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像影像开平碉楼/文化广东书系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余沛连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本中国古老建筑——碉楼的摄影图片集以及相关文化介绍书。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的摄影历程以及对开平碉楼的认识理解。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阅读完本书,相信,那些对碉楼知之甚少的读者一定能有一个直观、详细地了解了。

内容推荐

这是本中国古老建筑——碉楼的摄影图片集以及相关文化介绍书。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的摄影历程以及对开平碉楼的认识理解。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阅读完本书,相信,那些对碉楼知之甚少的读者一定能有一个直观、详细地了解了。

目录

第一章 姿彩万千的开平碉楼\1

第二章 开平碉楼的建造\9

碉楼图纸被描绘在墙壁上\10

开平碉楼的基础施工\13

碉楼的墙体类型\14

“夯土”墙\\14

砖墙\\16

钢筋混凝土墙\18

混合墙体\\19

碉楼的表面装饰\21

碉楼顶部的精雕细琢\22

第三章 开平碉楼是部华侨血泪史\27

第四章 多少座碉楼多少个故事\43

人杰地灵的赤坎\44

开平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48

鹰村碉楼的丰功伟绩\53

南楼:抗日救国的历史丰碑\54

中国著名摄影家沙飞与六也居庐\57

骑楼王国\63

东方“好莱坞”\66

小镇特色\68

塘口镇碉楼王国\70

我与自力村擦肩而过,晃就是20年\70

方创杰的故居\75

风雨沧桑铭石楼\78

庭院深深逸农楼\8l

疑幻似仙云幻楼\83

我与“立园”的情缘\86

鹅公山上美灼庐\l05

“鬼楼”“鬼崖”\108

蚬冈镇碉楼精品\116

开平碉楼第楼:瑞石楼\116

“梦魂犹思铡楼”\120

百合镇碉楼历史瑰宝\123

个人和他守护着的四座碉楼\124

长兴村:默默无阉的碉楼群与声名显赫的主人\131

赤水镇碉楼与村落的故事依然委婉动人\136

大津里碉楼与祠堂同在\136

回龙里:“第一人”的故居\141

水口镇狗镇海门,退敌五百\146

大沙镇山石碉楼竹称楼\148

跋\151

开平的地理及交通\153

开平的民俗\155

开平的美食\160

试读章节

司徒华城演奏着小提琴,带领着演奏大提琴的妹妹司徒志文。飘扬的乐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的迷雾,使人仿佛又看到来往于波士顿与纽约之间的火车风驰电掣般狂奔。位中国少年,在摇摇晃晃的列车上向乘客宣讲基督教的教义。他就是司徒梦岩。17岁那年,他只身漂洋过海,因为没有任何人的帮助,生活过得异常艰难。头脑精明的他,秉承了广东人天生的灵活,利用他从上海神父那里学来的流利的英语,滔滔不绝地在火车上“布道”。漫长的旅途,当基督教教义快要讲完了,他灵机动,继而宣讲起中国的孔孟之道,居然大受欢迎……

在美国初期,纵然环境不尽如人意,司徒梦岩还是以惊人的毅力,边工作边以优异的成绩修完了大学预科,通过了美国最严格的大学入学考试(College EntranceExaminatlon),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H.I.T.)机械工程系。

为了得到更多的经费,他不得不边读书边工作,做“Part Time”(兼职)、“礼拜尾”工作等等。天,他在报上得知波士顿近郊小镇家公司招聘,便急急忙忙地赶往那里,谁知已被他人“捷足先登”了。无奈的他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溜达,无意中发现了张海报,内容是则关于数学比赛的消息,曰期正好就是当天。他想,反正不收报名费的,而且还有奖金,干吗不去试试?于是,他走进了考场……

过了几天,则消息很醒目地登载在波士顿的报纸上:波士顿数学比赛,“唐山”(中国)青年司徒傅权(司徒梦岩在美留学用名)摘取桂冠。

消息传到当时清朝、国民政府两朝驻美公使伍庭芳那里,他高兴极了,立即召见了这位“唐山”后生。

伍庭芳知道这个年轻人为了求学,不得不多做几份兼职,以挣取学费,生活非常艰苦后,马上产生了怜悯之心。他立即找来了办事人员,查阅了官费留学生的名册,查到了在H.I.T.的个造船专业还有个学位空额。器重人才的伍庭芳立即把这个学位给了司徒梦岩。就这样,司徒梦岩成了清末最后的位官费留学生。

司徒梦岩得到了资助,生活有了着落。为了回报,他替大使馆做些兼职,如书记(记录、整理文件)杂务等,还负责联络波士顿地区的留学生。这样来,不爱交际,只知打工、读书的司徒梦岩,就有了和那里的留学生打交道的机会。

