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这个风靡世界乐坛、在美国“几乎已经是个妇孺皆知、无人不晓的名字”,这位深受亿万乐迷喜爱,“当代最激越人心的音乐家”,与中国东部沿海港城宁波竟然有着生命之根的联系!本书记录了主人公半个世纪风云的音乐人生,与世界潮流俱进的峥嵘岁月。用文学的笔触记述了这位音乐大师荣耀而平凡的故事,勾勒出友友从音乐神章到其艺术高峰的人生轨迹,将一位谦逊率真、平易近人的大艺术家可爱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马友友琴系故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重光//鲍正梁//王桂林//陈炯玮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友友,这个风靡世界乐坛、在美国“几乎已经是个妇孺皆知、无人不晓的名字”,这位深受亿万乐迷喜爱,“当代最激越人心的音乐家”,与中国东部沿海港城宁波竟然有着生命之根的联系!本书记录了主人公半个世纪风云的音乐人生,与世界潮流俱进的峥嵘岁月。用文学的笔触记述了这位音乐大师荣耀而平凡的故事,勾勒出友友从音乐神章到其艺术高峰的人生轨迹,将一位谦逊率真、平易近人的大艺术家可爱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2005年11月,享誉全球乐坛的艺术大师马友友,踏上了父祖生活过的土地——宁波,展开了一场生命的寻根之旅,本书以此发端。本书作者是一群普通的宁波人,他们热爱乡邦文化,钟情文化建设,愿以天下为己任;他们用宁波人观照世界的文化目光,解读主人公波澜壮阔、自强不息的传奇人生,乃至他那爱国爱乡和国际人文主义的崇高情怀。 目录 序 第一章 寻根之旅 1.爆炸新闻 2.故土与寿幛 3.媒体见面会 4.到马友友家客厅作客 5.空前的巴赫之旅 6.近乡情更怯 7.马家与沙家 8.彩云飘过故乡 第二章 音乐人生 9.献身事业的宁波父亲 10.贤惠善良的香港母亲 11.音乐神童乎 12.卡萨尔斯和恩师们 13.江山代有才人出 14.家庭之爱 15.哈佛的人类学博士 16.伉俪情深说吉尔 17.上帝的考验 18.跨界始末 第三章 世界公民 19.中国是我父母 20.编钟协奏《天·地·人》 21.音乐来到非洲荒漠 22.琴声响过丝绸古道 23.嘉惠后学 24.心灵创伤 25.和平信使 26.早安,马友友 27.尾声 马友友年谱举要(1955-2005) 马友友音乐作品辑录 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 跋 试读章节 马友友的专场演奏会,在这座中国东部沿海的二线城市,创造了演出史上的数个第一:10万美金一场的世界一流演出,票价最低为400元,最高VIP票价2800元;自始至终,他一个人,一把琴,没有扩音器,征服了全场1500名观众的心;大剧院内鸦雀无声,人们屏息凝神地享受着行云流水般的天籁之音。进入演奏的友友浑然忘我,弓弦纵横交错迸发的音色,时而凝重、沉静,时而浪漫、洒脱,让人呼吸到奔放淋漓的音乐气息,可以感受到琴声的穿透力,一曲终了,众人如醉如痴。 爱乐人常说,老一代的大师们常常在台上表现出一种高贵脱俗、与众不同的风度,觉得音乐就是他的。而友友则不然,他总是愉快的,充满自信的,他和他的大提琴以及台下的观众,总是从形式到身心都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他绝无一点“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平民化是他留给乡亲们的强烈印象。 大提琴是西洋乐器,大提琴的语言是乐器结构和乐章结合产生的音乐美及其感染力。多数人拉琴,重技法而忽视了神韵,未能消化文化本质而进入音乐的美学境界。 友友在舞台上,人与大提琴加上乐章,三位一体迸发火花。大提琴成为其肢体的延伸部分,充分表达凝重、沉郁的内在感情,是西方人对“情”的呐喊、无余与控诉。也许友友体内含有中国人的血液,他的音乐痛苦中带有洒脱,是人与自然交会的东方气质,最具赤子之心。爱乐人评述:中国现代已故著名学者林语堂,对中国人整体性格形象及艺术生活的论述、观点,都可以在马友友的大提琴中窥得,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气质萦绕在友友的演奏风格中,他以独有的东方文化特色,把大提琴的演奏艺术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但是,毋庸讳言,宁波至今还没有音乐学院,没有交响乐团,对大多数宁波人来说,巴赫的音乐还是“阳春白雪”,一门陌生的高雅艺术。