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幽默篇、讽刺篇、戏谑篇、智巧篇、哲理篇、滑稽篇六个部分。对其诗,言背景,叙本事,谈诗趣,以诗话的形式娓娓遒来,饶有趣味,引人入胜。由古迄今,举凡各类著名的幽默、讽刺、戏谑、滑稽的趣诗、野诗、奇诗、歪诗,大多收录本书中。更有不少“养在深阉人未识”的绝妙“打油诗”,由于编著者的慧眼发掘,始得以“重见天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今打油诗趣话 |
分类 | |
作者 | 傅小松 |
出版社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幽默篇、讽刺篇、戏谑篇、智巧篇、哲理篇、滑稽篇六个部分。对其诗,言背景,叙本事,谈诗趣,以诗话的形式娓娓遒来,饶有趣味,引人入胜。由古迄今,举凡各类著名的幽默、讽刺、戏谑、滑稽的趣诗、野诗、奇诗、歪诗,大多收录本书中。更有不少“养在深阉人未识”的绝妙“打油诗”,由于编著者的慧眼发掘,始得以“重见天日”。 内容推荐 本书从历代各种诗话、笔记、野史中选取各种幽默、讽刺、戏谑、滑稽之野诗、奇诗、歪诗300余首,言背景、叙本事、谈诗趣、说诗话,娓娓道来,力求饶有趣味,引人入胜。全书分为幽默篇、讽刺篇、戏谑篇、智巧篇、哲理篇、滑稽篇六个部分。 幽默诗话类著作,近几年来出版约10余种,都很受读者欢迎。本书参考同类书籍之得失,力求内容更加全面,编排更加科学,写作更加严谨,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目录 序/董学文 谐趣诗歌漫谈(代自序)/傅小松 第一辑 幽默篇 鬼画符/3 半斤八两/3 李白“认输”/4 司马光戏题狎妓/5 柳永奉旨填词/6 麻胡自嘲/7 苏东坡咏肉/8 幽默大师/9 和苏东坡开玩笑/9 宰相肚里能撑船/10 淡泊夫妻/11 米芾打蝗虫官司/12 口里长莲花/13 真假高僧/14 生儿还妾/14 四喜四悲/15 四十年前三十三/16 陆游诗状睡虫/17 赵孟■的“纳妾风波”/18 大蝴蝶/19 相思如欠债/20 辛酸“七件诗”/20 关汉卿的“风流公案”/21 朱元璋的“流浪诗”/22 倔强的“老牛”/23 风流学士解缙/23 动人情处/24 淡薄之中滋味长/25 躲债诗/25 嗜酒如命/26 唐伯虎“美人妒花诗”/27 祝枝山判改嫁/28 愁不纳税/29 还是“一毛不拔”/29 直睡到日头高/30 无物润枯肠/30 一跃龙门/31 郑板桥“明码标价”/32 郑板桥吟诗送贼/33 李渔调侃/34 诗解黄王不分/35 蜂窝与鹭鸶/36 和尚吃鸡蛋/36 老女出嫁/37 只管风流莫下流/38 荒唐也可爱/38 让你看个够/39 天地玄黄喊一年/39 袁枚“破戒”/40 棋子投河/41 如此新嫁娘/42 文人求援/42 李静山“打假”/43 新婚情意/44 无事生非/45 冯玉祥护林佳话/46 天伦之乐/46 饭后一支烟/47 聂绀弩清厕/48 启功笑对病魔/49 第二辑 讽刺篇 尸位素餐/53 花蕊夫人/53 嘲人轻薄/54 一钱太守/55 讽王安石诗/55 捅出老底/56 忠兄奸弟/57 “英雄”变“狗熊”/58 “掉头”与“摆头”/59 观音下山/60 可恶“盐贩子”/61 天降吉祥?/61 可笑“米虫”/62 孤山孙儿何其多/63 胡不经量?/64 干瘪“黄菜叶”/65 亏老先生下手/65 怪异描写/66 嫦娥要嫁人/66 一丘之貉/67 “不识羞”/68 以貌取人/69 海螺的“嘴脸”/69 看你横行得几时/70 班门弄斧/71 一阔脸就变/71 道士“升天”记/72 父子互画/73 出头容易缩头难/73 两剥《清明》厂74 老虎喊冤/75 以诗还诗/76 有天无日头/76 翁仲作仲翁/77 贪官画像/78 天打雷劈/79 说个正着/80 裁缝本色/80 《水浒传》中的爱民诗/81 如此气节/81 满字诗/82 软烟袋不通/83 “头鸣”与“头名”/84 纪晓岚讽庸医/85 献媚丑态/85 升官的“捷径”/86 “秃鸳”和“沐猴”/87 跳出王老虎/88 面糊州府/88 官场人物/89 职业乞丐/90 鲁迅笔下的官场丑态/91 大学生不如古董?/91 于右任讽“英雄”/92 雄心在酒壶/93 毕竟是陪都/94 夜半枪声到客船/94 齐白石不倒翁诗/95 熊十力诗讽蒋介石/95 红墙里面有妖精/96 梁漱溟戏咏“臭老九”/97 勿忘“痛史”/98 “解馋团”画像/98 拜早年/99 出口转内销?