩之中无论是谁牺牲了,拐一个一定要完成任务,把电台带上海南岛,让革命的人们,让战斗在岛上的人们,都能听到党的声音。”

王磊说:“如果我死了,你就替代我完成任务。”

深深的夜,两个深深相爱的人,为了革命事业在诉说着彼此的抱负和理想。

“砰砰砰”,半夜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叶左平、王磊为之一惊,“难道出现了什么情况?”

门开了,进来了两个凶神恶煞般的警察,他们不由分说,在房间里一阵乱翻腾,并四处查看。

叶左平心想,对于这种人,得要先把他们的气焰打掉。于是,他装出一副颇有身份的富裕侨商的派头,带着轻蔑的El气说:“我这里有女眷,先生们半夜登门,有什么事先打个招呼嘛!”

警察一听先是一怔,继而觉察到对方像是颇有身份的人,那气焰先自去了一半,但还是带着盘问的口吻说:“你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要查户口。”

叶左平傲慢地回答道:“从香港来,到南洋去。”他们又细细查对了旅客登记卡,带着疑问说:“你这里登记的是一个人的名字?”

叶左平马上回答:“我们是夫妻关系,我们在香港旅行社,只登记一个人的名字就行了,我们以为这里的规矩也同香港一样,所以就只登记了我的名字。”

警察又问:“有证件吗?”

叶左平回答:“有,随手打开了一个锃亮的皮包,取出了一大摞子颇有头衔的证件和信函。”

他们胡乱翻看了一下,草草了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叶左平、王磊,在交通员的带领下乘机帆船去硇州岛,换乘海南派来的交通船,启程渡过琼州海峡。为了躲过敌军巡逻艇,在海里绕了几个圈子,漂了两昼夜,才到达文昌县抱虎港附近的海滩登陆。

靠岸以后,早有交通员来接他们,把他们领到“枷定山”。他们俩人以为,马上就要开始他们想象中的山区生活了,殊不知这个所谓“枷定山”却原来是海滩上纵横十余里的红树林。这红树林生长在肥沃的海滩烂泥里,名为红树而叶子却黛绿碧绿,根长得又粗又深,盘绕交错,树底下是黑糊糊的泥浆,涨潮时过人头,退潮后也有膝盖高。这种红树林在琼东比较多,是沿海平原理想的青纱帐,当地党组织、武装队伍、交通站等利用红树林作为掩蔽所,群众称之为“枷定山”。

叶左平、王磊初来乍到,一看那翡翠般的红树叶子,一听那林间的虫鸣鸟叫,一瞧那树底下的小蟹小虾蹦蹦跳跳自然觉得十分新鲜有趣。但是,在“枷定山”里住长了,那林间闷热难熬,周围的空气仿佛划上一根火柴都能着火,成群的蚊子咬得你又痛又痒。这里的人都光着一双大脚,走来走去,他们俩人脱下了鞋,光着脚,踩进那咸咸的烂泥里,干脆也过起了和周围人一样的日子。

他们夫妇两人在这红树林生活了一段时间,张小章、方明、陈焕楷也渡海过来了。张创与张小章在途中的公开身份是华侨兄妹,回乡探亲,与方明、陈焕楷乔装互不认识,一路上也经受不少波折,才安全到达海南。电台人员齐集后,大家开始动身往澄迈县找琼崖特委和琼纵机关。

几经辗转,几经跋涉,张小章、叶左平一行电台工作人员终于到达了海南岛,到达了琼崖纵队,开始了他们紧张忙碌的工作。

党中央时刻关怀着海南岛的斗争,关心着琼崖纵队。抗战胜利以来,每天晚上,新华社发布新闻后公开以明码呼叫:“冯白驹同志。党中央失去了同你们的联系,请你们用波长呼号与我们联络。”

电台的工作人员在守机中听到这亲切的呼唤,心情激动,真恨不得马上能沟通联络,直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冯白驹也常来电台看望。大家的心,同样亲切地向往着延安。

9月里的一个深夜,张小章守机,听到了延安电台呼叫海南的呼号。小张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夜跑去报告冯白驹,一时轰动了整个机关,大家都嚷嚷“通了!通了”跑到电台工作室来围了个密不透风。

这时,电台收到了中央发来的一份电报,叶左平和王磊用带来韵密码本译不出来,于是便跑去找到了冯白驹。冯白驹兴奋得连连说:“我这皮包里有密码,是中央送来的。”他把保存多日的全部密码交给了叶左平。

接着,党中央发来电报致贺:“琼崖特委:祝贺你们与中央沟通了联络。”当叶左平、王磊把电文译出后,他俩情不自禁地热烈相拥连呼:“中央的贺电!中央的贺电!”