从剧院提供的说明书中,人们了解到,巴赫(1685—1750)是18世纪的德国风琴演奏家,同时也是伟大的作曲家,在音乐史上,被称为“音乐之父”。时至今日,巴赫的许多作品仍然受到世人的喜爱,巴赫的音乐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马友友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被公认为独奏音乐中最艰难的创作。 其实,友友对巴赫音乐的思考和探索,已经远远超越了音乐范畴的本身。他本来就认为音乐是人类的一种思考方式,是他对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思考方式。 巴赫的世界是宁静而释然的,过度的激情会妨碍音乐的表达。音乐会开始前,友友对旁人说:“我太兴奋了,没法进入状态。”第一次回到故乡,见到那么多未曾谋面的亲人,让他这两天来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之中,他因此而感到紧张。11日晚上的音乐会,预定的开演时间是7点30分,实际上是7点45分。在台下正襟危坐的观众们并不清楚,在晚了约一刻钟的时间里,马友友在干什么?事实上,他在后台,做一件普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边走路,一边拉大提琴。 “让我一个人静一静。”友友说。他拎起那把制作于1733年威尼斯的蒙塔纳那琴,竟然站着拉了起来。在后台十多米的空间里,一边来回走,一边拉着琴,揣摩、寻找着巴赫的感觉。他不愧是拉了46年巴赫的,不久就胸有成竹了。不过,在上台拉第一部组曲时,台下还是有音乐人士明显地察觉到了他那弓弦之间抑制不住的自由奔放。 这位当代最具影响力和非凡成就的艺术家,被公众视为大提琴大师的马友友,却自称“仅仅是一个演奏音乐的音乐人。每当我演出一场音乐会,我就像在欢迎我的客人”。他相信,演奏的最高境界,不是在观众听出了演奏者的高超技巧时,而是在听众与演奏的音乐产生共鸣时。他说过:“每当我演奏巴赫组曲时,我整个身心就生活在一个伟人的思想里,他教我摆正作为演奏者的位置。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被包容在一个世界里,一个远远超越我自己的世界里。” 音乐的聆听在于用心,在于细致入微的解读。大剧院里的宁波乡亲们,从友友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获得的想象和满足是难以形容的。 在谢幕、返场两次,加演了中西曲目各一首之后,友友回到后台,咬咬牙放下了手中的大提琴。他说:“我不能再拿琴了,否则我会收不住,一直在这里演下去的。”此时,他汗流满面,琴弓上的弦丝已经拉断了五六根了,这在他以前的音乐会上是罕见的。P025-028 序言 马友友,这个风靡世界乐坛、在美同“几乎已经是个妇孺皆如、无人不晓的名字”,这位深受亿万乐迷喜爱,“当代最激越人心的音乐家”,与中国东部沿海港城宁波竟然有着生命之根的联系!2005年11月,五十岁的马友友终于踏上了父祖生息的故土,首次来到宁波访问演出,同时展开了一场生命的寻根之旅。《马友友琴系故土》一书以此发端:人籁清音,萦绕三江;游子情深,故里寻根。浓烈的乡亲乡情,交织着委婉的乡愁乡思。继而回溯主人公半个世纪风云的音乐人生,与世界潮流俱进的峥嵘岁月。用文学的笔触记述了这位音乐大师荣耀而平凡的故事,勾勒出友友从音乐神童到其艺术高峰的人生轨迹,将一位谦逊率真、平易近人的大艺术家可爱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令宁波乡亲不胜仰慕的马友友,从1985年首访祖国内地以来,二十年过去了,国内至今还没有关于介绍他的专著出版问世。宁波人当为天下先,首推这位当今红透华人世界的“宁波帮”骄子。本书作者正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宁波人,他们热爱乡邦文化,钟情文化建设,愿以天下为己任;他们用宁波人观照世界的文化目光,解读主人公波澜壮阔、自强不息的传奇人生,乃至他那爱国爱乡和国际人文主义的崇高情怀。