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听话,未必是好事,孩子不听话,一定有原因。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服管呢?这是一本有效帮助家长解决孩子不听话问题的必读家教课本,家教专家告诉您:只要教育得法,不怕家有顽童。只要对症施教,就能教子成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
分类 | |
作者 | 金戈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孩子最听话,未必是好事,孩子不听话,一定有原因。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服管呢?这是一本有效帮助家长解决孩子不听话问题的必读家教课本,家教专家告诉您:只要教育得法,不怕家有顽童。只要对症施教,就能教子成才。 内容推荐 为了有效地帮助有些家长解决孩子不听话问题,我们组织多年研究家庭教育问题的专家,在对大量案例跟踪分析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这本《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本书深刻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现象的种种原因,精辟论述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对孩子不听话的多种表现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透视,为父母正确地应对孩子不听话行为,提出了各种实用而有效的对策与技巧,是专为广大家长解除心病、为孩子送来欢乐的一本简明、有益、方便、科学的家教读物,希望它能对广大家长教子成才有所帮助。 目录 上篇:解开父母心中的结 一、孩子不听话:父母心中难解的结 1.孩子不听话,是父母心中的一大心病/4 2.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是其逆反心理的反映/5 3.科学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的不听话/7 4.孩子过分不听话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9 5.不能对孩子的过分不听话听之任之/lO 6.当好孩子的人生导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12 二、孩子过分不听话的种种表现 1.任性:我想干啥就干啥/16 2.贪玩:真想一次玩个够/17 3.厌学:看见课本心就烦/18 4.自负:自视过高,看不起别人/19 三、孩子不听话,父母难辞其咎 2.放任自流:相信树大自然直/23 3.敏感时期:该导航时未导航/24 4.期望过高:稚嫩肩膀不堪重负/25 5.粗暴打骂:孩子身心受摧残/27 6.家庭破裂:孩子心伤难以弥合/29 7.外界污染:疏于防范缺引导/31 四、对症下药:孩子不听话的一般对策 1.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与求知欲/34 2.以身作则:父母应给孩子树立榜样/37 3.疏导胜于强制:不要强迫孩子/38 4.用肯定优点的方法去纠正孩子的缺点/40 5.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41 6.恰当地赏识孩子:让孩子感到被重视/43 7.适度地惩罚:过犹不及皆不可/44 8.逐步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钾 下篇:如何有效地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一、春风化雨:矫正孩子叛逆的对抗心理 1.化解孩子心中的逆反,治标莫如治本/52 2.积极引导:让孩子宣泄情绪/54 3.理解关心:缓解孩子的心理重负/57 4.面对“代沟”冲突,以正确的方法去化解/59 5.平等相待,让孩子从对着干到愉快合作/60 6.尊重孩子隐私,不要干涉孩子的合法权利/62 7.解除高压政策,倾听孩子的心声/63 8.教孩子正确对待和接受老师的批评/66 9.帮助孩子消除老师对自己的误解/67 lO.及时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68 11.引导孩子莫尝早恋的苦果/70 12.不要姑息孩子不尊重长辈的毛病/73 二、宽严有度:改变孩子的不良性格 1.父母纵容孩子,会导致孩子任性/76 2.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77 3.培养孩子自制力,纠正孩子的无理取闹/81 4.不要让孩子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84 5.不要使孩子无视纪律的约束/85 6.孩子不接受父母的批评怎么办/87 7.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坏毛病/90 8.改变孩子蛮不讲理的处事态度/92 9.纠正孩子乱要东西的坏毛病/95 10.坚决纠正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97 1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负/99 12.不要让孩子骄傲自大:“我就是比别人优秀!”/101 13.不要让孩子心胸过于狭窄:“我行,别人不行!”/103 14.矫正孩子做错事不肯承认的缺点/106 三、张弛有度:克服孩子贪玩的方法与技巧 1.指导孩子玩得有时、有节、有制/110 2.以适当的规则约束贪玩的孩子/112 3.顺势而为:开发“淘气包”的聪明潜能/113 4.巧妙地给贪玩的孩子规定学习时间/115 5.及时纠正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毛病/117 6.别只顾自己忙。把孩子交给电视/118 7.不要放纵孩子在假期里玩个没够/120 8.运用“三分钟训练”锻炼贪玩孩子的耐性/12l 9.千万不可让孩子迷失于电子游戏/122 10.解救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124 11.不要禁止孩子正当的玩/126 四、综合治理:拨正孩子厌学的情绪 1.让孩子鼓起理想的风帆,跨越厌学的沼泽/128 2.建立自信,为厌学的孩子找准人生坐标/J30 3.引导孩子改变对学习的“头疼”印象/13l 4.不要过分地给孩子施加压力/133 5.消除孩子“老师不喜欢我”的心理/135 6.