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解放战争全记录”丛书之一,它主要介绍了全面内战是如何爆发的。本书大致采取纪实文学的笔法,注重反映每一重大事件的背景和细节,对主要人物的特点和军事艺术有恰如其分的描述,它是一部信史,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要求把真实性与文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和战之间/解放战争全记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田玄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解放战争全记录”丛书之一,它主要介绍了全面内战是如何爆发的。本书大致采取纪实文学的笔法,注重反映每一重大事件的背景和细节,对主要人物的特点和军事艺术有恰如其分的描述,它是一部信史,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要求把真实性与文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内容推荐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全面但又重点突出地反映解放战争的辉煌战斗历程。既重点反映交战双方统帅部的战略指导,又反映地区和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艺术,还反映广大战斗员的英勇事迹及人民群众对战争的大力支援。 目录 前言/周宏雁 姜铁军 第1章 和平到来的时刻 1.巨大牺牲换取的和平 2.蒋介石“不战而治”的“和平”攻势 3.美国“一边倒”的对华政策 4.来自“远方”盟友的压力 5.毛泽东争取和平的韬略 第2章 历史性的言和 6.最高级别的谈判 7.毛泽东大智大勇一石二鸟 8.“双十协定”的真正价值 第3章 得关东者得天下 9.毛刘周朱任看好关东 10.抗联是关东抗日的主力军 11.冀热辽李运昌部——出关第一军 第4章 延安棋快一步 12.密使延安汇报 13.“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14.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争闯并东 15.八路军、新四军海陆并进 第5章 极不和谐的和谈画面 16.偷鸡不成蚀把米 17.一枕黄粱再现 18.控制铁道线数百里 19.陷于僵局的谈判 第6章 初次踏上黑土地 20.“经营东北”,刘少奇部署“分散”之策 21.“独占东北”,毛泽东改行“集中”方针 22.“招兵买马”的风波 第7章 关东大角逐. 23.“三国四方”同唱一出戏 24.摘“桃子”容易路难行 25.煮熟的鸭子还会飞 第8章 大战在关外爆发 26.山海关难以拒蒋 27.决计避战——一个根本性意见 28.黄克诚“七无”苦不堪言 第9章 千里马也有失蹄时 29.“达娃莉西”翻脸 30.叛乱之风的四起 31.“新兵新枪,老兵老枪” 第10章 还是要有大根据地 32.“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33.要城市还是要乡村 34.“新老合编”的曲折发展 第11章 和平之光的再现 35.马歇尔紧急使华 36.再度开始的和谈 37.政协会议的和平曙光 38.《整军方案》竟然达成 第12章 在和平的浓雾之下 39.林彪警告:和平是个阴谋 40.“和平民主新阶段” 41.“和平前最后一战” 第13章 从和谈到破裂 42.议而未决的抚顺会议 43.马歇尔“国统区”、“赤都”万里行 44.民主联军填补四平“真空” 第14章 关内小打、关外大打 45.中共中央决心不惜一战 46.决一死战前的交锋 47.四平决战之一:老八路厉吾 48.四平决战之二:四平不是马德里 49.四平决战之三:林总临机撤守 第15章 和与战的最后选择 50.东北局弃守长春 51.且战且走退过松花江 52.和平是打出来的 第16章 到了有个“说法”的的时候了 53.七七决议的历史地位 54.“拾破烂”与“捡洋落” 55.“安家”必先“打匪” 第17章 山南欲来风满楼 56.马歇尔满盘皆输 57.流产的东北休战谈判 58.特大暴风雨的临近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赫尔利在1944年12月24日致美国国务卿的电报中明确提到自己来华的目的是: (一)防止国民政府崩溃; (二)支持蒋介石任共和国总统和军队统帅; (三)协调委员长与美军指挥官的关系; (四)促进中国战争物资的生产和防止经济崩溃; (五)为打败日本统一所有中国军队。 赫尔利的赴华说明美国的对华政策的重点已放在支持蒋介石来统一中国的军事力量上了。此种人事更迭,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由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积极加强中国抗战力量而转变为扶蒋反共政策,或者用一些美国人自己的话说扶蒋抑共政策。 赫尔利于1945年4月2日还发表声明明确宣称:“美国只同蒋介石合作,不同中共合作。”随着中国抗战胜利的到来,美国所持的这一对华政策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进一步加剧。 面对突如其来的战后中国局势,杜鲁门一个措手不及。而赫尔利则采取“援蒋内战”的政策,认为大力加强国民党,支持蒋介石,才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和避免内战。中共会因为蒋介石力量的增强而避免与国民党打仗。显然,赫尔利的举动与美国对华的主要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 1945年10月20日,美国同务院发言人就宣称: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合作解决其种种问题,鼓励并协助其发展为统一、强大、合作与民主之国家。 11月19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表题为《中国:什么是和平的代价?》社论,内称:“美国应全力支持国民政府,协助中国完成统一独立……”第二天,美国纽约《太阳报》刊载了赫尔利对《生活》杂志社论的评论文章,在这一评论中赫尔利再次重申了全力支持国民政府的立场。 美国政府的此种扶蒋抑共政策的危害性,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在于它助长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增大了中国内战的危机”。 在对蒋介石政权援助方面,美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抗日战争的结束而停滞。翻开美国援助蒋介石的日程表,对于美国援蒋反共的既定政策就一目了然了。 在军援方面: 8月28日美国政府送给国民党政府租借舰艇8艘,是日,中国接舰军官在美国迈阿密正式接收赠舰8艘,计有护航驱逐舰2艘、驱潜舰2艘、布雷扫雷舰4艘,分别命名为:“太康”、“太平”、“永兴”、“永泰”、“永胜”、“永顺”、“永定”、“永宁”。 9月5日杜鲁门根据美国军方的建议,批准继续向国民政府提供6个月的租借物资。其中包括:利用美海空军为国民党政府运兵、继续运送已经贮存在印度和缅甸的准备供应中国的物资,以及将中国西部贮存的美军物资转交国民党政府。 9月22日美海军部宣布赠中国驱逐舰20艘。 11月5日周至柔在南京对记者称:美驻华空军所有器材,包括战斗机、轰炸机、运輸机,将全部移交中国使用。中国战区美空军飞机(含飞驼峰空运总队),总数在300。架左右。 11月10日美军移赠国民党军飞机200余架,并协助国民党军建立空军。 12月2日美国国外清理委员会在沪设办事处,处理在华剩余物资;印缅战区剩余军用飞机700架开始移交中国。 