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家族》是梁鸿最新的短篇随笔集,讲述了形形色色乡村人的生命百态。本书既延续了“梁庄”的乡土风格,又超越了“梁庄”纪实的写作手法,用虚构的方式,讲述生活在乡村人们的各种奇异遭遇。村里的老光棍多次上访不成,为表达不满,挖地洞生活……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在村庄中发生,有的诙谐、有的麻木、有的痛苦,但更多的是耐人寻味。本书文章将陆续在国内著名文化期刊《上海文艺》上发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神圣家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鸿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神圣家族》是梁鸿最新的短篇随笔集,讲述了形形色色乡村人的生命百态。本书既延续了“梁庄”的乡土风格,又超越了“梁庄”纪实的写作手法,用虚构的方式,讲述生活在乡村人们的各种奇异遭遇。村里的老光棍多次上访不成,为表达不满,挖地洞生活……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在村庄中发生,有的诙谐、有的麻木、有的痛苦,但更多的是耐人寻味。本书文章将陆续在国内著名文化期刊《上海文艺》上发表。 内容推荐 从“梁庄”到“吴镇”,《神圣家族》作者梁鸿用12个故事书写身处吴镇这一“县域”里生命群体的命运,他们是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12篇相对独立又有着内在联系的篇章,以在地的烟火气息和丰盈的诗性话语讲述着“吴镇”的故事,人物命运盘根错节,互相链接,一气呵成。吴镇作为一个县城,它处于剧烈变化的城乡大环境下,从公共管理、社会结构、文化继承上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她将它提取和抽离出来,以此为标本观察中国县镇的生存样态与人文景观,在那里发现了以“梁庄”和“吴镇”为代表的中国乡村以外的另一种充满了悖论、矛盾和复杂意蕴的现代性发展逻辑和幻象。 目录 一朵发光的云在吴镇上空移动 漂流 圣徒德泉 许家亮盖屋 到第二条河去游泳 美人彩虹 肉头 杨凤喜 那个明亮的雪天下午 大操场 明亮的忧伤 好人蓝伟 试读章节 一朵发光的云在吴镇上空移动 一朵发光的云在吴镇上空移动。 躺在草丛中玩狗尾巴草的少年阿清感觉到光影变暗,温度变低,就朝天空望了一眼。他被这云和云的光惊住了,起身就往家跑。 他爹吴振中正在地的另一头给豆角秧搭架子。阿清喊着,“吴振中,吴振中啊,你看,发光的云。”吴振中抬头看了一眼天,说,“憨娃儿,那是要下雨了,我得赶紧把架子搭完,不然就糟了”。阿清风一般地跑回家,喊着母亲杨秀菊,妈——,妈啊——,快出来看。”一手抱着妹妹,在灶台前忙着做饭的杨秀菊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出来,阿清急切地指着天上的云对母亲说,“妈,你看,发光的云。”杨秀菊骂了一声,“作死啊,没看见老子在忙,快来抱妹妹。” 阿清回转身跑了,一路叫着阿里、阿长和阿有。小伙伴们从四处赶来,和阿清一起追逐着天上那块发光的云。 太阳躲在云朵后面,托着巨大的灰暗的云朵,缓缓地移动。不规则的云朵四周金光万丈,照射着吴镇。它的边缘似乎刚好就是吴镇的边缘,它的形状好像就是吴镇的形状,从西北边的河坡到东南的麦田,沿着弯曲空阔的湍水,环绕过去到原野尽头。云下的吴镇四周被笼罩在金色的辉煌之中,中间却是明亮寥廓的灰色。吴镇的房屋、树木、道路,吴镇的清真寺、教堂、拐角楼在这灰色中,仿佛创世之初。 在金光万丈的光芒之中,在吴镇和云朵之间,是一道道闪闪发光的云梯。少年阿清往那云梯处奔跑,想找到它的起点,想爬上去,看云后面神秘的太阳。他跑啊跑啊,云梯就在前边,就在不远处,那光就要照到他身上了,可是,却怎么也跑不到。 