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作者 盛安之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出色的辩论才能让你更优秀!

我们都能成为辩论高手!

学习辩论知识,掌握辩论技能,做辩论的大赢家。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掌握辩论的技巧,让自己一步步实现目标,让自己从此冷静、自信的与别人辩论,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讲述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辩论准备阶段、辩论进攻战术的运用、辩论中的防守战术、辩论中的临场应变、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辩论情感表达的基本技巧、辩论中的逻辑技巧七个方面的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辩论准备阶段

 01.确立辩论论点

论点新颖,有独到见解

使论点尽量科学

有针对性的论点更鲜明

针对性是为了让观点切中要害

 02.对辩论论点明确表述

表述观点,要优选角度

给概念下定义,是表达观点常用方法

概括论点要适当

合乎事理才能反映客

表述观点不能产生歧义

表述论点时谨防矛盾

 03.收集充分的材料

事实胜于雄辩,多选择事实材料

理论性材料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04.对辩论材料精心加工

对材料分析研究,有选择的分类

提炼材料中的精华

制作论据卡片

 05.严谨表述辩论内容

表述谋略技巧严谨

表述内容要严谨

 06.正确使用目光语

 07.注重表情语的使用

 08.正确使用手势话

 09.重视身姿语

站姿、坐姿、行姿

不同表达环境下身姿语的使用

不同姿态的含义

 10.着装、打扮要得体

服装配色的方法

得体的打扮

选择合适的服装

 11.用事实证明道理

选择当场的事实

摆出事实,直言反驳

举事证理要直中要害

 12.引用名言说道理

 13.从对方论据入手

从论据批驳的意义

批驳论据的方法

 14.揭示论点论据的关系

论据不足

论据与论点无关

以人为据

 15.攻击对方的矛盾

矛盾的一般表现形式

攻击对方矛盾的多种方法

 16.使用引申归谬法

引申归谬法的意义

引申的方法

 17.欲擒故纵

 18.刚柔并用

刚柔并济能强化对敌攻势

学会以弱示少

 19.假装糊涂

常见的装糊涂的方法

用装糊涂来争取主动

 20.委婉的表达意思

第二篇 辩论进攻战术的运用

 21.先发制人,争取主动

争取主动权是取胜的手段

找好时机,主动出击

面对反驳,先发制人

 22.战略进攻,因人而异

辩论中要善于察言观色

换位思考,帮对方说话

替对方着想是说服对方的捷径

因人施辩的妙用

因人施辩的几种方式

 23.反守为攻,奋起反击

用言语澄清来反攻对方

借助动作实现反守为攻

注意守和攻的关系

 24.正面进攻,直截了当

 25.忠言顺耳,投其所好

 26.蛇打七寸,进攻有力

 27.巧借东风,善借外力

借别人的口表达自己的意思

借用他物讲明道理

借用外力,临场发挥

 28.巧布陷阱,请君入瓮

巧妙设立选择项

使用语言来设圈套

请君入瓮,争得主动权

 29.刚言硬语,掷地有声

刚言的威力

使用刚言硬语时要自信

使用刚言硬语的技巧

 30.反布疑云,出奇制胜

反布疑云的应甩

打破思维束缚,出奇制胜

 31.迂回出击,出其不意

 32.明确利害,善意威肋

 33.软中带硬,以柔克刚

 34.巧设条件,迂回攻击

迂回攻击能解决难题

用复杂问句巧设条件

 35.含沙射影,寓意于外

 36.给对手留有余地

给自己一个台阶

自圆其说,就坡下驴

权当唯幕,帮人逃跑

做好调停的角色

第三篇 辩论中的防守战术

 37.金蝉脱壳,避开锋芒

 38.发挥优势,有力防守

 39.装装糊涂,伺机反扑

 40.以实制虚,以虚制虚

 41.巧说“不”字,适时拒绝

 42,似是而非,闪烁其讯

 43.反守为攻,后发制人

 44.装聋作哑,沉默是金

 45.寻找借口,达到目的

第四篇 辩论中的临场应变术

 46.见风使舵,随机应变

论辩离不开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抢得先机

逆境下也要随机应变

 47.塑造环境,借景抒情

塑造辩论语境,事半功倍

改变语境,营造氛围

