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日本,它也曾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经历,也曾与欧美列强有过“震撼式”的接触。日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到底是怎样的呢?在这个过程中它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获得了什么样的机遇、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才步入发达工业化国家之列呢?本书对日本从江户时代开始的“旅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实有助于当今世界正在探索谋求经济增长与图强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借鉴与比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江户到平成(解密日本经济发展之路)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日)大野健一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日本,它也曾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经历,也曾与欧美列强有过“震撼式”的接触。日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到底是怎样的呢?在这个过程中它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获得了什么样的机遇、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才步入发达工业化国家之列呢?本书对日本从江户时代开始的“旅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实有助于当今世界正在探索谋求经济增长与图强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借鉴与比较。 内容推荐 本书阐述日本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跃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独特发展历程。将日本的发展旅程再现为一个鲜活的信息,传递给那些为本国富强而苦苦求索的各国精英们。若想深入了解自己的国家,就必须具有国际比较的视野。本书所描述的日本经济史,论说了一个国家并非由外来压力主宰而是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转化式适应”概念,这是发现和认识本国的一面镜子。 目录 中文版序 日文版前言 第1章 后起之国的近代化 1.社会的内部变化以及外来影响 2.转化式适应 3.日本成功的原因 4.日本历史的概况 专栏: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社会的滞后 第2章 江户时代工业化条件的准备 1.江户时代:1903~1867年 2.幕潘体制 3.农业的发展 4.财政与货币 5.运输企业与商业的发达 6.手工来 7.教育 专标:早期工业化与人口动态 第3章 明治(1):新政府的政策目标 1.开放港口与幕府的倒台 2.明治政府与其政策目标 3.产业振兴 4.宪法与议会 5.外交政策 专栏:夏目漱石的演讲 第4章 明治(2):国外技术的本土化 1.明治时期的工业化概况 2.宏观经济的状况 3.贸易结构 4.西方技术的转让 5.传统古代与近代的平行发展 专栏:明六杂志 第5章 明治(3):主要工业的发展过程 1.生丝 2.传统的棉花工业 3.近代的棉纺职业 4.机械制造业 5.铁路车辆与机车 6.造船 7.电气机械 专栏:明治的缔造者——工程师 第6章 明治(4)财政?金融 1.两次战争与“战后经营” 2.汇兑政策 3.银行体系的构筑 4.动员储蓄金 5.外资的作用 专栏:日本近代化的成功给世界事带来的威胁 第7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20世纪20年代:出口热潮与经济萧条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2.泡沫经济的崩溃 3.重化工业的发展 4.汇率问题 5.20世纪20年代的协调外交 专栏:大正民主主义 第8章 1927年的银行危机 1.机构银行的问题 2.关东大地震与震灾票据问题 3.银行危机的第一波 4.铃木商店与台湾银行 5.日本银行要求政府补贴 6.金融恐慌的终结 专栏:滨口雄幸与小泉纯一郎 第9章 20世纪30年代与战争经济 1.昭和经济恐慌的到来 2.社会的衰败与法西斯化 3.政友会与民政党 4.政治恐怖活动与侵略中国 5.1937~1945年的战时经济 专栏:日本式经济体系的起源 第10章 战后复兴 1.战争的受害情况 2.物资匮乏与通货膨胀 3.1946年的基本问题 4.稳定物价政策 5.1947~1948年的倾斜生产方式 6.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7.1949年的道奇方针 专栏:有泽广巳与大来佐武郎谈战后复兴政策 第11章 经济高速增长期 1.合理化的时代 2.宏观经济的运行 3.通商产业省与产业政策 4.重归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5.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冲击 专栏:本田宗一郎——战后日本的商界英雄 第12章 经济的成熟与增长的减慢 1.超欧赶美的成功 2.两次石油危机 3.原因还是结果 4.主要货币的浮动 5.错过时机的结构改革? 6.日美贸易摩擦 7.财政扩张、紧缩、再扩张 专栏:小宫教授与日美贸易摩擦 第13章 泡沫的崩溃与长期的萧条 1.失落的10年与“改革”的论争 2.资产泡沫的产生 3.萧条持续的原因 4.银行危机与金融政策 5.财政政策 专栏:日本企业的生存之路 参考文献 问题集 学生问答集 试读章节 1.失落的10年与“改革”的论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历了股票与地产的资产泡沫。当这个泡沫于1990年前后到达最高峰而崩溃时,日本经济一下子就进入了漫长的通货紧缩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实际增长率极低,有的年份甚至还有负增长的记录。物价的不断下跌也是战后的第一次。