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致力于形象管理工作的爱美之人写给关注美的人们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有着“中国色彩第一人”之称的于西蔓女士,透过七十多个视角,通过其亲历的形象事实,阐述了让个人形象成功的诸多观点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蔓美丽观点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作者 | 于西蔓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致力于形象管理工作的爱美之人写给关注美的人们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有着“中国色彩第一人”之称的于西蔓女士,透过七十多个视角,通过其亲历的形象事实,阐述了让个人形象成功的诸多观点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内容推荐 有着“中国色彩第一人”之称的于西蔓女士,在中国开展形象管理业务八年之后,首次推出综合阐释其形象管理观点的著作。透过七十多个视角,通过作者亲历的形象事实,阐述了让个人形象成功的诸多观点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观点鲜活、表述生动、通俗易懂,有着超强的实用性。 目录 前言 美丽永远等在前方 形象是一生的战略问题 1.1形象是一生的战略问题 1.2你的形象告诉了人们什么? 1.3从AlDMA法则看“第一印象” 1.4警惕周围人对你的沉默 摒弃形象旧观念 2.1说说中国的“馅儿”文化 2.2坚守“素面朝天”的人,你敢“素体朝天”吗? 2.3不美之人的借口 2.4美人未必没有美丽思想 建立形象新观念 3.1美是学出来的,不是悟出来的 3.2“素材型”美女VS“努力型”美女 3.3长得不美,才有打扮的空间 3.4打扮,是从突显优点开始的 3.5不会用镜子的人,成不了美女 3.6扮靓,需要“利己主义”精神 3.7扮靓有步骤,不能乱弹琴 3.8扮靓,说白了就是跟“自己”较劲 打造形象基础架构 4.1先与身体对话,再与服饰对话 4.2“色形材”传递着关于你的信息 4.3观体色,才知道适合的服饰色 4.4观身形,才知道适合的款型 4.5你与质地的关系 4.6你与图案的关系 4.7适合与不适合的妆面界限 4.8适合与不适合的发型界限 4.9场合衣橱法则 4.10买五个包,保职业形象圆满 4.11女人的“三鞋”比三围更重要 从基础形象扩张 5.1服装是用来粉饰身材的 5.2饰品是用来掩饰局部缺点的 5.3饰品的“点数”法则 5.4眼镜是用来校正脸形的 5.5发型不好,人漂亮不到哪儿去 5.6让自己成为半个发型师 5.7如果你过了三十岁,请打粉底 5.8什么不画也要画眼睛 5.9你的眉毛“立场坚定”吗? 让形象向多元化发展 6.1职业形象,是指职业第一,美丽第二 6.2面试,是先试你的形象,再猜你的价值 6.3约会装必须传情达意 6.4 Pany的出众法则 6.5加法法则叠加喜庆 6.6减法法则减向肃静 6.7休闲装不是怎么穿怎么脏都没事儿的衣服 6.8女人的胸前战略 6.9黑色,“搭”到极致才万能 6.10鲜艳未必媚俗 6.11别丢了让你成为配色美人的小布块儿 6.12名牌告诉我们什么叫品质 6.13搭配高手逛街不带钱包 6.14职业女性的“救场”法则 6.15女人的“放电日”与“充电日” 6.16美女不问出处 6.17慢动作映像优雅女人 6.18内衣,防止一脱不女人 6.19清除不雅的毛发 6.20管理自己的气味 6.21洗手间无情地划分着教养级别 学习型人格铸造美女 7.1每年定一个美丽目标 7.2找两个人做形象偶像 7.3“阴谋”与穿衣 理性构建形象生涯 8.1二十多岁的女人应有的扮靓观 8.2三十多岁的女人应有的扮靓观 8.3四十多岁的女人应有的扮靓观 8.4五十多岁的女人应有的扮靓观 形象的社会责任 9.1官员们应立足于政治责任 9.2明星们应渲染巅峰时尚 9.3主持人须引领基础潮流 9.4时尚人士应率先影响时尚 9.5高管们须传递时代信息 9.6百姓们构成一国形象 9.7形象顾问们的社会责任 视觉形象管理是一门科学 10.1形象经济学 10.2自我形象的案头管理 10.3形象监测法 10.4做自我形象的职业经理人 后记: 送给男人的西蔓观点: 男人不是在穿衣,而是在穿“政治” 试读章节 职业形象,是指职业第一,美丽第二 职场里的美丽,非寻常人能够深谙,因为那里是强者和智者的天堂。 每个职场里,都行走着各式各样的女人。