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熊维尼(共2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A.A.米尔恩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米尔恩最初创作小熊维尼的故事,只是将自己在床上讲给儿子的故事写出来。虽然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熊的故事,但实际上,这是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的故事,它讲的就是美好的童年。

维尼与男孩克利斯托夫·罗宾以及小猪、兔子、老驴、小老虎、猫头鹰和袋鼠一家快乐地生活在森林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作家用生动的语言突出表现了小动物们各自活灵活现的性格:小熊威尼既憨厚又机智,小猪胆小怕事,老驴情绪忧郁,小老虎爱跳爱闹,猫头鹰爱思考……总之,他们具有机智勇敢的精神和团结友爱的情怀。

全世界最经典的卡通,本书共两册,中英文各一册,献给小朋友以及英语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小熊维尼是小男孩克里斯朵夫·罗宾的玩具熊,也是一只爱吃蜂蜜的熊。罗宾和这只熊住在一个叫“百亩森林”的地方,这里还有许多动物邻居,小猪皮杰、野兔、老毛驴咿呦、猫头鹰、袋鼠妈妈、袋鼠小豆……在这片充满神秘的森林里,在充满了同情心、惹人喜爱的小熊维尼及他的好朋友之间,一个个动人有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目录

序言

1.小熊维尼和一群蜜蜂

2.小熊维尼拜访野兔,被困在一个狭窄的地方

3.噗和小猪皮杰去打猎,差一点捉住了一只大臭鼠

4.咿呦丢了尾巴,小熊维尼帮他找了回来

5.小猪皮杰遇到长鼻怪

6.咿呦过生日,得到了两个礼物

7.袋鼠妈妈和小袋鼠来到了森林,小猪皮杰洗澡

8.克里斯朵夫·罗宾带领大家去北极踏写

9.小猪皮杰被大水围困

10.克里斯朵夫·罗宾为维尼举办宴会,我们就要说再见了

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吴卓玲)

试读章节

小熊维尼和一群蜜蜂

艾德熊来啦,现在他正从楼梯上下来,跟在克里斯朵夫·罗宾的后面。“砰——砰——砰——”,他的后脑勺撞在一阶阶楼梯上。据他所知,这就是他下楼梯的唯一方式,但有的时候,他也觉得下楼梯可能还真的有其他的方式,只要他能停下来,让头不再“砰砰”地撞在楼梯上,好好地想一想这个问题,哪怕只想一分钟,说不定他就能想出别的方式来。但是后来他又觉得,也许并没有什么别的方式。不管怎样,现在他已经来到了楼下,准备好被介绍给你们大家。他就是:维尼—噗—。

当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我会跟你们一样奇怪地问:“怎么回事啊?我还以为他是个小男孩呢!”

“我也这么想。”克里斯朵夫·罗宾说。

“那你就不能叫他维尼,不是吗?”

“我没有叫他维尼。”

“但是你刚才说的是——”

“他叫维尼一噗,难道你不知道‘噗’的意思吗?”

“啊,是的,现在我明白了。”我马上回答说。我希望你们也能明白,因为这就是你们能得到的所有解释。

有的时候小熊维尼喜欢在下楼玩点游戏,有的时候他又喜欢安静地坐在壁炉前听故事。今天晚上——

“讲一个故事怎样?”克里斯朵夫·罗宾说。

“讲一个什么故事?”我说。

“你能给小熊维尼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吗?”

“我想可以吧。”我说,“他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

“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因为他是那种熊。”

“噢,我明白了。”

“那你能给他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吗?”

“我会尽力讲的。”我说。

于是我就开始尽力讲起了故事。

从前,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可能是在上个星期五吧,小熊维尼以桑德斯的名义一个人住在一片树林里。

“‘以桑德斯的名义’是什么意思?”克里斯朵夫·罗宾问。

“意思就是说,他的门上写着三个金色字:‘桑德斯’,他就住在那个门里面。”

“维尼不是很明白。”克里斯朵夫·罗宾说。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气呼呼的声音说。

“那我就继续往下讲咯。”我说。

有一天他出门散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树林中一片开阔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中间长着一棵很高的橡树,从那棵橡树的顶上传来一阵很响亮的“嗡嗡”声。

维尼一噗坐到了橡树脚下,把头放到两只爪子中间,开始思考了起来。

一开始他对自己说:“那阵‘嗡嗡’的声音,意思就是说上面有什么东西,要是上面没有什么东西,你就不可能听到那种‘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如果有‘嗡嗡嗡’的声音,就一定是什么东西在发出那种声音,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发出‘嗡嗡嗡’的声音的,就只有蜜蜂了。”

然后他又想了很长时间,对自己说:“我知道,对蜜蜂来说,它唯一的目的就是酿蜜。”

然后他站起来,又对自己说:“酿蜜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我去吃它。”说完,他便开始朝树上爬去。

他爬啊,爬啊,爬啊,一边爬一边开始给自己唱起了一首小歌。那首歌是这样唱的:  

难道不好笑?