在这种长期持续的、毫无生气的情况下,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在内,整个国家的气氛变得极为悲观。即使如此,也还是有人认为日本是个拥有能够引以为荣的极高收入的国家。还有人打气说,日本经济虽然表面上不景气,但正在扎扎实实地准备着新型经济体制的登台,充满活力的企业也依然存在。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否定日本经济在过去十多年间的表现辜负了人们的期待。 对于日本来说,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是“失落的十年”。为什么这种萧条景象还在继续着?如何才能尽快结束这种局面?日本的经济学家们还在就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着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实行大胆的改革。一种意见认为。越是在萧条时期就越应该进行改革。与它对立的意见则认为,在破产和失业现象严重的时候,进行痛上加痛的改革是愚蠢的行为。 然而在这场争论中,是否就没有其他被遗忘的重要论点了呢?自民党的小泉纯一郎政权(2001年~)正准备实行“改革”,其具体内容包括邮政业的民营化、叫停高速公路的过度建设、年金改革、地方行政改革、处理银行的不良债权等。对于这些改革是否会因受到反对势力的阻拦而半途而废(或已半途而废了),在此不做判断。我更想提出的问题是,这个改革的内容究竟是好还是坏呢?小泉首相所倡导的改革是以国内的行政改革与财政改革为主的。这固然也很重要,但却忽略了着眼于改革的另一个侧面,即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提高民间经济的竞争力。对于与“世界工厂”中国构筑新型关系、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和WT0、激活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以及有关直接受到国际竞争冲击的国内弱小产业的连贯性政策方针等问题。都没有在政治主导下得到正面处理,而是一股脑地把它们都甩给了霞之关的政府主管部门去应付。无论如何改变政府的结构,只要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失去活力,日本经济就几乎没有什么再生的希望。 另一个问题就是首相与政党的扭曲错位现象。虽然小泉首相是改革派,但他率领的自民党中的大多数人却是传统的反改革派。只要想一想自民党的支持基础是依靠向地方散财这一点,上述现象就成了理所当然的结果。若借用战前的说法来描述的话,那就是,小泉首相虽然是政友会式政党的领袖,但却试图实行民政党式的政策(参见第9章)。由于小泉首相在国民中人气很旺,所以老自民党议员从选举策略的角度出发,容忍并认可了小泉政权。小泉首相虽然在政策上没有什么必须忠于自民党理念的理由,但出于想利用自民党的势力与组织的考虑,才选择了这种吴越同舟、同床异梦的做法。这样一来,国民在投自民党票时就搞不清楚它对改革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了。2.资产泡沫的产生 日本的股票价格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上涨,与1980年相比升高了5倍以上。到了90年代以后,虽然也有过中期变动,但最终还是长期在低谷中挣扎。日本的地价也和股票价格一样,在整个80年代直线上升,但从1991年开始就转为直线下滑。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平均地价一次也没有回升过,只是在无止境地持续下跌。其中,市区的地价变动幅度比周边地方的要大。 P176-177 序言 作为CIDEG文库的主编,我们首先要说明编篡这套丛书的来龙去脉。CIDEG是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laaance)的英文简称,成立于2005年9月的CIDEG,得到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供的资金支持。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起设立这样一个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基于一种思考:由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问题,比如能源、环境、公共卫生等,不光局限在科学领域,还需要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参与进来,比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以及工程研究等,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我们需要不同学科学者相互对话的论坛。而且,参加者不应仅仅来自学术圈和学校,也应有政府和企业家。我们希望把CIDEG办成类似斯坦福大学非常著名的公共经济政策研究中心(Stanford Institute of Economit Policy Researeh,SIEPR)那样,对能源、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和政策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大学应该关注基础研究,大学的使命是创造知识,在深层知识的产生上发挥作用。而产业部门的任务是把技术成果商业化,大学和产业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忘记政府的角色,特别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转轨国家,政府职能的定位和边界至关重要。CIDEG的目标是致力于“制度变革与协调发展”、“资源与能源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组织、监管及政策”为重点的研究活动,为的是提高中国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与教育水平,促进学术界、产业界、非政府组织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学习和协调。 在2005年9月28日CIDEC召开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与环境”的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正是中国当今的产业和环境状况。