选择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48.就地取证,借题发挥

就地取证

借题发挥

引用对方的事例批驳对方

逆境中的借题发挥

 49.以毒攻毒,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语言的特点

针锋相对在论辩中的重要作甩

针锋相对的运用幽默

针锋相对常见的手法

针锋相对的注意事项

 50.适当时刻,妥协让步

适时妥协是必需的

妥协要选择好时机

 51.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辩论需要勇气

辩论需要智慧

 52.急中生智,化解难题

面对难题要急中生智

出奇制胜,屡出奇招

 53.顺水推舟,巧妙制敌

顺势出击

顺水推舟,避其锋芒

 54.反唇相讥,推入困境

 55.将错就错,攻击对手

将错就错化解危机

将错就错的具体方法

佯装中计,突然反击

 56.顺水推舟,顺其自然

抓漏纠错

辩论中因果关系的运甩

 57.答非所问,避开锋芒

答非所问的重要作用

答非所问的技巧

避实就虚,回答难题

闪避问答的具体方法

 58.以谬制谬.歪问歪答

以谬制谬

歪问歪答

第五篇 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

 59.美化语言,不用废话

美化语言的方法

剔出语言中的废话

 60.巧用谐音,妙趣横生

用谐音表达含蓄的意思

用谐音应付难题

以牙还牙,用谐音对付对手

利用谐音表达因果关系

 61.变换词语,摆脱困境

巧换词语,把握主现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述观点

 62.改变次序,形成新意

巧拆文字,变换语序

改变词序,换词替代

使用多变的句式

 63.别解语义,新奇独特

别解语义的重要作甩

改变词语使用环境

词语巧解,妙言释义

一字多义一语双关

 64.通俗表达,易于理解

名词术语影响人们的理解

使用俗语能加深人们的理解

 65.借用歧义,制造讽刺

利用歧义,攻击对方

歧义经常在诡辩中用到

利用歧义讥讽别人

 66.善用比喻,通俗具体

比喻论证的重要作用

明喻、暗喻、借喻

 67.排比组句,表达流畅

用排比来增强语势

用排比来表达强烈的感情

 68.正反比照,反差强烈

正反对比运用的作用

正反对比方法的运用

 69.正话反说,规劝引导

用反话表达本义

在辩论中用反话说服对方

使用反话要掌握分寸

 70.一语双关,话外有话

一语双关

谐音双关

语义双关

对象双关

 71.巧用问句,牵牛鼻子

提问的方式

适时发问,取得主动

牵连发问,控制局面

提问要巧妙

 72.反问相逼,处处诘难

反问的几种形式

反问驳诘

使用诘难法的两种形式

 73.复杂问句,辨别真伪

设问引诱

暗含假设的复式问句

 74.妙用对联,精妙绝伦

双关式对联

谐音式对联

仿拟式对联

反方式对联

 75.寓理于事,增强气势

借用寓言说理

借用故事说理

 76.含蓄委婉,模糊表达

委婉含蓄的作甩

劝说中也要注意使用模糊表达

模糊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模棱两可,模糊作答

 77.旁敲侧击,探听意见

旁敲侧击的应用

旁敲侧击批驳对手

旁敲侧击的几种方式

 78.巧用激将,激发情感

激将法的运用

激将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技巧

 79.适时沉默,胜过激辩

沉默的作用

沉默要选择好时机

 80.假话应敌,讲究方法

假话的作用

假话和真话

 81.语说半句,话留三分

断句换型顿增新意

语留半句,话说三分

 82.用心倾听,寻找线索

倾听的重要作用

倾听的内容

第六篇 情感表达的基本技巧

 83.付出真诚,收获真诚

 84.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在辩论中注入个人情感

声情并茂,懂得表达自己

 85.有效沟通,缩短距离

第七篇 辩论中的逻辑技巧

 86.首尾同一,前后完整

 87.有因有果,寻找联系

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

演绎推理,揭穿对手

顺水推舟,乘势反击

 88.识破矛盾,赢得辩论

识破矛盾攻击对方

逻辑中矛盾的几种表现形式

揭露对方的矛盾

 89.小中见大,触类旁通

小中见大

以小放大,归谬反驳

选择有代表性的小事

 90.布设两难,进退不能

二难推理的应用

二难推理的形式