熊怎会如此爱吃蜂蜜?

嗡!嗡!嗡!

我不明白

为什么熊爱吃蜂蜜?

他往上爬了一点点……又往上爬了一点点……然后又往上爬了一点点。这时他又想出了一首歌。

想起来真是好笑,如果熊是蜜蜂

他一定会把熊巢修在大树脚下

如果蜜蜂真的变成熊

我们就用不着爬到高高的树上

那时他已经爬得非常非常累了,怪不得他会唱这么一首抱怨的歌。其实,他马上就要爬到树顶了,如果能再加把劲,踩到那根树枝上……可是……

咔嚓!

“啊,救命啊!”小熊维尼叫着,一下子就掉到了下面十英尺的一根树枝上。

“要是我能踩到——”他这么说着,又被弹出了二十英尺,落到了另一根树枝上。

“你看,我本来是要——”他解释说,可是话说到一半,他就已经头朝下,脚朝上地撞到了三十英尺下的一根树枝上,“我本来是要——”

“当然,这真是太——”他不好意思地承认,在说这句话的同时,他已经飞快地从六根大树枝中间滑了下去。“这下完蛋了!都怪我。”这么想着的时候,他的身子已经飞过了最下面的一根树枝,在半空中转了三圈后,维尼一噗非常漂亮地一头扎进了大树下一丛长满刺的荆豆树丛里。“都怪我太爱吃蜂蜜了。噢,救命啊!”

他好不容易才从荆豆丛里爬了出来,用爪子拔掉扎在鼻子上的刺,然后开始思考起来。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克里斯朵夫·罗宾。

“是我吗?”克里斯朵夫·罗宾用一种敬畏的语气说,他有些不敢相信。

“就是你。”

克里斯朵夫·罗宾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睛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脸颊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红。

于是维尼一噗跑去找他的朋友克里斯朵夫·罗宾。克里斯朵夫·罗宾住在树林另一头的一扇绿色的大门里面。

“早上好,克里斯朵夫·罗宾。”维尼说。

“早上好,维尼一噗。”你说。

“我想问问,你有没有气球之类的东西?”

“气球?”

“对,在我来找你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想:我想知道,克里斯朵夫·罗宾是不是有气球之类的东西。我一边想着气球的样子一边对自己这么说,我想知道你到底有没有气球。”

“你要气球做什么?”你说。

维尼一噗朝四周看了一看,确定没有其他人在偷听他们说话后,便把爪子放到嘴边,用非常小非常小的声音对克里斯朵夫·罗宾说:“蜂蜜!”

“但是你用气球怎么能找到蜂蜜?”

“我会的。”维尼说。  真是凑巧,你昨天刚好去小猪皮杰的家里参加了一个聚会,你为聚会带去了一个气球,你带去的是一个很大的绿色气球。野兔的一个亲戚带去的是一个很大的蓝色气球,但是后来他忘了把气球带回家,也许是因为他年纪,太小,实在不应该参加聚会。于是你就把绿色的气球和蓝色的气球都带了回来。

“你想要哪一个?”你问维尼。

维尼把头放在自己的两个爪子中间,非常认真地思考了起来。

P1-6

序言

如果你正好读过另一本关于克里斯朵夫·罗宾的书,那你可能还记得,他曾经有过一只天鹅(或者也可以说那只天鹅有过克里斯朵夫·罗宾,我也说不清他们到底是谁拥有谁)。他曾经给这只天鹅取了一个名字:“噗”(原著此处为“pooh”,俚语即小孩子对大便的称呼)。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到后来我们说再见的时候,我们就把那个名字收了回来,因为我们觉得那只天鹅不会再要那个名字。结果呢,有一天艾德熊说它想要一个完全属于它自己的好名字,克里斯朵夫·罗宾连想都没有想,就立刻说:“你就叫维尼一噗吧。”就这么着,艾德熊变成了小熊维尼一噗。既然我已经给你们解释了小熊维尼的名字由来,那我就得跟你们解释一下其他的事情了。