阿清拿着个馒头,也不吃,病恹恹地从吴镇走过去。路边的树、天上的云、地上的小蚂蚁、田野里的狗尾巴草,往常他一玩就要玩半天的东西,今天却没心思去玩了。 他走到吴镇北头的清真寺那里,走不动了。他就在清真寺前的石板上躺了下来。他爹吴振中说这个寺有几百年了,比吴镇还早。阿清一直不明白他爹说这个寺时的奇怪语气,好像是在说别人。阿清很想和寺边的海小河玩,可是一看见严肃的、不朝他笑的海小河爹,阿清就有点害怕。 清真寺二楼的高音喇叭正在唱歌。寺边的人们就从家里走出来,肩上搭着个毛巾,往寺里来了。阿清觉得这歌很好听,他一句也听不懂,可他喜欢这旋律,那么高,那么远,好像要传到天上的云那里,又好像要钻到他心里,钻到最深的地方。有一次他在河坡里躺着,听着喇叭里的歌声,他感觉身边的草、天上的云、河里的水都不动了,他自己也像被定住了。他又不想动,又想站起来跟着这歌声往前走。 白胡须、白帽子的童阿訇走出来,看见阿清,就和他并排坐在石板上。阿清觉得童阿訇一定是长生不老的神仙。 “阿清,你咋了?” “我不美了。” “不美咋不去医院啊?” “我想听歌,听听歌就好了。” “那不是歌,是召唤穆斯林到清真寺叩拜真主。” “真主是谁啊?” “真主啊,真主创造了宇宙万物,还养育我们大家。” 阿清糊涂了。 “那,我是谁生的?” “傻孩子,你是你爹和你妈生的,可是,你想啊,你吃的食物,麦子、玉米、稻谷,你看的天,云彩、星星、月亮,你走的路,灰尘、大树、狗尾巴草,又是谁创造的?” 阿清似懂非懂,他觉得更累了。他只想躺在石板上,看着云朵,沉到歌声里。要是海小河来和他玩,他肯定就好了。 阿清在外面玩累了,回到家里,看到奶奶、婶子们正同着镇南的村支书吴保国吵架。吴镇分镇南和镇北,阿清家属于镇南。 吴保国说,“把老槐树砍了,这个地方建个广场,铺上水泥,再盖个小凉亭,多美啊,都为大家好。” 奶奶说,“这老槐树都百十年了,多不容易,你说砍就砍了。砍了咱这儿的精气神儿可就没了。” 婶子说,“这树荫凉儿多好,你看,咱们镇上哪棵树有这棵树叶儿阔枝儿深?这以后,夏天搁哪儿吃饭啊?搁哪儿歇凉? 吴保国说,“以后这儿成凉亭了,弄些景观树,像城里一样,干净整齐的。咋就没地儿吃饭了?咋就没地儿歇凉了?” 奶奶和婶子齐声说,“俺们就想在这棵树下吃饭歇凉。” 吴保国拔高了声音说,“你们这是故意抬杠,找气儿生。” 奶奶又低声嘟囔着,“树要是没了,我也要死了。”想着这些,奶奶又流下了泪,“要是没有了老槐树,那些死鬼们回来咋找着家啊?” 阿清好像没有听见他们吵架,先是坐在树下,玩那个蚂蚁洞,又躺到他平时喜欢的那个大树根上,头伸进树根下面的洞里,睡觉了。 阿清经常在这儿睡觉。他和小伙伴们在这儿玩泥巴玩蚂蚁玩玻璃球,各自盘踞一个树根,讲鬼故事说笑话。夏天中午,大人们搬个竹床,绕着树根,跟着树荫凉儿,吃饭、聊天、睡午觉。阿清们就悬在吊床一样的树根上,悬着悬着,就睡着了。P1-4 书评(媒体评论) 梁鸿从学术中走来,先是做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乡土文学的研究,后来可以说是乡土中国的研究。但在这本书里,作者已经转向了艺术的创造。作者已经飞翔起来,不仅关心社会和政治的问题,也关心灵魂和信仰的问题,不只是写实,而是已经有虚构,甚至有一些荒诞。 ——何怀宏 梁鸿要做的是以虚构、以想象、以枯败生活之上飞腾的诗意去丰富和拓展这个故乡的生态、面相和精神。犹如湘西之于沈从文,高密之于莫言,枫杨树街之于苏童,“吴镇”和“穰县”之于梁鸿也将会成为重要的文学故乡,成为烙刻着作家个人气息和精神脉象的文学地理图。 ——曹霞 梁鸿视野的中国乡村形象不是纯学术的知识生产,也不是纯文学的审美想象,她的所有写作都有着中国现代乡村建设的实践背景。知识生产、文学想象和乡村建设实践在她是一种奇特的共生关系。 梁鸿的“吴镇”,一朵发光的云下兀自生长、存在、消亡,云朵移动的地方,就有吴镇活动的痕迹,就有无数人倾巢离去,就有无数人衣锦归来。时间的流云,搬不动的吴镇。空间在时间中的颓败和腐烂,而人却是被框定和规训的无助、无望和绝望——这人,是吴镇人,也是梁鸿。 ——何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