引导孩子将学习游戏化,化苦学为乐学/137 7.让学习变新鲜:用抽签方法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140 8.借力第三者:通过他人对孩子进行督促和鞭策/141 9.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多和优秀同学交朋友/144 10.唤醒厌学的孩子:靠思考来唤醒思考/145 11.运用逆反心理,故意刺激孩子/146 12.督促孩子由浪费时间变为惜时如金/148 13.以明智的态度促使孩子由偏科转变为全面发展/150 五、点滴抓起: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1.不良的习惯是束缚孩子的无形枷锁/154 2.矫正孩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156 3.拒绝孩子“贪吃”:不让他“一次吃个够”/159 4.纠正孩子不讲清洁卫生的习惯/160 5.不让孩子再睡会儿:纠正赖床的不良习惯/162 6.生命在于运动:改变孩子不爱锻炼身体的习惯/164 7.纠正孩子爱装病:“我头疼,没法去上学了!’’/166 8.消除语言垃圾:别让孩子脏话满天飞/169 9.防微杜渐:严肃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17 1 10.当心孩子成为“就抽一口”的小烟民/173 11.赌博害人又害己:千万别让孩子成为小赌徒/175 12.纠正孩子爱在公共场所捣乱的坏习惯/177 13.改变孩子吹牛自夸的毛病:“我什么都知道!”/179 14.纠正孩子疯狂追星的毛病:“我爱F4”/180 15.干净利落:改正孩子做事磨蹭的毛病/183 16.不要放任孩子学习不良的“顺口溜”/185 17.纠正孩子不讲礼貌的坏习惯/187 18.指导孩子将潦草的字迹纠正得工整清晰/190 19.坚决改正孩子考试作弊的恶习/192 20.坚决纠正孩子爱打人的坏习惯/194 六、远离心魔:驱除孩子的心灵阴影 1.点燃希望之火,引导孩子走出消沉和空虚的漩涡/198 2.赶走困扰孩子的心魔,帮助孩子克服焦虑/199 3.考试,不怕!帮助孩子战胜考试焦虑/202 4.引导孩子克服灰暗的情绪:走出忧郁的泥潭/205 5.融化冷漠心态,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208 6.驱散孩子心头的疑云:引导孩子克服多疑/209 7.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治疗孩子的挫折综合征/211 8.不可忽视孩子的自我摧残:警示孩子的自虐行为/214 9.别让孩子纯真的本性迷失:帮助孩子克服虚荣心/216 10.消除孩子妒忌别人的“红眼病”/218 11.理性处理,清除孩子思想中的暴力倾向/221 试读章节 2 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是其逆反心理的反映 孩子不听话,就其心理根源来说,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祟。 逆反心理是一种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孩子不但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会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逆反心理是指孩子为了维护"自尊",而对父母或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有"不听话",与他人尤其是与父母和老师"较劲儿"、"对着干"的现象存在。这种与常理相悖,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有三个逆反期: 第一个逆反期是在三岁左右,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了,对成人的要求及安排往往会逆向而行。这一时期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如果父母能正确对待,孩子则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往往趋于软弱或优柔寡断。 第二个逆反期是孩子十来岁的时候,这时孩子产生了"我是大人"的感觉,时时处处想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所以经常会和父母的想法发生冲突。 第三个逆反期是孩子的青春期阶段,这期间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比较强烈,但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极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又多种多样,所以想独立自主,但一时还做不到。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不定型、可塑性大,只要父母善于引导,是可以对其逆反心理实行有效的控制的。有的孩子具有逆反心理,但并不是处处都逆反,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逆反可以发生逆转,具有可变性。 心理学家把孩子身上逆反心理的表现,做了如下几种区别。 第一种是超限逆反。所谓超限逆反,是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如父母总是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他毛病,而不给予理解或帮助),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即孩子执意表现出与父母要求相反的言行,"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骂鸡"。 第二种是情境逆反。所谓情境逆反,是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如下课了,老师仍讲解再三;周末了,班主任却津津乐道地布置学习任务),自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心不在焉或根本听不进去,或做其他事情,如摆弄东西、收拾书包等,以示不满。 第三种是禁果逆反。所谓禁果逆反,是指孩子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逃学去看电视球赛,甚至喝酒、吸烟、在禁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属于禁果逆反。 