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有28年历程,它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它为全世界的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特别是当其他一些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时候。不过,中国今后是否可持续增长,却是世界上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因为在中国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资源约束和环境制约;腐败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糟糕的金融服务体系;远远不足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为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的来自教育、环境、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冲突。这些挑战和冲突正是CIDEG将开展的重点研究课题。 中国刚刚发布的“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对发展模式的调整,号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增长模式、提高增长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也为CIDEG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前景。 而中国对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显然刚刚开始,中国近年能源消耗的速度远高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这种增长是不可能长时间持续的。最近《京都议定书》开始生效,哪些公共政策措施可以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建立一个排放权的市场是否对控制尾气排放有效?如何资助新环境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技术知识,也需要经济学素养。而建立一个环境监管体系,就不仅涉及法律问题和技术问题,更需要对广泛社会问题的考量。环境污染背后的实质是社会成本和价值的重新分配问题,因而要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考虑环境监管。并且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环境污染的源头在发生改变,监管体系也就应该随之改变。 还有公共卫生问题,比如SARS、疟疾、艾滋病等等,这是全球化的另一面。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加快了疾病传播,如何控制这些病的流行,不仅需要医生的合作,而且涉及许多移民的工作、生活和环境等问题。我们会面对许多类似的公共政策问题,解决方法要看历史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就要进行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是独特的。但是,由于中国也曾经是一个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有些研究是需要与过去同是计划经济的中欧和独联体国家相比较。与此同时,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开始阶段农村人口都占很大比重,传统社会规则是农业社群中的人际关系生发出来的。这些社会关系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这种发展形式和西方经济的发展很不一样,也与俄罗斯等不太一样。所以,在面对这些既有共同点,又有独特性的问题时,比较研究会很有意思。虽然受制于不同的制度框架,但问题是共同的,比如社会保障、养老金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我们可以从新加坡、瑞典和其他国家学到许多经验。在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与环境的社会7中突方面,我们可以从日本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环境立法、产业发展协调中学到许多教训和经验。所以,对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研究应该是全球化的。 比较经济制度分析是一种概念工具,有助于理解不同经济制度如何演化。不同制度可能会融和,可能会继续保持差异。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政策不一定是普世适用的,在某些国家可能容易实施,其他国家也许不行,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充分利用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收集和整理这些成果以作进一步的交流,是十分可取的途径。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比较、借鉴和学习也成为CIDEG学术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cIDEG理事长陈清泰的倡议,我们决定翻译并出版这套“CIDEG文库”,介绍不同国家是怎样从农业国发展为现代国家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是如何处理与环境的矛盾的?这套丛书的内容选择非常宽泛,从学术的,到非学术的都在其内,目的就是给中国的读者——学生、学者、官员和企业家以及所有对此有兴趣的人提供更多的信息与知识。CIDEG理事和学术委员为文库提供了第一批书目,并成立了编委会,今后我们还会陆续选择适当的图书编入文库。为此,我们感谢提供出版书目的CIDEG理事和学术委员,以及入选书籍的作者、译者和编辑们。 青木昌彦 吴敬琏 2006年4月1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