要是你在伦敦住过很长时间,就不可能没有去过动物园。有些人去逛动物园的时候总是从一个叫“入口”的地方进去,然后他们用最快的速度经过了每一间关动物的笼子,直到最后,走到一个叫“出口”的地方,但那些善良的人则会直接走到他们最喜爱的动物面前,然后停在那里,不往前走了。因此,每当克里斯朵夫·罗宾去动物园的时候,他就会直接走到北极熊那里。他会对左边第三个管理员小声说几句话,铁笼子的门就被打开了。我们跟着他走进七拐八拐的走廊,爬上一段很高的楼梯,直到最后,来到一只很特别的小笼子面前。笼子的门被打开后,从里面会飞快地走出来一个毛茸茸的棕色的东西,这时你就会听见克里斯朵夫·罗宾高兴地发出一声叫喊:“噢,小熊!”然后一头冲进它的怀抱中。现在这只小熊的名字叫维尼,对于一只熊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名字啊!但是滑稽的是,我们也忘了“维尼”是应该在“噗”后面,还是“噗”应该在“维尼”前面,以前我们的确是知道,但后来就忘了……

我刚写到这里,小猪皮杰突然抬起头,用他尖利的嗓子对我说:“那我呢?你要怎么介绍我?…‘亲爱的小猪,”我对他说,“整本书都是关于你的故事。…‘这么说它也是关于小熊维尼的咯!”他尖声说。你看,就是这么回事。他一定是嫉妒了,因为他觉得小熊维尼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长长的一段介绍,但他却没有。当然,小熊维尼是大家最喜爱的,这一点绝对不可否认,但是小猪皮杰有很多小熊维尼没有的优点。比如,如果你要把小熊维尼带到学校去,那就不可能不被别人发现,但是小猪皮杰非常小,你可以偷偷把他塞进衣兜里,在你搞不清楚7乘以2到底是12还是22的时候,伸手去摸摸他倒是非常舒服的事情。有的时候他还会悄悄地从你衣兜里爬出来,钻进墨水瓶里玩半天。从这个方面来看,小猪皮杰的确比小熊维尼懂的知识多。但是小熊维尼一点都不在意,他会说:“有些人聪明,有些人傻。”他还真的说对了,的确是这么回事。

一写到这,其他所有的动物都开始叫道:“那我们呢?”也许最好的法子就是赶快停止这篇序言,我们还是马上开始这本书要讲的故事吧。

后记

我们小时候读过不少儿童故事书,也看过很多动画片,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小时候从来没有读过任何一本关于“小熊维尼”的故事书,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迪斯尼制作的“维尼”系列影片。直到接到这套原版故事书的翻译工作之前,我对于“小熊维尼”简直全无概念,只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熟。因此。当约稿人在电话里跟我说:“小熊维尼你知道吧?”,我只能不知所云地回答说:“哦——哦——”

两本薄薄的故事书,在我拿到手里时,我仍然以为那里面无非是一些简单幼稚的小故事,再配上一些天真童趣的插图——就像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小红帽与大灰狼》和《豌豆公主》那样的儿童读物,不过如此。我要做的仍然是枯燥无味的翻译工作。可是,一本书才翻译到一半,我就已经被那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彻底折服。它们完全突破了我对儿童读物的狭隘理解:如此巧妙的构思,精彩的对白,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令人捧腹不止的幽默场景……儿童读物能写成这样,实在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翻译到最后我才意识到,其实这套《小熊维尼》不仅是给孩子们看的故事,更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尤其对那些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刻困扰的成年人来说,它更像是一剂舒缓心灵的良药。在人们对于很多纯真美好的快乐已感觉陌生时,这些故事恰恰能带你回到儿时遥远而甜蜜的记忆中,仿佛你也置身于那个年代,说着同样幼稚直白的语言,干着同样无聊可笑的傻事,甚至梦见同样天真而荒诞的画面……所有这些我们天性中自然而生的快乐,都会从这套书的字里行间缓缓流出,注入到每一个读它的人的心灵,不论是无邪的孩童心灵,还是被现实繁杂的琐事污浊的心灵。

