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用别出心裁的手法表现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的命运和复杂的感情,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他还以用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而著称。他的一些名篇大都选在《四百万》这个集子里,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的出租房》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四百万(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国)欧·亨利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用别出心裁的手法表现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的命运和复杂的感情,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他还以用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而著称。他的一些名篇大都选在《四百万》这个集子里,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的出租房》等。 内容推荐 《四百万》是欧·亨利最著名也是最出色的一个集子。取名为“四百万”,其用意在这部集子的前言里有所阐释:“不久前,有人声称纽约只有‘四百人’值得我们关注,但是一个更为聪明的人——一个人口统计者——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的数目要大得多。”由此可见,欧·亨利具有民主主义思想,他要描写的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目录 托宾的手相 麦琪的礼物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 回合之间 天窗室 爱的代价 初入社交界 包打听 警察与赞美诗 自然修正法则 黄狗的回忆 爱情催化剂 财神与爱神 菜单上的春天 绿门 车夫的故事 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 哈里发、丘比特和钟 金色光环中的姐妹 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 二十年后 华而不实 信使 带家具的出租房 蒂尔迪短暂的初次登场 红毛酋长的赎金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学校呀学校 汽车等待的时候 好友特勒马科斯 黄雀在后 城市考察报告 鞋 重新做人 女巫的面包 梦 试读章节 “剪了,卖了。”德拉说,“不管怎样,你还是照样爱我,不是吗?没有了头发,我不还是我吗?” 吉姆好奇地向屋里四下张望。 “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他带着近乎痴呆的神情问道。 德拉回答:“不用找啦。我告诉你——卖了,没有了。今天是圣诞前夜,亲爱的,对我好一点,为了你我才卖掉它们的。也许我的头发数得清,”她突然以一种甜蜜却认真的口吻说道,“可任凭谁也数不清我对你的爱。我去煎肉排好吗,吉姆?” 吉姆似乎突然从恍惚中回过神儿来,他把德拉紧紧搂在怀里。就在这十秒钟里,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仔细审视某种微不足道的事物。每周八美元的租金和一年一百万的房租——这两者有什么差别?数学家和智者都难以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昔日麦琪送来的珍贵礼物中没有这件东西。这句含糊其辞的说法容我待会儿再为您细述。 吉姆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扔在桌上。 “别误会,德儿。”他说,“在我看来,剪发、修面、洗头这类事情根本不会使我对你的爱减少一丝一毫。不过,如果你打开这个纸盒,就知道刚才我为什么一下子愣神儿了。” 雪白的手指灵巧地解开绳子,卸下包装。接着是一声欣喜的叫喊,随即,哎呀!转为女人神经质的眼泪和哭泣,使得这位一家之主不得不立即想方设法安抚她。 摆在桌上的是一套发梳——全套的梳子,有别在两鬓的,有插在脑后的,应有尽有,正是德拉在百老汇大街一个橱窗里看到的、爱慕已久的那套梳子。精致华美的梳子,纯玳瑁质地,边上镶着宝石——颜色与失去了的秀发刚好般配。她知道这套梳子很贵,她只是单纯地心向神往,从来没想过能得到它们。现在,她有了梳子,可是能佩戴这些渴望已久的装饰品的秀发却不在了。 她把这套发梳紧紧地抱在怀里,过了许久,抬起迷蒙的泪眼带着微笑说道:“吉姆,我的头发长得特别快!” 随后,德拉像是一只被烫着的小猫一样跳了起来,嚷道:“啊!啊!” 吉姆还没有见到他的漂亮礼物呢。德拉摊开掌心,热切地把礼物呈现在吉姆眼前。那沉默的贵重金属似乎映出了她明媚、热诚的心。 “吉姆,漂不漂亮?我走遍全城才找到的。现在你可以每天看几百次表了。快把你的表给我,我要看看它装上表链是什么样子。” 吉姆没照她说的做,而是一下子倒在沙发上,双手枕在脑后,脸上带着微笑。 “德儿,”他说,“我们先把圣诞礼物放在一边,暂时保存起来。它们太好了,现在就用未免可惜了。我是把表卖了才给你买的梳子。现在请你去煎肉排吧。” 众所周知,三位麦琪都是智者——聪慧过人——他们带了礼物送给马槽里降生的圣婴。赠送圣诞礼物这个传统就是他们首创的。因为是智者,他们的礼物自然也是无与伦比的,可能还捎带有礼物重复了可以调换的权利。我在这里笨嘴拙舌地讲述了一间公寓里两个笨孩子那平平淡淡的故事,他们极不明智地为对方牺牲了家里最宝贵的财富。但是我要对如今的那些聪明人最后说上一句:在所有送礼物的人之中,他们俩是最聪明的;在所有收受的礼物当中,他们的馈赠也是最聪明的;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薛芳译 P13-14 序言 欧·亨利(O.Henry,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用别出心裁的手法表现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的命运和复杂的感情,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他还以用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而著称。他的一些名篇大都选在《四百万》这个集子里,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的出租房》等。