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承继了太史公文心、史笔与哲思三位一体的写作艺术,从一组组小人物身上展现出大时代的沧桑巨变,堪称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社会的一部《史记》!本书对当代文学最宝贵最独特的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月清音--社会变革人生百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金后子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承继了太史公文心、史笔与哲思三位一体的写作艺术,从一组组小人物身上展现出大时代的沧桑巨变,堪称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社会的一部《史记》!本书对当代文学最宝贵最独特的贡献! 内容推荐 “日”,就是关怀社稷的宏大叙事。书中的《孟良崮感怀》指点兴己,思索凝重,充满对生命的尊崇和礼赞,读后让人唏嘘不已。又如《解读聊城》、《江苏之行》诸篇,仰俯天地,顿挫古今,追寻历史风云中的规律,笔力雄健,情感炽烈。读这些文章,如沐火热的阳光,让人由衷钦佩作者爱国爱民的豪情! “月”,就是洞幽烛隐的生活随笔。该书的主体是大量描摹饮食起居的篇什,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大有深意。从《看电影》到《过中秋》,用司空见惯的事物串起时代的变迁;从《娶新娘》到《田牛》,以入木三分的特写凸显人生的辛酸。读这些篇章,如同月下散步,使人深切品味到浮花生活背后的甘苦,久久不能释怀。 “清”,就是爱憎分明的人文关怀。中国历代文人,大多是由草莽而入庙堂,从庙堂而趋江湖,无论布衣将相,往往借诗酒文章浇洒心中块垒,故人以文传,文因人贵。如唐宋八大家中,不管古文领袖韩昌黎,还是散文宗师苏东坡,都在宦海浮沉中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从而迸发出穿透历史的光芒。金后子先生可谓是这一文学传统在当代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从农门到校门,从工厂到机关,愈挫愈奋,艰苦备尝,故其文章满怀赤子之心,心系天下苍生,鞭挞至伪至丑,讴歌至情至性,是一篇篇清风颂,是一首首正气歌。古人云:出山要比在山清。这个“清”字正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 “音”就是明白如话的写作风格。古有白乐天写诗,“老妪能解”;今有金后子作文,市井风行。从《盘点我的2004》、《忆苦思甜》等文章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金后子先生善于从社会生活淘金,向劳苦大众取经,文风朴实无华,用语自然清新,带着泥土芳香,带着山野气息,在当今欧风美雨,惯于谈玄的文坛,诚可谓难能可贵! 目录 序 孟宪杰 那年那月 半个世界的岁月 悲壮的一幕永系心间 电话的变迁 电闸,是我拉下的 非常时期 狗胜参军 好像睡在马路上 吞噬生命的黑洞 灰暗的夏天没有雨 今昔得失 看电影 客从故乡来 酷热难当谁思农 两次“反潮流” 两个第一次 两棵苹果树 两片PPA的故事 买肉 麦收印象 卖扒鸡的老乡 漫漫住房路 娘,儿要上学 农转非 女儿初长成 平淡是真 清明,那两个煮鸡蛋 清明思母 娶新娘 身份证 失而复得的三千元 暑假打铁 为了那碗面条 喂,有事吗? 一只小木箱 忆苦思甜 又闻高考 日月清音 办证 保修一年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大海的诉说 灯 等 顶替 父亲 过生日 过中秋 孩子,你在哪里? 寒夜传来建楼声 河边的笛声 河边的剑兰 家里要停四天水 角色转换 看奥运想到的 命运的玩笑 女大也恐慌 盘点我的2004 青年俱乐部 人过四十莫谈岁 生活之趣 收废品的王育军 双休日 送别忧思录 同学聚会众生相 退休,他上交了“小金库” 我不下海 我带女儿看升旗 五头加一头 喜欢才能发现 先考孩子,后考家长 兄弟俩 阳光100听蛙声 养狗者,我想对你说 夜晚的电话 雨伞 只吃水饺 水墨人生 不宜往南 厂里来了四个学生 车牌 弟兄们 电话无应答 该凉不凉不正常 孩子住校以后 假戏真唱 人事无休 老陈再婚 两次半 你瘦了 三斤葡萄 三年之后 手机 书画的悲哀 谁最可信 他吃斋了 他又吃上了窝窝头 他又穿上了老布鞋 他又骑上了自行车 田老牛 希望寄予后代 早晨的电话 这几天怎么了 专吃窝边草的“兔子” 自助餐 参赞天地 春到玉清湖 从河北到山西 登滕王阁 啊,百脉泉 江苏之行 解读聊城 临沂之旅 没有阳台的房子 孟良崮感怀 南国的初冬 亲吻朱家峪 泉(外二首) 桃花山 寻石到明水 雨中的阳光100 龙洞行 跋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居住的小区养狗者越来越多了。 每到傍晚,男男女女,领着各色各样的狗走在小区的马路上,一幅洋洋自得、耀武扬威的样子。 有一天,我偶尔听到了两个女人关于养狗的对话。A说:“现在这些小家伙,越来越难养了,这也不吃,那也不喝。这不上个月光伺候它就花了五百多块。” “嗨,花点钱倒无所谓,俺家的小东西可不让人省心了。有一天夜里,我睡得正香,突然觉着身下凉兮兮的。开灯一看,原来是它不知什么时候爬到我们的床上给尿了。我赶忙喊醒保姆,折腾了半夜。”B对应着。 “最近你那儿子学习怎么样?今年该上高中了吧?”B问A。 “还他妈的上高中,快把我气死了,光知道玩。中考成绩下来了,七门课加起来165分。哎,随他去吧!”A答道。 B又说:“管这么多干么?自己高兴一天算一天!” 就在她们对话时,身旁两位清洁工正汗流浃背地清扫着马路。他们为了300元的月薪,每天起早贪黑,为小区保洁。最令他们头疼的就是每天清理那随时出现的狗屎狗尿。 