噗这头憨厚可爱的小熊是整套故事书的主角,对于它我不必再做进一步的介绍。在《小熊维尼》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A.A.米尔恩已经给出了一个孩子气的解释——它的名字来自伦敦动物园里一头叫“维尼”的熊,以及克里斯朵夫·罗宾曾经有过的一只天鹅。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噗的原型实际上就是我们熟知的玩具“艾德熊”,1921年,米尔恩的妻子从伦敦的一间著名店铺“Harrods”把它买回家,作为送给他们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一周岁的生日礼物。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基本上也都存在于作者本人(以及他的儿子)的真实生活中——小猪皮杰和毛驴咿呦是邻居送给克里斯朵夫·罗宾的礼物,袋鼠妈妈、小豆和跳跳虎则是后来作者和他的妻子送给儿子的,只有猫头鹰和野兔出自作者本人的虚构。r故事中的动物几乎全部来自育婴室,我的“合伙人”(我太太)先为他们设计好不同的声音及语言,然后在他们的主人(我儿子)的爱心照料下,每一个动物的特质则发展呈现为一个独特的性格角色。”——米尔恩1当所有这些角色,包括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被米尔恩安置到“百亩森林”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后,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世界就此诞生了。在《小熊维尼》原著的封套页上有一幅由作者谢巴德(Ernest H.Shepard)手绘的“百亩森林地图”插画,你能想象得到,“百亩森林”其实也是作者当时居住的周边环境的写真,也就是环绕着Cotchford农庄的那片名为Ashdown的森林。地图上标注了噗所住的树屋、克里斯朵夫·罗宾的树屋、猫头鹰的房子、小猪皮杰的家、咿呦的小角落、野兔住的那片沙地、袋鼠妈妈和小豆的住所,甚至还有故事中提到的发现“北极”的地方。这个独立的世界仿佛早已存在在那里,居住在其间的每一个人和动物,仿佛也和外界毫不相关地过着他们自己简单快乐的生活。

但是情况却并不是这么简单,当故事一步步展开,所有的角色都陆续登场后,这个独立的世界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画面。有人憨厚愚钝(例如维尼熊),但却总能逢凶化吉,招人喜爱;有人胆小谨慎却又好大喜功(例如小猪皮杰),结果却常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人悲天悯人,孤傲地生活在自己忧郁的世界中(例如毛驴咿呦);有人满腹心机(例如野兔),最后却搞得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喜欢摆出一副学究形象(例如猫头鹰),却又总是不懂装懂;还有现实生活中操心柴米油盐的平凡家庭妇女(袋鼠妈妈)和顽皮天真的幼龄儿童(小豆和跳跳虎)。克里斯朵夫·罗宾在故事里已不再是个儿童形象,反而更像是这个“百亩社区”的领袖,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成人的关爱和冷静,会在你气馁的时候给你鼓励,会在事情最困难的时候及时出现,帮你解围。与此同时,他也保留着孩童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例如带领所有的动物去寻找“北极”)。作为一部儿童读物的作者,米尔恩并没有狭隘地把眼光放在儿童单纯的心灵世界中,他试图通过“百亩森林”里的居民来对照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居民,讲述这些动物们的故事,其实也是在讲述人世间的故事,或者说,现代社会里成人世界的故事。

