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策,力挽狂澜;八阵三分,智成人龙!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预言家、奇谋巧计的策略家、口若悬河的外交家、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和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智、勇、忠、义集于一身。他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伏姜维、空城历险,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下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本书以通俗、生动、形象化的语言,再现了诸葛亮这一伟大形象的生平画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智圣诸葛亮(南阳五圣)/中国历代圣人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逵富太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隆中对策,力挽狂澜;八阵三分,智成人龙!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预言家、奇谋巧计的策略家、口若悬河的外交家、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和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智、勇、忠、义集于一身。他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伏姜维、空城历险,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下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本书以通俗、生动、形象化的语言,再现了诸葛亮这一伟大形象的生平画卷。 内容推荐 “圣贤”是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但英雄人物不是神话人物,而是和芸芸众生一样,由平凡人物从人民大众中成长起来的。还历史本来面目,有助于圣贤人物走向人民大众,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圣贤人物。这套图书遵循历史真实,以通俗文学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代中国圣贤人物的成长、家世、功业、文章和思想,既是以文学创作形式把历史圣贤人物推向社会大众的一次有益探索,又是挖掘整合历史圣贤人物财富的生动实践。 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南阳五圣”之一智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目录 读圣贤书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序 诸葛亮年谱 人物表 上卷 躬耕布衣 第一章 孔明降世 少才惊人 第二章 父母双故 家境渐难 第三章 南阳投袁 奉驻平山 第四章 辗转寿春 保身外任 第五章 随赴豫章 兵退西城 第六章 贼店遇贼 鬼岭除鬼 第七章 计过浔阳 船上结缘 第八章 襄阳栖身 读学业堂 第九章 诚信交友 襟怀天下 第十章 庞公赠书 叔病缠体 第十一章 困离襄阳 丧命平山 第十二章 蛰居卧龙 陇亩自耕 第十三章 避桐寨铺 会野白岗 第十四章 界中得奇 为《梁父吟》 第十五章 王忠行侠 苏钦赠图 第十六章 逢黄龙庙 拜师灵山 第十七章 武当学道 宛城卜筮 第十八章 哥撰兵法 弟娶林女 第十九章 恩师提亲 孔明心动 第二十章 君子逑才 龙岗成亲 第二十一章 演八卦阵 潜研奇器 第二十二章 自比管乐 暗访实情 第二十三章 徐庶相荐 州平言激 第二十四章 三请诸葛 草庐对策 下卷 蜀汉丞相 第二十五章 新野练兵 宛城借粮 第二十六章 破敌烧城 兵败长坂 第二十七章 江夏会意 柴桑激辩 第二十八章 智激周瑜 蒋干中计 第二十九章 草船借箭 计连战船 第三十章 登坛借风 赤壁烧曹 第三十一章 夺取南郡 计劝鲁肃 第三十二章 子龙翼德 勇谋善为 第三十三章 忠心选贤 奇谋平叛 第三十四章 折兵赔人 气死都督 第三十五章 吊孝柴桑 兵援西川 第三十六章 抓筹粮草 雒城解围 第三十七章 葭萌收将 计取江阳 第三十八章 刘备占川 孔朋制刑 第三十九章 兵伐东川 张邰败阵 第四十章 刀劈猛将 汉中归蜀 第四十一章 刘备称王 关羽败亡 第四十二章 蜀汉拥帝 兵伐东吴 第四十三章 兵溃长路 托孤白帝 第四十四章 智退五兵 联吴征南 第四十五章 七擒孟获 上出师表 第四十六章 收服姜维 吓退司马 第四十七章 泪斩马谡 妙取陈仓 第四十八章 渭水破阵 添灶退兵 第四十九章 箭射张邰 火烧上方 第五十章 逝五丈原 大名千古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诸葛均回答说:“昨晚才回来,将军今日可与之相见。” 刘备忙和诸葛均告别,策马急行赶到了卧龙岗。 叩门后,僮儿第三次出来相迎。 他兴冲冲地告诉刘备:“卧龙先生今日在家,不过正在草堂上睡晌觉。” 刘备说:“既如此,且休通报。” 他吩咐关、张二人在门首等着,自己立在草庐外静候。 等了很久,诸葛亮迟迟未醒。张飞忍不住了,气得大声嚷道:“这先生如此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然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床!” 张飞欲进院撒野,木狗狂叫着向他扑来,眼看着要把事情弄糟,僮儿赶快过去解了围。 刘备对着张飞呵斥道:“太放肆了,快给我站下去。”刘备和张飞的对话。诸葛亮躺在床上听得清清楚楚。他既为张飞的粗鲁冒失发笑,同时也为兄弟三人的诚心所感动,于是翻身起床,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童子说:“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孔明说:“何不早报?尚容更衣。”于是整衣冠出迎。 