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边缘穆斯林族群的人类学考察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丁明俊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该书系作者主持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藏等民族地区的伊斯兰教研究》的最终成果 。本课题采用人类学族群理论研究方法,以选点、调查、记录、取样、拍照、查阅地方史志等田野工作为基础,通过观察民族交往、文化互动,研究受相邻民族强势文化影响,处在异文化包围之中的穆斯林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习俗、社会结构及语言方面的变化。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人类学族群理论研究方法,以选点、调查、记录、取样、拍照、查阅地方史志等田野工作为基础,通过观察民族交往、文化互动,研究受相邻民族强势文化影响,处在异文化包围之中的穆斯林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习俗、社会结构及语言方面的变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阿拉善草原的蒙古族穆斯林

 一、蒙古族穆斯林之历史来源

 二、蒙古族穆斯林民族称谓

 三、伊斯兰教在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中

 的传播与发展

 四、蒙古族穆斯林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

 五、蒙古族穆斯林祭敖包活动

 六、历史上蒙古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第三章 托茂人族源与族群关系

 一、“托茂”一词的来源

 二、托茂人的历史来源

 三、现今托茂人的族属问题

 四、青海托茂人与新疆托茂人之关系

 五、托茂人的人口现状

 六、托茂人的宗教信仰与生产生活习俗

第四章 “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

 一、何谓“卡力岗现象”

 二、“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

 三、类似卡力岗的其他地区

 四、国外的“卡力岗现象”

 五、从“卡力岗现象”看伊斯兰教在藏区的特色

 六、从“卡力岗现象”看藏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流

 七、从“卡力岗现象”看藏族与穆斯林的关系

第五章 云南迪庆“藏回”的形成及文化特征

 一、对香格里拉“藏回”的调查

 二、德钦县“藏回”的调查

 三、哈巴雪山下龙旺边村和兰家村的“藏回”

 四、迪庆“藏回”的语言文化及生活习俗

第六章 “帕西傣”的伊斯兰文化与族群关系

 一、从两份家谱看“帕西傣”的形成

 二、“帕西傣”的宗教文化

 三、“帕西傣”独特的民族宗教心理

 四、对“帕西傣”族群认同、族群归属问题的思考

第七章 邓川坝子“白回”族群的人类学考察

 一、“白回”族群的族源追溯

 二、“白回”族群的族群边界

 三、维系“白回”族群边界的主要文化因素

第八章 云南省新平县“彝回”调查

 一、“彝回”族源的历史叙述

 二、高粱冲、扒枝里回族彝化分析

 三、高粱冲、扒枝里回族的回归之路

 四、对“彝回”教门回归现象的思考

后记

试读章节

伊斯兰教在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

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作为游牧民族,与回族相比,其宗教意识较为淡泊,宗教组织松散,无门宦教派概念。由于居住分散,宗教活动场所很少,别克太清真寺与好来宝清真寺是左旗牧区蒙古族穆斯林两个主要宗教活动场所,这两座清真寺非常小,大殿为三问土房。其建筑规模与装饰和回族地区清真寺相比非常简陋。我们在别克太清真寺考察时,看到只有三间普通民居式砖房,除大殿门首“别克太清真寺”外,没有任何清真寺标志性建筑。大殿墙壁贴有几张“克尔白”(麦加天房)图及阿拉伯文图,有一长方形刻有蒙古文的木制香炉。大殿地面结有一层灰沙,靠近壁龛的最前排铺有几条毡子,能供10人左右做礼拜,可以看出平时到这里做礼拜的人很少。据当地群众讲,原来别克太老寺位置在新寺南50米远地方,其规模要比现在大,“文革”中被拆除。

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蒙古人中传播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阿拉善左旗志》记载:“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和硕特顾实汗之孙和罗理率所属部落迁徙阿拉善地区时,其中就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由哈尔顾特依玛目与黄杨阿訇率领随迁而来。后阿宝又从青海西宁带来缠头回回一百余人。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三代王罗布藏多尔济随清军讨平新疆准噶尔部落时,受降者中有些信仰伊斯兰教。清乾隆年间,新疆的维吾尔商人来阿拉善旗经商,后来留下的部分人员中有信仰伊斯兰教者。”这段资料说明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分三个历史阶段,分别从新疆、西宁迁徙而来,其中以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居多。但不知道这段资料依据是什么,是民间传说抑或资料记载。除第三代王罗布藏多尔济曾受降哈萨克兵外,1686年迁来的蒙古穆斯林哈尔顾特依玛目与黄杨阿訇,俱没见到文献记载。

从相关记载来看,阿拉善左旗最早的清真寺是由蒙古族穆斯林所建。据记载清光绪二年(1875年),蒙古族穆斯林教长满德力瓦经旗王同意,在霍布日巴格(今敖伦布拉格镇)古尔本苏海建有一座清真寺,至今已有120年历史,称好来宝清真寺,该寺礼拜厅面积为114平方米,另设沐浴室、厨房、阿訇住房等,是由蒙古族穆斯林在该地区建造最早的一座清真寺。继此之后,民国九年(1920年),在蒙古族穆斯林教长毕力贡等人的主持下,经旗王同意,在哈鲁乃巴格别格太(今敖伦布拉格苏木和平嘎查)建起了别格太莫其得(清真寺),1986年重建的礼拜厅面积只有88平万米。

