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为圣水,自然当之无愧可以作为最好的心灵鸡汤。一杯茶,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谈天说地,可以放宽视野,博古通今,既有生存的风雨奋斗,又有生命的豁达与智慧。这是一杯智慧茶,面对现代生存环境而不惑。这是一杯健康茶,在茶里看到水与自然在我们的生存里多么重要,一杯茶,一卷经,以最好的悟性,感悟茶,丰富思考,清醒生活的情形茶对人的启示有励志的作用,这都源于茶本身的博大:茶品如人品,一怀茶有人间的冷热,从茶的身上,得到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茶,文化与文明的载体。茶出世人世,即生活化又超越了生活,上升为心灵与精神。有人用茶的精神鼓舞自己,积极地从茶身上得到更多的教益,因而活着就能够像最名贵的茶叶,达到很高的境界,成就大事。
《茶经的人生智慧》由张绍民编著。
《茶经的人生智慧》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陆羽的《茶经》,以便把这卷经化为一本励志书,化为一本思想书,化为一本哲理书,化为一本感悟人生的心灵鸡汤。茶原来有这么多对人极具启发和积极的作用。这样读《茶经》开卷有益。喝茶而懂茶。就会充实自我。精通茶道的人,会得到新的加油与补充;爱茶的人,会悟到令自己喜悦的有益力量;想得到指点的人,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茶经的人生智慧》由张绍民编著。
茶叶为一生的羽毛,茶叶即一生的脚印
翻开《茶经》,就会翻开陆羽的生命与灵魂。阅读一卷经,同时对经一样的人生进行了解。
陆羽(733~804),湖北天门市人,嗜茶,精茶道,写下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善诗,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不多。他长期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760),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在很小的时候,因为他的长相潦草、五官丑陋,得不到父母的喜欢,父母抛弃了他,成为弃儿。人们都说要孝顺父母,而父母首先对儿女不义,对儿女的打击很大。陆羽这样的情况,相信在他长大之后,也不会回到父母身边。被遗弃的时候,陆羽才3岁,一生从悲剧开始,真令人感叹。人的一生都是天意,来到世上自己做不了主。被抛弃之后,小小的陆羽,有幸被湖北天门县西门外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拾得。后又被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如果没有被拾到,就不会有后来的《茶经》。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如果不被其他人捡到,就会饿死、冻死、热死、渴死,或被狼与狗吃掉。其实天下狠心的父母也有,孩子长大后要面对这样的父母,实为人生的苦事。父母老了,如果不养父母实在不忍心,而不道德的父母有没有忏悔的时候?
《陆文学自传》这一篇文章,是陆羽于29岁时为自己写的小传,可信度较高。他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积公用《易经》为他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就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这里还有另一种说法,陆羽姓名的取得,据说是陆羽年长后以《易》自况,占得《渐》卦,卦辞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意思是鸿雁飞天,四方皆通途,两羽翩翩,吉兆。按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己定“陆”为姓,名“羽”,“鸿渐”为字。这二者虽然不同,但本质相同,即根据《易经》来确定其姓名。这个姓名的获得,有一定的禅机,在今天看来,陆地,土地,大地之上,有茶树,茶叶就像羽毛,大地飞翔,就有了茶的意境。
在庙里渐渐地成长,黄卷青灯、钟声梵音,学文识字,习诵佛经、煮茶。奇怪的是,陆羽不愿成为佛教徒。
在丸岁时,智积祥师一次要他抄经念佛,陆羽问他:“出家人生无兄弟,死没有后代。儒家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和尚能称有孝吗?”他还公然说:“羽将授孔圣之文。”禅师听他这么说,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工作来惩罚他,迫他悔悟。就这样,陆羽被派去“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他在这种情况下,无纸学字,以竹在牛背上写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却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后,怕他浸染外典,又把他禁闭在寺中,还派年长者管束他,让他打杂、修剪花枝。
