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子的传说一直带有神秘色彩。作者以全新视角,特别是站在道家弟子的角度,全方位记录了老子生平、老子在世俗眼中的地位和在道家弟子眼中的地位、《道德经》以及老子在文化史上的地位等。该书客观、生动、实用,记载了一个鲜活的老子。该书参阅了许多堪称珍贵的史料,值得读者珍藏,并配图片150余幅,适合各阶层读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子的传说(珍藏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崇静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关老子的传说一直带有神秘色彩。作者以全新视角,特别是站在道家弟子的角度,全方位记录了老子生平、老子在世俗眼中的地位和在道家弟子眼中的地位、《道德经》以及老子在文化史上的地位等。该书客观、生动、实用,记载了一个鲜活的老子。该书参阅了许多堪称珍贵的史料,值得读者珍藏,并配图片150余幅,适合各阶层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老子的人生经历,一直带有颇多的神秘色彩。作者以全新视角,特别是站在道家弟子的立场上,全方位记录了老子的生平、老子在世俗眼中的地位和在道家弟子心中的地位、《道德经》以及老子在文化史上的地位等。该书客观、生动、实用,记载了一位鲜活的老子。 目录 上篇 老子的传说 《史记》中的老子 世俗中的老子 道教徒心目中的老子 下篇 《道德经》综释 道之始——《道经》上 道之兴——《道经》下 道之德——《德经》上 道之用——《德经》下 附录一 道教文化的发展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功用 附录二 道教文化诗词欣赏 试读章节 【紫气翁出世化民】 轩辕氏治世已久,欲寻贤能者让位。他听说“祝融”能通物类、谐神明,且能为民众祝说病由、解除痛苦,就传位于他,此即流传后世的《祝由科》。 且说赤精子自上次告别黄老,又经历了好几万年,忽思心萌动,就决定往须弥去见黄老。等他到时,木公、金母、水精子先已到达。黄老说:“五行各一方,一时齐集,是不是又有什么大的举动要发生呢?”赤精子拱手而言道:“人禀承‘清气’而生的,为圣为贤;禀承‘浊气’生的,为邪恶淫乱之徒。更有四洲的边缘乡民,他们的形貌特异、高矮胖瘦、种种不一,是他们的气血有偏差,还是天地的赋予影响不同?” 黄老回答说:“我观察天地六合之内,凡人的性命,实在是由于上天赋予有关。至于形体有差异,或许是地域环境所导致,或阴阳气候偏胜偏弱而影响。如纯阴的地方,照井浴身,片时即可怀孕,且生的全是女子(此即《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来历)。纯阳的地方埋肝藏肺,过一年就可复苏,于是就成了丈夫之国。更有三个身子而无肠,表里紧缩,胸股奇特,只有一臂。巨阳脉太盛,而致三头;厥阴脉反常,脚后跟逆连在一起。至于大人国、小人国,是地脉厚薄不同所致。早夭国、长寿国,是肾亏、肾盛不同。结胸贯胸,是身有损益;三目四目,是肝窍有余;白子黑子,是本阴阳之色;羽民毛民,是与禽兽有交;肾通耳窍,太过则会耳垂于肩;舌连心苗,略旺则舌有两尖。目聚五脏的精华,五脏之气不足,则眼目深陷眼眶内;齿属肾经的寒骨,气盛则齿硬如金石。还有手臂细长,手足特异;身材幼小,如同婴孩。黑腿红脚,是水火相互纠结于下部所致;柔弱干枯,缺乏生气,是金木之气未配于上停(作者注:此段内容从理论上看,应该成立;但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多见。神话历史小说《镜花缘》中有不少这样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一看)。以上都是略举其大概而言,我推测其道理不外乎这些。此类族人本性愚钝纯朴,良善者较多,即便有几个凶顽的,时间长了也被善化了;不像南洲的人,大多奸诈刻薄,即便间或有圣贤而治世,也难改变他们的心性。” 水精子说:“道长所讲,理义甚是精细微妙。但不知南洲的人,为何比较容易繁殖,比之其他诸洲要高出十倍?起初他们散居四方的时候,到西北方的人虽少,而到如今,经历了几万年,还是不甚太多,是不是也与地理环境的差异有关?” P40 序言 诸位在细读这部书之前,我想先引用老子的一段话作为本书的前奏,并借此谈一下我对老子的看法,以及对他的不朽名著《道德经》的研习过程。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有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人生天地之间,由于每个人先天秉赋的差异,以及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使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有所不同,那些博学多才、志向远大的人士,一旦接触到天地间的至理妙言,便会勤奋地去研习它,并身体力行地去付之于实践之中。