党中央的贺电像强劲的东风,吹进了海南岛,吹进了琼崖纵队,他们高兴地又唱又跳,连连高呼:“听到延安的声音了,听到延安的声音了!”

P12-15

序言

郝瑞同志要我为她的新作《解放海南岛》一书作序,思之再三不能婉拒,作者日夜奋战、不辞辛苦、饱含深情地完成了这样一部作品,其诚可鉴。

我作为当年参加解放海南岛之战的一名老战士,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能够把五十多年以前发生的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写出来,呈现给世人,以告慰那些为了解放这片热土地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们,告知我们的后来人,不要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过去。所以说《解放海南岛》一书的出版,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大陆逃到海南岛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加上原驻岛蒋军,纠集十万之众,在五十艘军舰和三十多架飞机的配合下,组成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并以海南岛防卫总司令薛岳的字命名为“伯陵防线”。妄图以海据岛,长期固守,与金门、妈祖等东海岛互为掎角,构成一道防卫台湾的海上屏障,骚扰我沿海地区,进行破坏活动,并幻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这些海岛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卷土重来。

对此,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早在1949年12月18日,两广战役刚刚结束时,就电示第四野战军领导,指出:“四野入桂各军休息二十天,大部分散剿匪,另以四十三军及四十军、准备攻取琼崖。”不久,毛主席又进一步指示:渡海部队必须加强准备,沟通与琼崖纵队的联系,加强接应工作,争取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问题。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我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先后挺进雷州半岛,投入到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之中。这次参加渡海作战,因受技术装备落后条件的限制,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配合,甚至连登陆艇也没有,全凭着木帆船作运载工具。再加上干部战士大多数都是些不识水性的“旱鸭子”,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海,真是不能不“望洋兴叹”!有的战士认为自己是“倒霉”、“命苦”,有的战士对大海产生了盲目恐惧心理,认为渡海作战“九死一生”、“有去无回”,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存在。对此,部队进行了认真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了空前的海上大练兵,作者这样写道:

“水里成了操练场,水里成了训练场。人人开智慧,人人想办法。”

“有的战士把几个竹筒捆在一起,往水里一扔,就成了一个小小竹排,人坐在上面就不会沉到海里去了;有的战士用竹筒、竹竿做成三角架、四角架,架上放一只木桶往水上一放,人坐上去就漂起来了,他们的嘴里喊着“冲呀”、“杀呀”,从水里冲向沙滩,又从沙滩冲向海浪。”

“秋千越荡越高,浪桥越摆越快。手里起满了泡,脚板上的肉磨成了死肉,腿肿得又粗又大,还是一个劲地练、练。伸开两手就地旋转,或是两个人拉手一起转、转,转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晕倒了,摔下来,爬起来再转。”

“一排又一排的战士,一连又一连的战士,手拿着一根木棍走向大海边,排起了一条长队,木棍往沙滩里一支,双手就摇呀摇,划呀划,日复一日,被海风和太阳晒成了黑人,被海水和沙滩练成了渔民。”

“找窍门、摸规律,吃饭吃半饱就不会晕、不会吐,少喝汤、少喝水就不会吐。有的连队发现用椰子熬水喝能止呕吐,就地支起大锅煮起了一大锅一大锅的椰子水,铁锹、木杆、枪托、饼干箱、木板,都成了划船的工具,有的战士驾着小船在水里划过来、划过去,直到划不动为止。”

“练呀练!”

“练它个花样百出。”

“有的指挥员着了迷,把萝卜当成船只模型,排比成渡海阵势;有的指挥员吃着吃着饭,把筷子往碗里一插,当成了木帆船练了起来。新鲜的思路,新鲜的玩意儿一个一个从他们的脑子里往外冒,木棒当舵放在树杈上练,做了纸帆放在水里琢磨风向、风速,用纸壳做成船的模型等等,奇思妙想。”

“滩头、沙滩、海上、大树下,到处是课堂,打秋千、走浪桥、练摇橹、学掌帆。‘要做大海的主人’,这句话,响彻在各个角落。”

“练呀练!”

