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教丛书”的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孩子身体有病会明显不舒服,父母也会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但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粗心的父母根本就难以发觉或是束手无策。请你们认真看看教育专家的诊断吧!每一个建议都可能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迷途的孩子(专家对孩子潜在问题的诊断)/现代家教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张健鹏//胡足青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代家教丛书”的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孩子身体有病会明显不舒服,父母也会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但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粗心的父母根本就难以发觉或是束手无策。请你们认真看看教育专家的诊断吧!每一个建议都可能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内容推荐 也许并不是每一个成才的孩子都是让父母费尽心血、手把手教出来的,他们的成才之路自己走得就很顺利;但每个走上歧途的孩子,都肯定地表明了父母的失职,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潜在问题或最早显露出来的小问题,终于酿成大错。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心理和性格上的问题最不易得到父母的重视,也最不易解决。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实际上会让人成为“精神残疾”。 孩子身体有病会明显不舒服,父母也会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但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粗心的父母根本就难以发觉或是束手无策。请你们认真看看教育专家的诊断吧!每一个建议都可能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目录 第一辑 没有乐趣的学习 刻苦努力,却不会学习/3 精神压力大/7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3 写作业的时间长/侣 小网迷/21 家有私人老师/27
第二辑 成才的隐患 心理脆弱/35 不会动手/41 “阴盛阳衰”/44 不问问题/47 “三分钟热度”/52 缺乏创造力/55
第三辑 潜在的健康问题 好动是不是多动症/65 肥胖比营养不良更糟/71 眼睛的问题/77 睡的好不好/83 花季烦恼/91 弱不禁风/97
第四辑 道德的矛盾 “拿”家里的钱/103 拾金不昧/107 孩子也有沉默的权利/113 抢别人的玩具/120 没有伙伴/127
第五辑 生活的烦恼 高消费/133 不爱劳动/138 有话不和父母说/145 “安全物”/149 遇到意外束手无策/152 电视问题/156 黄毒的诱惑/162
第六辑 复杂的情感 “隔代教育”的利弊/169 和母亲过于亲密/173 不到位的爱/177 “星星河乐园”/182 品尝“青苹果”/187
第七辑 性格决定命运 脾气特别大/193 胆小怕事/199 过于认真仔细/203 觉得自己不如别人/209 心胸狭隘/213 任性/218 学会分享与合作/223 试读章节 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常常忽视了受教育者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致使他们在学习习惯上表现出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和创造性。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不应主要靠外力的作用,而应该靠内部的动力与自觉。有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做家庭作业时,时时要靠父母监督,父母一松懈,就自由放任。孩子自制力缺乏和升学考试的迫近,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头脑变为现有知识的贮存器,形成了求同性和收敛性的思维习惯。平时,学生以能记住、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为满足;临考时,千方百计地去探听考试的重点,揣测教师的出题习惯、思维倾向,硬背标准答案。在中国,应试教育实际上就是求同教育,它造成了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应该知道教育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学海无涯,家长和教师传授的知识仅是沧海一粟,而一旦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去追逐时代的浪潮。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 家长要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可能有学习的自觉性。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自我克制力,自觉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兴趣对他们就显得更重要。 家庭环境因素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儿童早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当家庭环境这个外在因素进入孩子的认知世界时。就会影响心灵与行为。一个鄙视知识、缺乏学习风气的家庭环境。很难使孩子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一位家长说得好: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 另外,习惯要从小培养。在生长发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容易受引导,因此,包括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有效。许多专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认为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能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年人的引导与训练。12岁后,特别是18岁后,孩子已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扎下根来就困难多了,因为常常要受到早先的或旧的习惯的干扰。 同时,还要发挥优势,让孩子有更多的成功体验。每个孩子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发挥其优势,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激发学习主动性,增强自信心,自觉地弥补其不足。如果拔苗助长,就可能使孩子难以应付而屡遭挫折,其结果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也就没有了学习的自觉性。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仅能自觉地学习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创造性,就会变为书呆子,只有把自觉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习惯结合起来,才会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开拓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具体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看、读、听、说、写等方面入手。 看一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智慧的门径。学会求知首先应从观察开始。巴甫洛夫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钻进林子里去观察、探索。后来成为颇有成就的昆虫学家。通过观察,孩子能够发现什么和什么一样或不一样,进而探究为什么,是怎么回事。善于观察不但要喜欢观察,而且要会观察。孩子观察事物往往受情绪影响,而且观察得不全面,时问也不会太久。因此,家长不仅要保护、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还要注意逐步引导他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 要经常带孩子接触社会、大自然,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在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家长各自带孩子去公园,孩子回来后反映却不同。