宗教职业人员对伊斯兰教在蒙古族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最初蒙古族穆斯林比较重视培养本民族阿訇,他们用蒙古语传教,效果比较好。后来,蒙古族穆斯林本民族阿訇相继去世,没能培养起年轻阿訇,教职人员出现断层。近年来,一些蒙古族穆斯林遇亡人纪念日也请回族阿訇。据磴口清真寺中寺阿訇马全忠讲:经常有蒙古族穆斯林从牧区开车来接我到他们家主持宗教活动,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伊斯兰教信仰方面基本知识,但我观察他们表情很茫然,没有反应,主要是我用汉语传教他们不能完全听懂。他们对伊斯兰教有着虔诚的信仰,但在一些细节上不如回族讲究。缠回五大天命(即念、礼、斋、课、朝)做得不好,许多年轻人连最基本的“清真言”都不会念。他们过“业提”也戴白帽,也洗大小净,按伊斯兰教习惯送埋亡人,但也信喇嘛教的一些东西,与蒙古人交往比较多,与蒙古族通婚一般不要求“进教”(即加入穆斯林)。

蒙古族穆斯林缺少教职人员,使伊斯兰教在蒙古族穆斯林中影响逐渐减弱,造成他们对伊斯兰教教法教义不甚了解,在遵行上也不如回族严格。

清朝末年,应蒙古族穆斯林要求,经第八代扎萨克和硕亲王多罗特色楞同意,请来一位马姓东乡族阿訇至敖伦布拉格传教,这一马姓东乡族现已发展至数十户,世代任别克太清真寺依玛目。2002年,前任依玛目马国礼去世后,其弟马国义现在别克太清真寺主持教务。据专家研究,东乡语与蒙古语中60%以上的词汇是相通的,过去也有人将东乡族称“蒙古回回”。在蒙古族穆斯林中间用东乡语传教要比汉语效果好,也是这户东乡族能够长期在敖伦布拉格扎下根的原因之一。马国礼的父亲马拉高在蒙古族穆斯林中长期传教,在别克太清真寺开学30多年,很有威信,曾多次当选阿拉善盟政协委员及左旗政协常委。马拉高1999年去世,终年83岁。马拉高在世时,曾培养了两位蒙古族穆斯林阿訇巴音都伦、蒙可巴依尔,马拉高去世后,在三年之内巴音都伦和蒙可巴依尔又相继病故,马拉高儿子马国礼主持教务不到三年因车祸去世,现由马国礼堂弟马国义在别克太临时主持教务,蒙古族穆斯林教职人员出现断层。几年之内,别克太清真寺几位依玛目相继去世,令当地蒙古族穆斯林十分困惑,他们认为此地克人命,请来喇嘛做法驱邪。最初听到这种说法,令调查组几人很诧异,也有点不相信。因为穆斯林相信人的寿限是由真主定夺的,任何人都无法更改,安拉给予生命,也是生命的唯一主宰者,无论何时何种的生命结束方式都是安拉安排好的,人是无权怨恨的,穆斯林视死为主命,即归于安拉。而当地蒙古族穆斯林几位阿訇相继去世,请来喇嘛驱邪,是与伊斯兰教义相违背的。后来我们听到其他几位回族、东乡族或蒙古族穆斯林谈起此事,说明它的真实性。这一做法虽然与伊斯兰教义格格不入,但也是蒙古族穆斯林不得已而为之,也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之间的碰撞,及藏传佛教对这部分蒙古族穆斯林的影响程度。

由于蒙古族穆斯林居住极为分散,宗教活动场所少,也没有经文学校,缺乏宗教接班人,清真寺招不到满拉,很少有蒙古族穆斯林青年学经文。他们认为当阿訇经济不能得到保障,不如在外打工挣钱。阿拉善左旗许多回族人士为这部分蒙古族穆斯林伊斯兰教信仰意识逐渐淡化表示担忧,认为如果在教门上不抓紧,加强宣教力度,再过几十年,伊斯兰教信仰就会消失无存。  P31-34

后记

2003年9月,我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藏等民族地区的伊斯兰教研究》被正式批准立项,之后根据课题设计要求,组织课题组成员立即投入田野调查。由于本课题涉及的七个调查点分别位于青海、云南、内蒙古自治区的边远山区或牧区,交通极为不便,我们分四个组分头进行调查,这样即节省时间,又能保证课题按时完成。田野调查是对一个人体力和毅力的挑战,调研途中充满艰险,但也有克服一个个困难后收获的喜悦。发现了许多前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这也正是我们研究成果的价值所在。2004年2月我们前往阿拉善左旗北部对蒙古族穆斯林调查时,晚上10点我们的吉普车陷入沙漠,不能动弹,天气非常寒冷,周围10里内没有一户人家,甚至看不到一点灯火。只有满天的繁星注视着我们的窘境。2004年10月在前往祁连县对托茂人进行调查,在翻越海拔3800米的大坂山时忽然下起大雪,气温剧降,车轮在雪地打滑空转,车尾左右摆动,为安全起见我们只好步行翻越山口。2004年7月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调研时正赶上当地雨季,泥石流及山顶的落石威胁着行车的安全……。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却步,最后顺利完成了调研任务。