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名医生。他3岁丧母,由父亲带回孀居的祖母家里和姑姑一起生活。姑姑是位教师,她严格而富于启发性的教导使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家境贫寒,他17岁便辍学在叔叔的药店里当学徒,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人物,熟悉了他们的语言、做派及行事的方式,这为后来的创作准备了丰富的素材。他在药店学到的医学知识也在他以后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1882年,欧·亨利积劳成疾,离开故乡到得克萨斯州做牧牛入,积累了西部生活的经验,感受到了西部粗犷豪放、清新率真的风土人情。此后,他迫于生计,不断变换工作,其中一份工作是奥斯汀银行、出纳员(1891—1894)。后来他创办了一份名为《滚石》(1894—1895)的幽默周刊,开始在上面发表些讽刺及幽默小品。同时,他还在休斯顿一家日报上发表幽默小说和趣闻逸事。1894年,奥斯汀银行发现短缺了一笔资金,有人疑为欧·亨利挪用,于是欧·亨利受到起诉。其实,该银行原本管理松散,再加上他丢失的那笔款子数目不大,不过是技术上出了点纰漏,还不至于获罪。可是欧·亨利觉得脸面无光,愤然离家出走,一直到了中美洲的洪都拉斯。1896年,身处异乡的欧·亨利接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冒险回家探视,终于在妻子死后被捕,被判在俄亥俄州监狱服刑5年。痛苦、悲伤、羞辱、含泪的人生并没有将作家摧垮。相反,在狱中,欧·亨利开始认真写作,并于1899年在当时颇具影响的杂志《麦克卢尔》上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署名“欧·亨利”。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从一个专栏作家变成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短篇小说家。 1901年,欧·亨利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得以提前释放。出狱后第二年,他迁往纽约专事写作。他虽然也与上流社会来往,但经常出入贫民公寓、小酒馆、下等剧场,自认为是纽约400万小市民中的一员,而不是400个富翁之一。欧·亨利以一周一篇的速度为杂志投稿,获得读者一致好评。到1910年辞世时,欧·亨利以旺盛的精力创作了将近300篇短篇小说,分别收入《四百万》(The Four Million,1906)、《西部之心》(Heart of the West,1907)、《剪亮的灯盏》(The Trimmed Lamp,1907)、《善良的骗子》(The Gentle Grafter,1908)、《城市之声》(The Voice of the city,1908)、《选择》(Options,1909)、《命运之路》(Roads of Destiny,1909)、《陀螺》(whirligigs,1910)、《公事公办》(strictly Business,1910)等十余部集子,其中有几部是他去世后由别人编辑出版的。《白菜与皇帝》(Cabbages and Kings,1904)是他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写的是拉美的革命和冒险生活。这部小说虽然名为长篇小说,但结构松散,只是几个短篇的合体。1907年,欧·亨利和童年时的女友结婚,但这桩婚姻没给他带来幸福,于是他开始酗酒,健康状况日益恶化,生活十分拮据。1910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年,他为了摆脱经济困境,与别人签订了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剧本的合同,但没等剧本改编结束,他就去世了。 《四百万》是欧·亨利最著名也是最出色的一个集子。取名为“四百万”,其用意在这部集子的前言里有所阐释:“不久前,有人声称纽约只有‘四百人’值得我们关注,但是一个更为聪明的人——一个人口统计者——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的数目要大得多。”由此可见,欧·亨利具有民主主义思想,他要描写的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如《麦琪的礼物》描写一对贫困夫妻的爱情:圣诞节将至,为了让深爱的对方感到温暖,表达自己的情意,妻子卖了引以为豪的漂亮的头发,为丈夫换来一条表链,以配丈夫多年无链的家传金表;而当她把表链送到丈夫面前时,却发现丈夫卖掉了那让所罗门都“妒忌得直翘胡子”的金表,为妻子买了一套玳瑁发梳。结果,夫妻俩各自拿着无用的礼物,哑然神伤……故事虽戛然而止,但那份温馨和感动却长留读者心中。再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冬天即将来临,流浪汉苏比无法再露宿街头,于是一心想到监狱里安稳过冬,他故意几次三番为非作歹:到饭店吃饭不给钱、大喊大叫扰乱街市宁静、偷顾客的雨伞,乃至有意当着警察的面调戏妇女……但均徒劳无功,根本不被“神圣”的法律理会。他在一条僻静的路边听到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的音乐,受到感染,决心弃旧从新自食其力,这时警察的大手却“庄严”地按住他的肩头:判处三个月监禁!读到此,能不让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吗? 《带家具的出租房》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一个年轻迷人、身无分文的女歌手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绝望,在一家破旧的公寓里开煤气自杀了。一星期后,她的爱人也住了进来。他在房里闻到了一股浓郁的木犀草的香气,这种香气正是他爱人独有的。香气缭绕,可爱人的踪迹全无,绝望中这名年轻人也开煤气自杀了。这篇故事里对香气的描写以及情节上的巧合,明显带有浪漫主义的笔调。《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但也是欧·亨利最出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历来为读者所喜爱。这个故事讴歌的是为友谊而奉献一切的真挚情感。年轻画家乔安妮因患肺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把那颗还没有枯萎、老态龙钟的藤树当做自己生命的象征。如果最后一片叶子也凋谢了,那么她的生命之火也就熄灭了。为了让乔安妮找回生命的勇气,她的朋友苏找到了楼下一位穷困潦倒的老画家,请他帮忙。