有的孩子能说出在公园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感受。有的却说得很少甚至说不上来。这时,后者的家长常会埋怨孩子:“光疯跑了,白去一趟公园,看人家孩子说得多好。”其实,这是因为前者的家长在游园过程中,时时注意引导孩子观察,是个“教育的有心人”。所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对大自然进行细致观察。 为孩子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全面观察创造条件。如果孩子学会了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就会提高其智力和能力,使其认识更深刻,对观察更有情趣,并逐步做到善于观察。为此,家长可让孩子养一些像小金鱼、小蜗牛、小鸡等小动物,种植一些豆类、萝卜等。也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纸笔,让他用图画做太阳影子变化的记录。这些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发展他们的观察力非常有效。 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个孩子都喜欢看连环画册,他们在看连环画的过程中,不仅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还促使自己做事专注、认真仔细、有始有终,也能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 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应注意:为年龄偏小的孩子选择色彩鲜艳、画面大、以动物为主、情节简单的图书;为年龄稍大的孩子选择一些有人物、情节且情节较复杂的图书。买来新书后,家长要教会孩子按顺序阅读。一是先认识书的封面、封底,再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在看每一页时,也应按顺序进行。二是引导孩子概括出整个故事的大致意思。找出每幅画面的不同点、衔接点。从中逐步分辨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三是教育孩子爱护图书。要求孩子取放书要轻、不要弄脏弄破书。对于五六岁的孩子,可让他及时修补掉页、破页的图书,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大人可帮助他修补图书。四是让孩子看书时保持正确的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远,光线充足不晃眼,姿势端正拿好书,一页一页认真看。 P14-16 序言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了里面,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门走进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来定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教育是头等大事,对于一个家庭和孩子来讲,教育也是头等大事。因为教育是最有效的投资,它可以改变世界,改变未来。如上述故事中的弗莱明。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极有可能仍旧成长为一个农夫,尽管他也许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农夫,但世界终归因缺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遗憾。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曾指出:欠发达国家要想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兴办教育:要想帮助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育帮助。教育是消灭贫富差距、发达与落后鸿沟的最有效手段。 大道理不用多讲,每一位父母心中都应该清楚:教育对自己家庭,对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教育的主战场是家庭 我们仍然来看一个故事。 拿破仑有一次在同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 “母亲。”贡庞夫人回答说。 这个回答深深地打动了皇帝。“不错!”他说,“在这一个词里包含着一种教育体制。那么请您费心,务必要培养出知道怎样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殿与快乐力量的源泉。母亲为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发的爱以外,母亲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 当然,我们今天虽不能像拿破仑那样说“传统教育体制一无是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1.学校是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孩子要成长为一个健康合格的人材,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炼,社会锻炼,也就是说只有在生活、社会大课堂中,人的性格、品质等多种综合因素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学校的教育模式是流水线作业。一个老师面对数十个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观察孩子的个性差异,引导孩子个性的发展仍是父母责无旁贷的任务。 3.现行教育体制与师资力量远非完善,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无法等待、无法袖手旁观,只能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更不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艺术家 同样,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唯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写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的一位服刑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现在,让我们来做个竞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识,主要误区有下列几种:1.我们的孩子很好,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投入;2.我们的孩子很差,再怎么投入也没用或者已经太晚了;3.教育孩子哪有那么多讲究,我们父母就从来没管过我们,我们不也长大了吗?4.我们太忙,又没什么文化。能学好教育管好孩子吗?5.我们不行了,做好经济后勤工作,送孩子上好学校,给孩子请家教总可以了吧?……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孩子的潜能逐渐开发出来,健康成长,也极有可能成为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相反,如果不能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又经常受到错误教育的伤害,那么他们也许会走上另外的道路,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 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同教育者的知识水平、素质技巧有很大的关系,但归根结底。它是一门爱心的艺术。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具备成为教育艺术家的前提条件。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有许多文化水平很低甚至大字不识的父母,为国家培养出了栋梁之才。究其教子有方的原因,他们多是以善良正直的本质、朴实随和的性格,在逆境中勤劳向上、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着孩子,为孩子做出一个人生的榜样,引导着孩子积极向上,成就大器。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很高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却很难称得上是懂教育、合格称职的父母,听着他们哀叹家门不幸的时候,我们在同情之余,也不仅要问:早干吗去了? 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做一切。那么为什么不能看一本书呢? 出版本套丛书是我们很早就有的想法,只是想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将这套丛书呈现在大家面前。 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愿父母们与孩子们共同进步! 编 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