/99 小偷偷贪官/100 诗讽克林顿/100 第三辑 戏谑篇 夫妻恩爱/105 文官自嘲/106 独对春风舞一场/107 河东狮吼/107 苏东坡兄妹戏丑/108 菊花与黄犬/109 了却风流债/111 猛士守鼻梁/111 燕子变彩凤/112 重男轻女/112 风流浪子/113 一方白绢/114 死不当时/115 吃三碗水/116 老母猪肉送礼/117 四十称翁/118 穷断背筋/118 稳婆医生巡捕官/119 黑美人/120 书中有什么?/121 读书无用论?/122 解缙戏贵妇/123 笑杀一群牛/123 枇杷与琵琶/124 狗儿沐浴/124 “失帽”悲歌/125 挑肥拣瘦/125 淡酒词/126 自描病况/127 鸠鹊图/127 “拔胡”的故事/128 教读之苦/129 视死如归/129 雏鸡送礼/130 刻薄财主/130 惧内诗话/131 “成”与“淡”/132 笑杀两家刘备/133 梨花压海棠/134 异样鸳鸯/135 近视、麻脸与罗锅/136 白字先生/137 自命不凡/138 吃茄子/138 杜康夫人/139 贫士留客/139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40 呜呼复呜呼/140 教我如何再想他/141 胡适的考据癣/141 哪有先生不说话?/142 杨大鼻子/142 振振有词不读书/143 鲁迅的幽默/144、 大个儿不算数/144 拿破枪/145 誓练“飞毛腿”/145 第四辑 智巧篇 胜古人一倍/149 王勃的“空”字游戏/150 生得太晚/151 千金始一笑/151 些子儿/152 看诗更不容易/153 回文诗/154 回环诗/155 藏头诗/156 药名诗/157 谜语诗/158 独韵诗/158 窃杯女子/159 御笔题诗鬼神愁/160 称我江山有几多/160 前粗后细/161 因诗得官/162 全未识风流/163 这也算是诗吗?/164 明月抱回家/164 妙诗辩诬/165 随机应变/166 信口逢迎/167 贼贼贼/167 君王钓龙/168 一波三折/169 摇身一变/170 稀粥吟/171 郑板桥改诗/171 大雨滂沱厂172 天下第一/173 李调元也/174 只少吕洞宾/174 如何结尾/175 变诗为词/176 怕吓着你们/177 绝妙一字诗/177 小儿数数?/178 机智新娘/178 心有灵犀一点通/179 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180 妙改《清明》/180 戒赌诗/181 圆周率诗/182 新旧“省名诗”/182 巧记朝代/183 第五辑 哲理篇 刘项原来不读书/187 文章不值钱?/188 “尽芯”与尽心/188 王者之气/189 酒的功过/190 ‘我被聪明误一生/190 是非只为多开口?/191 “马虎”不得/192 解剖伪君子/193 学坏一时有余/193 人生“加喊法”/194 宽容一点/194 朱元璋怪圈/195 坟地好不如心地好/196 签名欲/197 阿婆牛背稳/198 不与白争/199 是谁害死了岳飞?/199 反伪先锋/200 一条黑路/201 唐伯虎《劝世歌》/201 烂八股/202 深刻田字诗/203 头还是我头/204 可笑的茶壶/205 昨日、今日、明日/205 让人三尺又何妨/207 世间哪有万年人/208 偶然的故事/209 头未梳成不许看/210 起自人间贱丈夫/211 跳出圈圈外/211 莫遣孙儿饿我儿/212 长寿秘方/213 人心不足蛇吞象/214 半半人生/215 往低处看看/216 葫芦里装的什么药?/217 小姑也有嫁人时/217 哪个虫儿敢作声/218 “抬杠”和“整人”/219 敞开心肺给人看/220 “聪明”的辩证法/220 智者的声音/221 第六辑 滑稽篇 装傻掩才/225 生吞活剥/225 打油诗与张打油/226 江山还得文人捧/228 哭笑不得/228 你还不知修(羞)/229 只求诗好对/230 不笑为难/231 然然然然然然然/231 歪诗治头痛?/232 一个孤僧独自归/233 媲美张打油?/233 天公大吐痰/234 咏屁诗/235 西坡歪传/235 北冷南热/236 老学究写诗/237 可笑“打官腔”/237 乱改《枫桥》/238 自卖自夸/239 啊呀一声帽子绿/240 头上有个大红疤/240 依样画葫芦/241 乱改《清明》/241 “窃佛”还是“窃铜”/242 才高折寿?/243 题壁打油诗/243 欠打/244 非歪才不能道/245 反戈一击/246 赛诗比穷/246 本官赛东皮/247 “狗头将军”的歪诗/248 韩复榘歪诗/249 啊呀我的妈/250 试读章节 鬼画符 唐代,有个京官写起字来狂乱潦草,“龙飞凤舞”,谁也不认得。一次,他给在湖北当官的一个朋友写了一封信,朋友收信后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信上写了些什么,于是写诗·首作答(见《全唐诗》卷870): 华缄千里到荆门,章草纵横任意论。 