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老画家冒着大雨画了那片永不凋谢的树叶,正是这片树叶给了乔安妮生命的活力,她得救了。可是老画家却在医院因肺炎而离开了人世。 欧·亨利有很多小说以纽约为背景。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欧·亨利最出色的篇章是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如工人、店员、小职员、艺术家、流浪汉、警察、骗子,甚至盗贼。但在描写这些人物时,作者的出发点各不相同,涉及面很广。这些作品里有可歌可泣、令人断肠的爱情故事,有朋友之间无私友谊的故事,有抨击惟利是图的经纪人和尔虞我诈的行径的故事,有写良心未泯的盗贼,有写不循私情、秉公执法的警察,有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不一而足。他写小人物,有时也表现他们的缺点,但又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进一步展示他们本质的善良与质朴,更真切地反映人性的复杂和深刻。如《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描写一位每周只挣5块钱的贫穷女工虽一时动摇,但还是拒绝了那个玩弄女性的阔佬的引诱。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得到真实的体现,读者读完后会对她更为尊敬。他对纽约人虽然有褒有贬,但在他的作品中对美国西部人却明显表露出好感,这大概与他曾长期生活在西部有关。他笔下的西部人善良、纯朴、勤劳、能干、有勇气、富于同情心,特别是重朋友义气。欧·亨利写作时并没有刻意地将人做阶级划分,在他的作品中,社会地位相同的人都有好有坏。但欧·亨利也不像国外有的评论家所说,“不要真实性,没有道德意识,没有人生哲理”。其实,他的感情倾向、是非观念在作品中还是非常清楚的。例如,他同情低工资的售货员,但也不客气地勾画出了他们的虚荣心;他揭露骗子的罪恶勾当,但并不讳言许多受骗的人本身也居心不良,想占便宜。欧·亨利以他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判别是非,他的作品表现了他观察到的生活和他的思想。 欧·亨利的小说在谋篇布局上匠心独运,他让读者顺着故事的线索一路读下去,情节明明朝着他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不料笔锋一转,结局出乎意料。由于他埋了伏笔,做了铺垫,因此结局又不显得突兀,符合情理。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常包含着某种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正是这种完全意想不到的结局让读者为作家构思的巧妙拍案叫绝,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作家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显得成熟老到,浑然天成。欧·亨利不但写作速度很快,而且极少修改。他曾说过:“一篇小说一旦开了头,我就非得一口气写到底不可,要不然就再也写不下去。” 欧·亨利的写作不以任何作家为楷模。他常读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但并没有以莫泊桑为师。他创作时并不考虑什么创作的规矩,怎样想就怎样写。然而,他的写作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供读者消遣,从幽默诙谐中获得对人生的感悟或喟叹。也许由于这个原因,还没有哪位评论家说过欧·亨利曾深受某某人的影响,他的小说才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才自成一格。 欧·亨利的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手法,以达到幽默的效果。他的幽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小说整体篇章结构的精妙设计,产生对社会、人生苦中带乐的幽默,幽默是皮毛,人生的荒诞、无奈才是其实质。另一方面,欧·亨利的幽默还体现在细节描写、人物塑造和行文上。如他形容一位黑人年龄之大时,竟说他“与金字塔的年岁一般大”。又如在《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中,主人公手忙脚乱的情景、办公室乱糟糟的场面以及匆忙求婚的一幕,让人哑然失笑,使读者对环境对人的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 欧·亨利是有名的幽默大师,可与马克·吐温媲美。在这方面他与美国另一位杰出小说家爱伦·坡不同。爱伦·坡的小说常使人不寒而栗,欧·亨利的小说却常使读者捧腹。尽管欧‘亨利写小说时一心想给读者消遣,他的作品却远不全是喜剧和滑稽剧,他的幽默绝非纯为调侃、制造噱头的庸俗一类,而是通过表面的戏谑,深刻地展示出外部社会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关系,歌颂人心的纯洁和伟大。 欧·亨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语言大师。他不仅在遣词造句上准确生动,还经常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塑造的需要,熟练运用各种方言,从而使他的小说地方色彩浓郁,人物刻画活灵活现。他还经常引用《圣经》和《天方夜谭》中耳熟能详的典故,灵活运用俚语、谐音、双关、比喻、揶揄等手法,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以其众多的作品,以其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杰出短篇小说家。然而,也有的评论家对他的作品提出了批评。有人认为他的小说写得太快,有浅薄之虞;还有人说他的人物有雷同之嫌:“在欧·亨利的所有小说中,找不出一个写得真实的人物。”欧·亨利自己对其小说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一次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倒说过:“我是个失败的人。我的小说究竟如何呢?老实说,我并不满意。我就害怕人们说我是什么‘名作家’。”究竟评论家的批评是否符合实际,欧·亨利是否过谦,读者看过他的小说后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博士 顾韶阳 2006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