而学识、志向稍差一点的中等人士,在接触到天地间的至理妙言时,由于难以完全领悟其中的道理,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间,于是便会出现有时记在脑海、有时又是一片空白的现象。至于那些学识浅薄、智力低差的未经启蒙的人士,在接触到近似天道的至理妙言日寸,便会不由自主地开怀大笑,认为这都是些傻话、疯话;然而,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因无知而带来的惩罚时,他又会嘲笑自己,从而再次学习这些至理妙言,并用心地去体会、玩味。 其实,从医学角度讲,人的智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之所以会出现上、中、下三种不同的个性标准,这跟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求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老子并不是在嘲笑那些无知的下士,相反的却是在鼓励这批人,所以才会有“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 由此可见,老子的学说,从表面上看起来虽有些迂腐,甚至有些消极,但在迂腐、消极之中,却包含着人世间的天地至理。老子不在乎世人的嘲弄和讥讽,而是自甘人下、孜孜不倦地向世人讲述着他的哲学思想,并不时地身体力行,同时去“证道、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痴迷的“下士”、“中士”,在老子的言行启示下,而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大德名流。 记得在中学时代,由于酷爱道教养生哲学理论,故一直追寻“道”之本源。还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位大学校友那里有幸见到了一本名叫《老子的智慧》的书,是一本《道德经》的释本。初看此书,也像众多“下士”一样,觉得其间许多言论太过迂腐、消极,于是不久便放置一边。 后来,随着自己知识面的不断增长,越来越觉得自然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哲理,好像都已经被老子的“道德五千言”所涵盖。 自此,我渐渐地由“习道”至“参道”,又从“参道”转至恍恍惚惚地“悟道”。 踏上社会以后,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和社会上种种思潮的影响,我曾一度中止了对《道德经》的研习和体悟。直到四处奔波、上下求索地探寻人生真谛之时,才在无意间来到道教祖庭、号称“人间仙都”的陕西终南山楼观台说经台。 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几位对“道”颇有研究和体悟的贤能志士。在他们的一再邀请和劝说之下,我正式皈依了“道门”,做了一名“六根”不太清净的“玄门隐士”。 翠绿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净化了我的心灵和视野;伴随着道友们的朗朗诵经声,我更进一步体悟到了《道德经》的真正内涵。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道”不迷人,人自迷之。 “道”之“无为”,并非让世人一无所事,一生无为,而是应顺“天理”——也就是“自然法则”,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若是违背了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则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一个通晓天地至道、明晓人世至理的人,是绝不会被俗世所累的,也不会在所谓的人情中迷失。 老子立身行事,徐缓而不求多事;深信无为,讥笑智巧;人们都力求多福,唯有老子委曲求全,老子说:“只要能免于祸害就好了。” 老子以精深为道德的根本,以节俭为行为的纲领,并说:“过坚则易毁,过锐则易折,待人宽厚就不会有损伤。” 所有这一切,正是华夏先哲——老子的品德。 对于一个有幸出生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人,并能有幸阅读圣哲老子的至理名言,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 但愿得到这部书的人,能循着老子当年走过的足迹,去领悟、体会老子那富含哲理的五千名言。 倘若能够如此,我心足矣! 王崇静 2005年9月于陕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