草庐内,刘备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诸葛亮。 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一派高洁脱俗的气慨,使刘备陡添了几分敬重之情。 刘备向诸葛亮施礼说道:“早就听说您的大名,我曾两次来拜访,都没有见到您。” 诸葛亮说:“我是南阳的山野百姓,平时懒散惯了,承蒙将军多次来看我,实在惭愧。” 向客人倒过茶后,孔明说道:“看了您留下的书信,看得出将军忧国忧民的深情,但我年轻才疏,恐让您白费心机。” 刘备说:“司马德操的评价,徐元直的推荐,哪里是随便乱说的,希望先生不要嫌我迟钝、势小,多多赐教于我。” 诸葛亮说:“水镜先生和元直都是当代的高才,而我不过是个种地之人,怎能妄谈天下大事?二位先生推举错了人,将军为何舍弃美玉而寻求顽石呢?” 刘备说:“大丈夫抱有经世奇才,岂能白白隐没在林泉之间?愿先生为天下的百姓所想,多开导教训我吧。” 诸葛亮看到刘备情真意切,笑笑说道:“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凑近孔明低声说道:“现在朝廷很危险,奸臣掌握着国家实权,我有心为天下伸张正义,可学识能力不够,所以至今也没有什么成就。先生如能指点,刘备实为万幸。” 听罢刘备的一席话,看着他满脸谦诚的样子,诸葛亮觉得刘备确实是个胸怀大志之人。于是,他根据自己的见解,对当时的天下大势,从政治、经济到地理、人事,都作了深刻的分析,为刘备破除了眼前的雾障,设想了立身成业的策略。 这就是千古流传的《草庐对》。 诸葛亮首先分析曹操、孙权的情况道:“自董卓之乱以来,全国豪杰四起,割据一方,互相争夺天下。曹操同袁绍相比,名望既低,兵力又少,但他终于打败袁绍,由弱变强。时机对他有利,而且麾下谋士众多。现在曹操已拥兵百万,又控制着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向诸侯发号施令,他处于这样有利的政治地位,实在不能和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历了父子三代。那里地势险要,民心归附,又有贤能之士为他效劳。因此,对孙权只能联合,而不能去吞并他。” 诸葛亮分析了南北已形成对峙之局,孙权又不足以单独对抗曹操,是刘备联合的对象后,接着献计说:“目前可以占据的地方只能是荆州和益州,荆州北依汉水,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影响重大的军事要地,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恐怕是上天留给将军的好地盘,将军您是否有占领的意图?” 刘备正听得入神,见诸葛亮问自己,便连连点头称有。 诸葛亮望了望刘备,继续为他出谋划策说:“益州是个险要之地,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素号‘天府之国’,汉高祖就是凭借它而成了帝王之业;而现在盘踞益州的刘璋却昏庸无能,加上北面有张鲁的威胁,郡内的治理又比较混乱,那里的智士贤人,都在盼望名君。将军既是汉室的后裔,又讲求信用,四海扬名,能总揽英雄,思贤若渴。如果占据荆州、益州,据险防守,西与诸戎讲和,南则安抚彝越,对外联合孙权,对内修治政务,那就站稳了脚跟,等待天下有变,就可两路出击。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捣宛城、洛阳,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兵马,从汉中出发,攻取长安,到那时,老百姓谁能不担着酒食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这么做,那么大事业便可成功,汉王室又可以复兴了。这就是我为将军谋划的策略,希望您考虑考虑。” 看到刘备沉浸在思虑中,诸葛亮又命僮儿取出苏钦赠给的那幅地形图,展开挂在中堂,指着图对刘备说:“这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将军想要成就大业,北方让曹操占天时,南方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夺取荆州为家,接着马上夺取西川建立基业,从而造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最后便可以谋取中原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这番议论,赶紧站起行礼说:“先生这番谈话,使我大开眼界,就像是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但是,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都是汉王室的宗亲,我怎能忍心夺取他们的地盘呢?” 诸葛亮笑笑说:“刘表身体不好,他恐怕活不多久了。刘璋不是个建功立业之人,益州将来一定归将军。”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话,连忙顿首拜谢,他十分谦恭地说:“先生的话,使我顿开茅塞,希望您不要嫌弃我,能够出山相助,使我可以随时领教。” 听了刘备的话,诸葛亮没有立即表态,他推辞说道:“将军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已习惯于种地,懒得出山,您的邀请我不能答应。” 刘备悲伤地说:“先生有这样的大才,却不肯屈驾下山,这是刘备的不幸、汉室的不幸呀!” 看到刘备语调哽咽,面色苍白,泪水夺眶而出,诸葛亮深深为之感动,他心中思考:“匡扶汉室,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这本身也是自己的夙愿。况刘备忠诚宽厚,素有大志,跟着这样的主公打天下,绝不会埋没才华。” 想到这里,诸葛亮满脸庄重地对刘备说:“将军既然这样看重我,我愿为您效犬马之劳。” “这真是刘备之大幸,汉之大幸。” P222-224 序言 南阳的几位作家写了一套“南阳五圣”系列书,分别是《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和《智圣诸葛亮》,即将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南阳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很值得庆贺。