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心想事成,但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其中,消极的态度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态度不仅无助于摆脱困境,反而会促使你继续从负面考虑问题,致使心情变坏,畏缩不前,也就很难找到转机,成功自然会与你擦肩而过。看似简单的道理,但真要把生活态度从消极转为积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几经尝试均告失败时,人们就会陷入悲观的恶性循环之中,痛苦万分而无力自拔。本书旨在向大家介绍调整情绪,改变心态的几种方法,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的好习惯,通过积极的努力达成所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想事成的心理机制/打造成功心理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日)和田秀树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人都希望心想事成,但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其中,消极的态度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态度不仅无助于摆脱困境,反而会促使你继续从负面考虑问题,致使心情变坏,畏缩不前,也就很难找到转机,成功自然会与你擦肩而过。看似简单的道理,但真要把生活态度从消极转为积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几经尝试均告失败时,人们就会陷入悲观的恶性循环之中,痛苦万分而无力自拔。本书旨在向大家介绍调整情绪,改变心态的几种方法,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的好习惯,通过积极的努力达成所愿。 内容推荐 人人都希望心想事成,但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其中,消极的态度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态度不仅无助于摆脱困境,反而会促使你继续从负面考虑问题,致使心情变坏,畏缩不前,也就很难找到转机,成功自然会与你擦肩而过。看似简单的道理,但真要把生活态度从消极转为积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几经尝试均告失败时,人们就会陷入悲观的恶性循环之中,痛苦万分而无力自拔。本书旨在向大家介绍调整情绪,改变心态的几种方法,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的好习惯,通过积极的努力达成所愿。 本书适合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一般员工及将要立志自己创业的学生阅读。 目录 序章 为什么想到好事就有好事 1万事不死心时代的来临 2你发现,你幸运 3我思故我幸 第1章 好预感创造幸运的一天 1你的今天还是白纸世界 2心有幸福,好事真到 3福祸相依,日日如此 4一心想好事,好事果连连 5多想“坏事儿”的人的“自动思考” 6摘除心灵上的滤光镜 7想好事儿的女性为什么更美 8饮茶梗而喜,便是快乐人生的智慧 9人生的红灯不是叫停,是“休息” 10快乐期待镌刻到每一天 第2章 “自己人生不放弃”的心理学 1悲观的人为什么不进步 2斗志与上进心,都从肯定现状来 3状态不佳时,顺其自然吧 4向上看,不要向下看 5赞扬自己,可以提高能力 6不幸与不巧,都做常事抛 7“元认知”否认不幸 8人生就是要超越不幸 9肯定心理让孩子变聪明 第3章 想“好事儿”,刺激大脑 1会想好事,是重要能力 2想尽自己的“好事儿” 3你是否已开始“情感老化” 4想“坏事儿”的人易衰老 5朝气蓬勃,因为想好事 6“超级乐天派”终在幸福畔 7想“好事儿”的人总是有梦 8“好事儿”直接刺激大脑 9竭尽全力,为何便觉快意 10对困难要有快乐的忍耐力 第4章 给自己的“好事儿”列个清单 1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活得亏 2自己的缺点要这样看 3外科医生笨手笨脚是优点 4你是不是忘了“好事儿”而专想 “坏事儿”? 5你认定你就是输家吗? 6主妇想“好事儿”,思路更宽广 7苦日子孕育“好事儿” 8自我暗示+小结果,使人“剧”变 9发现“好事儿”的人,拥有健康的 上升愿望 10列一份自己的“好事儿”清单 第5章 “坏事儿”后面有“好事儿”等着你 1“坏事儿”的后面,必然有“好事儿” 2你有没有把普通事件看成“坏事儿” 3如果你认为现在“最糟”,那么就没 什么了不起的 4即便是“坏事儿”迈出一步,忧虑消除 5想“赚钱”,是好事 6“坏事儿”中有“好事儿”的萌芽 7“好事儿”、“坏事儿”都有周期 8抓住时机,“坏事儿”一扫而光 第6章 一定有“好事儿”的人的心理学 1考进大学,源于自信 2一想“自己不能”,等于就地停止 3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成功 4自己的“好事儿”,坦白地说出来 5正直的人有“好事儿” 6能对自己提出期望的人有“好事儿” 7切记总览全局 8不畏强敌,以己所长制胜 9想“好事儿”的人能够时来运转 10把认为是最好的事付诸实施 后记 成功就在想“好事儿”的延长线上 1心灵空虚,“好事儿”来补 2逆境不必太紧张 3不要自己渲染悲观情绪 试读章节 我思故我幸 我们往往对自己的缺点过于关注而忘记去发现优点。