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护士人文读本
分类
作者 任文杰//王玉桂//王秀萍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专为护士准备的精神读本,也是一本不可多得文学读本,全书汇集了70余名文坛大家的心血之作,这些作品在商海物欲氤氲、精神高原逐渐走向沉寂的今天,聆听大家的声音,呼吸自由、爱与真善美的气息,濡染求实、严谨、科学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你带来一次思想文化的旅行与精神盛宴的享受。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名家的汇集之作。编者以独特的审美视角,依据医学、女人、人三个层次递进选题,分10个思想主题,使古今中外70余名大家在此会聚。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医学家、伦理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学家、未来学家、文化批评家……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在商海物欲氤氲、精神高原逐渐走向沉寂的今天,聆听大家的声音,呼吸自由、爱与真善美的气息,濡染求实、严谨、科学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无异于一次思想文化的旅行与精神盛宴的享受。

这是一本献给护士又不仅仅是护士的书,值得每一个人鉴赏、品味。

目录

第一章 信念的丰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卡尔·马克思

 为了信念而生活 池田大作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

 我为何而生 罗素

 我有一个梦 马丁·路德·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日内瓦宣言 世界医学会

【附】世界医学会国际医德准则

 南丁格尔誓词 南丁格尔

【附】 国际护理学会护士伦理准则

第二章 生命的顿悟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冯友兰

 人生的研究 林语堂

 略谈人生观 胡适

 论快乐 冯友兰

 信条 弗洛姆

 人 高尔基

 沉思集 普吕多姆

 中年 梁实秋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

 对死亡要有一种幽默的态度 史铁生

第三章 心灵的自由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丘吉尔

 《贝多芬传》序 罗曼·罗兰

【附】《贝多芬传》译者序 傅雷

 论创造 罗曼·罗兰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茨威格

 荣誉与爱荣誉 罗家伦

 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 胡适

 我的处世哲学 王蒙

 遗嘱 罗丹

 玉想 张晓风

第四章 爱与美的怀想

 母亲的诗 米斯特拉尔

 博爱与自爱 弗罗姆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何光沪

 性与可爱 劳伦斯

 美 邦达列夫

 美从何处寻 宗白华

 无言之美 朱光潜

 花未眠 川端康成

 美与同情 丰子恺

 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 罗家伦

第五章 教育的指向

 教育的四大支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爱因斯坦

 体育颂 顾拜旦

 论教育之宗旨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获得教养的途径 黑塞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

 书信二则 傅雷

 遭遇美国教育 高钢

第六章 科学与伦理的追思

 全球伦理普世宣言 斯维德勒

 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克林顿

 尊重生命 史怀泽

 医学的人文品格 周国平

 从“透析”到“安乐死” 史铁生

 哥本哈根精神 杨福家

 科学与艺术 乔治·萨顿

 现代科学的新特点:趋向艺术化 张学礼

第七章 文化与艺术的盛宴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朱光潜

 我与绘画的缘分 丘吉尔

 著作残篇 得谟克利特

 关于凡·高 吴冠中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精神的魅力 张炜

 美国日常文化四题 王晓华

 “文明”和“文化” 陈炎

第八章 读书的乐趣

 始终不渝的朋友 斯迈尔斯

 书的礼赞 茨威格

 读书与书籍 叔本华

 阅读,一种业余爱好 丘吉尔

 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 林语堂

 阅读的乐趣 塞尔夫

 谈读书 培根

 好读书 贾平凹

第九章 历史的钩沉

 世界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 杰斐逊

 赫尔辛基宣言

——涉及人类受试者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

 过客 鲁迅

 宽容序 房龙

 侠出于伟大的同情 罗家伦

 巨人何以成为巨人

  ——读赫尔岑《往事与随想》第一册 摩罗

 刹那的永恒 刘小枫

 “横站”的命运 王晓明

 江陵焚书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 葛剑雄

第十章 现代生活的诠释

 我们将进入一个什么时代 约翰·奈斯比特

 文化,塑造我们的生活 吴洪森

 世界自然宪章 

 中国生态主义宣言 王晓华

 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张岱年

 新生——人文主义和人的复兴 朱孝远

 全球文明、多元文化、大众传播与

 人类前途 哈维尔

试读章节

2001年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心理门诊为加强对心理障碍病人的心理治疗,弥补正常门诊病人多、时间少的矛盾,决定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为心理门诊的病人进行集体心理治疗。7月28日,他们请来了著名作家史铁生,他以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告诉人们许多爱的艺术和对待死亡的智慧:

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本该是位大夫,可现在却是个病人,一个资深病人。我是以一个老牌病人的身份,跟各位交流一下生病的体会。所以我只能保证以毫不隐瞒的态度来说说我自己的经验,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让各位借鉴的东西。这个开场白有两个目的。一是请各位不要对我抱太大希望,二是我自己先给自己减轻一下负担。我写作的时候,也总是先给自己减去负担,劝自己:别去想这一回能写得多么好,能够在哪儿发表,甚至得一个什么奖,这一回只当是闲来无事自己跟自己说说话,写一篇废品吧。这样劝过自己心里就比较轻松。

         困境不可能被消灭

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的生活中都难免有些艰难,谁心里都难免有些苦恼和困惑。甚至可以这样说,艰难和困惑就是生命本身,这是与生俱来的,甚至终生不能消灭的,否则人生岂不就太简单了?

设想一下,要是有一天生活中的困难都被消灭干净了,人生实在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就像下棋,什么困阻都没有你可还下的什么劲儿?内心世界比外部世界要复杂得多,认识内心世界比认识外部世界要困难得多。心理的问题浩瀚无边,别指望一蹴而就即可解决所有我们心里的迷惑。那么指望什么呢?我想,人们能够坐在一起敞开心扉,坦诚地说一说我们的困惑,大胆地看一看平时不敢触动某些心灵的角落,这就是最好的办法。心里的困惑存在一天,这办法就不会过时。就是说,一切具体的心理治疗方法,都要由这样的开端来引出。自我封闭,是心理治疗的最大障碍。

         与人交流达到新境界

困境不可能没有,艰难不可能彻底消灭,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宣泄与倾听,却可能使人获得一种新的生活态度,或说达到一种新境界。什么新境界?我先讲个童话《小号手的故事》。战争结束了,有个年轻号手最后离开战场回家。他日夜思念着他的未婚妻,可是,等他回到家乡,却听说未婚妻已同别人结婚;因为家乡早已流传着他战死沙场的消息。年轻号手痛苦至极,便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孤独的路上,陪伴他的只有那把小号,他便吹响小号,号声凄婉悲凉。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国家,国王听见了他的号声,叫人把他唤来,问:你的号声为什么这样哀伤?号手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国王。国王听了非常同情……看到这儿我就要放下了,心说又是个老掉牙的故事,接下来无非是国王很喜欢这个年轻号手,而且看他才智不俗,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最后呢,肯定是他与公主白头偕老,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我猜错了,这个故事不同凡响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结尾。这个国王不落俗套……他下了一道命令,请全国的人都来听这号手讲他自己的身世,让所有的人都来听那号声中的哀伤。日复一日,年轻人不断地讲,人们不断地听,只要那号声一响,人们便来围拢他,默默地听。这样,不知从什么时候,他的号声已经不再那么低沉、凄凉了。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号声开始变得欢快、嘹亮,变得生气勃勃了。

所谓新境界,我想至少有两方面。一是认识了爱的重要;二是困境不可能没有,最终能够抵挡它的是人间的爱愿。什么是爱愿呢?是那个国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小号手呢,还是告诉他,困境是永恒的,只有镇静地面对它?应该说都是,但前一种是暂时的输血,后一种是帮你恢复起自己的造血能力。后者是根本的救助,它不求一时的快慰和满足,也不相信因为好运降临从此困境就不会再找到你,它是说:困境来了,大家跟你在一起,但谁也不能让困境消灭,每个人必须自己鼓起勇气,镇静地面对它。  人生困境不可根除,这样的认识才算得上勇敢,这勇敢使人有了一种智慧,即不再寄希望于命运的全面优待,而是倚重了人间的爱愿。爱愿,并不只是物质的捐赠,重要的是相互心灵的沟通、了解,相互精神的支持、信任,一同探讨我们的问题。

新境界的另一方面就是镇静,就是能够镇静地对待困境,不再恐慌了。别总想着逃避困境,你恨它,怨它,跟它讲理,其实都是想逃避它。可是困境所以是困境,就在于它不讲理,它不管不顾、大摇大摆地就来了,就找到了你头上,你怎么讨厌它也没用,你怎么劝它一边儿去它也不听,你要老是执着地想逃避它,结果只能是助纣为虐,在它对你的折磨之上又增加了一份自己对自己的折磨罢了。

P61-62

序言

我们关注护士的人文阅读,首先基于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关注,出于对护理职业价值的关注,出于对护理事业发展的关注。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正因如此,医学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职责及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职业的神圣、崇高和伟大,也决定了医学应该是一门最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

早有学者指出,医学从来不曾是一门纯粹的科学,本质上它是一门入学,它穿透人文科学、道德生活和商业运作、世俗关怀与终极人性关怀的各个层面,表达着人性、知性、理性的深刻关系。