陆羽虽然年纪小,但知道自己的来历,试想一想,别人的孩子都在家里和父母身边成长,而自己却在寺庙里,虽然不能全部明白人生,但心里还是有所思想。因为不喜欢寺院,他抱怨自己的处境,在12岁的时候,逃出龙盖寺,在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做了优伶。他其貌不扬,有口吃,但幽默而机智,演丑角有很好的效果,后来他还编写了三卷笑话。
关于陆羽弃佛从文还有另一种说法:
陆羽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身在庙中,不愿诵经念佛,喜欢读书。执意下山求学,遭到反对。禅师为给他出难题,更好地教育他,便让他习茶。钻研茶艺的时候,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教他冲茶。当陆羽将一杯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他下山读书。这个版本的说法,缓和了少年陆羽与和尚的冲突,完善了陆羽的少年形象。
实际上,庙里的和尚对他有恩,而他在成长的过程里没有按照慈悲的和尚们制定的成长道路,我行我素地走下去。他舍弃皈依佛门,对儒家的追求,是他自己选择的。人生足有自己的路,有的路对,有的路错,全在清醒地把握。
命运有天定的因素,而遇到贵人,就可以改变命运。唐天宝五年,竞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陆羽在演戏中出众的表演,与他聊了起来,欣赏其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推荐他到隐居在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在天宝十一年(752),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竞陵司马,按理说是在官场上人生的不幸,但他的失意恰好让陆羽碰到并成为人生的美事。人的一生遇到什么人,在什么时候遇到,是善缘还是恶缘,似乎都有天意。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积极寻求结识对自己有利的人物,扩大自己的人脉。而在山上的时候,老师也会收集信息,对他进行帮助。崔国辅与他结识,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这是遇到了对自己有利的人物,这也是他生命里的贵人,这时候,陆羽20岁,与崔国辅在一起,长达三年。其实当初他被和尚捡到,和尚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贵人。几个贵人的善缘因为陆羽的伟大造化也成为留芳千古的著名友情。有能力帮助能够成就大气候的人,在他们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自己的恩德就会名留千古,成为佳话。P7-9
茶教我们如何面对生活和人生
一杯茶,一卷经,使人如虎添翼,顿生生机与力量。喜欢茶的人不可不读《茶经》,想得到美好生活的人,不可不明白茶道,大道皆在茶里面,人生就像一杯茶而已。
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陆羽的《茶经》,以便把这卷经化为一本励志书,化为一本思想书,化为一本哲理书,化为一本感悟人生的心灵鸡汤。茶水为圣水,自然当之无愧可以作为最好的心灵鸡汤。一杯茶,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谈天说地,可以放宽视野,博古通今,既有生存的风雨奋斗,又有生命的豁达与智慧。这是一杯智慧茶,面对现代生存环境而不惑。这是一杯健康茶,在茶里看到水与自然对我们的生存是多么重要,我们既要赚钱,又要像爱钱那样善待自然和山水。这是一杯灵水,心灵全在茶里,用爱灌溉善良,就不会再渴。
《茶经》原来可以这样读,茶原来有这么多对人有用的启发和积极的作用。这样读《茶经》开卷有益。喝茶而懂茶,就会充实自我。精通茶道的人,会得到新的加油与补充;爱茶的人,会悟到令自己喜悦的有益力量;想得到指点的人,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茶,文化与文明的载体。茶出世人世,即生活化又超越了生活,上升为心灵与精神。有人用茶的精神鼓舞自己,积极地从茶身上得到更多的教益,因而活着就能够像最名贵的茶叶,达到很高的境界,并成大事。
人人都要面对自己的生活,人人都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人都要喝水喝茶。无论是谁,茶是绕不过去的。不管怎么喝茶饮水,茶是一生都要面对的。
有的人不仅只喝水饮茶解渴,还能从茶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光明。有病者用茶治好病;怡心者喝茶达到快乐状态;懂茶者善用茶待客送礼,在人脉上如鱼得水,事业如日中天。
茶懂得我们的生活,因为它本来就是生活。
人本身在生活中,无法离开生活,生活为最大的老师和朋友。有眼光的人善思考,善于从生活里总结成败得失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就把茶当成良师益友,助益自己的当下和未来,那么定然走出好的蓝图。
茶是佛,它不仅能够成为禅,有佛性,还能通达人的内心,看出人间的心思,所以会喝茶就会明白禅机。
茶是医生,它打扫身体里里外外,知道人的表面,也知道人的深处,而成为人们的依靠。
茶是励志,它给人诸多的帮助,引导人的目光看准道路,走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