应笑钟张虚用力,却教羲献枉劳魂。 惟堪爱惜为珍宝,不敢传留误子孙。 深荷故人相厚处,天行时气许教吞。 “华缄”,古代对别人书信的尊称。这首诗幽默地说:您的书信从千里之外寄到荆门来,章草体笔画横横直直,随兴挥舞,书法史上的大师们都没法比啊。“钟张”,三国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和唐朝草书家张旭;“羲献”,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诗的最后两句说,你的来信简直像道士给人治病驱邪的“符■”,我深深感谢老友爱护的好意,在天时不正、疾病流行的时候让我吞服它,或许真能驱邪治病呢! 半斤八两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知俱是不如人。 晚唐诗人罗隐一生怀才不遇。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唐才子传》),却屡次科场失意。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上说,罗隐当初一介寒士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进贤)时,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位歌妓云英。约莫十二年光景,他落第再次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叫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这首诗赠她。 “掌上身”,槽传汉代赵飞燕身轻能作掌上舞(《飞燕外传》),于是后人多用“掌上身”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妙。诗以调侃的口吻回应了云英的嘲笑:我没成名,你还没有嫁人呢!我俩半斤对八两,都不如人啊。 据野史上说,罗隐和云英终于惺惺相惜,走到一起结了婚,这是后话。 李白“认输” 武汉黄鹤楼这么有名,大家都说是唐朝诗人崔颢那首《黄鹤楼》诗给写出来的。据载,当年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诗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裁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写景绚丽,感情真挚,确是好诗!但“酒好也怕巷子深”,崔颢再有才,当时并不是名人,诗也就没多少人传唱。大诗人李白一来捧场,效果就不同了。 李白是怎样捧场的呢?清人顾景星《黄鹤楼诗集序》中说:“黄鹤楼唐前不甚著名,崔颢作七律诗未有激赏者。太白天才俊放,见颢诗搁笔,去金陵凤凰台,拟其体,然后颢诗名,而楼益著。”这段话谈到了李白两个“捧场”方法:一是所谓“搁笔”,表示认输。二是另写了首《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模仿崔颢的诗风,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低。这件事成了文学史上的佳话。但据说其实李白并不是真的搁笔,而是写了如下一首“打油诗”: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这几句诗,无疑成了“崔颢题诗”的最佳广告。李白是何等人物?居然也向崔颢搁笔称臣、甘拜下风。但后人读到李白这几句诗时,总不感到他的谦卑,相反,反而感到他“诗仙”的豪气。李白就是李白,“认输诗”也是那么张扬个性,幽默生动;李白就是李白,几句打油诗也是掷地有声,不同凡响,绝非一般人打油诗可与之相比。 当然,李白这首打油诗,其实是后人拼凑而成的。后两句是有记载的,估计是“诗仙”的原话。前两句呢,本源于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无疑,是有人把这两句诗“改装”一下,加上“眼前有景”两句,合成一诗,倒也浑然一体。 司马光戏题狎妓 宋朝司马光在山东武定做官时,有个幕僚瞒着他偷偷跑去狎妓。有一次,这位仁兄约一妓女在寺庙僧舍里幽会,司马光知道以后,故意带人去“捉奸”。这位幕僚一听见有人来,吓得赶紧叫那名妓女翻墙逃走,自己却因来不及穿好衣裤,被上司逮个正着。