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
分类
作者 卡尔·威特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而如今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本书献给每位望子成龙的父母,虽然你们爱子心切,但也许你们还未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是18世纪普鲁士乡村的一个普通牧师,因其极具批判性、建设性的教育思想和在早期教育实践方面的巨大成就,而成为现代早期教育的先驱。在教育上他深信爱尔维修的观点:“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内容推荐

本书由《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亲身体验者和直接受益人(小)卡尔·威特亲自撰写。在本书中,他对父亲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批评,这对您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这种“培养神童”的教育思想大有裨益。

目录

第一章 父母,天才儿童的启蒙老师

“优生”教育论

培养神童 胎教第一

天才与白痴的距离

第二章 摇篮中的体育锻炼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摇篮中的体育活动

冷水锻炼法

充分休息 才能做好工作

第三章 摇篮中的智力训练

观察能力的训练

记忆能力的训练

想象能力的训练

先天天才的相同,后天天才的不同

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结果

第四章 登上智慧之峰的阶梯——快乐学习

兴趣学习法

学习的必要性和不完全性

快乐学习法

掷骰子教学法

潜意识教育法

我的语言学习历程

从音乐中受到教育

第五章 从小树立“善”的观念

儿童心中的“善”

伪善的鳄鱼不能学

什么是同情心

节俭是美德

让他自己动手做

面对荣誉 保持清醒

人心与盒子的比拟

第六章 从小树立成就感

教导孩子具有成就感

给孩子最需要的帮助

严厉与宽容

“你能做到”

自信心是培养出来的

第七章 学习的八种方法

两个学习环境

培养兴趣 控制热情

培养学习兴趣

每天两小时学习法

会玩才会学习

最佳记忆法

学习进度与音乐节奏

转换学习法

第八章 健康人格的培训

体验别人的痛苦

孩子怎样才能永远爱你、关心你

坚强性格的培养

从挨打中获得知识

挑战权威 面对人生

第九章 完美人生具备的条件

生命开始 计划开始

守时原则

做事要精益求精

劳动是独立的根本

第十章 “游戏中学习”伴随我成长

“游戏学习”法

“我想和别人玩”

游戏中体验社会角色

我的童年没有玩具

父亲和我做游戏

第十一章 只有坏的人 没有坏的钱

金钱教育理论

金钱奖励的优点

为什么要节约用钱

抵抗金钱的诱惑

第十二章 完美人生的塑造

走出儿童教育的盲点

保持人际交往间的距离

谁是真正的朋友

适当地依本性做事

第十三章 儿童教育的成人化

我不平凡 但我不是神童

坚持全面发展

孩子偏科是父母的错

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第十四章 父亲教我认识生命的真谛

学校教育不容忽视

人生导师不能抛弃

灵魂不能禁锢于校园

丘比特是个瞎子

珍爱生命

后记

试读章节

什么是完美?是不是拥有所有的学识并达到最高的水平?卡尔。威特却不这样认为,他不想把孩子培养成学识很高却冷漠无情的人。他说,如果一个人失去感情,就会变成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无论他有多大的才华,也只不过是充当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其实不仅是人,连动物都是有感情的。我们也可以从品德的角度来讲,很多人没有辅助力量就无法行走。如果教育还是一如既往,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那么人类的水平甚至会下降到很低。总之,能否陶冶孩子的情感直接关系着他将来的幸福。

婴儿从出生就开始接受音乐的熏陶。随着孩子的成长,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音乐都一直在伴随着他,那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像春风化雨般地陶冶着幼小的心灵。人们小时候唱的歌,往往一辈子都记得,因为音乐对儿童时期感情的影响最为深刻。我们不难发现,当襁褓中的婴儿听到优美的音乐时,有时也会安静下来,稍大点的孩子你教他唱,他就全神贯注地跟着你学,而且越唱越来劲。音乐能使人乐,能使人悲,能使人奋起,对孩子尤其如此。用音乐来影响孩子的心灵,是再好也没有了。歌声进入幼小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涵养性情、发展智力和想象能力的作用,能促使他们富有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强烈感情。

在西方,很多家长为了开发孩子的爱心,陶冶他们的情操,大都选择让孩子去参加宗教活动,或是让孩子豢养小动物。通过这些方式,来教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且勇于承担责任。这些做法都是有效的,卡尔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教育小卡尔的。

卡尔·威特认为,很多家长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要什么有什么,让他们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却忽略了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使孩子变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去关心别人的冷暖。

一次,我到北京的姐姐家去玩儿,姐姐带着她的小女儿陪我去香山游览。

一进山,小外甥女就问知心姐姐:“你来过这里吗?”

“从来没有来过,如果迷路了,我肯定找不到家。”我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没关系,有我呢!”小外甥女马上用力地拉住我的手,满有把握地说。

“好,好,有你我就放心了。”我高兴地回答。

要坐缆车上山了。那种缆车我还从没坐过,心里真有点儿紧张。

“不行,我害怕。掉下去要摔死的。”我假装担心地说。

“别害怕,有我呢!”小外甥女老练地扶我上了缆车,紧紧地挨在我身边,微笑着对我说,“怎么样,不害怕了吧?有我你就可以放心了。”

我一下子被这个可爱的小外甥女感动了,我觉得,被孩子爱、被孩子“关怀”的感觉真好!

