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从三国两晋到大唐盛世,从大元帝国到大清王朝。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大强盛。部伴随着中华民族版图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人从拓展疆土,发展到今天的拓展影响力。《中国历史上的大辟疆》一书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国的历史疆域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历史上的大辟疆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云中天 |
出版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从三国两晋到大唐盛世,从大元帝国到大清王朝。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大强盛。部伴随着中华民族版图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人从拓展疆土,发展到今天的拓展影响力。《中国历史上的大辟疆》一书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国的历史疆域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内容推荐 大辟疆的时代,也是文化、思想、经济繁荣的时代。 战争和贸易是中国历史上开疆辟土的主要方式。民族间的攻伐征战,是历史的进步,也是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是中华民族终极版图形成的前提。史前神话中黄帝蚩尢的传说。实际上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第一次开疆辟土;秦皇汉武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华地理版图初步形成时期;大唐盛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开疆辟土的高潮时期;大元帝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开疆辟上的高潮时期;明清时期。中华民族的版图在此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开拓。历史上的开疆辟土促进厂多民族统国家的最终形成、发展和巩固。 目录 一、史前时代的开疆辟土 华夏民族的起源 黄帝征伐四夷 早期部落的迁徙 二、“三代”时期的开疆辟土 夏代疆域的开辟 夏民族的迁徙 商代疆域的开辟 周代疆域的开辟 三、春秋战国的开疆辟土 春秋战国的疆域扩展 赵国的对外扩张 秦姓迁徙史 四、秦皇汉武的开疆辟土 秦王朝的大一统 秦始皇经营百越 始皇出海 秦王朝对匈奴的征伐 大汉王朝的大一统 汉高祖平服百越 汉王朝对外的征伐与开拓 汉武帝的开疆辟土 汉武帝对匈奴的征伐 大汉王朝开拓西域 丝绸之路 东汉边疆诸族的内迁和扩张 五、“六朝”时期的开疆辟土 三国的对外征伐 六、隋唐五代的开疆辟土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杨素出击突厥 雁门之战 大唐王朝的大一统 唐太宗对东、西突厥的征伐 唐王朝对高句丽的征伐 唐王朝对吐蕃的征伐 七、宋、辽、金、西夏的开疆辟土 北宋和南宋的疆域 八、大元帝国的开疆辟土 大元帝国的大一统 大元帝国对高句丽的征伐 大元帝国的东征 大元帝国对安南的征伐 大元帝国对缅甸国的征伐 大元帝国对占城国的征伐 大元帝国放眼南洋:远征爪哇 九、明、清王朝的开疆辟土 大明王朝的疆域 大明王朝的对外征伐与交流 郑和下西洋 陈诚出使西域 大清王朝的大一统 大清王朝对西藏主权的确立 康熙帝远征噶尔丹,蒙古归一统 天山南北归入版图,极盛疆域最终形成 十、结束语 中国疆域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试读章节 华夏民族的起源 在距今3000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这就是最早的华夏族。 后来华夏族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逐渐拥有了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又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 汉族继续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日益壮大并渗入到了其他民族的聚居区,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这就是中华民族。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我们祖先吧! 从公元前3000年至前21世纪,是华夏文明初起的时候,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传说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经现代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出现在约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华夏文化最早的代表。在伏羲氏以后,女娲被推选为天下的共主,她教人们作笙簧,是音乐的始祖,传说她炼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炎帝)则是继女娲后天下的又一位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并开创祭祀和市场。可以说从炎帝开始。华夏民族进入了农耕的文明时代。 “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居住在西北,后迁徙到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一带)。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黄帝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 当时南方有一个强悍的九黎族,它的首领叫蚩尤。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内乱不已,生灵涂炭。蚩尤领导下的九黎族和炎帝为了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的土地发生了战争,结果炎帝战败往北逃窜,炎帝无可奈何,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 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重任。统率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附近的原野上,双方的部族都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得力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因为擒蚩尤而诛之,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被诸侯尊为天子,取代了炎帝,成为了天下新的共主。从此。中原各部落都成了黄帝的疆域。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像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黄帝所取代,但实力尚存。他不服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的野外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终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后来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逐渐融合成为了华夏民族。后来的夏民族就是“黄帝后裔”,又因为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因此也称作为“炎黄子孙”。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人物,黄帝就是华夏民族传说的一位代表人物,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可以说是他带领华夏族从野蛮向文明发展,因此后世将他奉为人文始祖。根据《二十五史新篇》:黄帝可能实有其人,是父系氏族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长。他通过战争,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联合。