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题(2006)/1217俱乐部年度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杨早//萨支山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已经成为历史的2006,依然留下这些余波难平、挥之不去的记忆。一批年轻学人聚合起来的1217俱乐部,秉承《话题2005》展示出的独立个性,人文立场,将这些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精神生活的热点事件,转化成这册年度话题,力图为这个流动不居的时代留下文化见证,同时也为后来者提供一份年鉴式文本。

内容推荐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与“学术超男”易中天的蹿红,《无极》与《馒头》的PK,名人博客与网络口水大战,“王菲生女”引发的媒体道德争议。“八十年代”的回溯热潮,就业压力下的新“读书无用论”抬头……已经成为历史的2006,依然留下这些余波难平、挥之不去的记忆。一批年轻学人聚合起来的1217俱乐部,秉承《话题2005》展示出的独立个性,人文立场,将这些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精神生活的热点事件,转化成这册年度话题,力图为这个流动不居的时代留下文化见证,同时也为后来者提供一份年鉴式文本。

目录

告白

这一年

高举“传统”的大旗——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火爆现象分析

娱乐时代的学术明星——易中天、刘心武现象解析

“我们的时代不需要悲剧和英雄”——《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及“中国大片”

传说中的那条“底线”——“王菲生女”引发的道德战

神仙?妖隆?——西方媒体报道的中国

大学在别处?——港校内地招生与一流大学之争

思想工作与市场经济——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话语分析

谁解其中味——城市“父母相亲会”现象调查

虚拟网络中的“围猎”游戏——“铜须门”事件纪录与述评

“大路”通往何方——史诗剧《我们走在大路上>及相关争议

谁的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热”的文化分析

关键词

试读章节

2006年4月下旬,知名专栏作家薛涌在个人博客中贴出一篇名噪一时的评论,题为(《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成为7月媒体爆炒港校招生事件的导火线。文中写道: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水准,早已不是北大、清华可比的。这些学校的硬件比内地的一流大学领先一个时代不说,教授也是面向全世界广招英才。许多在美国名校毕业的中国学生,只有在香港找不到位置的情况下才会回国。看看香港这些大学的师资,内地大学早已不能望其项背。当然,长期以来,香港的大学对内地一流大学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学生素质不高。但这种局面正在急剧改变。等学生素质提高了,香港的大学就会在各方面建立对内地一流大学的绝对优势。

这篇评论在《南方都市报》时评专栏刊登时,标题被编辑改成《内地学生去香港比去北大好》,回避了“二流”这样刺目的字眼,但文中首次提出的“二流说”后来却成为辩论双方反复攻守的论题。

姑且不论“二流说”是否持论公允,它的确拨动了公众的神经末梢。众所周知,每年北大、清华最好的本科毕业生中的大部分都流向了美国,相比起来,香港高校挖去几个尖子高中生实在算不上什么。重要的反而是,我泱泱大国的百年最高学府,无数国民心目中的思想学术圣殿,与不到七百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常被讥为文化沙漠的香港的几所高校相比,如果竟然只是二流,当真教人气短。一场捍卫最高学府尊严的“北大保卫战”势所必然,于是“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孰高孰低”的大辩论就在媒体热热闹闹地上演了。

反对“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论者基本上是就事论事。他们往往强调,首先,考生选择香港高校只是出于实用主义考虑,不代表北大、清华二流,换言之,如果两校也提供高额奖学金和处于高收入的就业环境中,也许根本就不会有人选择港校。其次,即使有少数尖子学生外流,也不会动摇学校的地位。“一流大学不取决于生源”,北大教育学院的罗康指出:“成就大学的,并不在于能否招收多少尖子生,而在于学校是否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更在于学校是否对国家和社会做过巨大贡献。以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来判断高校是否一流或二流,显然是不可靠的。”

顺此思路,还有论者提出:“北大、清华植根于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揽半国精英而育之’,成为向中国社会输送顶尖精英的重要渠道。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的政治、科学、文化等等的发展总是与这两个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世界上很少有几所大学能够和北大、清华一样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如此举足轻重的影响。”相比起来,香港一流高校虽然也为香港本地培养精英,但是局限于香港商业社会的功利浮躁,未免精英文化氛围单一,视野往往限于找份好工作,过上中产以上的生活。因而港校对于知识与社会的贡献并没有超越北大、清华;尤其是人才培养更不及北大、清华。这从院士、企业领袖乃至国家高层领导出身北大、清华的比例中也可窥一斑。

上述论点都不无合理之处,但是相对于薛涌式的尖锐批评却似乎不得要领。北大、清华作为高等教育的“国家队”,受“九成以上学生必须来自本地”之法规限制的香港各高校自难比拟。但正是这一点凸显了北大、清华此时的尴尬处境,倾举国之力打造的两所大学,竟然沦落到要与香港的“地方性高校”一争高下。薛涌批评的关键是,北大、清华的学术水准已经落后于香港最好的大学,如果连优秀学生也保不住,就保不住一流的位置。因此这里的要害在于,北大、清华的“水准”到底如何?P170-17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