有耀眼的,有暗淡的;有妖艳的,有朴素的;有女人味的,有男人味的:有时髦的,有保守的;有知性的,有粗俗感的……人穿衣这事儿搬到职场,就和社会学产生摩擦,美丽这个相对单纯的形象目标,就开始受到社会角色的约束。 职场,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从属区域。因此,虽然你还是你,但一切的行为,都首先要受职场的约束。如果你没有职业,当然就不发生职业属性的问题,爱穿什么可以穿什么。如果你下班后回了家,进入到家庭属性的从属区域,只要家里人没意见,基本上也可以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但是,如果你从属于一个组织,着装就不是你一个人能定的事情了。它必须要在满足你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职业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你需妻处理好自己的个人扮靓习惯与职业约束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种极端的形象留给人的印象,都不能说是正确的。如果职场里充斥着“耀眼的”、“妖艳的”、“性感的”女性,无论男女,都不可能理性地工作。而如果职场里满是“暗淡的”、“朴素的”、“男人味的”女性,无论男女,也都不可能快乐而有效地工作。 在职场中,要把营造职业感的形象放在第一位,把美丽放在第二位。这是职场扮靓的基本法则。扮靓的目标应该是“知性的”、“专业的”、“有品质感的”、“时尚的”、“不失女人味的”,甚至“国际化的”,等等。一切都是“度”的把握。 穿出“职业感”,就是穿出“角色感”。个人的职业形象也如影视角色,需要精心策划。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里,要为每一个完全不同的职业形象做足准备,才不会因形象而败在职场。 面试,是试你的形象,猜你的价值 面试的经历,几乎人人都有。面试的步骤,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但大家未必清楚,面试的成功率来自于“试面”。 当老板们面对数位甚至数十位冲着一个职位而来的应聘者时,那些精心准备的简历,在他们眼里早已经“干人一面”了。因为时间的关系,老板们只能先看形象。往往是边看边猜你的价值,决定三件事——是否录取你,怎样使用你,值得给你多少回报。 多数人都认为,面试时,只有应试者是紧张的。其实不然,老板们也不轻松。尤其是对人力资源学说中面试的条条框框不特别精通的老板,更容易把判断力交给那一小会儿里的直观感受。因为老板们心里很清楚,不干着看看,说别的没用。因此,为了决定该留下试谁,老板们事实上很需要应试者在那一瞬间给他们一个充足的理由。其次,应试者往往不太可能一步坐到老板面前,基本上都是下属先替老板过关斩将。而下属的心理是,在同等条件下,要尽量把看起来体面的人先推荐上去,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眼光和品位。至于那些有关内在的东西,还是让经验丰富的老板们去看比较好。 在面试方持这种心理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应试方的现状。我调查过一些知名公司,加上自己这许多年的体验,归纳起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面试者中着装大体合格的仅占40%左右。其余20%的人无从谈起;40%的人看起来好像重视着装,但事实上穿着都是不合适的。第二,着装的合格率与年龄呈正比走势。职场经验越多的人,对面试装的把握越好;而年轻的人群则问题最大。她(他)们往往穿身自己喜欢的“逛街装”来,尽管有可能是漂亮的,但极不职业。第三,在合格者中,衣服的清洁感和品质感仍然是大问题。 休闲的“逛街装”,有“游戏”职业之嫌;“不洁”和“低品质”的印象,更是直接关联到对你的能力的判定。那些在面试中被淘汰者,即使对那家公司有一定的价值,也只能因为“面”试没有通过而望洋兴叹。 约会装必须传情达意 私密约会,是这样一种情景——你对面坐着一位男人,专门对你品头论足。 女人运用魅力征服一个视觉的动物——男人的过程,最先是要靠服饰帮忙的。即使面对最炽热的情人,也不可能在公开的约会场合一丝不挂。当一个女人接到约会邀请,必须选择一身装扮来表达心意时,“性感”电力的掌握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一层次的性感——天雷勾动地火,令对方一见钟情。性感电力要求:1000伏 卡门名言:“爱上我,你死定了。”