他知道无法隐瞒,只好道出实情,没想到平素严肃的司马先生,居然戏作一诗道: 惊回一觉游仙梦,又逆流莺过短墙。 司马光这首诗为集句。一至四句全部采自唐诗,在这里重新排列组合,遂成为一首切人切事切景又诙谐幽默的“新诗”。“年去年来来去忙”,这位幕僚忙什么呢?忙的是老僧床上偷情约会。不料被上司发现,于是惊慌失措,“又逐流莺过短墙”,“流莺”,烟花女子之谓也。此事见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司马光对别人拈花惹草如此包容,自己却不好女色。据载,他娶礼部尚书张存的三女儿为妻,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贤慧的张夫人跟司马光的顶头上司太原知府庞颖公商量,替丈夫讨了一个小老婆,可是司马光对小妾看也不看一眼,更别说跟她亲热了。一天,小妾刻意打扮得如花似玉,来到司马光的书房里,希望司马光会喜欢上她,可是司马光连头也不抬一下,只顾着看书。小妾只好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帙书,问司马光说:“这是什么书啊?”司马光站起身来拱手施礼,容色端庄地说:“这是尚书。”小妾只好默然地退出了书房。事情传到庞知府耳中,庞公开玩笑地对司马光说:“你比起你祖先,作风真不像一家人。”庞公所说的“祖先”,指的是汉朝时琴挑寡妇卓文君的司马相如。P3-6 序言 几年前,我到湖南开学术讨论会,认识了一位年轻的朋友。他对我总是恭敬地以老师相称,我对他的才华确也欣赏有加。他在一个行政部门工作,现在大概是个什么级别我并不清楚,也不在意。不过,我知道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意于仕途,而是一一心向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心无旁骛,淡泊又执著地做着他的文化之梦。说他淡泊,是因为他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什么专家;说他执著,是因为他多年来一直钟情于支撑着我们精神家园的传统文化。他很爱读书,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在国学方面,也有一定基础,尤其是对国粹楹联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出版过好几本著作。其中《中国楹联史》,堪称我国首部楹联文学发展的通史性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近日,他打来电话,告诉我又准备出新书,内容是关于“幽默趣味诗词”方面的,令我再次感慨和欣慰。 这就是本书的作者傅小松。 他要我为这本即将新出的书写几句话,我便痛快地答应了。并不是因为我对“幽默趣味诗词”有研究,而是我觉得作为他的朋友有这份责任。 众所周知,幽默趣味诗词,或称“打油诗”,古已有之。这类诗歌尽管在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不占主流,但它却以幽默谐趣的“打油”风格,为社会各阶层人士喜爱,故千百年来一直绵延不绝,甚至可以说是长盛不衰。记得有人说过:思想和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它更有勇气和生命。我相信,这一看法用来评价“打油诗”亦是很合适的。许多精彩的“打油诤”,确乎比一些正统的诗歌更有味道。因此;好的幽默趣味诗词,不仅流传众口,而且也大量记载在历代的诗话、笔记、野史之中。已故的上海师大教授胡山源先生,曾于上世纪30年代编过一本《幽默诗话》,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幽默趣味诗歌的专门诗话著作。近年来,我国出版界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打油诗”热,幽默诗话类著作已出版约10余种。如刘信今、刘晓娟鳊著的《中国名人打油诗三百首趣谈》,杨光治的《野诗谈趣》,刘玉霖的《诗海趣话》,盖国梁选编的《趣味诗三百首》以及吴泽顺著的《绝妙歪诗》等。 和同类书籍相比较,我认为傅小松同志的这部书稿,至少有下面几个特色: 一是,包括内容更加全面。由古迄今,举凡各类著名的幽默、讽刺、戏谑、滑稽的趣诗、野诗、奇诗、歪诗,大多收录其中。更有不少“养在深阉人未识”的绝妙“打油诗”,由于编著者的慧眼发掘,始得以“重见天日”。 二是,编排体侧更加合理。本书分为幽默篇、讽刺篇、戏谑篇、智巧篇、哲理篇、滑稽篇六个部分。