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国概况》是一部概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情况的中型综合性工具书。它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世界225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状,政治和经济,科学和技术,文化和宗教,民族和民俗,语言和文字,城市和旅游等诸方面情况。它以翔实的资料,可靠的数据,丰富的知识,生动的论述和最新的信息及时地反映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变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新各国概况(非洲分册)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作者 | 李树藩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最新各国概况》是一部概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情况的中型综合性工具书。它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世界225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状,政治和经济,科学和技术,文化和宗教,民族和民俗,语言和文字,城市和旅游等诸方面情况。它以翔实的资料,可靠的数据,丰富的知识,生动的论述和最新的信息及时地反映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变化。 内容推荐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到西半球。非洲,西临大西洋,东濒印度洋,北与欧洲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相望,东北以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大陆海岸线总长30490公里。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比欧洲大2倍。 目录 前言 非洲概况 阿尔及利亚 Algeria 安哥拉 Angola 贝宁 Benin 博茨瓦纳 Botswana 布基纳法索 Burkina Faso 布隆迪 Burundi 喀麦隆 Cameroon 佛得角 Cape Verde 中非 Central Africa 乍得 Chad 科摩罗 Comoros 刚果 Congo 刚果(金) Congo(Kinshasa) 科特迪瓦 Coted Ivoire 吉布提 Ojibouti 埃及 Egypt 赤道几内亚 Equatorial Guinea 厄立特里亚 Edtrea 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加蓬 Gabon 冈比亚 Gambia 加纳 Ghana 几内亚 Guinea 几内亚比绍 Guinea—Bissau 肯尼亚 Kenya 莱索托 Lesotho 利比里亚 Liberia 利比亚 Libyan 马达加斯加 Madagascar 马拉维 Malawi 马里 Mali 毛里塔尼亚 Mauritania 毛里求斯 Mauritius 摩洛哥 Morocco 莫桑比克 Mozambique 纳米比亚 Namibia 尼日尔 Niger 尼日利亚 Nigeria 留尼汪 Reunion 卢旺达 Rwanda 圣赫勒拿 Saint Helena 西撒哈拉 Sahara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Sao Tome and Principe 塞内加尔 Senegal 塞舌尔 Seychelles 塞拉利昂 Sierra Leone 索马里 Somali 南非 South Africa 苏丹 Sudan 斯威士兰 Swaziland 坦桑尼亚 Tanzania 多哥 Togo 突尼斯 Tunisia 乌干达 Uganda 赞比亚 Zambia 津巴布韦 Zimbabwe 试读章节 安哥拉 国 名 安哥拉共和国T_he People's Republic of Angola 面 积 124.67万平方公里 人 口 1310万 首 都 罗安达 国家元首 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 政府首脑 总理费尔南多 行政区划 全国分18个省、156个县。 自然地理 安哥拉是南部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拥有1650公里海岸线。它位于非洲西南部,南接纳米比亚,东和北与赞比亚、扎伊尔、刚果为邻,西濒大西洋,卡宾达省与本土不相连,处于扎伊尔和刚果之间。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国土东高西低,呈阶梯状下降。内陆高原构成国土主体。西部的英科峰海拔2621米,为境内最高峰,也是多数河川发源地。沿海为带状平原,平均海拔200米。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及宽多河,北部刚果河是安哥拉与扎伊尔间的界河。河流水急流湍,富水利资源,但不利航运。 境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2℃。仅西南部属干燥与半干燥气候。4~9月为干凉季,10月至次年4月为湿热季。年降水量由东北高原向西南递减,为1500~50毫米。 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有30多种。矿藏有石油、天然气、钻石、铁、铜、锰、黄金、钨、铀、铝、锌、煤、石膏、云母等。石油储量约177亿桶。钻石储量约为3000万克拉,锰1亿吨左右。森林面积5000余万公顷,盛产非洲白檀木、紫檀木和乌木等。 社 会 ◆人口与民族 非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集中在西南部,东南部、南部边远省和内陆热带草原及森林地区人烟稀少。 主要民族有奥温本杜族(约占总人口38%)、姆本杜族(23%)、巴刚果族(13%~16%)、乔奎人(10%)、卢查齐人(8%)、尼亚内卡人(4%)、奥万博人(2%)隆达族、布须曼族和特瓦族等。 ◆语言与宗教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部族保留自己的民族语言。 49%的人信奉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民风民俗 图腾崇拜 班图人保持着图腾崇拜的旧俗,人们习惯于在集会、成年仪式上化装为图腾,甚至死亡后也以图腾的形态入殓。班固人参加成人仪式,成员要用白泥涂身,头部及腰部捆着许多草,来象征动物外形。 住 房 布须曼人还保持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由妇女担任领袖,过着分散和流动的生活。芬达族人有聚居的习俗,一般住在没有屏障的大型村落中。南部热带莽原地区的农村,住房多是圆锥形的茅草屋。奥温本杜族的住房,屋顶大多呈金字塔形。 历 史 16世纪初,臣属于刚果王国的“恩东戈王国”逐渐强盛起来,它的第一位国王名字称恩哥拉,葡萄牙殖民者把其读成“安哥拉”,这就是国名的由来。 12~15世纪,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殖民地,称“葡属西非洲”。葡萄牙于1922年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将安哥拉改为葡的“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20世纪50年代,安哥拉反葡斗争风起云涌,产生了“安人运”、“安盟”和“安解阵”,1975年组成了联合过渡政府。1975年11月11日,安哥拉宣布独立,人民共和国成立。