回家后,养狗者与清洁工的强烈反差,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对养狗者说,你们是否知道:在同一个屋檐下,有多少人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同一族群里,有多少家庭为筹集孩子的学费而垂泪;在同一片蓝天下,有多少患者因交不起医药费而不得不忍受疾病的煎熬。 我来到窗台北望。啊,透过对面一户人家的窗口,正见一中年男子光着膀子,仰卧在宽大的沙发上,边看电视,边与他那大如牛犊狗的在接吻,并不时地用手抚摸着狗的毛发。一幅全然不顾、悠然自得的样子。 恶心,我有了一种要吐的感觉。这时,我真想跑过去扇这家伙一记耳光。 回到书房里,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烦躁,干什么都没了心思,顺手翻着一本小册子。突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话语映入我的眼帘,这是出自孟子之口。两千多年的他,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历尽艰辛,发奋图强,终成领骚华夏的思想家。那时,养狗者多少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奢靡之风已经盛行。不然,孟子就不会有这么深的感悟。是啊,人间的世态炎凉,高低贵贱,使他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秉性太了解了,很多很多的中国人一旦能吃饱肚子,就开始追求淫乐,就开始玩物丧志了。 所以,以上的话,也就道出了孟子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忠告和无奈。可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又有几人能听进孟老夫子的话呢?前几天读苏智良先生《毒品与中国社会》一文,仅明、清以来,中国长年坚持吸毒者就达2000万人以上,有些人甚至把其视为显耀身份与地位的资本。 吸毒,使国库亏空,整个民族毫无斗志。在那灰暗的世界里,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是随波逐流之徒,清末的曾国藩就是一个典型的明白人。他官至两品,却令所有家人男耕女织,可谓用心良苦也。世人对他的评价是:以中人之质,修成了万世完人。面对一个个昏庸的官吏和无数的纨祷子弟,他清醒地告诫人们:“官宦之家富不过两代,商贾之家富不过三代,耕织之家富不过四代,唯有礼义(意在作学问)之家方能代代不衰。” 是呀,历朝历代多少达官贵人、商贾巨子,都想把一生积攒的财富留给后代,让他们好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恰恰是事与愿违,其结果是弱化了子孙们的能力,以丧志败家而告终。“儿不如我,留钱奈何。儿比我强,留钱何用”这是多好的至理名言呀! 所以,我由衷地劝告那些比富斗阔的养狗者,赶快把狗赶走吧。请你们把多余的钱,捐助几个失学的儿童,救助几个弱势的家庭,多孝敬一下高堂的父母,勤于教育自己的子女。“行善积德,而神明自得。”他们会给你带来比养狗不知要好多少倍的幸福、快乐和回报的。 就在我写完这段文字的时候,桌上的电话铃响了起来:家乡一幼时的伙伴,因身患肾病无钱医治而亡,年方42岁。 我欲哭无泪! (写于2004年8月29日) P235-237 序言 2000年年初,“三讲”工作进入紧张阶段。一天,偶有闲暇,拿一份小报浏览,发现一篇题为《桃花山》的散文。文中,情景交融,清新隽秀,给人一种非读下去不可的感觉。我从中看到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变化,更体会到了作者深厚的社会阅历和民本思想,以及那敞开心扉和读者沟通的真诚。细看,文章的署名是金后子,并不相识,问了几个人也不知道。最后,打听到作者还是市里派来的“三讲”指导组成员,是济南市委机关的干部。当时没有机会接触,但“金后子”这个名字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头脑里。 一年之后,因工作调整,也是一种缘分,我和他聚在了一个办公大楼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偶有空闲,便凑在一起,海阔天空,谈天说地,说书论道。从对形势变化由衷的高兴,到对存在的某些社会问题的担心和隐忧,无所不谈,很是痛快。他思想深邃,见解独特,性格豁达。风趣诙谐的语言,常常让人哈哈大笑,在笑中却能给人以启迪。经常接触发现,他最令人佩服的,还是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可能与他从小的经历有关吧。我很喜欢这样的年轻人,所以能与这位小老弟交往是一种幸事。 既然是朋友,又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虽然我长他十几岁,但丝毫没有带来彼此交流的障碍。夕阳下,晚风中,沿着弯弯的河道,漫步在古老的小巷,一起追忆那艰辛的岁月和刻骨铭心的往事,共同探讨人生的感悟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他放牛,打柴,求学,进城,立业,成家,风风雨雨,沟沟坎坎,艰难的奋斗历程,丰富的人生经历,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听之令人动情。记得有一次,我把《疯娘》推荐给他,读后他感动的热泪盈眶,可能他有类似的经历,也可能他是一位性情之人,但至少表明他有一颗真挚的爱心。他说,我也要写,把我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写下来,作为社会大变革的见证。 