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坛经的人生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张绍民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坛经》为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六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弟子法海集录。记载慧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后经神会顿教一系大力弘扬。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由张绍民编著的《坛经的人生智慧》行文优美,实为一篇篇美文,有独特的价值,强调实用性。读之会有极大收获,很多人都会获得智慧,身心得到洗礼。

内容推荐

《坛经》是中国人的心灵书。六祖慧能是草根人生通过学习和奋斗获得大成就,成大事的经典榜样。《坛经》的本质在于解决人生的最大问题,即解决心灵的迷雾,让身心返回幸福的本源。《坛经的人生智慧》除对原文的精注精译外。每一篇解读,事例生动,行文优美,实为一篇篇美文,有独特的启发价值和实用性。

《坛经的人生智慧》由张绍民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创造幸福人生

《坛经》第一品行由原文译文

 怎样收获人生果实

 潜伏与生存环境

 推销自己

 度自己

 心性的本质

 人脉决定命脉

 敢说敢想敢做

 机会:有机就会

 好诗就是好心灵

 单纯与复杂

 风动幡动心动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一条道走到底

 把握进退

 前因后果

 醒悟就像黎明

 心灵课

 简朴

第二章 智慧是盐

《坛经》第二品般若原文译文

 智慧的来由

 心口合一

 把心机心计打扫干净

 小聪明不是智慧

 开悟即开门

 彼岸

 大道大干道理

 虚空与虚怀若谷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

 欲望

 烦恼菩提

 戒

 定

 慧

 悟空

 大根小根

 大智慧小智慧

 暴雨乌云

第三章 解决生命困惑

《坛经》第三品疑问原文译文

 什么是功德

 人生的肯定

 生命的疑问

 不要停留在表面

 刻意的慈善

 天堂在心

 障碍

 修心不在乎形式

 防止愚蠢

 把家看得很重要

 生命轨迹

 佛的人生忠告

 佛的励志

第四章 照亮一生

《坛经》第四品定慧原文译文

 灯与光

 正直与心

 疏通

 无住无相无念

 坐着不动就办不成事

 耕耘思维

 镜子看人间

 滴水成佛

 佛的舍利子

 名人谈佛录

第五章 在本质上打磨自己

《坛经》第五品坐禅原文译文

 忌坐论别人长短

 坐得住冷板凳

 心静推开困扰

 人生路上不要固执

 推崇沉静

 不受欲望干扰

 专注,心不散乱

 打磨自己

 经得起诱惑

 砖头磨不成镜

第六章 拯救自己

《坛经》第六品忏悔原文译文

 怎样面对错误

 忏悔

 解脱

 反省的力量

 敢于战胜自我

 刺在提醒人生

 放下包袱

 要放得下

 得失与放弃

 保持本性纯净

 善用自己的弱点缺点

 理智面对缺点

 待人刻薄会后悔不已

 克服失落

 愤怒常常带来懊悔

 逆反心理与执迷不悟

 自我宽容

 不听忠告害自己

 打扫心灵障碍

 自责,自我折磨

 善于自我批评

 忏悔之后干什么

 靠自己胜过靠别人

第七章 抓住关键,善待机缘

《坛经》第七品机缘原文译文

 渡船与划渡船的人

 善缘与恶缘

 不必要的就不必记在心上

 请教与学习

 贵人

 羊车,鹿车,牛车

 什么层次做什么事情

 把握说话时机

 雕刻与天然

 有心无心

 证明自己

第八章 方法劈开顽石

《坛经》第八品顿渐原文译文

 顿悟

 明白了,就不再忧虑

 渐悟

 领悟人生的方式

 悟性

 做人的道理与做人的境界

 钥匙

 方法,技巧

 生命的无常

 私心与分别心

 是生命就会痛

 难得糊涂

第九章 做好自己的品牌

《坛经》第九品护法原文译文

 守护果实

 把自己做成品牌

 不要让自己的影子带路

 一灯明亮万灯亮

 交差、完成任务

 影响力

 在斗争中成长

第十章 陪自己走一程

 《坛经》第十品付嘱原文译文

 明白自己的状态

 有人才有佛

 一生做好一件事情

 不过如、此

 努力要趁早

 吃掉逆境

 跷跷板:平衡艺术

 独木桥: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

 榜样的意义

 归宿

 做人即佛法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试读章节

第一品 行由

唐高宗仪凤二年春天,六祖大师从广州法性寺来到曹溪南华山宝林寺,韶州刺史韦璩和他的部属八山礼请六祖到城里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广开佛法因缘,演说法要。六祖登坛升座时,闻法的人有韦刺史和他的部属三十多人,当时学术界的领袖、学者等三十多人,及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向六祖大师礼座,希望听闻佛法要义。

六祖对大众说:“善知识!每个人的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此清净的菩提心,当下就能了悟成佛。善知识!先且听我慧能求法、得法的行由与经历事略:

我的父亲原本祖籍范阳,后来被降职流放到岭南,于是做了新州的百姓。我这一生很不幸,父亲早逝,遗下年老的母亲和我相依为命。后来迁移到南海,每天只靠卖柴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有一天,有位顾客买柴,嘱咐我把柴送到客店去。顾客把柴收下后,我得了钱退出门外时,看见一位客人正在读诵佛经。我一听那位客人所诵的经文,心里顿时豁然开悟,于是问那位客人说:‘请问您诵念的是什么经?’