1946年2月5日美国众议院海军委员会一致通过授权总统以美国过剩之海军战舰、航空母舰、巡洋舰及驱逐舰271艘移交中国政府之议案,该议案并授权总统派遣海军顾问团援华,并将运用并保养上述舰艇以及训练舰只上人员所需之物资同时移交中国(其中包括弹药、零件、修理厂中机器及保养并运用此项舰只所必需之一切物件在内)。 同年5月27日,美海军部就决定将200余艘舰艇移交中国,英国亦拟赠中国各式舰艇并在上海成立舰队指挥部,陈诚任指挥官。 在经济上,美国对蒋介石的援助也没有停止。 8月30日,当租借法案停止后,国民党政府与美国政府商订3年计划,获贷款20亿美元。时隔一个来月的10月18日,第一批海运来华的美国黄金已抵达上海。 1946年1月8日宋子文与美军总部签订购买美剩余物资协定。协定规定:中国将以美金2500万元及国币61.6亿元购买美国在华剩余物资及全部美国留于中国西部之器具。 1月16日,美进出口银行宣布:美国向中国发放贷款3500万美元,以购买美棉。此贷款将于货物抵达两年后偿还。该款可购美棉27.5万-30万包,足敷60万枚纱锭一年之用。 2月1日,国民党政府为购置留印美军剩余物资,成立上海接转处,将布匹、机械、卡车等3万吨货物经海路运沪。16口,美军海外剩余资产清理委员会委员马克贝宣称:中国政府购买堆积在加尔各答全部美军剩余物资,计值2500万美元,此项物资计有载重3吨之卡车5700辆,此外尚有纺织品约值500万美元。 2月6日,美国技术团炼油、制糖、化肥专家爱格洛夫、罗比、胜雷、司马尔等7人应资源委员会聘请飞抵台湾,就任技术顾问。 3月14日,中美在华盛顿签订《美棉贷款合同》,美方提供3300万美元贷款。 3月19日,美进出口银行与中国签订5种借款合同,共计借款3379.375万美元,作为购买船只铁路及煤矿之修理材料设备及辅助动力厂之用。同日,美国国外物资清理委员会宣布,将价值1亿美元之陆海军剩余船只、药品、食物售予总署,以供“救济”中国之用。出售物品中,有价值4000万美元之船只及港口设备。此外尚有干粮4.5万吨及大量医药品。 4月4日驻美大使魏道明致电外交部,报告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关于美国对华贷款之声明,略谓:美国“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决定,准备1947年6月30日以前,贷给中国政府机关及私人企业信用贷款总数5亿美元”。 1946年6月1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关于执行租借法案的二十二次报告》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日本投降后,美国对各国都已停止租借,但仍继续援助中国军队,为空运华军赴中国各处,美国已用去了3亿美元,并由美军供应品中供给华军价值6800万美元的车辆及价值5000万美元的军火。抗战胜利后给中国的援助(给国民党政府)等于胜利前向中国租借物资总量的两倍。自1945年12月31日迄今,美国向中国(指国民党政府)租借物资价值13.36亿美元。 在帮助蒋介石抢占抗战胜利果实过程中,美国打着帮助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号,是不遗余力的。这是其战后在华乃至整个亚洲的战略使然。让我们回顾一下那一幕幕历史情景: 1945年9月2日美军开始空运国民党军汤恩伯部至南京、上海,每日各100架次飞机分别运输3000人进入南京和上海。 9月5日,新6军廖耀湘部自芷江由美空军运抵南京。 为了支持蒋介石的所谓“统一”,加紧调运蒋介石部队,1945年9月19日,美国第7舰队第1支舰队60艘军舰由海军上将金凯德率领驶入上海港。(P30-33) 序言 1999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2周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也是全国解放战争胜利50周年,这都是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热烈庆祝的日子。 全国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推翻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同以往历次革命战争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 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同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反革命力量,在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之后进行的最后决战。其成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要么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要么使中国继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这一特点决定了这是一场很复杂、很激烈、很艰苦的战争。 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出人,美国出钱出枪出军事顾问帮助蒋介石发动了一场反革命内战。因此,人民解放军面临的主要作战对象和作战任务,不但要打败数百万国民党军队,而且要随时准备粉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帝国主义可能的直接武装干涉。 它是一场大规模的正规战争。四年中,人民解放军共进行了130多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战场之广阔,作战形式之复杂多样,战役战斗之频繁激烈,以及作战双方投入人力、物力之巨大,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它是一场空前广泛而深入的人民战争。这场战争的正义性,不仅决定了人民解放军具有无坚不摧的英勇气概,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使国民党反动派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解放军经过历时四年的艰苦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800余万人;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人民解放军也得到空前发展,总兵力达到550万人;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西沙、中沙、东沙、南沙及香港、澳门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凯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诞生。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经过2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一伟大事变,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全国解放战争之所以在短短的四年中就能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有其深刻的原因: 一是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指导。