说到这里,有必要谈一谈米尔恩本人的经历。米尔恩因《小熊维尼》而成为闻名于世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本人却并不满于这个名声,因为他的个人志向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剧作家。从小米尔恩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数学天赋,进而就读剑桥三一学院研究数学,但他却在同时为该校的一本地下期刊《Granta》撰写文章,最后担任了《Granta》的编辑。毕业后,米尔恩加入了英国以讥讽时事著称的杂志《Punch》,担任编辑助理,一直工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期间米尔恩服役于英国皇家沃里克郡军团,在此之前他已经开始创作剧本。1917年,他将自己在服役期间发表的一部儿童剧改写了一本儿童诗集《从前从前》(《Once LJpon A Time》)。对此他本人的评论是:“没人搞得清楚这是给儿童看的,还是给大人看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好玩……他至少暂时让我们忘记战争。”也许正是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米尔恩和很多20世纪初的作家一样,开始无比向往和缅怀孩提时代纯真美好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曾经说的——“儿童的书是一定要写的,不过不是为了儿童,而是为了作者本人。”1924.年,他的另一本儿童诗集《我们非常小的时候》(《When We Were Very Young》)在英国出版后,立即赢得英美评论界的一片赞誉。1926年,在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6岁时,米尔恩着手创作这两本不朽的儿童名著《小熊维尼》和《维尼角落的家》。这两本书为米尔恩带来了巨大的名声,但他却在1928年后停止了儿童文学的写作,转而投身于神学辩论法。1938年,56岁的米尔恩发表了一部自传《现在已经太迟了》(《It’s Too Late Now》),根据儿子克里斯朵夫·米尔恩的说法,米尔恩在自传里对于“小熊维尼”只提及了“很不愉快”的八页。由此不难看出,《小熊维尼》这套儿童故事书倒更像是米尔恩无心插柳的结果。虽然他一生出产了数量众多的戏剧和小说,其中却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小熊维尼》那样引起世人瞩目。然而,也许能让米尔恩内心里获得些许安慰的是:他在儿童文学之外的写作经历,竟也不由自主地渗入了他笔下的百亩森林中——他所擅长的讥讽调侃,他所喜爱的戏剧化表现形式,这些特征都转变成了天真无邪的笔触,散布在《小熊维尼》的角角落落。

正因如此,米尔恩创造的那头没什么脑筋的熊,以及百亩森林里的所有性格各异的动物们,共同上演了一幕幕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一样跌宕起伏的戏剧。戏剧离不开巧合,《小熊维尼》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很简单短小,但却不乏巧合。例如维尼帮咿呦找到尾巴的那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咿呦丢了尾巴,维尼帮他找,于是维尼去请教猫头鹰,因为猫头鹰非常有学问。在维尼敲猫头鹰的门的时候,其实作者已经给出了暗示,但是他通过一连串的幽默的环节——门牌上的错别字和猫头鹰与维尼滑稽的对话——把读者的注意力岔开,最后才引向答案:原来咿呦的尾巴正是猫头鹰门口的拉铃。与此相似的巧合也体现在其他的故事中,通常,米尔恩也采用了现代故事片的叙事手法,分几条线索叙述同时进行的事件,最后,当这些事件汇聚到同一时间地点,故事的戏剧性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例如小猪皮杰和维尼为咿呦修房子的故事)。

米尔恩诙谐幽默的文体也在《小熊维尼》中有突出的表现,这种幽默着重地体现在人物的语言上。例如“小猪皮杰遇到长鼻怪”的那个故事,经过米尔恩在前面讲述的几条线索的层层铺垫,最后,当皮杰把困在陷阱里的维尼当作长鼻怪后。他惊恐万分地跑去找克里斯朵夫·罗宾,一路上高声呼救。为了表现出小猪皮杰有多么紧张,米尔恩重复了四遍皮杰的呼喊,但每一次皮杰的话都有些不一样——由于太紧张了,皮杰把“救命”喊成了“救密”,把“一头丑丑的长鼻怪”喊成了“一头长长的臭鼻怪”。看到这里,读者无疑会进发出畅快的笑声。

当然,除了这种直接的幽默形式之外,米尔恩还在故事中随时随处地放置了更多的冷幽默。例如猫头鹰搬新家的那个故事——袋鼠妈妈发现猫头鹰屋子的地板上长了羊肚菌,但是好面子的猫头鹰(同时也想证明自己学问渊博)硬说那是他洗澡用的海绵,结果被童言无忌的小豆捅破……像这样带有嘲讽色彩的幽默,显然米尔恩不是想让读《小熊维尼》的孩子们去参悟了解的,但是成年人却能一眼看透,报以会意的一笑。

谈到儿童文学中的幽默这个话题,我在翻译《小熊维尼》这套故事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好友讨论过。回想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儿童故事,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儿童故事,严肃说教的成分居多,而像《小熊维尼》这样风趣幽默的东西实在是不曾见到。好友的结论是:中国人天生就缺乏幽默感。此话的确有一定道理。“小熊维尼”所诞生的英国,向来崇尚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儿童文学的创作其实没有既定的条条框框,没有限定只是写给儿童看而必须灌输伦理美德。至少米尔恩打破了传统——《小熊维尼》是给儿童准备的,但它也是写给成年人看的。或许米尔恩只是随着自己的心意,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描写孩童时期的美好回忆,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教育下一代,但是,这样一部随意的作品却成为世界儿童著作的经典。回顾国内。今天中国的文化也逐渐摆脱了正统礼教的束缚,日趋开放。我们本国人若要创作新的儿童读物,何尝不可引荐《小熊维尼》的方式,多为孩子们添加一些轻松而贴近生活的幽默元素呢?