客人说:‘《金刚经》。’

我再问:‘您从哪里来?如何得以持诵这部经典?’

客人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是弘忍大师住持教化的道场,跟随他参学的门人有一千余人。我就是去东禅寺礼拜五祖,而听受此经的。大师经常劝出家、在家二众说,只要持诵《金刚经》,自然就能够见到自心本性,当下就能了悟成佛。’

我听了客人的这一番话,也想去参拜五祖。由于过去结下的善缘,承蒙一位客人给我十两银子,让我备足母亲的生活所需,然后就到黄梅县参拜五祖。我将母亲安顿好了以后,辞别母亲,不到三十多天,就到黄梅礼拜五祖。

五祖见了我就问:‘你是什么地方的人?来这里想要求些什么?’

我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远道而来礼拜大师,只求做佛,不求别的。’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猫獠,如何能做佛呢?’

我说:‘人虽有南北的分别,佛性根本没有南北的分别!猫獠身与和尚身虽然不同,但是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五祖还想和我多谈些话,但看见徒众随侍在左右,于是命令我跟随大众去作务。我问:‘慧能禀白和、尚!弟子自心常常涌现智能,不离自性,这就是福田。不知和尚还要教我做些什么事务?’

五祖说:‘你这猿獠根性太利,不必再多说,到槽厂作务去吧!’

我退出后,来到后院,有一位行者叫我劈柴、舂米,就这样工作了八个多月的时间。

有一天,五祖到后院来,看到我就说:‘我想你的见解可用,只是恐怕有恶人对你不利,所以不和你多说。你知道吗?’

我回答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心意,所以一直不敢走到法堂前,以免引人生疑。’

有一天,五祖召集所有的门下弟子:‘我向你们说,世间的众生在生死苦海里沉沦,如何解脱生死,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你们整天只知道修福,不知道要求出离生死苦海。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迷而不觉。只是修福,又如何能得度呢?你们各自回去观照自己的智能,看取自己本心的般若自性,然后各作一首偈颂来给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传付衣法给你,作为第六代祖师。大家赶快去!不得延迟停滞!佛法一经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觉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见。这样的人,即使在挥刀作战的紧急关头,也能于言下立见自性。’

大众听了五祖的吩咐后退下,彼此互相商量说:‘其实我们大家也不必去澄静思虑,费尽心力地作偈子,因为即使呈了偈子给和尚看,又有什么用呢?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不用说,一定是他中选。如果我们轻率冒昧地去作偈子,那只是枉费心力罢了。’众人听到这些话以后,全都止息了作偈子的念头,大家都说:‘我们以后就依止神秀上座好了。何必多此一举去作偈子呢?’

神秀也暗自在想:‘他们都不呈偈子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所以我必须作偈子呈送给和尚看;如果我不呈偈子,和尚如何能知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呈偈子的用意,如果是为了追求佛法,那就是善的:如果是为了觅求祖位,那就是一种恶行,这和一般处心积虑地贪图圣位的凡夫心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我不呈偈子请和尚印证,终究不能得法。这件事实在是教人为难!教人为难啊!’

在五祖法堂前,有三间走廊,原本准备请供奉卢珍居士来绘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以便后世有所流传,有所供养。

神秀作好了偈颂以后,曾经数度想呈送给五祖,但走到法堂前,总是心中恍惚,汗流全身,想要呈上去,却又犹豫不决。就这样前后经过了四天,共有十三次未呈偈颂。神秀于是想:‘不如把偈颂写在法堂前的走廊下。由和尚自行看到,如果和尚看了以后说好,我就出来礼拜,说是我神秀作的:如果说不好,那就只能怪自己枉来山中数年,空受众人恭敬礼拜,还修什么道呢?