并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皇帝征伐四夷 皇帝和炎帝以及蚩尤之间的战争被称为“三祖战争”,后世有诗人描写这场战争。诗曰:“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当黄帝部落随水流东迁时,发祥于陕西岐山姜水之滨的炎帝部落也开始大迁徙。炎帝沿渭河东下,又顺黄河东行抵达今山东,遇到了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夷人部落阻拦。炎帝、蚩尤两大部落交战,炎帝战败。向西北退却。炎帝部落逃到涿鹿桑干河流域,并和黄帝结盟。 蚩尤率领部族追逐炎帝。从河南空桑进发到今河北涿鹿,双方“争于涿鹿之阿”。蚩尤在轩辕之丘东南十里处筑城驻兵,灵山河谷成为蚩尤城天然屏障。北寨沟堑通向黄帝城。蚩尤借大雾弥漫时进攻炎黄联军,炎黄则凭借“地利”抵御。部族们高举着画有熊、罴、貔貅等氏族图腾的旗帜,手持青铜兵器和石制兵器,在漫天大雾中呼号,往来奔突,拼死搏杀。从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记载中看到,面对强悍骁勇的九黎人,黄帝命令应龙氏族和女魃氏族在灵山河谷蓄水淹没蚩尤城,黄帝从而战胜蚩尤,“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炎黄蚩三祖之战”是华夏族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华夏民族走向灿烂文明的一场洗礼。在黄帝城考古出土的大型陶牛角号,可能就是部落首领召集氏族成员的号令器,也是我们的祖先吹响人类社会文明之声的号角。 “三祖之战”结束后,黄帝继续南征北战,征讨四夷,经过多年的征伐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釜山即历山,在今涿鹿辉耀乡岔道协阳古道北端,山形若倒釜,居高临下,可远眺四方古道,近观八方来者。周围起伏的群山中有一块约50亩大小的平台,当地百姓称之为丹墀地,这是殿堂外面朝拜帝王的地方。这里至今保存着合符台、合符石等黄帝时期的文物。 合符大统,万邦归一。这是一场盛大的、华夏民族形成的奠基仪式。东至东海、泰山,南到长江、湖南。西到陇西,北到草原,黄帝初创的华夏民族疆域内的各个部落方国,顺应黄帝的号召,“万国”首领会聚涿鹿,合验符契,订立盟约,这是华夏民族史前时代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各氏族、部落首领通过商量决定了三件大事:第一。推举轩辕黄帝为天下共主,华夏民族首次有了天下公认的领袖和统治者。第二,定都涿鹿,建造黄帝城,亦称轩辕之丘。第三。确定部落、氏族的共同图腾。取各氏族、部落图腾的特殊处,创造出集鹰、蛇、狮、虎万灵于一身的龙图腾。龙,是华夏民族大融合、大一统、大团结的标志。 可以说“合符文化”是炎帝、黄帝、蚩尤三大始祖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基石,以“合符釜山”为标志的涿鹿三祖文化,体现了“兼容并蓄,厚德载物”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理念,其重要意义在于会盟合符,团结统一,和谐融合。可以说“三祖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华夏文化的重要起源。 黄帝缔造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黄金时代,创造出古老的华夏文明。合符之后,黄帝以“天子”身份居住在涿鹿都城,涿鹿成为黄帝治理天下的根据地,结束了“迁徙往来无常处”游牧或半游牧生活的历史,社会进入“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峨”的定居农耕、驯养家畜的时代。后来黄帝创造出了指南车。他的妻子嫘祖教会人们养蚕和缫丝的方法。黄帝一统天下后,又命仓颉创造文字,让隶首发明算术,叫大挠研究甲子干支历法,派伶伦制订乐律。黄帝还亲自与歧伯、雷公创造医学。这些都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P2-6 序言 打开世界地图。我们会看到中国的疆域就像一只引颈报晓的大公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它东起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汇处,西到帕米尔高原,北起“北极村”漠河。南达南沙群岛曾母暗沙,东西逾60个经度,南北跨49个纬度,拥有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 这片广阔的神圣疆域,是我们先民长期开发、生息、经营的硕果,也是历史上各兄弟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晶。我们讲中国的历史疆域,主要是以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清朝所达到的最为稳定时期的疆域为基本范围。具体来说,就是今日中国的版图加上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以东、蒙古高原和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这一范围大多在历代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有的曾先后属于中原王朝管辖,有的曾由当地的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而这些民族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把中国的历史疆域定位在这一范围。并不是因为它的广阔,而是由于它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国历史疆域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中国疆域的形成是一种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现象。事实上,这一范围并非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疆域。历代王朝的疆域都有伸有缩,有的王朝,比如元朝的版图就比我们所定位的历史疆域要大得多。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秦汉统一后,随着新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中国的地域内涵大大地扩展了。以后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地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这一成果,各少数民族也都融入到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中。从而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拓展。换言之。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深入人心,汉族与各兄弟民族在碰撞、融合、和谐的基础上互动互补,共同发展,不断增强政治与文化的认同感。这对于坚持国家统一大势的健康发展、增进各民族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功不可没,尽管在疆域的开辟扩展中,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免不了发生血腥的战争。但是各个民族在我国疆域的扩展过程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曾占有传统的中国地区即中原,他们离开了也并不放弃中国名号,以中国的合法继承者自居,而随着这些民族政权经济文化上的中国化,则不仅从地域上,也从文化上,都成为中国的一分子。从这个角度理解,中国者,又不是哪一族的中国,而是各族共有的中国。换句话说,历史上的中国,无论是地域的中国还是文化的中国,都不仅包括以汉族为主所建立的中原王朝。也应该包括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中华民族是由小到大,由弱而强,中国疆域也是如此。先人们以一定手段在一定时期渐次拓展。历史疆域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下来。经过于百年的努力,就有了我们今天广阔的天地。 一切历史故事的开端几乎都是源于地理疆域的变化,离开了地理疆域的因素。一切事物都无从谈起,可以说,国家也不过是地理疆域的产物。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多,竞争压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地理疆域的重要,对祖国历史上的地理疆域也更加关注,在此将《中国历史上的大辟疆》一书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国的历史疆域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