回到家里时她问我:“你玩儿得高兴吗?”

我蹲下身来,看着那双美丽的眼睛,动情地说:“今天幸亏有了你,我玩儿得太高兴了,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下次你来,我还会陪你出去玩儿!”小外甥女兴奋地说着。

后来她对爸爸说,自己是一个重要人物,如果没有她,小姨可就“惨”了。

对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别人能理解、能接受、能感悟到,比接受成人的爱更快乐!

卡尔给我们讲述了一则他在教育小卡尔的故事:

记得小卡尔3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人,他们和小卡尔海阔天空地谈论着。这时,我们养的一条小狗跑了进来。小卡尔像其他孩子那样,一把拽住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我看到后,立刻伸手揪住了卡尔的头发,并且拽住不放。小卡尔吃了一惊,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放开了。  在小卡尔放手的同时,我也把手放开了。

我问孩子:“你喜欢被人拽着头发吗?”

小卡尔红着脸说:“不喜欢。”

“如果是这样,那么对狗也不应当这样。”说完,我就让他到外面去了。

对于孩子这种没有爱心的做法,我总会严厉指正。

卡尔·威特说,我之所以这样教育孩子,是为了让他能够学会换位思考。由于卡尔严格的管教和指导,小卡尔终于成了一个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的人。他不仅对同胞怀有深情,就是对鸟兽之类也富于怜悯心。所以,大家都很尊敬和喜欢他。

我们可以把孩子看作是一面镜子,给他们爱,他们会报之以爱,无所给予便无所回报;无条件的爱会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回报,有条件的爱会得到有条件的爱的回报。因此,不管我们怎样把净化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活动引入家庭生活,如果我们内心没有爱,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爱。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爱,这样才会有多余的爱给别人,才能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

P6-8

序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这是某些父母的口头禅。有这种思想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但却马马虎虎地放弃了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负责任,这种态度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孩子是父母的延续,更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无私的给予,父母给予的财富再多,总有用完的时候;呵护再多,总有消失的一刻;拐杖再多,总有废弃的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会随着父母的消失而消失。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断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教育从幼儿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它是塑造幼儿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如今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不少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将来,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原有基础、天赋等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盲目放弃,等等。这种家庭教育的盲目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使许多家庭白白花费了精力与财力。更极大地挫伤了幼儿的兴趣。

卡尔·威特认为,天才的诞生与快乐的童年并不矛盾,天才与天赋也没有必然的关联。

小卡尔·威特是德国19世纪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已经能娴熟地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难道小卡尔生下来就是天才吗?事实却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对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这本书给现代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开启了近百年来世界性的儿童早期教育的大潮。日本本村久一曾说过: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巧合现象,这主要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说:“我根本想不到,由哈佛图书馆的这本孤本藏书所传播的教育思想,最终会把刘亦婷引向哈佛。刘亦婷被几所世界名校看中的优秀素质,就是用该书中的方法打下的基础。”

有人评价《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世界史上的奇书。其德文原版珍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该书从问世以来,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按书中做法去培养孩子的家长,都成功的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那么,看到这样一本书,哪个家长会不心动呢?

本书对《卡尔·威特的教育》进行了精细的选择和恰到好处的点评,以期给家长带来有益的教育启迪,更好地为各个家庭所使用,帮助年轻的父母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真诚希望它能够成为孩子和家长共同的幸福源泉。

后记

卡尔的成功,我作为父亲非常骄傲,但我更高兴的是我的教育学说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异想天开。

我一向主张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我的孩子能有今天,就是我教育的结果。我知道人们不停地怪罪其他教育家为什么不能把孩子也教育成像卡尔那样的人,但是事实上这种怪罪是不合理的。我想尽量阐明这种看法为什么不合理,可是无济于事。因为那些教育家被说成无能的原因在我,教育家们敌视我也是不奇怪的。看过全书的人就会了解本书的内容,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倘若一个孩子家庭教育不好,即使是多么优秀的教育家对其认真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从这一点来讲,我并不是他们的敌人。

尽管如此,愿意认可我的教育学说的人依然很多。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毕竟还有人是我的知音,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承认我教育法的人。当人们还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我的教育法时,他鼓励我说:“你的教育法必定成功!”最近他又劝我公开我的教育法。巴黎大学的朱利安教授也这样劝我。在此,顺便把裴斯泰洛齐先生给我的信公开如下:

“我曾记得14年前,在布夫塞同你谈过教育问题。当时,你说你要用你的特别教育法去教育你的孩子。而在14年后的今天,我看到你孩子受到的教育效果比你预想的还要好。

但是,不了解情况的人也可能怀疑这是你教育的结果,或许认为这是你孩子的天赋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你详细发表你的教育法,证明用你的教育方法会使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好处。这是一件极为有益的事,请你务必考虑。

你的最卑微的仆人和朋友

——裴斯泰洛齐

1814年9月4日于伊凡尔顿我就是在他们的再三劝说下,才把本书公之于众的。所以,这本书我要首先献给我的朋友们,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此外,我还献给所有曾给予过我们父子帮助的人士,劳斯特博士、居恩博士、莱比锡的好心市民们、杰罗姆国王陛下、布朗斯维克公爵、肯布里基公爵等等,感谢他们无私的善意帮助。

              老卡尔·威特

              1818年12月20日于哥廷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