无须多言,你爱上他了,只想让他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或者正是浓情蜜意的热恋阶段,除了对他说“我爱你”,还想借助装扮告诉他“我是多么值得你爱”,这时,你的性感指数完全没有压制的必要。装扮的重点要放在他的目光扫射最为集中的胸前“V”区,在那里铺上你能找来的任何最柔软最飘逸最剔透最光滑的质料,告诉对面的男人,你的心和身体如它们一样柔软而女人味。男性源于远古时期狩猎需要的本能,他们的目光总是被摇曳生姿、充满动感的东西所吸引,因此,锁骨、脖颈、乳沟组成的“V”区必须流光溢彩。另外,你性感的手臂、纤细的脚踝也要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展露,要知道,最终令男人肾上腺激素膨胀的还是肌肤的质感。 第二层次的性感——情愫暗生,秋波暗涌。性感电力要求:220伏 “女人一生要吻过多少只青蛙才能吻到一位王子!”当你不确定眼前的这位究竟是“青蛙”还是“王子”的时候,你的性感度千万不能过火。否则,就不能怪“青蛙”不解风情了。当你需要对方慢下追逐的脚步,或者你需要更为理性地进一步思考的时候,你应该“缓释”电力,脉脉含情,在性感里添加些许由面料的张力和裁剪的刚力带来的知性成分,暗示他静下来,你需要他慢慢来。 第三层次的性感——You ! 0ut!性感电力要求:O伏 你已经无法忍受再跟这个人交往下去;或者你只想对他说,我对你不感兴趣。在穿着上除了具备基本的礼貌之外,“距离感”是你必须通过装扮来陈述的内容。任何程度的风情与性感此时都是多余的,否则,弄得欲说还休、含羞带怨,致使藕断丝连,也只能怪你“乱放电”。在美国的一些强奸案的审理中,如果受伤的女人当天的穿着带有明显的“性”暗示成分,还有败诉的可能呢。 约会装,是“爱情密语”。你想传什么情达什么意,必须通过一身衣服就让对方知道。 P104-108 序言 打扮,无关长相,而在于是否科学。 这本书是我从八年前回国创业,涉猎视觉形象管理领域后一直想写的一本书。八年来,我看到了太多的非科学扮靓的人和事,促使我想冲着人群呐喊:知识社会里的人,应该科学扮靓! 仍然有太多的人在粗放地经营着自己的形象。在形象方面,大部分的人还在靠“悟”去面对一切。记得刚回国时,作家张抗抗在接触了我的职业后,曾以《穿错半生》一文来释放她的感慨。多年后,她所描述的现象仍比比皆是。 “穿错”,意味着对自己的误会和丑化;“穿错”,意味着花出去的钱白花了;“穿错”,意味着你正在为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尽心竭力;“穿错”,更意味着你默许自己的外形对内在的背叛。穿着也许不该论对错,但从科学的角度看,穿着一定关乎美丑,关乎人作为资源的增值和贬值。 什么叫美?怎样才能美?怎样是不美?什么是适合的东西?什么是不适合的东西?什么是符合自己的扮靓规律?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任何事,都有规律可循。美,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说,“美是和谐”。唯有和谐,才能带来美的视觉感受。因此,一个想要漂亮起来的人,其实就是一个要掌握规律,并处理好和谐关系的人。 关系,就是比例、分寸感,取舍和处理。而所谓漂亮,就是在比例上的考量,分寸感上的把握,对物质元素的取舍,对主客观关系的处理。世上有千千万万种人,也有千千万万种东西。要想美丽,必须先研究自己,再研究东西,找到自己和东西间的视觉平衡规律,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是美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要科学而理性地找到自己的美丽规律,并沿着这个规律装扮自己。 在知晓了自己的个人装扮规律后,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力”了。人既容易因形象而烦恼,又容易因形象而满足。所以,我整天抱着电脑,一边播放着《完美女性的形象管理学》,一边倾力倡导“学习能够改变形象”。 按说,美是一种状态,是相对的概念,是不可以用完美一词去量化的东西。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潜力太大了。每个人都有着无数的形象角度还没有被发现,当然也就还有无数的形象空间还没有被挖掘。一个人通过科学的方式用形象唤起了周围人对她的美好感觉,她可以完全自信地给自己打100分甚至500分。但静下来的时候,人心里要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够,还要努力,因为还有更好的自己等在前方。 美丽之所以没有终点站,就是因为完美永远等在前方。