结果,看别人都是一枝花,看自己就是豆腐渣。俗话说:“老婆总是别人的好。”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由人的认知特性来决定的。但不管怎样,人就是这么一种生命体。 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总是无意识地想到“坏事儿”而疏漏了“好事儿”。这种恶习将自己来之不易的优点抛在一边,而只看坏处。对此,我们将给予详述。 只关注“坏事儿”,最终总是变得悲观起来。 如果想到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对工作、对交际都会变得消极起来。想到自己终归无用,则所有的行为都变得自暴自弃、神经质、粗暴无礼。这些当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于是,认为自己还是不行,陷入悲观的恶性循环。 但是,悲观的恶性循环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充其量,遇到他认为比自己还差的人,自我安慰一句“还不算最差”而已。 关注“好事儿”的人就大不相同了。在他注意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想发扬这些长处和优势的时候,他已经感到自己还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想到了自己的可能性,一个人就会不断地去想“好事情”。因为,一个人觉得自己还不是“扔货”的时候,就是在给前途惨暗的人生突然带来一缕光明。 心理学认为,自尊(自我评价)是行为动机的重要影响要素。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谈恋爱,所有行为的动机都是在能够自我评价的人那里更加积极。至少,低估自己的人是不会有所收获的。所以,想到“好事儿”往往也就意味着自我评价很高。因为,只看到自己的劣势和缺点的人,再怎么想,也逃不出“坏事儿”,找不到“好事儿”。 正因如此,我认为现在正是一个机会的时代。 其理由之一,是整个日本社会的认知已昏暗无光,正在一步步走向莫名地想不到“好事儿”的时代。工薪族们对于一年三百万日元收入的冰冻现状深表理解,就是这一时代的见证。 而另一个理由,就是长寿时代的来临。现在,无论多苦,人生还远远没有结束。无论人的年事多高,不放弃对“好事儿”的向往的人,总是会遇到转机的。而如果整天只想着“坏事儿“,就不会让宝贵的人生重造辉煌,只能庸庸碌碌地了此残生。 在诸位之中,也许有人就是点儿背,没有成功过,没有被人赞扬过。也有人可能知道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但没有机会来高估自己。 即便如此,请大家还是要努力去想“好事儿”。 因为,人生总是不断地更新着的。整体上的平均值再高并无意义,所以一直窘困的人生道路也不必在意。 假使有一天,事情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那时的幸福就已是人生的全部。 所以,请坚持去想“好事”,请相信能有“好事”。非如此,就不能开创幸福人生。这就是本书最想向大家传递的信息。 P9-11 序言 人生往往是由许许多多的幸运和不幸牵引着的。 诚然,世间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也有自以为幸运或不幸的人。 为了获得些许幸运,求神拜佛,叩门追尘者不绝于路。 反之,将幸运与不幸斥为荒诞不经者也大有人在。 我是一个学理的人,是个医生。在我看来,幸运与不幸,不过是概率问题,就像彩票的中与不中一样,幸运与不幸也是按照概率原理分布着的。 但是,我也知道,现实中确实有人以远远超过概率或平均值的频率,一个接一个地遭际着幸运或不幸。 而且,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都是可以从科学、医学的角度加以解释的。 人往往是这样的,自以为幸运,就会积极起来,接人待物也佳,人际关系也善。由于事物和自己的好的一面得到了更多的展示,所以自己也有更多的机会触及好事。反之,感到自己点儿背、不行,就会变得消极起来,而落入悲观判断中不能自拔。于是,待人乖僻,做事偏执。于是,愈发难以得到他人的好意和帮助。于是,更加地被人厌恶。 换句话说,自以为幸运或不幸,最终会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启动良性的或恶性的循环。 求得神明助,抽签见上吉。此时心情自然春风吹拂,便去想象会有什么幸运降临。不知不觉中,一言一行真的变得快活开朗了起来。于是,幸运的事也便容易真的到来。如此看来,求神与问卜,都非愚事了。或者说,本书中介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说明了期望越显强烈,言行便越是积极,期望便越是容易实现。 所以,与其无意义地悲观失望,不如养成想“好事儿”的习惯。这就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我相信,只要你不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是愚不可及的,只要你肯定这种做法,那么,幸运的事就会真的发生,或至少发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请你只须稍稍改变你内心一点点,来给自己的日常生活、给自己的人生送进更多的幸运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