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些吗,左手写得快还是右手写得快?金字塔的“魔力”是神话还是现实?红萝卜和洋葱怕酸雨吗?在水里,磁铁的磁力会减弱吗?男孩和女孩的鼻子一样灵敏吗?……本书就为你设计了许多有趣科学小实验,化解你头脑中的一个个小迷团,带你走进探索与发现的世界!
牛顿与苹果
中国古代有个“杞人忧天”的故事,说的是杞国有个人老担心:“天会不会塌下来呢?日月星辰会不会掉下来呢?”其实,这还真是一个科学问题!不说天,就说人吧,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的小朋友和我们脚对脚,可谁也没有掉下去。为什么?因为地球对人有引力中国的古人们只顾嘲笑“杞人”多此一举的悲观,却拱手将万有引力的发现交给了牛顿。
话说17世纪中叶,欧洲流行瘟疫,英国科学家牛顿“逃”到乡下。一次,他正坐在花园里沉思,一个苹果偶然落到了他跟前,激起了一个积压在他心头多年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月亮如果也是由普通的物质组成,为什么就能高悬夜空而不像苹果一样落下来呢?牛顿百思不得其解。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牛顿遇到一群正在玩流星球的小朋友,只见流星球在飞快地旋转,而小朋友只要紧紧拽住绳索的另一头就可以了。顿时,牛顿恍然大悟:月球就好比一个流星球,绕着地球转动而不落下来,拽住月球的绳索的拉力就是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而苹果之所以掉落下来,是因为苹果也受到了地球的引力却没有以足够的速度绕地球旋转。
牛顿进而大胆地提出:用大炮在山顶水平射出一个铅球,虽然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铅球会掉回地面;但如果不断增加铅球的速度,射出的速度越大,铅球的飞行距离越远。只要发射速度足够大,铅球将不会落回地面,而成为一个绕地球旋转的“流星球”这正是现代卫星的雏形。 后来,牛顿把他的这些思想和数学的推导写进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成了一位开天辟地的科学巨匠。想一想:1、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的?2、牛顿把他的这些思想和数学的推导写进了哪本书中?P1-2
科学是一座永远在建造中的殿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个殿堂的建造者。当我们为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大师的成就所折服的时候,请记住:我们也可以像他们那样,通过孜孜以求的探索创新,在知识的海洋里冲浪,在那海边沙滩上寻找美丽的贝壳——用它们构造和装点宏伟无比的科学殿堂。
科学探索的动力来自人们对自然界难以抑制的好奇心。头顶上的浩瀚星空,使托勒玫和哥白尼想到了宇宙体系;对教堂里吊钟摆动的关注,使伽利略发现了单摆;对苹果落地的好奇,让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凭着对孵小鸡都感到新奇的好奇心,爱迪生给人类带来了电灯、留声机等数以千计的发明利用自然的力量造福人类的理想,为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科技文明。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电话、电视、汽车、计算机,无一不是科技的力量与人类的目标相结合的产物;微软、雅虎、联想、方正的成功,无一不是创新与人们的需要相互激荡的结果。
科学并不神秘,更没有什么决定科学力量的“魔法石”,科学的本质在于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理想驱使下的探索和创新。自然喜欢保守她的奥秘,往往不直接回应我们的追问,但只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每个人都能像科学大师和执着的企业家一样——用、永无止境的探索创新来开创人类的文明。
少年们,快快打开这套丛书,用你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纯真理想踏上自己的探索创新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