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论语心读(精装典藏版全2册)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柳恩铭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目录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参考书目
后记

导语

“先师”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集中体现于《论语》中,在更加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下,如何正确理解、运用《论语》和其现实意义显得尤为重要。《论语心读》(典藏版)旨在还原孔子儒家原始典籍的作为伦理哲学本来面目,为《论语》正名。
   作者在教育战线奋斗数十年,对孔子的教育教学理念、伦理哲学思想精华均深入领会并有独到见解,作者坚持认为,《论语》是中国伦理哲学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底色,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钢结构,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核心基因,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珍惜。

序言

自序
   我有一个梦
   100多年前,犹如普罗米修斯盗火到人间,
蔡元培先生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思想自由
”的火种播种在北京大学,奠定了北京大学作为
现代大学的坚实基础,奠定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以下简称“西南联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高
峰的基础,也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新风。20多年
前,我领略雅斯贝尔斯“教育的本质是精神活动
”的思想,开始反思中国教育。而今,越来越多
的企业放弃自己的坚守竞相逐利于暴利行业,越
来越多的人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迷恋金钱,越来越
多的人放弃自己的信仰而崇拜权力,越来越多的
人梦想不付出艰辛就能有丰硕的回报,这样的社
会病态源于十数年或数十年前教育的失败。面对
今天方才显现的滞后性教育成果,每个有良知的
中国人惋惜不已,每个有理性的中国学人痛心疾
首,每个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痛定思痛!
   中国教育病了吗?10多年前钱学森提出的
教育问题仍值得思考:“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
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
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
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很大的问题。”我无意否认中国基础教育
在规模发展、教育普及、知识积累、技能培训、
思维训练、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但是,
10年、20年来教育产品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工匠精神缺失,也是不争的事实。教育缺失信仰
、理想、伦理、情怀、态度、价值等人文精神以
及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又怎么能够培养大师和
巨匠?又怎么能让人期待教育能够担当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育的本质追求是精神活动。显然中国当代
教育大多偏离了本质追求,沦为知识传授、技能
培训、智力堆积的工具,基础教育盲目追求分数
而忽视学生身心成长,高等教育盲目扩大规模和
追求就业率而忽视精神(核心是人文精神、科学
精神、工匠精神)建构,本身就是偏离教育本质
最直接的铁证。
   教育的正确方向是求异。显然中国教育的主
攻方向是求同,尤其是12年甚至长达15年的基础
教育,家长、学生、教师甚至全社会把目光都聚
集在高考这个出口上,这种一把尺子量遍天下才
子的教育评价机制,决定了其牺牲阳光、青春、
健康、兴趣、个性、潜能,甚至牺牲每个学生无
数种可能性,换来的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工
匠精神缺失的“标准件”。
   教育的公共取向是公平。显然中国教育发展
的路径背离了中央三令五申的公平追求。中央强
调教育公平,但是很多地方却在需求的误导下,
陷入马太效应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口头上虽然也
讲教育公平,政策上却在不断强化优质教育资源
,以满足优势人群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的前5
年,政府在基础教育供给上基本上是公平的,随
后人为地不断制造各级各类的重点中学、重点小
学、重点幼儿园,时至今日变本加厉,班级之间
、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沿海和内地
、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差距在拉
大而不是缩小,这种不公平甚至固化了人的命运
,如今,寒门难出贵子,勤奋未必有出息,已成
为部分人的困惑。教育公平性的缺失源于教育供
给侧的失控,一些地方政府争相把局部优质教育
资源作为地域性的竞争力不断强化,最终导致教
育成为“贫富悬殊”的催化剂。中国教育改革的
侧重点也在供给侧而不在需求侧。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积重难返的教育最终
导致其产品缺失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
,必然制约制造强国梦,必然制约创新大国梦,
必然制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不强
,国何以强?人才不强,国何以强?少年不强,
国何以强?
   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当中,当务之急是让教
育回归本质追求,让教育把精神培养作为天职和
本质,然后,才能依次解决其他问题。教育回归
本质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用什么养护师生(国
人)灵魂的问题。这需要重建信仰,需要重建价
值,需要重建伦理,需要重建人文精神,简而言
之,需要让浮躁的国人找回宁静致远的心。
   用什么养护师生(国人)的灵魂?“他山之
石,可以攻玉。”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计
划地深度访问过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中小学
和18所大学,探索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
教育依靠什么来养护师生的灵魂,他们普遍的做
法是以通识教育来增进价值认同、文化认同。通
识教育的核心是历史,通过历史教育实现历史认
同、价值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
,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国家凝聚力的形成均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基础教育长期将历
史教育边缘化,高等教育公共课中再次将历史教
育边缘化。这种课程设计匪夷所思。
   用什么养护国人和师生的灵魂?“众里寻他
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终于,我把目
光转向先秦,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先秦儒家文化上
;2003年1月1日开始,我几乎把做好本职工作
以外的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研究中国儒家文化元
典《论语》,历时十年对《论语》做了几近颠覆
的解读,《论语心读》第一

内容推荐

基于对教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对教育本质的追求,作者以“十年一剑”的决心和执着,深度研究数十个版本的《论语》,撰写了此《论语心读》(典藏版),对《论语》做出了独到解读。
   《论语心读》(典藏版)每章由三个部分组成,“注”立足于《说文解字》和《尔雅》,务求准确还原《论语》本意,而对过往的误读所进行的匡正均基于严谨考证,不为“标新”而故意“立异”;“译”的部分通俗易懂;“心读”部分堪称全书之精华,作者以传统经典儒学观照当下,理性反思中国的教育现状与国情,注重传统文化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挖掘。《论语心读》(典藏版)使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是作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为中国教育深度改革振臂鼓呼。
   有别于学院式的研究,作者柳恩铭博士长年投身于基础教育的积淀及其自身的美学修养使《论语心读》(典藏版)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且更具共情力和感染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