随着21世纪以优化生存环境、提高生命质量和增进身心健康为重点的第三次卫生革命的兴起,医疗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解除痛苦、拯救生命为目标,“卫生保健是一种服务”的观念早已在国际上流行。“以病人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医学概念以人类健康为轴心的全方位展开使医学本质上的文化内涵越发显露出来。医学不再是单纯的生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关系人类生与死、疾病与健康乃至生存与发展的文化构成。

护理学作为医学的一门独立学科,伴髓着现代科学与医学的飞速发展,其服务领域亦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延伸。护理工作不仅渗透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多方面,而且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

与治疗专业相比,护理专业更重视人而不仅仅是疾病,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而不单单是组织或器官的改变·…一这一切都给护理职能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赋予护士多元化的角色。护士不仅仅是健康的照顾者、实施者,更是健康问题的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护理学科发展导致的种种变化,给护理执业者提供了新的舞台,也对其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应有相应的职业信念、职业荣誉、职业责任、职业技能,更应该首先具备相应的职业情愫。

然而,由于我国人文教育的长期缺失和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加之护理教育层次的长期偏低导致的人文视野的狭窄,使我们的护理教育和管理都更偏重于专业乃至功利而忽视了人对精神滋养的需求。人文情怀的匮乏,终将使思想与行为陷入刻板、机械、僵化,最终导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及其创新能力的遗失……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能不激发入做如下思考:我们这个职业尚缺乏什么?

答案是:尚缺少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人文情愫和文化情怀;尚缺少因之而生发的对生命真诚的尊重、体恤、同情、关爱;尚缺少因之而生发的对工作与生活的审美与诗意。

而这一切的铸就无不需要人文学科的滋养。

人文的灵魂是自由、独立、仁爱的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追求,对其价值与精神的确认与维护,它更是一种忧患意识,是“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它给予我们性情的领引以及灵魂阳光雨露般的润泽,它给我们的生命带来诗意、温情和美善力量。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便着手进行相关尝试,把那些曾给予许多人灵魂温润、精神激励和人生启迪的篇章集结成册,奉献给大家。以期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凝结着人格力量、生命价值、思想光辉的字里行间漫步,聆听人文知识海洋的阵阵涛声,感受“力”与“美”的洗礼,给灵魂一方自由的空间,给思想一片飞翔的蓝天……

《护士人文读本》共有10章90篇,选文始终把经典性、思想性、可读性放在首位,并注重与启发性、开阔性、丰富性的结合,注重选文的深度和广度。选文包括著述、演讲、宣言、文论、随笔、报告文学等多种文体,涉及医学、哲学、历史、政治、社会、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为方便阅读,每篇均附有作者简介,以便对其作品的理解及其他作品的查阅。更期望通过阅读,使阅读者充分认识个体生命的价值、尊严和美好,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关爱、敬畏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慕与追求,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乃至人与世界的和谐相处。

我们之所以努力,因为我们执信:

护理是一项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职业,“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基本职责决定了其从业者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人性丰满的入。

我们之所以努力,因为我们怀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让每一个护理执业者都拥有爱的心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世间增添一份和暖与希望。

我们之所以努力,因为我们怀有一个不灭的梦想:

让护士通过非职业阅读来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愫和艺术涵养,进而建立自己充满情趣的阅读生活与明亮的道德生活,最终达到知识、情感、道德合一的境界,在尘世中保持一份清纯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

若为此付出的心血能给阅读者的思想带来少许的启悟,灵魂有少许的温润,我们足矣;若这种努力能引发阅读者对自身工作价值的重新审视、人生价值的思考,引发她们对真善美的渴慕和追求,则可告慰平生。

愿护理工作者高扬诚实、正直、自律的品格大旗,将爱心、责任、忠诚融于血脉,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用不倦的学习精神求真求善求美,成为集丰富的知识、精良的技术、美好的心灵、高雅的气质为一身的“圣洁的天使”,用完美的职业形象赢得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戴……

我们想,这决不仅仅是我们的期待,是所有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护理界老前辈和护理姐妹们的期待,是每一个关注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有识之士的期待,更是时代的召唤。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要感谢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林菊英先生的热情支持;感谢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美学研究所所长刘成纪教授的垂教与鼓励;感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编辑部主任巩玉秀,《中华护理杂志》总编辑刘苏君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荣晓琦、魏金枝、王明君、李修建、李茵茵、秦祖暄、张志强、仝伟、黄燕东、王光明、刁丽娟、刘林洪、王凤琴、罗铁柱、朱蕾、高毅丽等同仁及朋友的鼎力相助。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医务界有识之士建设性的意见。

                          编者

                    2005年春于鹰城抚琴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