在M.I.T.和哈佛大学读书的同学回国后,许多人都成为了在各方面有所建树的学者、名人。当时在哈佛留学的宋子文,结识了司徒梦岩后,还请他教自己的小妹宋美龄学习小提琴,只是她没有坚持学下去。

这时候的司徒梦岩,直没有泯灭对音乐的追求。

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造船外,他还向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教授、奥地利小提琴家尤根·格鲁恩贝格学习演奏小提琴。手头拮据的他,没有钱交学费,但他聪明伶俐,讨老师喜欢。老师就破例地答应免费教他,条件就是他得打扫教室卫生。

P141-143

序言

对于碉楼我并不陌生,小时候住在三埠荻海公兴路,那附近有座叫“中兴楼”的碉楼,我经常和小伙伴在那里玩耍,那里凝留着我童年的梦想和美丽的憧憬。

出于对开平碉楼的情有独钟,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烧”摄影。当我面对这些沧桑、斑驳的碉楼时,就再也不能割舍,从此发不可收拾。从那时候起,我和我的朋友几乎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骑着自行车,沿着325国道公路,逐地去搜索村落中的碉楼,期望发现个“碉楼大金矿”。但是“大金矿”没有发现,倒是留下了很多美丽的回忆和经历,以及自己也没有数过的许多胶片,135的、120的、4×5、黑白的、彩色的、正片的、负片的,当然还有大摞的图片。

以前我拍摄碉楼,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凭着腔热情。随着对碉楼拍摄的深入,渐渐对碉楼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发现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自己都没办法弄明白。后来还是“不耻下问”,向当地的群众调查了解,他们热心地告诉了我很多关于碉楼的故事。但是很可惜,那些资料没有好好记录和整理,故事也随之而去,慢慢被人遗忘,有些事情变成了无人能解的谜,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

在随后二十多年的岁月中,我先后在县、市委宣传部、文化馆、碉楼办公室、华侨博物馆工作。因工作之便,我和开平碉楼的接触更加广泛、深入。  

出于对家乡碉楼的眷恋,我开始认真搜集各种资料,这件事做就是二十多年,欲罢不能。

我写这样的本书,并不在于刻意张扬,只是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摄影历程,以及对开平碉楼的认识理解,如我的书名“心像·影像·开平碉楼”。

我想通过这本书,提起人们对开平碉楼的关注,唤起人们对那些早年漂洋过海、历尽艰辛,流落在太平洋彼岸的金山伯们所经历的苦难历程的回忆。这样做,也许对于像我这样生于斯、长于斯的开平人,心里会觉得少些愧疚。

此为序。

作者 余沛连

2006.5.18

后记

开平碉楼作为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本以为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谁知道因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它从沉睡中苏醒了过来,焕发了生机。也因此有了写这本书的冲动和出版机会。

对于摄影,我驾轻就熟,而写作就如同“拉牛上树”般艰难。

我曾经在《中国旅游》、《华夏人文地理》杂志发表“风雨碉楼”的纪实报道,有了大概三万多字的积累。又经历了两年的时间,边采访边撰写,完成了这部记录着碉楼故事和我个人摄影经历的书。

这书里的故事,无法涵盖开平1833座碉楼的历史,书里面的故事仅仅是“九牛毛”而已。如果这书能够成为窥视开平碉楼的“斑”,使读者对开平碉楼有新的认识,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我心中始终感激、佩服个人,他就是穷生精力,撰写有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地的华侨历史和人物故事的《广东华侨史话》的作者吴玉成老先生。

吴老先生是缅甸华侨,多年以来不辞劳苦,在1996年完成了洋洋数万言的书稿。那年他已经是90岁了。2001年,我首次拜会了他,受到他热情的接待还签名送书给我。今年,我又在他100岁生日过后再次拜访,老人家欣然提笔签名,再次把他的著作赠送给我和开平市华侨博物馆。

还有位是我的好朋友石宝璃先生,他以前在香港《中国旅游》杂志工作。1999年的天,素未谋面的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们见如故,他鼓励我要多关注本地的人文题材。就这样,我投入到开平人文题材的创作,先后创作了《正月十三花灯会》、《风雨碉楼》等人文纪实系列,并刊登在《华夏人文地理》杂志上,也因此成为了《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的特约摄影师。是他,使我实现了从“风光沙龙”走向人文纪实摄影的转换。

另外,这本书还得到了徐刚、王雁、司徒志文、刘鼎武夫妇、陈海夫妇、关光宗等人的帮助,在此感谢他们。

作者于2006年9月15日灯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