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烛死水/经典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闻一多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烛》于1923年初版,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其中的诗多写于留美期间,“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死水》于1928年出版,是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中的诗多写于诗人回国之后。在国外时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到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本书是以上两部诗集的合集,同时也收录了闻一多的集外诗,包括《真我集》中一部分未编入《红烛》的诗和新发掘的为《闻一多全集》所失收的佚诗《凭藉》和英文诗《另一个“中国仔”的回答》,期待读者读后对闻一多其人其诗有新的理解。

内容推荐

《红烛》于1923年9月初版,泰东图书局印行,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其中的诗多写于留美期间,某些诗有唯美倾向,如《色彩》是对超然一切之上的“色彩”的崇拜,《剑匣》是一种艺术之梦幻灭的悲哀等,但贯穿整个诗集的主导精神,是一个热血青年对真理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和对黑暗世界的批判,其中“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孤雁》、《太阳吟》、《忆菊》等一系列诗篇,都袒露着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在形式上《红烛》是一种自由体,接近郭沫苦的《女神》那种浪漫主义情调和气质。

《死水》于1928年1月出版,是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中的诗多写诗人回国之后。在国外时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到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这种感情的巨大反差,使诗人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如《发现》、《死水》等诗篇就是如此。此外,诗集《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的色彩和诗的感情色彩融为一体,以精密的构思凸现诗的神韵,用鲜明的对比加强诗的力量。然而,对格律化的过分追求,也影响闻一多的某些诗篇的灵动和深厚。

目录

导言/陈子善

红  烛

序诗

红烛

李白篇

李白之死

剑匣

西岸

雨夜篇

雨夜

睡者

黄昏

时间底教训

二日庐

印象

快乐

美与爱

诗人

风波

回顾

幻中之邂逅

志愿

失败

贡臣

游戏之祸

花儿开过了

十一年一月二日作

深夜底泪

青春篇

青春

宇宙

国手

香篆

春寒

春之首章

春之末章

钟声

爱之神——题画

谢罪以后

忏悔

黄鸟

艺术底忠臣

初夏一夜底印象一一九二二年五月直奉战争时

诗债 

红荷之魂有序

别后

孤雁篇

孤雁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

火柴

玄思

我是一个流囚

寄怀实秋

晴朝

记忆

太阳吟

忆菊——重阳前一日作

秋色——芝加哥洁阁森公园里

秋深了

秋之末日

废园

小溪

稚松

烂果

色彩

梦者

红豆篇

红豆(共四十二首)

死  水

口供

收回

“你指着太阳起誓”

什么梦?

大鼓师

狼狈

你莫怨我

你看

也许——葬歌

忘掉她

泪雨

末日

死水

春光

黄昏

我要回来

夜歌

心跳

一个观念

发现

祈祷

一句话

荒村

罪过

天安门

飞毛腿

洗衣歌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集  外

园内

渔阳曲

大暑

闺中曲

醒呀!

七子之歌

长城下之哀歌

我是中国人

爱国的心

故乡

回来了

叫卖歌

纳履歌

南海之神——中山先生颂

秦始皇帝

抱怨

唁词——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

欺负着了

比较

鸟语——送友人南归

贡献

答辩

回来

奇迹

凭藉

八教授颂

Another“Chinee”Answering

译文

相遇已成过去

译文

诗的格律

试读章节

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

像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

于今却已姗姗移步出来,来到了池西;

夜飓底私语不知说破了什么消息,

池波一皱,又惹动了伊娴静的微笑。

沉醉的诗人忽又战巍巍地站起了,

东倒西歪地挨到池边望着那晶波。

他看见这月儿,他不觉惊讶地想着:

如何这里又有一个伊呢?奇怪!奇怪!

难道天有两个月,我有两个爱?

难道刚才伊送我下来时失了脚,

掉在这池里了吗?——这样他正疑着……

他脚底下正当活泼的小涧注入池中,

被一丛刚劲的菖蒲鲠塞了喉咙,

便咯咯地咽着,像喘不出气的呕吐。

他听着吃了一惊,不由得放声大哭:

“哎呀!爱人啊!淹死了,已经叫不出声了!”

他翻身跳下池去了,便向伊一抱,

伊已不见了,他更惊慌地叫着,

却不知道自己也叫不出声了!

他挣扎着向上猛踊,再昂头一望,

又见圆圆的月儿还平安地贴在天上。

P13

序言

读中学时学闻一多(1899—1946)的《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的义正词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选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这篇闻一多绝命词,其实是经过大大删节,与原始文本大相径庭的。尽管如此,我对这位上个世纪40年代不畏强暴的民主斗士仍然充满敬意,因为早已去世的闻一多与删节毫不相干。

闻一多的大名是深深镌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他是“五四”的产儿,早年在中国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校求学时就开始新诗写作,最初的一批诗作结集为《真我集》,1920年9月在《清华周刊》发表了他的新诗《两岸》,从此开始了他有声有色的诗人生涯。一年以后,他与梁实秋、顾一樵、吴景超等联手创办中国大学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清华文学社,进一步开展新文学创作和评论。

1922年夏,闻一多负笈美国,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美术学院深造。闻一多虽然选择了美术专业,但他对文学的兴趣还是远比美术浓厚,深切关注新诗发展方向。就在留美期间,闻一多在上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新诗集《红烛》,用炽热的诗句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情感和对祖国的眷恋与挚爱。

1925年夏,闻一多提前回国,在北京加入新月社,与徐志摩一起成为新月社的台柱和灵魂。他积极参与《晨报·诗镌》的创办,接连发表新诗《死水》、《春光》、《黄昏》和论文《诗的格律》,有理论有实践地提出新诗也应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随后他又与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合作,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编辑《新月》月刊,使新月社进入全盛期。1928年1月,闻一多的第二部新诗集《死水》问世,这是中国新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重要诗集,正如沈从文后来所评论的,“《死水》一集在文字和组织上,所达到的纯粹处……而另外重新为中国建立一种新诗,完整风格的成就处,实较之国内任何诗人皆多”,“《死水》当成为一本更不能使人忘记的诗”(引自《论闻一多的<死水>》)。

应了“见好就收”的古训,闻一多在新诗创作达到巅峰之际突然收手。1928年秋,闻一多出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两年后转任青岛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32年重返母校任中文系教授。其间虽也发表了“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徐志摩语)的长诗《奇迹》,虽也参与了《学文》杂志编务,但他决心“向内发展”,沉潜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了。

闻一多在古典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同样成果累累,成就卓著,但这已不属于我们所要讨论的范围了。整个40年代,闻一多在新诗方面的贡献就是编订了一部颇有特色的《现代诗抄》,写下了未完成的《八教授颂》而已,但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美的诗。

作为中国现代新格律诗的提倡者和实践者,闻一多的影响是深远的。尽管新格律诗后来屡遭批评,但他最为成功的《死水》、《口供》、《发现》、《心跳》、《一句话》等,确实都是难得的好诗。这是“戴着脚镣跳舞”,闻一多认为“越有魄力的作家,越要带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引自《诗的格律》),他的诗文词精炼、意象别致,色彩绚烂,证明着“他跳起来比谁都活泼,比谁都巧妙”(引自徐芳《中国新诗史》)。

本书除收入《红烛》、《死水》两部诗集外,还收入闻一多的集外诗,包括《真我集》中一部分未编入《红烛》的诗和新发掘的为《闻一多全集》所失收的佚诗《凭藉》和英文诗《另一个“中国仔”的回答》,期待读者读后对闻一多其人其诗有新的理解。

陈子善

丙戌盛夏于海上梅川书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