“练的人都变了模样,一个个由红扑扑、肉鼓鼓的圆脸盘,变成了黑黑的古铜色,尖尖的下巴,长方形的脸颊,从崭新的黄军装到被汗水、海水浸泡染成了一块块花斑的颜色,就连眉毛、头发上也长出了咸咸的盐粒。人是越练越硬朗、越练越精神了,本事也是越练越大了,能下水、会游泳,可以出海航行了。练兵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这样的场面是真实而感人的,通过紧张的战前训练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参战指战员打消了思想上的一些顾虑,树立起了征服大海,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必胜信心。

1950年2月,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为了执行毛主席关于“沟通与琼纵队的联系,加强策应工作”的批示,在第15兵团作战会议上决定派出两支精锐的小部队分批潜渡海南岛,以改变岛上敌我态势,然后实行里应外合,到时接应主力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为此,3月上旬,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先后派一个先锋营潜渡成功,与琼崖纵队会师,我有幸参加执行了第二次潜渡任务,经过几次潜渡,与先期抵达海南岛的部队会合,进一步增强了我军潜伏岛上的力量,为下一步主力部队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做好了接应。《解放海南岛》一书里对此都有精彩而详尽的描绘。

海南岛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的一次特殊战役。海南岛战役的胜利令世人瞩目,使中外震惊。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鲜明实例。海南岛战役的胜利,写下了我军作战史上用木帆船打败敌人大军舰的一页童话,是我军战争史上一段鲜活而光辉的史实。

海南岛的解放,对于巩固国防、保卫南疆、统一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今天,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的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爱国主义教育更是深得民心、深入人心。《解放海南岛》一书,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且还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壮丽的英雄画卷。

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这本书。

2006年10月11日

后记

解放海南岛一书终于完稿了。

经受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经受了无数个写作的快乐、痛苦、煎熬。从炎炎夏日到凉爽的秋天,送走了一个个黄昏,迎来了一个个黎明,桌上的灯光常常是一夜夜不熄,书中的人物也一日日由陌生到熟悉,以至最后难解难分,结下了深深的情谊。

在写作之初,在一次次到北京军区原政委刘振华上将的家里,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详细地给我讲解关于解放海南岛的事情。有一次临走时,我再次向他提出能否帮我找些资料?当我再次走进他的家里时,他手中提了满满一袋子关于解放海南岛的书籍,迎候在门口,看见这样子的一个场景,我的心被他的热诚点燃。这是一位老前辈对笔者的厚爱和支持,这也是他对我写作海南岛这本书的殷殷期望。从那时起,我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写作这本书,在后来的写作时间里,它成为了我最大的动力。

一路写下来才知道,当时接受这个任务看来是有些不自量力,不过已经接受了,也只有咬着牙写下去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天天、一夜夜的奋战。炎炎夏日,汗水淋漓。想想海南岛的大海里备战的官兵们,写作的苦和累就烟消云散了。6月、7月、8月,最热的天气里也是我最为紧张的日子,好在有英雄们的陪伴,有那么多的先烈们的陪伴,我坚持了下来,总算是勉强完成了任务。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外甥姚江,他是北京市公安局一名刑警,工作非常紧张,我写一本,他打一本,在最后交稿的几天里,他为了打稿,为了不影响工作,常常是打字到深夜,付出了几多辛苦。但他说打《解放海南岛》这本书,他不苦不累,相反会更加激励自己做一名出色的人民警察!无论怎样,这本书里有着他的劳动和汗水。

感谢《中华英才》半月刊社,给我创造了广阔的写作人物的空间和天地。

感谢张爱萍上将的秘书邓德江同志。

感谢刘振华上将的秘书隋学民同志。

感谢我的恩师原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河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李文珊多年来的无私培养和帮助。  

感谢原河北省政协主席吕传赞同志的支持和帮助。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多年以来关注我成长的原河北省委副书记,现省政协主席赵金铎同志。

感谢原河北省委副书记、现省人大常务副主任赵世居同志对我成长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河北省委副书记张毅同志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河北省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臧胜业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说:“写作海南岛这本书很重要,不但要写,而且还要写成功!”

感谢公安大学姜长宪同志和他的同事们对这本书的大力支持。

感谢我的大哥、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理事长、中企国际建设发展集团董事局主席衷向东提供了舒适的写作环境。

感谢石家庄市公安局政治部刘丽处长、总参管理局刘丽华同志、《河北日报》社陈云凌主任、《中华英才》记者董玲同志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感谢山东龙口地税局尚少萍大姐对本书的支持。

感谢我的家人、外甥小王虹的理解支持。

感谢中央党校胡月同志特别托朋友从海南寄资料过来。

感谢所有向本书提供资料的人们,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解放军出版社。

我将继续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

敬请读者和所有经历了海南岛战役的革命前辈和他们的后人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批评和建议!

作 者

2006年9月2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