第四种是自主逆反。所谓自主逆反,是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如父母或老师用呵斥、讽刺、打骂、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或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孩子或学生,等等,都会引起孩子或学生对施教者的不满、抵触或不理睬。 第五种是失衡逆反。如父母或老师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的内容背道而驰,失去平衡;如教育者的言教无误,而身教差矣;学校说教与社会实际相去甚远等。其说教内容就可能被孩子或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失衡逆反。P5-6 序言 "今天的父母真难!今天的孩子真累!"这是在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节目中,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由衷发出的强烈感慨。 确实如此。一方面,我们常常听到"很难"的家长们这样的抱怨: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听话?他们越来越难管。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听到"很累"的孩子们这样的心声:为什么父母这么爱唠叨?我们这么不自由。反差如此强烈、矛盾如此突出的这两种情绪与感受,已经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和对立,甚至在个别家庭中还发生了不应有的悲剧。以至于很多专家与学者把这场不听话的孩子与让孩子听话的父母之间的较量,视之为"两代人之间的战争"。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不听话、不服管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不听话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办?很多家长为此陷入了困惑与烦恼中,他们渴望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回答这些问题并不简单,也许下面这个故事能让我们得到某种启示。 靠近北极的一片荒原,居住着一群狐狸,它们属于一个"家族"。这年秋季,狐狸家庭又增添了新成员,三只可爱的小家伙降临世间。在极具母爱又极其负责的狐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三个健康结实的小狐狸熬过了漫长冰冷的冬季。春暖花开,渐渐长大的小狐狸终于第一次走出了黑暗冷湿的洞穴,第一次享受到春天的温暖。 阳光下尽情嬉戏的三只小狐狸,开始显露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老大固执而又安静;老二温顺而又胆小;老三淘气而又好动。最让妈妈省心的是老大,他喜爱静静地凝望远方,任何一个新发现都让他无比兴奋并执著地研究半天。最让妈妈放心的是老二,他总是谨小慎微,爬出了洞口后从不离开妈妈的视线,稍有风吹草动,总是第一个迅速钻回家。最让妈妈操心的是老三,他总像有无穷的精力,不知疲倦地到处疯跑,常常迷失在荒原的某一处,之后被焦急的狐狸妈妈衔回家。 终于有一天,狐狸妈妈开始无情地驱赶着已经长大的孩子,让他们自己独立生活。三只小狐狸从此开始了真正的生存冒险。一个月过去了,曾经最让妈妈省心的老大在一次冒险中被大海吞噬了,曾经最让妈妈放心的老二总也抓不到猎物而被饿死,只有那只最让妈妈操心的老三顽强地存活下来。几年后,他成了冰雪荒原上真正的主人。 狐狸一家的经历被拍成了电影,在世界各地放映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中国也有很多人观看了这部名为《狐狸的故事》的电影。然而,当人们尤其是家长们被其故事所感动、被其结局所震撼时,恰恰忽略了它给人类的借鉴,忘记了它对教育子女的启示。于是,在如何让孩子听话的家教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十分危险、后果可怕的极端倾向:要么严加管教,不许孩子违背父母的意愿乱说乱动;要么彻底撒手,放任孩子任性地成长。 很显然,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如果完全脱离科学的教育,放任孩子自由成长,势必造成下一代人身心发育的紊乱;如果完全依照父母的意愿管教孩子,势必造成下一代人心智成长的近亲繁殖,最终会导致人种的退化与社会的衰退。 教育科学研究证明:不听话,是孩子发育中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科学地认识孩子不听话现象,父母们会发现,听话的孩子未必就好,不听话的孩子未必就不好。而造成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既有孩子自身的心理与生理原因,更有外界环境影响的客观原因,而父母的教育意识与教育方式更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如何帮助、引导不听话的孩子?父母首先要真正了解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然后从理解与尊重孩子入手,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形式恰当的教育。 为了有效地帮助有关家长解决孩子不听话问题,我们组织多年研究家庭教育问题的专家,在对大量案例跟踪分析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这本《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本书深刻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现象的种种原因,精辟论述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对孩子不听话的多种表现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透视,为父母正确地应对孩子不听话行为,提出了各种实用而有效的对策与技巧,是专为广大家长解除心病、为孩子送来欢乐的一本简明、有益、方便、科学的家教读物。希望它能对广大家长教子成才有所帮助。 金戈博士 2005年8月1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