因此,我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女人要本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理性观念和态度,在雅与俗、高与低、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之间做出正确的形象选择。 在这本书中,我透过七十多个视角,通过我亲历的形象事实,阐述了让个人形象成功的诸多观点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方法是工具,工具有无数,重要的是正确的扮靓观的确立。书中我所呼吁的一切,应该不仅仅是我,而且是多年来给了我无数事业支持的媒体、客户、朋友、家人共同想向所有关注美的人说的话。尤其感谢和我一道把“让中国人漂亮起来”的美丽事业推向高潮的西蔓员工和全国的形象顾问们,正是他(她)们的耕耘,使得“美不是悟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的观念在各地深入人心。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符红霞主编给我时间上的宽恕,感谢郦晓玲为书中插图所付出的辛勤劳作,感谢刘志明、崔蓓蓓、王悦在我因时间无法周转疲惫不堪时给我的环节链接。 这是我和所有爱美的人送给关注美的人的一本书。 (有美丽形象烦恼的朋友,请将你的烦恼发到yuximan@ximancolor.com) 后记 送给男人的西蔓观点:男人不是在穿衣,是在穿“政治” 记得去年,在飞机上偶翻一本企业家杂志,曾读到记者对一位著名男性企业家的采访。 那位企业家乃南方企业界的风云人物之一,财富亦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内,业绩令人起敬。也许是职业的关系,我关注到采访当中的一段话。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企业家的形象时,那位企业家回答:男人不像女人,把事业干好就行了。你看这衬衫,五六年了,出国啊谈判啊都穿着它。脚上这鞋,才80块,不是还挺好的吗?你只要把企业做大,人家一听就服了!报道中的两张照片印证了他的话。同一件领口发软质地衰薄“神情倦怠”的半袖衬衫,出现在两张照片上。一张是采访镜头前,另一张是异国背景前一群西装领带的老外当中。 有人重视形象,有人不重视形象;有人会重视形象,有人不会重视形象;有人宣扬富人也勤俭,有人认为成功就是一切。在商务习惯和规则尚未健全,对男人着装的探讨还远未深涉的当下,我只想把这件事儿当做现象来讨论。那就是,男人穿衣到底在穿什么? 巴尔扎克在他的《风俗研究》当中有段名言:“服装表现的就是人本身,他的政治信仰,他的生活方式,说穿了,就是人的象形文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怎么在表现人的多种方式当中,常常只有服装才能最雄辩地把人展示给他人呢。最近,乍看起来,人们好像都穿着差不多的服装,但对于看的人来讲,谁怎么样还是心里清清楚楚的。”这段170多年前的语言,之所以现在读起来还光芒闪烁,我以为,它的确是人穿衣,尤其是男人穿衣的真理。 男人的确和女人不一样。 世间流传男人是社会的动物,女人是爱情和家庭的动物。对这句话,我无从评判正误。但我知道,古往今来,在这个世界上“挑大梁”的概念在男人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男人希望自己是“骨架”,是“结构”。两性繁衍至此社会对男人的要求也是,比起女人来,男人应该更坚实、稳重、严谨、富于逻辑,说的还是“结构”的作用。 顶着“结构”基因出生的男人,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生活在人们对他的特定的逻辑思维要求里,行走人生。这样一来,男人的穿衣就有了社会对他的要求。他需要穿出坚实,稳重,严谨,富于逻辑的感受,他需要用挺括的质地,坚实而富于逻辑韵律的裁剪来实现这一切,以便社会可以通过他的穿衣来认知他想给社会带来的权威感和影响力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治家和商界人士总是严谨而挺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道理。 因此,男人穿衣,不是在穿衣,也不是在穿“虚荣心”。男人穿衣,是要穿出“秩序”,穿出“法律”,穿出“思想”,穿出“政治”来的。这是一场男人和服装间有关“政治信仰”和“生活方式”的较量。至少,作为女人,我是这样来看男人穿衣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