设置两难左右夹击

针对两难的反击战术

 91.指桑骂槐,曲径通幽

指桑骂槐的作用

指桑骂槐几种方法的运甩

 92.层层递进,步步展开

层层递进,攻击对手

层层递进往往更能被人们接受

层层递进增强语言的力量

 93.捕捉破绽,穷追猛打

寻找缺口,反驳对手

抓住逻辑错误,穷追猛打

 94.巧设前提,隐含判断

巧设条件,取得胜利

找准关系,逻辑推理

 95.诱导对方,肯定自己

 96.反驳论据,直接有力

 97.迂回进攻,破除障碍

明知故问,迂回进攻

绕远路而求近路

迂回进攻的几种方法

绕开对方的避讳点

 98.简单归纳,全面论证

 99.其人之道,制其自身

其人之道,还制其身

模仿对方的话语结构批驳对方

试读章节

1986年亚洲大学生辩论会决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按照一般的直线思维,是去分析这一辩题的对立分歧的争论点:“利多于弊”或“弊多于利”。按照常识推论,“利多于弊”容易理解,事实上也确实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发展旅游业而使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甚至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至于“弊多于利”,从经济角度来看,确实很难找到这样的实例。担任这场辩论反方的北京大学代表队是怎样来确立和表述己方论点的呢?当正方香港中文大学代表队列举了事实,说明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之后,北京大学代表队第一位辩者发言道:

听了对方同学的发言,我倒有好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第一,旅游、旅游业和发展旅游业到底是不是一回事?第二,你们谈了半天发展旅游业的利多于弊,但是,我还没有明白你们是怎样衡量出来的?第三,如果按照你们的逻辑,发展旅游业的利多于弊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在任何条件下发展旅游业都是利多于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提醒对方,你们的立论就站不住脚了……至于谈到发展旅游业,对方同学更是偏得太远。我们主张发展旅游业,这种发展,应该是健康的、有效的,有利于人类未来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具备许多客观前提,比如:第一,自然条件;第二,一定的社会基础设施;第三,良好的生活环境;第四,政治稳定等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国政府要有发展旅游业适当的政策和规划。如果像对方同学所说,发展旅游业就可以无条件、无节制地发展,那么肯定是弊多于利,而且很可能是有弊而无利。我们所说的利,不仅考虑到局部的利和眼前的利,更重要的是考虑到长远的利和整体的利……

北京大学代表队,选择了发展旅游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社会的条件这一角度,确立表述了自己的“弊多于利”、“而且很可能是有弊而无利”的论点。这个论点确实有一定的说服力,辩论的攻击力也很猛,令在场的观众十分赞叹。由此可见,优选角度多么重要。

表述论点,要选择最优的角度。角度好,可以避开难点,还可以别开生面,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A组总决赛辩题是“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正方马来西亚大学队的规范陈词,就是从对“美”、“主观”、“客观”这些概念的定义出发来阐述论点的:

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特质,它有着三个特性:第一是形象性,第二是感染性,第三是功利性。第一,形象性指的是,一个事物如何发挥它的美,它就必须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或形式;第二,它也必须拥有一个感染性,让人们能够引起本身的欢愉或喜爱的感觉;第三,它也拥有一个功利性,能够给予人精神及物质上的好处,例如净化及使用等。由于美的存在必须由这三个特性进行衡量,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个客观的规律,而由于要用这个客观的规律去衡量,对方怎么能够说这是主观感受呢!