内部矛盾逐步尖锐。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逐出城市。1992年9月29日至30日,举行独立以来首次多党制总统和议会的全国大选,“安人运”获胜。“安盟”宣布,不接受大选的结果。各地不断发生新的武装冲突。 2002年4月4日,政府与“安盟”正式签署停火协议。同年8月2日,“安盟”临时领导人加托宣布,“安盟”已彻底非军事化。这样,非洲地区内战时间最长的国家安哥拉,历经27年残酷战乱后,终于告别了内战。 政 治 ◆国家机构 宪 法 规定:实行多党制。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任。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议 会 国民议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任期5年。 政 府 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机关。 ◆主要政党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一劳动党(简称“安人运”) 执政党。1956年12月10日由安哥拉非洲人斗争党同共产主义小组联合组成。1977年改现名。党员130万。 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 主要反对党。1966年3月成立。1967年展开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1975年初,曾同“安人运”、“安解阵”和葡萄牙当局组成过渡政府。1975年8月爆发内战,转移到农村和丛林山区,继续进行反政府斗争。2002年2月,主席萨文比被击毙后,加托为临时领导人。 经 济 属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国家。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石油和钻石是经济的主要支柱,是非洲也是全球的一个重要产油国。持续27年内战,400万人流离失所,5万人流亡国外,7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5%,咖啡和剑麻是主要出口农产品。咖啡种植约有100余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非洲第二位。剑麻无论产量和出口量均居非洲第二位。粮食不能自给。 石油和钻石开采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06年发现油矿,1955年才有第一口井投入生产。1966年在卡宾达海湾又发现大油田,1975年成为非洲主要产油国之一。现在是继尼日利亚之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第二大石油生产国,2003年日产油95万桶,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值的95%左右。安哥拉的钻石有“非洲宝石”之称,1912年发现钻石,5年后开始采挖。二战前一直是主要出口产品,二战后曾让位于咖啡,目前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出日产品,为世界钻石第四大出口国。石油、钻石,再加上铁、锰、铜,为安哥拉五大采矿部门。 货币:宽札。 P9-11 序言 《最新各国概况》是一部概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情况的中型综合性工具书。它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世界225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状,政治和经济,科学和技术,文化和宗教,民族和民俗,语言和文字,城市和旅游等诸方面情况。它以翔实的资料,可靠的数据,丰富的知识,生动的论述和最新的信息及时地反映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变化。 21世纪初人类星球的自然、社会概貌 自然概况我们居住和生活的这个星球(人们常常把它称为“地球村”),位于浩瀚宇宙中诸多星系之一的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与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共同围绕恒星(太阳)旋转,地球是距太阳最近的第三颗行星。地球表面总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面积的71%,而人类生活的陆地面积1.4959亿平方公里,只占全球总面积的29%,这是地球经过上亿年演化的自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社会结果。 全球共有6块大陆,即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总称为洲,共分7大洲,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全球海洋划分为4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地球陆地最低处是死海地沟,世界最大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流域最大、水量最丰、流淌最长的河流是亚马逊河,全球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贝加尔湖。 人口概况地球是一个拥有数十亿人口、众多民族的星球。在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经常说一种母语,相当多的人信仰一种甚至几种宗教,当然也有相当部分人是无神论者。据统计,截至2004年8月,世界人口已达64亿,其中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11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少的有帕劳(2万人)、圣马力诺(2.8万人)、摩纳哥(3.2万人)、列支敦士登(3.3万人)以及梵蒂冈(1400人)、图瓦鲁(1.05万人)、瑙鲁(1.2万人)、库克群岛(2.0811万人)。 就城乡人口而言,1800年时,城市人口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000年9月,世界城市人口为28.6亿,到2003年,世界城市居民人数已达30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世界城市展望》,2004年3月)。如今,世界上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20个,最大的城市依次为日本的东京(3500万)、墨西哥的墨西哥城(1870万)、美国的纽约(1830万)、巴西的圣保罗(1790万)。目前,全球城市人口正以每周100万人的速度增长(联合国人口中心,2004年9月13日报告)。 民族状况在64亿人口中,计有大小民族2070余个,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270多个,其中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和巴西人的人口均在1亿以上。所有这些民族,无论是在种族成分、语言系属、宗教信仰上,还是在地区分布、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上,都各有差异,又互有联系。 