对其诗,言背景,叙本事,谈诗趣,以诗话的形式娓娓遒来,饶有趣味,引人入胜。 三是,写作态度更加谨严。“打油诗”流播于众口,难免出现一些谬误。有些书籍不辨真伪,以讹传讹,或者简单地冠以“据说”、“传说”了事。这本书没有这样做。它在资料的钩稽贯串、搜辑考证上,是下了相当的工夫的。从寻找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入手,每一篇诗话,作者都力求做到诗有所据,事有所本。这是不容易的。 四是,文化内涵更加突出。该书不只局限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也很注重对之进行理论的探讨和文化的烛照。作者自序《谐趣诗歌漫谈》,洋洋近万言,对各类谐趣诗歌作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论述,可谓一篇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可以说,这本书,首先是以可读性、趣味性见长,同时也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学术价值。 我很喜欢这本饱含幽默和智慧的书;我相信广大的读者也会喜欢它。 2005年3月7日 于北京大学蓝旗营寓所 (董学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后记 对于“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以往我们多是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其实,在文化的领域,同样也存在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位置和处境。学院的、专业的、主流的,自然就是“居庙堂之高”反之如我辈者,游兵散勇、小打小闹,处于民间的、业余的、边缘的位置,就是“处江湖之远”了。 自然,“处江湖之远”者,对于“居庙堂之高”,只能是高山仰止,不可能真正与之平起平坐。“居庙堂之高”者,或地处政治、文化中心,或身居高等院校、学术科研机构,或头戴高学历、高职称的桂冠,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享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我辈“处江湖之远”者,则只能以“精神流浪者”的身份辗转于民间、徘徊在主流文化的边缘、游离子象牙之塔的周际。我们也许并不具备足够的_知识底蕴和思维深度,也不大可能构筑起壮观的文化高楼大厦、打造出恢弘的学术航空母舰。 然而,“处江湖之远”者却无须妄自菲薄。古人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无“忧”,不过是尸位素餐;而处江湖之远有“忧”,则足以气雄万夫。只要我们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有一种要分担文化大慈、大爱、犬悲的责任,我们这些“处江湖之远”者的文化之梦有了真正的底气,有了坚实的依托。 一个“忧”宇,才有了我这本《古今打油诗趣话》的问世。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中国书店出版社的赵安民先生和北京大学的董学文老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安民先生翱我一样,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仍一往情深。正因为如此,他对我这部并不如何的书稿分外垂青,并不厌其烦地修改指正。董学文老师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大学者,多年来,他对我总是关心、爱护唯恐不及。这次,我冒昧请他作序,他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他说,并不是因为他对“幽默趣味诗词”有研究,而是他觉得作为我的朋友有这份责任。这真令后学不胜感动。 我还要感谢许许多多的良师益友。有了他们的帮助,尽管我只是一个“处江湖之远”的“民间学者”(姑且这样称呼自己),我的“文化之梦”将不再虚无缥缈。 作者 2005年3月29日于岳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