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锻炼的人民解放军统帅部——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指导战争的经验,形成了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它自始至终指导着全国解放战争,是贏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同时,为适应解放战争的新形势,毛泽东主席又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战术,使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永远是我军建设和作战的理论指南。 二是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斗的结果。人民解放军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军队。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使其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良好的内外部关系,具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共损失152万人,其中牺牲26万余人;涌现出了王克勤、董存瑞、梁士英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和“临汾旅”、“济南第一团”、“塔山英雄团”等一大批英雄集体,并且培养了一大批能驾驭战争、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全军指战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结果。 三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经过土地改革后的解放区人民,高度发扬了生产和支前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战争中,仅农民、工人、学生志愿参军的人数就达200万之多,仅三大战役中支前的民工就达800万之多。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最广泛地联合在一起,形成了反美反蒋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全国各族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军又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5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统率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我军忠实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多次胜利地进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用青春和热血,保卫了祖国的领土、领空、领海的安全和海洋权益,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进行抗美援朝、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斗争,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有力地维护了亚洲及世界和平。我军在胜利完成保卫祖国任务的同时,还不避艰险,勇挑重担,为建设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军队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大力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在人民群众遇到洪水、地震、风暴、大火等严重灾害的时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赴汤蹈火,奋勇当先,哪里有灾情,就出现在哪里,全力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深情爱戴与赞颂。 72年的历史证明,我军始终以对革命事业的耿耿丹心,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赤诚,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住了苦与乐、得与失的考验,历尽艰难,百炼成钢,成为举世无双的英雄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回顾我军72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二是我军永远是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的军队,不愧为中国人民革命的中流砥柱,不愧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不愧为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不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 在纪念建军72周年和建国50周年的时候,军事科学院长期从事解放战争史研究的同志组织编写、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五卷本《解放战争全记录》丛书,可喜可贺。我作为解放战争的亲历者,读后倍感亲切,相信它对于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定会大有裨益。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世纪之交,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流,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中国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党的十五大全面制定了中国迈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政府已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已经进驻香港,澳门即将回归,台湾也必将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我军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我军要肩负起神圣使命,就必须高举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伟大旗帜,坚决贯彻执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国际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世界军事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大力推进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努力掌握打贏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本领,全面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杨成武同志,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