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设计要求,制定调研计划,设计调查表格,走访调研对象,调研工作进行的比较扎实。但由于调研对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各调查点调研时间长短不一,所以最后完成的调研成果则重点有所区别。课题组成员赵卫东先生采用人类学研究方法用四个月时间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邓川坝子“白回”族群的形成、族群边界及文化特征进行调研。冯瑜女士前后两次深入“帕西傣”社区,以“帕西傣”的宗教文化为切入点,讨论族群和个人在调适不同宗教文化方面所带来的问题。课题主持入曾前后七次深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居住区调研。因蒙古族穆斯林以放牧为主,居住极为分散,调查也相当困难。我们一般选择蒙古族穆斯林举行重大集体活动、人员比较集中如开斋节、蒙古族穆斯林集体上坟、集体祭敖包、举行婚礼时间前往调查。这部分重点对蒙古族穆斯林的来源、族群关系、宗教信仰方面进行探讨。青海祁连县托茂人的族源过去学术界争论较大,有蒙古族说、回族说,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并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对托茂人族源提出自己看法,虽然调查时间短,但得到县民族宗教局及县人大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祁连县托茂人韩占龙、韩占林给我们提供了他们掌握的大量内部资料,收获较大。沈玉萍、马亚萍两位女士与课题主持人前往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地区,对居住在那里的藏回进行学术考察。之前沈玉萍已经对马来迟在卡力岗藏区传播伊斯兰教及部分藏族改信伊斯兰教的过程进行过论述,课题主持人在审读沈玉萍调研报告后再次深入卡力岗地区调研,对沈玉萍报告进行补充修订,并拍摄大量图片。课题主持人与云南农业大学赵卫东利用暑假深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和德钦县,对散居在藏区人口较少的回族进行调研。通过对当地回藏婚姻关系及强势藏文化作用、使部分回族逐渐藏化的考察,说明民族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们共同体,自民族形成以后,某一地区民族共同体因所处环境的影响,一直处于分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对云南新平县彝族地区的回族调研后发现他们也具有与藏区回族相同的经历,只是在外界的援助下,他们又回归到信仰伊斯兰教的道路上。

全部调研报告完成后,由课题主持人进行通稿,并进行了补充与修改。2005年8月提交专家评审,之后根据专家意见,课题主持人重写了导论,又对全书进行认真修改与材料校订,2006年2月再次提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验收,得到有关专家较高评价,并被定为“良好”等级,至2006年3月正式结项,颁发了“结项证书”。同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来函通知课题主持人说:“丁明俊同志: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蒙藏等民族地区的伊斯兰教研究》拟摘发我办主办的《成果要报》。《成果要报》是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内部参阅件,着重摘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研究、对策研究成果,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决策的参考,以更好地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功能”。

“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承担的神圣职责和研究成果的价值体现。只要我们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就会有新的收获。科学研究无止境,社会科学也一样。我们应该多关注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具体章节撰稿人及提供初稿者如下:

第一章:导论。丁明俊(《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

第二章:阿拉善草原的蒙古族穆斯林。丁明俊

第三章:托茂人族源与族群关系。丁明俊、马亚萍(甘肃省民族研究所)

第四章:“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沈玉萍(甘肃省临夏市博物馆)

第五章:云南迪庆“藏回”的形成及文化特征。丁明俊

第六章:“帕西傣”的伊斯兰文化与族群关系。冯瑜(云南大学民族与社会学学院宗教文化研究所)

第七章:邓川坝子“白回”族群的人类学考察。赵卫东(云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农村区域发展系)

第八章:云南省新平县“彝回”调查。丁明俊、赵卫东

在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调研工作,最终完成了这一研究成果。值得提出的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得到许多学术界同仁及调查点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他们是:

宁夏公路建筑公司的王占荣。

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马平研究员。

阿拉善左旗罕乌拉苏木的马旭晨、朝格图。

云南大学姚继德博士。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龙旺边村、兰家村的村民杨士林、兰卫红、兰卫军。

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的马金山。

云南省新平县高粱冲村李世明教长、杜家喜管事。

云南省新平县平甸乡扒枝里村马福明教长、沐忠涛管事。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政协副主席陈龙文、原县妇联干部马玉芹。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坝子士庞村、鸡鸣村和三枚村的王亮斗、马根源、马登明、马初银、马月恒、马德升、马尚先、马康华等。

青海省民委马忠编审。

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德二村、黄吾具村马黎明村长、马维忠村长。

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的韩占龙、韩占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占海、宗教局长多杰。

在调研中以上各位曾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与帮助。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马凤霞女士为书稿提出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怀中研究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余振贵研究员也给予许多指导,宁夏人民出版社杨小琳女士为本书编辑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