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以软件开发过程为介绍对象的研究性专著,内容主要包括最佳实践方法分别对应统一软件过程的四个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移交和产品化阶段,是软件开发人员的最佳参考。
本套书汇集了两位作者丰富的软件过程经验、10余位业界杰出人士的亲身体会以及《软件开发》及其前身《计算机语言》杂志中的精彩论文,提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最佳实践方法,指导读者有效而且高效地执行这些过程。同时,作者还综合了统一过程和其他软件过程形成了一个处理真实世界软件开发和产品需要的更完整、更健壮的统一过程。
本套书共有四本,其中介绍的最佳实践方法分别对应统一软件过程的四个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移交和产品化阶段。本书是这套书的第3本,重点介绍与统一软件过程构造阶段有关的最佳实践。
本书可以作为软件项目管理人员、软件开发工程师、过程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译著序
序
前言
第1章 介绍
1.1 统一过程
1.2 统一过程的增强生命周期
1.3 构造阶段的目标
1.4 在构造阶段工作一般怎样进行”
1.4.1 项目管理工作流”
1.4.2 业务建模工作流
1.4.3 需求工作流
1.4.4 基础设施管理工作流
1.4.5 分析和设计工作流
1.4.6 实现工作流
1.4.7 部署工作流
1.4.8 测试工作流
1.4.9 配置和变更管理工作流
1.4.10 环境工作流
1.5 本书的组织
第2章 项目管理工作流
2.1 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2.2 极限编程
2.3 在死亡行军中生存
2.4 文章
2.4.1 “领导课程”
2.4.2 “成功项目管理的秘密”
2.4.3 “针对最佳团队绩效的时间定量”
2.4.4 “极限编程”
2.4.5 “在‘死亡行军’项目中生存”
第3章 基础设施管理工作流
3.1 战略性复用管理
3.2 通过框架进行企业复用
3.3 通过构件进行企业复用
3.4 文章
3.4.1 “复用发生什么情况了”
3.4.2 “复用诱惑”
3.4.3 “对面向对象复用的现实观察”
3.4.4 “复用模式和反模式”
3.4.5 “把复用变为现实””
3.4.6 “常见的复用者距离”
3.4.7 “改进框架可用性“
3.4.8 “使框架有价值”
3.4.9 “构件构建者的规则”
3.4.10 “构件与catalysis/UML”
3.4.1l “构件:逻辑的、物理的模型”
第4章 分析和设计工作流
4.1 学习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基础知识
4.2 分析和设计基本原理
4.3 建模最佳实践
4.4 给用户界面设计定案
4.5 面向对象持久建模
4.6 文章
4.6.1 “建模心灵鸡汤”
4.6.2 “构件的重要性”
4.6.3 “把类标准化”
4.6.4 “以接口为中心的设计”
4.6.5 “模拟继承”
4.6.6 “注重细节”
4.6.7 “界面多元化”
4.6.8 “从对象到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的实现”
4.6.9 “穿过数据和对象之间的划分,第一部分”
4.6.10 “穿过数据和对象之间的划分,第二部分”
4.6.11 “映射对象到关系数据库”
4.6.12 “在uML中持久性建模”
4.6.13 “企业级对象标识”
第5章 实现工作流
5.1 重新编写代码
5.2 编程最佳实践
5.3 文章
5.3.1 “抛弃软件”
5.3.2 “编写可维护的面向对象应用程序”
5.3.3 “当用代码无法表达的时候,就采用注释”
5.3.4 “可移植的代码是更好的代码”
5.3.5 “编写严密的代码”
第6章 测试工作流
6.1 测试最佳实践
6.2 协同工作
6.3 文章
6.3.1 “编写健壮的回归测试
6.3.2 “一个UML测试框架”
6.3.3 “恢复”
6.3.4 “调和差异”
第7章 配置和变更管理工作流
7.1 配置管理
7.2 变更管理
7.3 可跟踪性
7.4 文章
7.4.1 “创建配置管理文化”
7.412 “来自DLL炼狱的问候”
7.4.3 “实现版本描述文档”
7.4.4 “软件变更管理”
7.4.5 “跟踪你的设计”
7.4.6 “演化类图”
第8章 结束语
附录A 参考书目
附录B 有贡献的作者一
附录C 参考资料和推荐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