西方国家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媒体甚为丰富,迪斯尼就是其中的一个巨头。我们中国人接触到“小熊维尼”,多半都是通过迪斯尼推出的一系 列《小熊维尼》动画片。但是,稍微做一下考证就知道,“小熊维尼”其实并非美国土生土长的卡通形象,而是从英国,也就是米尔恩以及插画作者谢巴德的笔下引进过去的。1929年,米尔恩把《小熊维尼》及其所有派生产品的权利卖给了美国的一家施莱辛格公司,该公司股东斯蒂芬·施莱辛格(Stephen slesirager)于1953年去世后,《小熊维尼》的版权转而由他的遗孀谢利·施莱辛格(slaidey slesinger)继承。谢利又在1961年与迪斯尼签约,将“小熊维尼”形象使用权租给迪斯尼公司使用。1966年,迪斯尼推出了第一部小熊维尼动画片《小熊维尼与蜜蜂树》,从那以后,迪斯尼的维尼系列影片轮番上阵,小熊维尼也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由它派生出的产品比比皆是,从玩具、儿童服饰到电脑桌面和学习软件,谁能想到,这头憨厚可爱的小熊最后竟会成为迪斯尼最大的一棵摇钱树!

对比迪斯尼的系列影片和《小熊维尼》原著,我们能发现很多不同点。首先在人物形象上,迪斯尼对原著中的维尼熊和其他动物都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原著的插画更突出写实,尽管只是简简单单的素描,却又不失生动细腻,画面中渗透出的一股灵气不经意间就会把你带回遥远的儿时浪漫中。谢巴德在《小熊维尼》中的创作堪称儿童文学插画的经典,这也是为什么迪斯尼的维尼影片推出后,立刻遭到了众多谢巴德推崇者严厉抨击的原因。再说到人物性格,迪斯尼也在原著的基础上做出了修改。米尔恩笔下的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它们更像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善恶兼备,不时地也会泛起私心杂念。而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动物们几乎都是干净纯洁的,即使有它们各自的小毛病,最终表现出来的还是友爱互助这些人们更愿意向孩子们灌输的美德。这里并不是想评价迪斯尼的改编与《小熊维尼》的原著到底孰优孰劣,毕竟,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心境也会让作家写出不同寓意的作品。

从一个普通孩子手边的玩具,到一本儿童故事书的主角,再到响誉全球的卡通形象,噗从它诞生那天起,已经度过了漫漫的80年岁月。而今,我终于弥补了小时候从未读过《小熊维尼》的遗憾,同时也庆幸能有机会翻译如此一套精彩的故事书。《小熊维尼》的原著语言淳朴优美,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的很多幽默之处也正是通过一些双关语和词语的拼写表现出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尽量反映出原著的特色,同时又便于中国读者理解,也就依据中文习惯做了相应修改。翻译中若有错漏,希望读者予以谅解。但愿这套中文版的《小熊维尼》故事书能尽量如实地展现出英文版的原貌,让所有读它的人,无论孩童还是成人,都能跟随这头没什么脑筋的熊,走进那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书才翻译到一半,我就已经被那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彻底折服。它们完全突破了我对儿童读物的狭隘理解:如此巧妙的构思,精彩的对白,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令人捧腹不止的幽默场景……儿童读物能写成这样,实在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翻译到最后我才意识到,其实这套《小熊维尼》不仅是给孩子们看的故事,更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尤其对那些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刻困扰的成年人来说,它更像是一剂舒缓心灵的良药。

从一个普通孩子手边的玩具,到一本儿童故事书的主角,再到响誉全球的卡通形象,维尼——噗从它诞生那天起,已经度过了漫漫的80年岁月。而今,我终于弥补了小时候从未读过《小熊维尼》的遗憾,同时也庆幸能有机会翻译如此一套精彩的故事书。

但愿这套中文版的《小熊维尼》故事书能尽量如实地展现出英文版的原貌,让所有读它的人,无论孩童还是成人,都能跟随这头没什么脑筋的熊,走进那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

——吴卓玲(译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