于是。就在当天夜里三更时分,神秀不使人知,悄悄地走出房门,自己掌灯,把偈颂写在南廊的墙壁上,以表露他心中的见解。偈颂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写好偈颂以后,便回到自己的寮房,全寺大众都不知道这件事。神秀又想:‘明天五祖看见这首偈语,如果欢喜,就是我与佛法有缘;如果说不好,自然是我自己心里迷误,宿昔业障太过深重,所以不该得法。五祖的圣意实在是难以揣测啊!’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不安,一直到五更时分。P8-10

序言

《坛经》的智慧对人生有最大帮助

《坛经的人生智慧》是一本心理自助书,解决人生困惑,让身心自由,从而获得坚定的力量,对现实中的自己进行励志。慧能是草根人生通过学习和奋斗取得成功,获得大的成就,成大事的经典榜样。

《坛经》是中国人的心灵之书。在毛泽东的人生中,他对《坛经》和慧能都有深刻的研究。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毛泽东同志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毛泽东的外祖母与母亲都笃信佛教。在毛泽东出生前,其母文七妹已生过两胎,均天亡。1893年12月26日,文氏生下第三个儿子毛泽东,格外疼爱。毛泽东出生不久,外祖母就和文氏把他抱到“石观音庙”烧香叩拜,拜石头为干娘。因毛泽东排行第三,小时候大家便叫他“石三伢子”。文氏虽未读书,但佛教思想对她影响极深。毛泽东从小也跟随母亲信仰佛教。1909年,因为母亲生病许过愿,孝顺的毛泽东曾到南岳朝山进香。毛泽东还经常和母亲一起到附近的凤凰山的佛寺里去拜佛。他自家的堂屋供有佛菩萨像,依时按节,烧香叩拜,从不间断。同时,也拜天地、祭祖宗。1959年6月,毛泽东重返故居时,还指着堂屋正中摆过神龛的地方风趣地说:“这是我初一、十五工作过的地方!”

在《西行漫记》中,可以看到,毛泽东同斯诺说过:“因为我母亲虔诚地信奉佛教,她向孩子们灌输宗教信仰,我们都因自己的父亲不信佛而难过。我9岁时,就同母亲认真地议论过父亲缺少对佛、菩萨虔敬的诚心。从那以后,我们曾多次试图改变他,但却没有成功。他只是骂我们,我们被他的进攻所制服,只好败下阵来另想办法。而他就是对佛教不买账。”

1942年11月2日,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以彭湃同志的活动为例说:彭湃同志是农民运动大王,他是留学生,是中共中央委员呢!他自己去拜观音菩萨,老百姓农历二月十九去拜,那天他也去,如果不去人们就会认为他这个人不大正派,连菩萨都不信。

据毛泽东的图书管理员逢先知回忆,1959年10月23日,毛泽东外出前,指明要带的佛经有《六祖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华经》、《大涅槃经》。

毛泽东一生很重视佛教经典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推崇禅宗六祖慧能,多次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讲六祖慧能的身世和学说,更为赞赏慧能对佛教的改革和创新精神。毛泽东说:“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人的佛教中国化。”

据他的秘书林克回忆:“对于禅宗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毛泽东更注意一些。”

再如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又说,研究哲学不出入佛道,不对。有佛道,不管它怎么行?他还认为“柳子厚(柳宗元)出入佛老,唯物主义”。

除了从哲学史的高度谈论慧能的佛学思想外,毛泽东还注意到慧能思想的大众化特点,进而对佛经进行了不同类别的划分,认为慧能的《六祖坛经》“是老百姓的”。

慧能(638~713),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禅宗创始者,在世界思想界享有崇高地位,与孔子、老子并称“东方三圣人”,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其少年家贫,以卖柴为生。青年时赴湖北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得五祖密传衣钵后,为避对手加害,隐遁在广东四会、怀集等地达15年。后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剃发受戒,此后在曲江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讲经说法近40年。公元713年,慧能在新州故居国恩寺圆寂,享年76岁。其真身(肉身)及衣钵此后迁回宝林寺,供奉至今。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佛教禅宗最有名的偈语,一首堪称千古绝唱的禅意诗。慧能遇二僧辩论风吹幡动,一日风动,一日幡动,慧能则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被毛泽东称作“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大跃进”。慧能主张“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和“暗不自暗,以明故暗,以明变暗,来去相因”的宗旨,将佛教中国化、平民化。

《坛经》为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弟子法海辑录。书中记载慧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后经神会顿教一系大力弘扬。其内容丰富,文字通俗。

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等。据流传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行由、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

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檠经》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脉相承。

其诱导禅者修禅的实践方法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即“于诸境上心不染”;无相为体,即“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体性;无住为本,即“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还主张顿悟,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万法尽在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同时强调:“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指出“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同时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慧能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佛教著作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

我们这本书,其写作目的,在于把《坛经》的智慧发扬光大,把其中对人们有益的地方,以一种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给人们带来阅读的快乐,让更多的人终生受益。

我们不作专业知识的讲解,更重视人生的感悟,让这种感悟融人实际生活中,指导我们,解决困惑,带来春风般的动力。

《坛经》的本质在于解决人生的最大问题,即解决心灵的迷雾,让身心返回幸福的本源。

全书行文优美,实为一篇篇美文,有独特的价值,强调实用性。读之会有极大收获,很多人都会获得智慧,身心得到洗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4: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