除此以外,美的三个特性也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念之外的。人的主观感受不能改变这三个特性的规律,在欣赏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所产生的关系只能是感受与被感受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美引起的人的美感,而不是人的美感创造客观事物的美。美不以欣赏者的个人主观意念而改变。

反方西安交通大学队的规范陈词,也是从定义人手提出论点的:

我方认为美是情感的想象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与存在而会于心灵。

而且随之抓住对方的定义,展开进攻:

如果美是客观存在,像这张桌子一样的话,我们根本就不用“感”也不用“会”,只要“看”就可以了,这样倒也方便!只不过我们看到的将会是千篇一律的美,因为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只要大家的视力差不多,对美的认识就应该是相同的呀!如果这样,就有一些问题不好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交流,对美术、绘画、音乐、包括辩论的感受呢?

我们姑且不论这一轮辩论的内容,仅从他们辩论的方法与步骤分析,就可以了解:给概念下定义,是表达论点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可以用明确定义的方法去阐明论点,也可以用明确定义的方法去反驳对方的论点。在定义上稍有失误,就可能使立论失败;同样,利用对立方定义的失误,也可能使驳论成功。

在辩论中,定义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是辩护还是辩驳,论点上的分歧,往往表现在对概念的理解上。有时理解上仅有细微的差别,也会成为相互对立的焦点和相互攻击的靶子。为此,在辩论时首先要明确定义,弄清概念。

我们确立和表述论点时,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从个别事物、现象推导出一般的普遍的道理,这就需要概括。

鲁迅在为内山完造写的《活中国的姿态》序里,这样写道:

“一个旅行者走进了下野的有钱的大官的书斋,看见有许多很贵的砚石,便说中国是‘文雅的国度’;一个观察者到上海来一下,买几种猥亵的书和图画,再去寻寻奇怪的观览物事,便说中国是‘色情的国度’。”

这里,旅行者的结论都是不可靠的,因为他们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我们所说的概括适当,是指由个别事物或现象概括出普遍性的道理,要使这种推导具有必然性,能由个别必然推出一般,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要恰到好处。扩大了就会以偏概全;缩小了就会以全概偏。倘若根本就缺乏必然性而要硬推,就会使论点与其依据脱节,成为强加于人的观点。

确立、表述论点,要合乎事理,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倘若与事理不合,此论点即失去了正确性、科学性。

据载有两国外交人士会谈石油问题。输出国要求每桶石油额外加价的金额超出原来一桶石油的全部价格,购买国对此深为不满:

“先生,如果我们理智地讨论问题,就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原则。”

“什么原则呢?”

“例如,没有一件东西的局部比它的整体还要大。”

“这个原则嘛,站不住脚。好吧,我打个比方,狐狸的尾巴不是往往比它的身子还要长吗?!”

这是一段狡辩,双方辩论的理由都不合事理。购买国的原贝U是局部不能大于整体,其实商品的额外加价与本身的价格,并非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二者与最后成交价的关系才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输出国以“狐狸的尾巴比它的身子还要长”为由,来说明局部可以大于整体,也不合乎事理,因为狐狸的整体应该是身子与尾巴之和。这种不合事理的论证,是无法作出正确、科学的论断的。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上中学时,有过这样一件事:国文课老师要求学生们针对胡适为他自己的诗集《尝试集》所写的序诗写一篇文章。华罗庚就此写了一篇题为《“尝试”的概念不能混淆》的文章。文中说,胡适的序诗曰:“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言未必是。我今为之转一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这诗中两个“尝试”,其概念的含义根本不同。前一个概念是指第一次试验,而后一个概念则是泛指一切的试验,既可能指第一次试验,也可能指无数次试验。华罗庚辨析了“尝试”这个概念的语义,揭示了序诗中的错误,从而批驳了胡适的观点。

