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本生存手册,用来帮助大学教师们克服那些反复发生的问题,摆脱种种进退两难的困境;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情况都是无可回避的。另外,所有大学教师都会时不时地体味到一种无能感和负疚感,因为他们总是误以为其他同事个个都是得心应手的教学模范,只有自己才老是掌控不了课堂;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减轻他们的这种感觉。最后,本书还是对我从前一个时期的教学生活的回应:在那些日子里,课堂中发生的一切总是不能按照我事先写好的脚本发展;学生上完课离开时,并没有因为实现了自我而面带微笑,相反,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愤怒、困惑或怨恨。
本书的开篇第1章写的是教学体验。这一章借鉴了以往对教师想法的一些研究,强调了教学中混沌无序的不可预见性,以及人们对教学活动种种深入内心的体验方式。我探讨了这个职业所特有的风险,并就教师怎样才能在无从预测、疑虑丛生的课堂里生存下去——乃至获得成功——提出了建议。本章末尾还探讨了教师应如何逐步形成自己心目中有关高校教学的真理。
第2章集中论述了弄清楚教学目的的必要性。我认为所有教师都必须归纳出一套批判性基本理念来指导实践——即他们要向哪里去以及为什么要去那儿。这样做无论在个人、在政治上、职业上还是教学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建议,最适宜高校教学的基本理念应当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我还引入了批判性回应式教学的概念——这种教学受批判性基本理念的指导,同时又能顺应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堂生活里的各种环境变数。
第3章、第4章和第5章里进一步阐发了批判性回应式教学这一主题。我在这三章里探讨了教师怎样才能发现学生体验学习的种种方式,并提出什么样的研究能揭示出学习过程中的典型节奏。我还分析了教师如何才能对这种节奏作出回应并据此进行教学。
第3章描述了怎样利用关键事件和学习日志来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他们对教师行为的看法。我主张教师应研究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亲身经历,并以此作为在教学中获得领悟的一种重要手段。我还概述了切身体验学习过程怎样可以成为教师培训的一条有用途径。
第4章阐述了有关关键事件的应答、学习日志以及纪录了学生学习体验的各种研究报告所带来的启迪。
第5章探讨了教师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调整他们的教学实践,以顾及学习过程的各种节奏。
在第6章里,我认真思索了讲课这一形式——这大概是高校里最常用也是最常被滥用的教学手段了。我阐述了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时讲课才是最恰当的手段,并就如何把讲课变得尽可能的生动活泼和发人深省提出了几条建议。
第7章和第8章分析了教师怎样才能确保他们组织的讨论公平、中心明确并得到认真的执行。在这两章里我提出了讨论组织者应采用的几个重要的准备步骤,并深入探讨了他们所面对的最常见的一些困难。我提供了一些指导原则:怎样发起讨论,怎样对付过分健谈的学生、鼓励沉默寡言的成员,怎样减少分析问题时的思维混乱,怎样避免一锤定音的总结性发言,并保护少数人的观点。
在第9章里我考虑的是应当何时以及怎样来运用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关于这两种教学手段和它们一些有趣的变种,例如批判性辩论赛和角色逆转,我都举了一些实例。
怎样给学生有助益的评价——即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东西的那种——是第10章的中心内容。这一章在开篇处就有益和无益的评价各举了一些例子,辨明了有益的评价的主要特征,并就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评价学生的技巧提出了建议。
第11章论述的是所有教学问题中最复杂的那些——为什么有些学生对学习会抱有如此强烈的抵触情绪?教师对这种抵触情绪应该作什么反应?我检视了导致学生抵触学习的最常见的几个原因,并详细阐述了教师应对时可采用的具体行动。
信任是一切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基础,第12章里探讨的是信任的重要性。在此我略述了教师可靠度和教师权威性的构成要素,并总结出教师用以培养学生信任感的几个重要步骤。
在第13章里,我分析了政治因素——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影响教学实践的几种途径。我提出了几条政治生存策略,分析并总结了高校教学的政治价值标准和政治目的。 第14章以17条教学技巧原理的形式,对之前13章里出现的大多数主题进行了总结。本章开篇部分探讨了人们如何界定有效性,结束部分告诫读者切勿不加辨别、盲目接受我的17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