这本书从动议酝酿到创作出版,正是集体协作的成果,而书稿的主要执笔者王重光,则是在罹患重病之后,抱病坚持完成这项工作的。 诚如作者所言,友友是我们的骄傲。友友的成就,让人感悟,催人奋进。这本书,对于了解、走近马友友,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友友的成长历程,让人认识到,生命的美丽在于不懈的奋斗,而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科学的教育方式,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友友的故事,对于普天下关心儿女教育的父母和立志宏远之士,无疑会有所启迪。 认识友友,也认识音乐、欣赏音乐。音乐是心灵的声音,音乐是感情的诉说。音乐不单单是净化人心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更是一种文化形态。文化整合在未来,将是文明进程中很重受的部分。据悉,宁波正在筹划邀请马友友担任宁波文化形象人使,这使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我们热切地期待水到渠战,好事成真。如今,由文艺界人士编著的这本新书,即将付梓问世,书中采用的许多图片,是友友音乐人生的美妙剪影,多么希望友友本人也能喜欢这本书——宁波家乡人民送去的一份深情礼物。 后记 七千年前,人类社会尚处于原始蒙昧的新石器时代,文字远未出现,然而,音乐已经出现了。1973年,在离宁波市中心20公里的四明山麓、姚江之滨发现了河姆渡文化遗址。在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珍稀文物中,有160多件骨制的哨,是用禽类动物的肢骨做成的。骨哨可作笛子演奏,高昂脆亮的声音能吹出完整的7个音阶。骨哨演奏的动人乐曲,令听者如醉如痴。它或许是世界管乐器之祖。 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震惊了世界。置身于万里长江之尾,又紧贴大海的宁波,原是长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汇点。源远流长的文献名邦,闯荡四海的宁波帮,充满气节的高尚风范,交织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作为漫步天下的游子,作为走向世界的音乐家,马孝骏、马友友父子的故事,是源自这片土地上的无数故事历史性的延伸和光大。他们和我们都是宁波先民、河姆渡骨哨演奏家的传人。他们更是我们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他们融合了东西方文明,总是以不同寻常的眼界与才华给这个世界带来新鲜,带来惊奇。 于是,我们再次想到了2005年11月友友的宁波演出和寻根之旅。诚如宁波的一位乐迷所写道的:“感谢马友友,他仿佛使大提琴蕴藏了无限的可能性,使我的生命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他那华贵气质的古典音乐,抽象多思的现代音乐,刁钻技巧的前卫音乐,以及空灵的新世纪音乐,慵懒的爵士,浓烈的探戈,都使我的生命痕迹变得真实起来。此刻,我仿佛走在纽约市东区的‘马友友路’上,体会马友友最真切的音乐灵魂……它是我重返心灵深处的通道。这就是马友友的艺术力量所在。” 题头的照片,就是我们这一群来自社会各界的宁波人——友友的乡亲们。我们因创作本书,再度踏访马氏故里,相聚于鄞州区咸祥镇黄牛岭友友的祖父墓前。我们推崇文化艺术的力量,或许我们也是一群“马迷”。 我们正行进在新世纪的轨道上。宁波已经有了音乐厅,有了诺丁汉大学。宁波还没有音乐学院,也没有交响乐团。这在河姆渡骨哨的故乡,在世界音乐大师马友友的故里,令人不无期盼。于是,我们热切向往,推波助澜,要像宁波诺丁汉大学那样,创建有特色、有影响的宁波音乐学院,并以此吸引无数游子在世界各地关顾家乡的殷切目光。 我们坚信: 艺术是别样的语言,它把人类的未来展示给我们: 艺术是心灵的钥匙,它能打开一个浑沌世界以外的大门。 从河姆渡骨哨到马友友故里的音乐学院,这一人类文明史的伟大进程,最终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完成!亲爱的读者,让我们一起去推动,让我们一起去呼唤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