两年后,当我们再次谈及写作的话题时,他竟把一本厚厚的书稿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我很吃惊,因为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人到中年的他,仅用两年的时间,工作之余,就写了120余篇,足有三十多万字的各类短文,可想而知,他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啊!手捧书稿,使我想到了孤灯下,奋笔疾书,那张苦苦思索的面孔和成稿时那张充满喜悦的脸庞。这期间,在机关竞争上岗中,他还以优异成绩被提拔为处级干部。 他让我给他作序,我认为自己没有这个水平,但又无法推辞。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我觉得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不是文化太多了,而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得还不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应该加强这一点。所以作为一个比他年龄大一点的人,还是应该接受他的这一要求,也算是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我读过他的部分文稿,常常被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所打动。他的文章,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和记载,更是对当今社会变革的赞扬和歌颂。同时,也是对人生真实的写照和世态人性的诠释。文中,既有催人泪下的情节,又有对生活的感悟和沉思;既有发人深省的见解,更有促人奋进的激情。犹如一股股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又像滚滚波涛,冲击着人们沉淀于头脑中的污垢。 至美素璞,物莫能饰。这些散发着泥土芳香和时代气息的文章,完全是他的心声,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尽管文中某些思想表述难免有些偏颇,一些观点还值得商榷,有些文字还缺乏推敲。但这只是一个从公文写作到文学创作转变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这本书会像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肯定有一定的读者群体,特别能得到农村进城者的青睐。相信,他在听到各种建议之后,定能不断总结提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至在今后的文学道路上走的更远,更远 万事开头难,可贵的是他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 后记 我是不懂写作的,更没有通过写作而成名成家的奢望。 可自过了不惑之年后,不知什么原因,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自己是幸运的。忆想当年,假如赶不上恢复高考制度,从小放牛打草的我,按自己的年龄早已成了“缺牙少口”的小老头了。所以说是伟大的社会变革,使自己的经历复杂起来;是伟大的社会变革,使自己的视野开阔起来;是伟大的社会变革,使自己的感悟丰满起来。 我们有幸,一次次见证了历史;历史有幸,一次次亲历了伟大。是啊,伟大的社会变革,经济的迅猛发展,东西文化的交流,使新老社会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撞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意识空前活跃,人情世故更趋多元化。 基于此,无论自己亲身经历的,还是所见所闻的,总认为有责任记录下这段鲜活的历史。如此,才无愧于这伟大的变革时代。有了这样的原动力,所以也就引发了自己搞点创作的欲望。可从小“喝的那点墨水”是有限的,非马非驴地乱写一通后,才意识到所写的东西驴唇不对马嘴,前言不搭后语。以至劝朋友阅读自己的文稿时,先有言在先——重内容,轻形式也。每每想来,多少都有些后怕,以至几度产生了放弃“写下去”的念头。 可能是本人的“执著”打动了周围的人,也可能是共同的经历引起了共鸣,也可能是所写的东西确实有点价值。当自己有了将所写的东西汇集成册的时候,欣然得到了很多老领导、老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孟宪杰先生为该书作了序,苏涛先生写了跋,张成武、曹明绪、李树森先生为我出书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和技术指导。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书稿逻辑不清、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下,吕宏、孙万林、迟蕊、张莉、王欢、王艳玮等兄弟姐妹给了鼎力相助,默默地充当了书稿的“纠错员”,这才得以顺利成稿。否则,不知会闹出什么笑话。在此,对以上领导、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但书中肯定还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望广大读者予以及时的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再则,书中有些文章(特别是《水墨人生》部分)的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之处,敬请大家原谅。谢谢! 作者 2005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