因为它向读者展示了南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人文资源,对提高南阳的知名度有好处,故相信它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 逵富太同志写的《智圣诸葛亮》一书,南阳人甚为关注。诸葛亮一生五十四年中有十年是在南阳度过的。如大诗人李白所说,“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父吟》”。诸葛亮在南阳留下了许多遗迹和史料,通过人物传记形式广为推介,当然是件好事,富太同志提出让我为这本书作序,虽感到有些为难,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诸葛亮出生于山东琅玡郡的阳都县,父母早亡,历经磨难,跟随其叔父诸葛玄,辗转平山、寿春和豫章,西城兵败后投奔荆州刘表。十七岁那年,他蛰居在南阳城西卧龙岗上,躬耕陇亩,种田为生。不贪虚名,不好俗利。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拜访名师,苦钻学问。才华显露,自翊管乐,被世人称为“卧龙先生”。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访贤,卧龙才得以一飞冲天。由于有了这十年的躬耕经历,南阳也因此成为诸葛亮的第二故乡,南阳人也视诸葛亮为盆地走出的一位人杰和“智圣”。 “草庐对”为刘备指明了战略目标,被请出山使诸葛亮的抱负得以施展。而后二十七年中,他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伏姜维、空城历险,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下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富太的作品遵照罗贯中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原创精神,刻意渲染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预言家、奇谋巧计的策略家、口若悬河的外交家、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和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智、勇、忠、义集于一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美好的。 “智”指的是智慧和智谋,“圣”谓所专长之事造诣至于极顶。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一个历史伟人,他的一生志存高远、豁达大度、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七八岁时的诸葛亮便颇有心计,识破了强寇的声东击西之计。在豫章,他献计献策,协助叔叔杀贪官、除群氓,稳定了民心。在宛城的黄龙庙,他破除世俗观念,和丑女黄月英喜结良缘,在事业上觅到了知音。至于以后的草船借箭、智取南郡、攻占成都、兵伐东川、六出祁山等等,都充分显现出诸葛亮的用兵方略和治国谋术。智者的光辉泽被后世,长盛不衰。 富太在刻画传主形象时注意把历史事实与有关的民间传说相融合,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智圣形象,语言流畅、可读性强,启发颇多。由于写诸葛亮的小说、传记等体裁的作品较多,读者难免有雷同之感。在人物刻画方面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请读者在阅读此书的时候,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帮助作者把书修改得更好,让智圣的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田,形成中华民族奋进向上的动力。 河南省南阳市文联主席 王遂河 二00七年六月 后记 南阳作家群的几位老作家,终于玉成“南阳五圣”书系,使五位圣人的功业、德行、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功莫大焉,几位作者约我写篇后记,以为成书诸事留存纪念。我深感文才不逮担心笔拙反添不美,又深觉责任重大不得不从命。 在南阳这块古老而又肥沃的土地上,依风雨之惠泽,赖山川之灵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伟人俊才。“诗仙”李白遍游华夏山川,独在南阳留下了“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之佳句。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蠢、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领域创造出彼时代最先进最实用的文化,有的甚至是领先于世界的。中国文化从整体上看,是侧重文科的,但是由于地缘和智缘因素影响,南阳文化是文理兼容的,这集中体现在“五圣”的学术成就和光辉思想,既放射出科学理性之光,也折射出超人的人文智慧,使南阳很早就有了理、工、文、医、商诸科名列时代前茅之美誉。 为“五圣”立传,佐以文学笔法广而告之,南阳作家久有此夙愿,但动起手来困难重重,原因有四:一是“五圣”生活年代距今久矣,两汉以前民风民俗比今日大不相同,不能依今而拟古;二是历史资料匮乏,有的圣人生平简介尚不全,只能从历史钩沉中寻找只言片语;三是古汉语艰涩难究,研究古代先圣生平著述,多有曲折;四是历史背景复杂,背景不清则无处落笔。令人欣喜的是几位作家克服种种困难,既从历史考据着眼,又亲历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其人物背景、生平、著作、创造发明,力求既合理加工,又言之凿凿,数易其稿,终成此书。 吾于文学创作可谓外行,但深为南阳厚重的历史文化而自豪,愿意为南阳作家们书写大美尽绵薄之力。北京博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图书开发专业机构,多次与作者座谈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中国言实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亦慧眼独具,使本套图书按时见诸读者,不胜欣慰,在此谨表谢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