在辩论中表述论点时出现歧义现象,如果是故意者,则为诡辩,就失去了辩论的意义;如果是无意中不慎出现者,也是一种错误,严重的可以使其论点站不住脚。

歧义,是指语言,或是词或是句,其含义不是单一的,既可以解释成这种意思,也可以解释成另外的意思,这时它的语义就不确定了。如果表述论点的语言发生歧义,论点的含义就不确定了。

表述论点不能自相矛盾,如果出现矛盾,就难以自圆其说。这样的论点自己也可以否定自己,是无法站住脚的。

论点中若有矛盾,只需对方稍加点破,自会败阵的。濠梁之辩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篇》)

从这一论辩中可以看出,庄子十分机智,他能敏锐地抓住惠子论点中的矛盾进行驳斥。惠子认为“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其中就包含着矛盾,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情况,那么,“你不是我,当然也不会知道我的情况”。而我的情况是,我知道“鱼之乐也”,你不是我,不知道我的情况,当然你也就不可能以此来反驳我知“鱼之乐”了。庄子点破了惠子论点中的矛盾,惠子的论点自然就站不住脚了。P5-9

序言

当有人或善意或恶意的向你发难,将你置于窘境时;当你面对领导的非难不知如何应对时;当你面对下属的狡辩不知如何还击时;当你面对商业伙伴的无理要求不知如何交手时;当你面对政治对手的刁难不知如何应对时;当他人有求于你,而你又不愿满足其要求却不便断然拒绝时;当别人提出一些办法,你不同意,又不便直接反驳时……你就体会到高超的辩论才能是多么的重要。身处困境,只有具备高超的辩论技能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你有高超的辩论技能,你一定能让胖女人认为自己性感,丑的认为自己有个性,可以把任性的女子说成是富家千金的娇弱,家境贫寒的说成是稳健、踏实,当然也可以把智商低的男人说成大器晚成……高超的辩论技能将使你无往不利,无所不能。

辩论不仅需要辩论者妙语如珠,更需要其思维逻辑严谨,不仅如此,辩论还需要辩论者具有奇谋妙计。

广为流传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充分说明高超的辩论技法能成就一个人。

晏子面对强大狡猾的敌人,凭借自己出色的辩论能力,灵活的挫败了楚王的数次挑衅,既维护了齐国的利益,又保卫了自己的尊严。晏子的出色正是因为他出色的辩才,而这正是晏子智慧的反应。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掌握辩论的技巧,让自己一步步实现目标,让自己从此冷静、自信的与别人辩论,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辩论中辩论双方和听众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辩论者抱有怎样的心理去辩论,应该怎样拉近和对手的距离,以及怎样争取听众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辩论的准备工作是整个辩论过程的重要环节。对辩题进行分析,制定细致的辩论谋略,撰写辩论稿,掌握正确运用态势语言的知识都是辩论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掌握一定的书面辩论艺术对辩论的整个过程也非常重要。

精彩的辩论都是多种辩论技法的综合运用的结果。优秀的辩论者都具备自己的辩论风格,都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综合运用辩论中的进攻、防守战术、临场应变术和诡辩术等各种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辩论中语言表达技法的灵活运用是辩论致胜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包括语言表达技巧在辩论中的应用,辩论中情感和幽默的表达技巧等内容。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方法性的材料,能很好的提高辩论者的辩论技能成为辩论高手。

辩论中逻辑技巧的运用能帮助辩手顺利战胜对方。辩论需要我们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组织演讲稿,辩论中逻辑技巧的运用是掌握辩论技能的重要方面。

本书具有相当的实用、指导价值。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相信你会了解相关的辩论知识,掌握相关的辩论技能。

编者著

2007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在企业升迁,晋级的首选条件是具备较强的交流和沟通力,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机会就会渺茫。

——哈佛大学《商业评论》

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塞缪尔·斯迈尔斯

才能不是天生的,可以任其自然的,而是要钻研艺术。请教良师,才会成才。

——歌德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梁实秋

我们不要因心生恐惧才谈判,但我们也绝不畏惧谈判。

——肯尼迪

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笔瑟枪。

——拿破仑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2: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