种族成分世界民族分属于三大人种,即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在全球人口中,约占43%,过去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和南亚,16世纪后逐渐扩散到美洲、大洋洲和南非;蒙古人种(黄种人)及其各种混合类型人种,在全球人口中约占41%,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美洲;尼格罗一澳大利亚人种及其各种混合类型人种,在全球人口中,约占16%,过去主要分布在热带非洲、大洋洲西部、南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近代以后,一部分黑人被欧洲殖民者强行运到美洲各地。 土著人境遇全球大约有3亿到5亿土著人(或称原住民),他们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讲5000多种语言,拥有多种多样文化。他们视大地为母亲,与大自然保持着密切关系,并把自己看成为地球的保护神。如今,一些早已被逐出自己家园、被剥夺了自己语言和文化传统的土著人,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土著人集中的非洲和美洲的土著人,大多处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当贫乏的地区。 语言系属全世界共有6800余种语言,各民族语言分属于十多个语系,即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尼日尔一科尔多凡语系、闪含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第安诸语、尼罗撒哈拉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巴布亚诸语等。此外,还有使用人数极少的古亚细亚语系、爱斯基摩一阿留申语系、澳大利亚语系和科桑语系等。 根据人口规模及其下降趋势,全球6800余种人类语言,已有60%濒临危境。这种语言的消失又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非洲濒危状况尤为严重,目前非洲所使用的2010多种语言,在在教育体系中占支配地位的殖民时代留下的英、法、西班牙和葡萄牙语的冲击下,基本处于灭失状态。拉丁美洲的语言状况与非洲状况类似。非洲的祖鲁语、美洲的印第安语和澳大利亚的土著语都在快速消失。 宗教信仰在全球具有相当影响的是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以及地区性宗教,如印度教、神道教、犹太教、锡克教、道教、耆那教、拜火教。此外,还有信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和萨满教等原始宗教的少数人群。 人类共同创造了文明,各个民族的发展又极不平衡。世界2070多个民族广泛地分布于七大洲四大洋。从冰天雪地的北极圈,到烈日炎炎的撒哈拉大沙漠,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星罗棋布的太平洋岛屿,人们生活在自然景观和物产资源迥然不同的广大地域上。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事着多种多样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创造着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从古代欧洲旅行家记载的人类远古七大奇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苔弥斯神殿、宙斯神像、摩索拉斯神墓、亚历山大港灯塔、罗得岛太阳神巨像,到当代人评选出的788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截至2004年7月),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闪耀着人类智慧的灿烂光辉。 然而,由于发展不平衡,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与技术等水平上呈现出极大的差距。今天,当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类触角已伸向太空,正在进一步揭开宇宙奥秘,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网络支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在亚非拉和大洋洲的孤岛寂野、偏僻山区和热带丛林里,却仍有一些原始民族停滞在钻木取火、茹毛饮血,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石器时代”。 21世纪初危机频生的世界局势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对话与合作仍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和平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合作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有效途径。而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仍将是社会发展的三大趋势。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仍是总体和平、缓和、稳定,但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使当今世界仍处于纷繁、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的发展态势之中。 战争阴云挥之不去,武装冲突频仍发生世纪之交,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冷战以后最为深刻的变化,由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引发的争端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时至今日,“人们仍无法避免缘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而引发的恩怨纠葛”。海湾战争、埃厄边境矛盾、阿以冲突、非洲动荡、北爱尔兰问题、哥伦比亚内战,及至世人瞩目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些20世纪的难题又在新世纪延续。更可悲的是,全球有30万至50万不到18岁的“娃娃兵”,也被卷入到这些残酷的战争中。而居于世界超强地位的美国,和遭受12年制裁的伊拉克之间在2003年的战争,胜负之数早在人们意料之中。而战后的动乱无序,显然是美国无端兴兵种下的恶果,也是奉行强权和霸权的代价。事实是,“文明的差异和道义的缺失”使美国在伊拉克很难找到真正的支持者,从而处于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2006年,黎以冲突没有赢家。 恐怖主义肆虐,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现代恐怖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以来,已有众多民众成为它的牺牲品。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针对民众进行恐怖暴力行动,可以说是防不胜防。“9·11”事件表明,人类正在面临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仅2003年全球就发生了360多起严重的恐怖事件。人们不会忘记,2001年纽约的“9·11”事件、2002年巴厘岛事件(死202人)、2004年3月马德里火车站连环爆炸案(死亡170人)和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中学人质被劫事件(死亡335人),对无辜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造成了损害(每年有20万、平均每天约547名儿童死于战争和恐怖活动)。