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中国当代音乐史于一体,清晰、完整、系统地再现了我国音乐史的三个主要时段。
本书条理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既能成为一本教材,也能成为一本自学的参考材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音乐通史教程(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音乐史论公共课系列教材)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梁茂春//陈秉义 |
出版社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集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中国当代音乐史于一体,清晰、完整、系统地再现了我国音乐史的三个主要时段。 本书条理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既能成为一本教材,也能成为一本自学的参考材料。 序言 这本《中国音乐通史教程》是集体编写的成果,对我们每一位作者来说,都是一次探索,一次挑战。因为我们想做一次“中国音乐通史”的教材编写工作,希望这本教材给各个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学习中国音乐史的同学们提供一个简明、清晰的课本,以及对广大的音乐爱好者自学中国音乐通史能够有所帮助。 我们希望这是一本适用于各个音乐、艺术院校教学的教材。全书32讲,约28万字,将具有九千多年悠久而丰富积淀的中国音乐历史,归纳在32个星期(即一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当中。大致的安排是:数千年的古代音乐史,共用16讲(一个学期);现代、当代部分,分别用9讲和7讲(加起来也是16讲——一个学期)来教学。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基本上可以对中国音乐史的三个主要时段——古代、现代和当代部分有一个清晰、完整、系统的了解。 中国音乐学者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4年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出版,1944年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纲》完稿,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已经有了两部奠基之作。20世纪50年代各音乐院校相继开设“中国古代音乐史”课程,关于古代音乐史的教材也不断出现。1958年起步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先以油印的教材形式在一些音乐学院中试用,直到1984年出版了汪毓和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并几经修改,也已经成为各个音乐院校的通用教材。对于“中国当代音乐”的研究起步最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提上日程,但是这一学科的发展极其迅速,已经在不少的学校开设了类似的“中国当代音乐”课程。于是,将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中国当代音乐史联系在一起的“三合一”地编写《中国音乐通史》教材,就变得十分迫切了。 关于“中国音乐通史”的编写的试验,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在做了,由孙继南、周柱铨主编的《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就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只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当代音乐史”部分没有能够写成教材,而是以一个“大事记”来替代的。后来陈秉义编著的《中国音乐通史概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又在这一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现在我们的这本《中国音乐通史教程》,则用了整整7讲的篇幅,来分析和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后50多年的音乐成就,算是一本完整意义的“中国音乐通史”教程。 本书没有采用谱例和图片,这是因为在接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的约稿时,和出版社有一个协议:有关的音响、音像、曲谱、图片,将要另外编辑电子课件,以便于大家在教学中使用。希望这个设想能够尽快实现。 我们在编写《中国音乐通史教程》的过程中,尽量想体现“重写音乐史”的设想,对过去中国音乐史忽略的一些人和事,都尽量地做到以历史辩证法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并作出我们的判断和评价。例如,我们注意到了对台湾、香港、澳门的音乐发展的介绍,注意到对过去被轻视和批判的流行音乐的介绍和重新评价……这些做法能否达到理想的目的,需要在大家阅读和学习中来检验。 我们希望这本《中国音乐通史教程》既能够成为一本教材,又能成为一本自学的参考材料。在知识点方面,能够满足音乐院校非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 我们的作者群体大都是活跃在音乐史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教师,以及一部分在读的青年博士生、硕士生,大家在教学中都有一定的经验,但是也都有各自的不足。两位主编,陈秉义是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主要负责前16讲的审阅、通稿;梁茂春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主要负责后16讲的审阅和统修。众多的作者带来了文风不同、全书风格不够统一的问题,虽经主编的修改,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专家和读者对《中国音乐通史教程》提出坦率的意见。 在专业音乐教育中,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工作特别应该受到重视和加强,对于青年一代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这可以说是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对树立青年人的爱国主义观念和全面完整的音乐思想都十分重要。希望我们的这本《中国音乐通史教程》能够对于中国音乐史的学习有所帮助。这是我们全体作者真诚的愿望。 主编者 2005年4月2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