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过:“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本书记载了20世纪震撼世界的军事史诗,红军长征369天的真实记录。它记载了红军革命路上的艰苦岁月,对后人的教育是引人深思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征日记(红军长征369天的真实记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陈虎 |
出版社 | 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毛主席说过:“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本书记载了20世纪震撼世界的军事史诗,红军长征369天的真实记录。它记载了红军革命路上的艰苦岁月,对后人的教育是引人深思的。 目录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序言 第一章 告别老家走出江西 第二章 转战湖南血战湘江 第三章 黎平转兵进入贵州 第四章 突破乌江遵义会议 第五章 回师贵州遵义大捷 第六章 四渡赤水兵临贵阳 第七章 声东击西进入云南 第八章 渡金沙江战大渡河 第九章 翻越雪山 会师懋功 第十章 滞留川北筹粮待发 第十一章 穿越草地包座大捷 第十二章 分道扬镳进入甘肃 第十三章 翻六盘山 到吴起镇 尾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0月19日 星期五 农历九月十二 根据中革军委主席朱德颁布的攻占固陂、新田地域的命令,各部队向各自的指定地点挺进,一军团矛头指向新田,三军团向固陂挺进。身为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总支书记的肖锋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团午后四时出发,经南坑口、河窝田达谷平寨宿营,行程七十里。沿途敌机盘旋扫射,九连遭突袭,有九名战士伤亡,赤卫队将他们抬回苏区于都县去了。”肖锋在当天的日记中记载,他们这天看到了在山岗、河旁、大小村庄碉堡林立的景象,这些都是国民党军队为了封锁苏区,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与红一军团一师并肩前进的是该军团二师,他们也在夜幕中穿越梅岭山脉。身为二师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在日记中写道:“走着走着,我们这条火龙有时候突然不翼而飞。‘往后传,把火熄灭,不准打电简,不准大声讲话!’这里离敌人近了,这时,指战员在行进中虽然失去了照明,但敌情犹如兴奋剂,使他们一扫疲倦,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快了。”而作为殿后部队的五军团,这天晚上才抵达于都河畔,该军团十三师师长陈伯钧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夜行军杨梅坳到埠前、三十里。先头部队于二十一时即到达宿营地,最后梯队亦于二十四时完全抵达,到达后即派人去找钟参谋了解渡河的设备是否弄妥。”根据陈伯钧的记录,他们这里是阴天。而根据肖锋的日记,他们行进中的梅岭是有月光的。 尽管红军部队夜行晓宿,尽量不让敌人发现,但如此庞大队伍的行动还是引起了敌人的警觉。当天作为围剿红军中央苏区的国民党西路军总司令何键向其所辖各部发出防止中央红军突围电,他在电文中说:“据报,该匪至万不得已时,即决心弃老巢西窜入川,企图苟延残喘,倘一旦实现,则我西路军适当其冲要,其责任之重,当更十倍于前。”为此,何键在电文中提出五个“清剿”工作要点。他在电文最后指出:“上五项,仰即遵照,如逾期不能分别办到,致碍全局成功,则国有常刑,决不宽贷。”此时,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东西南北四路大军,还在步步为营,做着将中央红军全部歼灭于本地的好梦。当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也以南路军总司令陈济堂“将召开军事会议,详商清剿余匪办法”为标题,报道各路所谓‘剿匪’部队的战况。对于萧克、王震率领的第六军团,这两天报纸报道的颇多。17日长沙电称:“是日毙匪营连长数名,兵百余名,连日经我数次猛击,辎重概行舍弃,狼狈已达极点。”而当日,中央社贵阳电称:“现联军节节围剿,短期内可歼灭”。的确,红六军团自7月3日奉命转移已近3个月,征途坎坷。十月初的甘溪一战损失严重,敌人已将红六军团分隔成三股。一部由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大约四百余人;一部由红十七师五十团组成;另一部由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率领的军团主力。三股红军此时相互已失掉联系,各自为战,分头寻找红三军。而军团主力处境最为艰难,这些日子在湘黔敌军的围追堵截下,回旋于贵州的石阡、镇远、施秉、余庆地区,但他们并没有像敌人所预言的在“短期内可歼灭”,而是于10月17日突破敌人重围,又于当日击退敌人袭击,终于冲出了石阡、镇远大道的封锁线,靠近了贺龙领导的红三军。P6-7 序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著名的七律诗《长征》是毛泽东随中央红军长征即将到达陕北之前写成的。据说红军到达甘南时,毛泽东在一次排以上干部会上,曾用浓郁的湖南乡音,亲自朗颂过这首诗。 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举世闻名的“长征”用准确的定义描述应该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这四支主力红军部队于公元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先后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转移。 毛泽东曾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天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中国没有,世界也未曾见到。难怪二战期间建立赫赫功勋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赞誉长征“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很多外国作家、记者被红军长征的故事所感召,慕名来到延安,来到他们崇拜的英雄中间,走在英雄们穿越过的道路上,探究这神奇故事的一切。为此,美国作家斯诺70年前给予评价说:“(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20年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与夫人夏洛特不顾年迈体弱沿红军长征路线进行采访,索尔兹伯里赞颂长征是“二十世纪人类坚定无畏,自强不息的丰碑。”新世纪伊始,来自英国的两位年轻学者李爱德和马普安,再次跨上行囊,重走长征路。他们诙谐地把自己和随行的助手称为“新长征”三人团,李爱德称“长征是一首壮丽的史诗,英勇、牺牲和忍耐贯穿它的主旋律。”长征过去了已近70年,它的传奇故事被写成书,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编成歌曲,广为传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重新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一般来说,文学作品表现的,中外人士走的大都是当年中央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的经历和道路。这段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出发地点是当年的江西中央苏区于都,终结点是陕北吴起镇,总计369天。因此,这部《长征日记》就以发生在这369天时间中每天的真实事情为基础构成。这部“长征日记”的历史资料来源于方方面面,不仅来源于大量亲历者写的回忆录,还来源于当年每天国共双方的文件、电报、报纸,特别是来源于当年亲身参加长征的当事人的亲笔日记。因此,它将真实再现70年前发生在长征路上每一天的故事。“长征是这样走过来的”这就是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