而在伊拉克发生的对人质的野蛮残忍的斩首暴行,同样是对生命的肆意摧残和对人类自身尊严与生命的践踏。显然,恐怖主义已由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威胁上升到国际公害。打击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 国际关系矛盾纷繁,热点突出 2006年,众多重大国际危机尚未终结,经年死结未解,新的事件又不断浮出。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成了这一年国际事务的热点。尽管方方面面矛盾很深、分歧一时难弭,但国际社会都在努力开通谈判渠道,寻求解决出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鲜统一问题,在上个世纪末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如今仍在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而因伊拉克战争引发的美国与法德之间的矛盾却并未消除。 综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矛盾、不断的应对危机中顽强地前行。 21世纪初人类社会生活面临的严峻挑战 随着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在社会生活领域,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富悬殊、疫病传播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毒品泛滥和艾滋病的扩散,则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两大痼疾。凡此,已构成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人口过度增长拥有64亿人口的当今世界,人口以1.3%的速度增长着。以这个比例,仅2000年全世界就增加了7700万人。在增长的人口中,近一半集中在印度(占21%)、中国(占12%)、巴基斯坦(占5%)、孟加拉和尼日利亚(各占4%)、印度尼西亚(占3%)。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最低为79亿,最高可达109亿。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目前,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家总数的78%,土地面积占世界面积总数的67%,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将从目前的49亿增加到82亿,而发达国家人口50年内将维持目前12亿人口的水平,其中39个国家比目前人口还将有所下降。 贫富差距加大进入21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贫困问题。在当今世界,贫困人口已超过28亿。富国和贫国之间的差距日趋扩大,20个最富有国家的平均收入目前已是20个最穷国家平均收入的37倍。所谓7国(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集团,总共占世界人口的11%,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的国内生产总值的65%;而世界其余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9%,而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的35%。差距最大的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2%,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口占世界的11%,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人口占世界的9%,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5%。世界上富国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5万美元,人均寿命78岁,文盲率为1%;而非洲7亿人口中有一半是生活在每天不足1美元的贫困线下,人均寿命仅45岁,文盲率高达81%,其中妇女高达91%。目前,全球有12亿贫困人口的日收入不足1美元,27亿人口日收入不足2美元。阿富汗人平均每天生活费为44美分,但仍高出刚果27美分。全球每天有25000人死于饥饿,这意味着约每秒钟就有1人饿死。事实证明:贫困孕育着战争、暴力、冲突和社会动荡,因而“向贫困开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 环境问题严重人类文明初期,地球的2/3被森林所覆盖,约为56亿公顷。而今,全球森林减少了一半,9%的树种面临灭绝,地球表面覆盖的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由此导致:(1)绿洲沦为荒漠。2003年,全球荒漠化的面积达3600万平方公里,已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遭受荒漠化危害的国家110多个,10多亿人口受到威胁,这意味着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目前中国荒漠化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27.3 9%,涉及13个省,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水土大量流失。全球有1/3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地力衰竭和养分缺乏的耕地占陆地面积的23%;(3)干旱缺水严重。2003年,60%的陆地面积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权威方面预计,30年内,全球将有2/3的人口处于缺水状态;(4)物种纷纷灭绝。地球上有500万种以上生物,其中一半多在森林中栖息、繁衍,到2003年已有25%的物种消失。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毒品和艾滋病猖獗截至2001年6月,全世界已有218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儿童430万。目前,全球艾滋病患者已达3800万。95%的艾滋病患者来自发展中国家。非洲占其中的70%。国际贩毒、吸毒活动正在呈上升趋势。全球毒品交易额高达4000多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国际贸易额的8%,吸毒人数2亿多。2003年全球收获大麻及其衍生物5600多吨。 应当说明的是,本书除介绍主权国家外,也包括一些行政上相对独立的地区。由于各国国情在不断变化,一些国家又处于动荡、分化、改组的过程中,加之作者占有资料的局限,本书疏漏、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切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专著、辞书、年鉴以及百科全书等,并得到多位专家、学者的指教,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06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