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追寻--一个红军后代的长征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宁宁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70年前,年仅20岁的父亲从这长征路上走过;70年后,年近花甲的儿子追寻着父辈的足迹而来。面对长征路上的座座丰碑,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英勇顽强,什么叫血染疆场,什么叫前赴后继,什么叫来之不易……一个红军后代的长征故事就此开始!

内容推荐

  70年前,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肩负民族希望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书作者是长征红军的后代,他随着父亲的足迹追寻追寻长征精神,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缅怀红军光辉业绩,展现长征精神。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出发前的准备

第二章 首先去湖南省

1、从张家界迈出重走第一步

去桑植县

贺龙元帅的故乡洪家关

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再返张家界市区

2、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遇故知

最先出发的两支长征先遣队

在湘西泸溪县

3、红2、红6军团横扫湘中再进黔东

在沅陵县,红军三天强渡两条江

声东击西、南下湘中

溆浦县,向警予的故乡

贺炳炎,壮士断臂瓦屋塘

会同县走出位粟裕大将

冒雨去洪江

在怀化市

芷江,日本在这里无条件投降

在湖南省路过的最后一个县——新晃

第三章 进入贵州

l、在玉屏侗族自治县

2、红2、红6军团直击黔西

3、红军强渡鸭池河

4、息峰县有个国民党集中营旧址

5、中央红军强渡乌江

6、到达遵义县,登上娄山关

7、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

8、前往金沙县

9、进入黔、大、毕地区

10、长征中的乌蒙山回旋战

11、哲庄坝战斗,余秋里在此断臂

12、贵州的屋脊_威宁县

第四章 到了云南

彝良是罗炳辉的家乡,红军三次到过这里

第五章 在甘肃的黄土高原

1、先到兰州

2、会宁县,三个方面军会师地

3、在宁夏翻越了六盘山

4、再次返回甘肃

5、通谓县,毛泽东在这里创作了《七律·长征》

6、独臂将军晏福生

7、武山县,红军在这里强渡渭河

8、在腊子口战役旧址

9、哈达铺——红军长征中的加油站

10、在陇南重访成徽两康战役旧地

ll、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

第六章 进入四川

l、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军在这里出草地

若尔盖的巴西会议及班佑分兵

从松潘到马尔康

“红军路过的草原”

2、在甘孜藏族自治州

在西康,红二方面军翻越了几座雪山

甘孜绒坝岔,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地

最难忘的水草地

跑马山上的康定城

红军飞夺泸定桥

3、红军不做石达开

4、彝海结盟和卫星升起的地方

第七章 再次来到云贵高原

l、红2、红6军团路过的第一个藏区

2、红军在石鼓镇渡过金沙江

3、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4、经过楚雄彝族自治州

5、路过昆明

6、曲靖,我在云南走的最后一个地区

7、贵州盘县——我重走长征路的最后一个县

第八章 永存的丰碑

尾声

试读章节

杨老说:“我们不都是你的父辈吗?”

是呀,面前这位和蔼可亲、饱经风霜的老人以及所有参加过长征的老前辈,不都是我的父辈吗?

杨老又告诉我,南京有个叫陈靖的老红军,近几年重走了三次长征路,让我去拜访他一下,会对我重走长征路很有帮助。

临别时杨老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梁宁宁侄:继承你父亲的意(遗)志奋勇前进”作为留念。

在南京,我来到陈靖同志的住所。这是坐落在南京市高楼门附近的一处老式院落,书房里摆满了陈老的书画作品。陈老高兴地接待了我,并向我介绍了前几年他重走长征路的情况。从1986年开始,陈老以70岁的高龄先后三次重走、复勘了红军三个方面军的长征线路。在这过程中他写了大量笔记、通讯和诗歌,还就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向中央写了调查报告。李先念同志特为他的诗集题写了“诗言史”的书名。

陈老随手递给我一张他的名片,正面印着“重访复勘长征路红军战士”几个字,背面则印了这样一句话:“不懂得过去的人,是不可能懂得未来的。”这话说得多好,这不正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座佑铭吗?

陈老是贵州省瓮安县人,苗族。1934年9月,先期进入贵州的红6军团路过他的家乡时,他毅然参加了红军,这年他刚16岁。后来他又和我父亲在一起工作,那时候我父亲任红2军团第6师第18团俱乐部主任。陈老告诉我说,他在长征路上写的第一首打油诗,就是在我父亲的鼓励下写的,我父亲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在革命队伍里,陈靖同志从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红小鬼,成长为著名的军旅作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干部。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一直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写了不少作品,有一部描写红军长征的电影《金沙江畔》就是陈靖同志创作的。

P29

序言

梁宁宁同志把他写的《追寻》一书的未定稿拿给我看,请我为这本书作一个序言,我考虑了一下,就用下面的话权代作序吧。

我认识梁宁宁的父亲是在长征之前。1934年10月,红2、红6军团会师以后,1935年1月,我从红6军团第17师第51团,调到红2军团第6师第17团政治处任青年干事,梁宁宁的父亲梁诚(原名梁金龙)同志在红17团政治处任俱乐部主任。后来我们又一起在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我仍当青年干事,梁金龙同志当宣传干事。我们朝夕相处,可以说在红2、红6军团的湘鄂川黔反“围剿”斗争和整个长征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一起,是亲密的战友。

抗日战争后,梁金龙同志调到冀中军区工作,我调到冀中4支队工作,自此分别,就再没有见过面。后来听说他在全国解放前夕,在皖西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他是一位非常精明能干的同志,我深深地怀念他。现在梁金龙同志的儿子梁宁宁完成了“追寻父辈足迹、重走长征路”的夙愿,我对他的行动表示由衷的敬佩和祝贺。他重走长征路,写的《追寻》一书,图文并茂,给人很多知识和启迪,非常感人,很值得一读。

红二方面军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在整个长征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首先表现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之前,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部署,湘赣苏区的红6军团由中央代表任弼时及萧克、王震率领西进,最先突破敌人的重围,离开湘赣苏区,转战湘、黔边界,与贺龙同志领导的红2军团会师。牵制了敌人,为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作战略转移减轻了压力,起到了为中央红军长征探路的作用。再就是红2、红6军团胜利会师后,两军统一行动,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牵制了130多个团的敌人。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利用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大量消灭敌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召开。第三,在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路线作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他们和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一起,促使张国焘取消他另立的伪中央,同意率部和红二方面军一同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最后实现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大团结,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二方面军虽然比中央红军长征晚出发一年,但它与红一、四方面军一样走过了千山万水,翻越了雪山、踏过了草地,经历了不少险仗恶战,牺牲了许多革命同志。红二方面军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最多,但所付出的代价却最小。  1936年11月,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毛主席在陕西保安县会见红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时,高度评价了红2、红6军团的长征。他说:“你们2、6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毛主席还对贺龙说:“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2、6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现在,长征已过去70年了,我国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作为一个长征的幸存者,每当回忆起那些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想起那些为革命为抗日牺牲的同志,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盛世。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发展和成就。我相信,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不会辜负老一辈革命者的希望和重托,继续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005年11月1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