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是地理教材编写、地理教学改革、地理教学评估和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教育意志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本书对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地理教育实践层面上的解析,而少有理论思辨性的阐发;它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而不作形而上的诠释;它注重发掘执行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智慧,而对文件条文的生成过程不作过多的陈述;它重视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异同比较,而避免在概念领域作经院式的鉴别陈述。力求使本书做到内容简明,讲解通俗,层次分明,语言流畅。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阅读参考。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系列教材”就是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配合当前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策划、组织编写而成。这套系列教材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套教材的编者既有课程改革的专家和学者,也有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和教研员。这套教材,既简洁明快,又有一定的深度,不失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实用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的教材。
第一章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产生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影响
第三节 国外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国内高中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理念和设计思路
第一节 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三章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解析
第一节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特点
第二节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
第三节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陈述方式
第四章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
第一节 高中地理内容标准的依据
第二节 高中地理内容标准的框架结构
第三节 高中地理内容标准的科学陈述方式
第四节 高中地理内容标准的突出特点
第五章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第一节 体系结构层次清晰,格式新颖
第二节 基本理念旗帜鲜明,高屋建瓴
第三节 设计思路重点突出,灵活性强
第四节 课程目标三维一体,相得益彰
第五节 内容标准表述科学,特点突出
第六节 实施建议案例典型,指导性强
第六章 高中地理课程实施建议
第一节 教学建议
第二节 评价建议
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附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主要参考文献和网站
后记
2.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基本特点
如何准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开展新教材的教学工作是近期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新教材的基本特点可概括如下:第一,注重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特点的框架结构体系。如必修课以系统地理为主要内容,框架结构没有按传统的部门地理一一介绍,而是做了一次大胆设计,传统的天文、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文以及农业、工业等内容大为减少,并赋予高中地理课以崭新的内容。第二,突出人地关系,精简内容,降低难度。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围绕人地关系,自然环境部分主要抓住三个问题,即自然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抓住两个问题,即人类各类活动的地理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这样编写,传统的自然地理内容被大量删减,天文、大气运动、地表运动等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也被删去了,因而大大降低了教材的难度。第三,注重基本原理,密切联系实际。从国际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经验来看,原理与实际之间的结合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在原理阐述的过程中适当以一些实例做说明或论证,实例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干扰课文的叙述,这样的实例一般称为“个案”。二是从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得出基本结论和基本原理,原理和案例在课文中被整合在一起,这样的方法一般称为“典型案例分析”,相应的教学方式称为“范例教学”。三是完全详细分析案例,结论由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通过教材的适当引导得出。结合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改革主要采取了前两种方式。“个案”的方法在初高中地理教材中均早已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体现于新试验高中地理教材中。这套教材对教学大纲中有些问题的处理,尝试通过在世界范围内选取典型的案例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把所要说明的基本原理或结论结合案例分析简略地写出来。传统的教材使教师认为,凡是教材中的内容,都应让学生掌握,而案例只是用来说明问题的材料,是不需要记忆的。于是,当教师看到新教材上的有关内容,大量的篇幅是关于案例的描述,因而在教学上难以把握。只有经过培训,教师掌握了新教材的特点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新教材还体现教学性,以促使教法、学法及评价方式的改变,呈现形式活泼多样的特点。
P19-20
随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企盼下,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将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记得《纲要》颁布的当天,《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纲要》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展现了21世纪新课程的美好前景。”文章还强调:“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研员和教师都要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以《纲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围绕这一根本要求,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校长、教研员和教师,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里。一定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件大事抓好。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一不把课程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是如此。在课程改革中,各国都想抓住带规律性的东西,都想抓住要害和根本,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应如此。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两个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从而进一步增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进行部署,认真组织好新课程的实施,扎扎实实地抓好这项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系列教材”。这套系列教材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套教材的编者既有课程改革的专家和学者,也有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和教研员。这套教材,既简洁明快,又有一定的深度,不失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实用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的教材。在使用这套教材时,我们希望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地理教材编写、地理教学改革、地理教学评估和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教育意志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受到地理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学习研究渐成风气。目前,国家级实验区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正在进行。因此,深入钻研地理课程标准,逐步提高执行地理课程标准的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为了配合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我们编写了这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本书对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地理教育实践层面上的解析,而少有理论思辨性的阐发;它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而不作形而上的诠释;它注重发掘执行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智慧,而对文件条文的生成过程不作过多的陈述;它重视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异同比较,而避免在概念领域作经院式的鉴别陈述。我们力求使本书做到内容简明,讲解通俗,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丛书主编、知名学者柳菊兴教授负责丛书的策划和质量把关,胡明先生、张祖春先生、黄莹丽女士为丛书的编写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原司长马立女士、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培训处处长唐京伟先生、湖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周元武先生对丛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鲁晓成、张杰、彭水成、左其坤、范义虎、陈洪波、周立人等专家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赵宏先生为丛书的高质量出版付出了许多心血。在此一并致谢。
承担本分册编写任务的是卢俊新、牟芬、孟昭然、易国堂、龚家玉、梅桃源同志。全书由梅桃源同志负责统稿。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