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是“俗”的本质和“雅”的外在形式追求相结合的产物,是“雅”文化和“俗”文化交流的同一载体,是“雅”文化日益走向大众的一种物质存在。宋人尤侗有诗:“桃花未放菜花黄,桃花落尽茶花香。千红万紫风流尽,不及佳茗趣味长。”如此,就让我们啜墨看茶,以壶品茗,更品生活之味,人生之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雅紫砂 |
分类 | |
作者 | 山谷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紫砂陶是“俗”的本质和“雅”的外在形式追求相结合的产物,是“雅”文化和“俗”文化交流的同一载体,是“雅”文化日益走向大众的一种物质存在。宋人尤侗有诗:“桃花未放菜花黄,桃花落尽茶花香。千红万紫风流尽,不及佳茗趣味长。”如此,就让我们啜墨看茶,以壶品茗,更品生活之味,人生之味…… 内容推荐 紫砂壶是伴随着茶文化而出现的,也是茶文化走向极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千奇万状信手出,紫砂陶特别是紫砂壶的丰富造型,是紫砂艺人智慧的结晶。书中详细介绍了50余种紫砂陶器件,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生活思考和艺术风骨。 目录 序 徐秀棠 茶山之英,含上之精 1吴经墓葬壶 也是历史见证 2供春壶 自古英雄出少年 3时大彬壶 千载一时 4陈鸣远及其作品 陈鸣远的精神 5曼生壶 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6邵大亨及其作品 风骨和技艺 7黄玉麟及其作品 人生莫受老来贫 8紫砂桃杯 拈翻王母九霞觞 9博浪椎壶 化干戈为玉帛 10鱼化龙壶 人生祈愿 11秦权壶 自有人家带秤来 12东陵瓜壶 南瓜之韵 13匏瓜壶和匏尊壶 举匏尊以相属 14锡包壶 镶嵌重裹不相宜 15粉彩壶 却嫌脂粉污颜色 16鹧鸪提梁壶 直教生死相许 17土新桥壶 江南履步 18仿壶如意壶 仿鼓如意和四季如意 19集玉壶 集玉之美 20同乐壶 同乐 21神鸟出林壶 神鸟出林 22礼花提梁击 东风夜放花千树 23龙宫宝灯壶 大红灯笼高高挂 24竹简茶具 丹青难写是精神 25大锦松壶 岁寒知松柏 26艇竹蝉衣提梁壶 斑竹一枝千滴泪 27秋月壶 明月松间照 28束柴三友壶 束柴三友 29竹炉茶具 且将新火试新茶 30蝶双飞壶 蝴蝶的爱情 31天外天壶 天外有天 32天际壶 孤帆远影碧空尽 33渔舟唱晚壶 渔舟唱晚 34华径壶 花径不曾缘客扫 35回娘家壶 归宁的喜悦 36听雨壶 芭蕉叶斜卷舒雨 37金声玉振壶 凤凰叫,蝉儿鸣 38荷塘月色壶 荷塘月色 39灵豹壶和山鸡壶 冲冠之怒 山鸡映水 40竹报平安壶 竹报平安 41筋囊壶 菊花须插满头归 42紫砂雕塑“始陶异僧” 一语成谶的异僧 43紫砂雕塑“萧翼赚《兰亭》” 天子的伎俩 44紫砂雕塑“有朝一日” 期待与梦想 45紫砂雕塑“十八罗汉” 嬉戏的神仙 46紫砂雕塑“坐八怪” 张扬生命 47紫砂雕塑“观战” 思虑太多没有幸福 48紫砂雕塑“老墙角” 童年的四季 49紫砂雕塑“和合二仙” 吉祥祝福 50紫砂雕塑“茶神陆羽” “茶神”之神 51汉棠盆 送你一片山水秀色 52枇杷笔搁 摘尽枇杷一树金 53冬瓜枕 一枕梦黄粱 54紫砂观 一寸干将切紫泥 余韵(代跋) 试读章节 第一眼见到这把壶的时候,就想到了它该有点什么特别的意思,因为井栏壶的外侧破了壁,而且有一只小青蛙蹲付其中。 是寓意井中之蛙吗?询之作者,回答说:壶名叫“天外天”。 “天外天”无疑胜“井中蛙”一筹。“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见识短浅而妄自尊大,用“井中之蛙”之义以自嘲抑或反讽,都不恰当,惟有此名,显出自戒自警的含意,在情理之中且又出意料之外。 古人以为天有九重,那意味着一重比一重高,所以才说天外有天,这是中国人的理性尊严和自谦的意思。 “井底之蛙”,眼界视野狭窄,见识不广,自然是近视弱视,而天外有天,则是理性的自我告诫。韩愈说:“自知者为明。”俚语俗话也说: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这些都是关于自谦的警言。作为社会人来说,侧身社会不能无止境地膨胀自己,而不能没有约束——社会约束、自我约束、纪律约束、道德约束,行为的规范,修身的准则,处世的箴言,而虚心就是自我约束的方法之一,学习没有止境,艺术的追求也没有止境,从没有顶峰和“最”字的立脚点。 在现当今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人们常常通过自满、自夸来肯定自己,甘做井底之蛙,关起门来称皇上,动不动就自称大师、权威、专家,一点也不脸红。用自我加冕的头衔来满足可怜的虚荣心,表示自己的社会存在,其实是完全的不自信,除了狂妄便是浅薄。这在过去更多的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事,修养不够和道德道义的缺失,而现在却成为社会浮躁的病相之一,“大师”、“著名”满天飞,自我满足,彼此吹嘘,成为社会转型之时捞取“名”和“利”以及额外的社会财富的手段之一。 这样的狂妄自大、自不量力,与《菜根谭》中所告诫的“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相距何啻千万里。 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肯定,以及充分地张扬个性,与骄傲和自夸毫无共同之处,前者是实现自我,后者却是迷失自我,完全大相径庭。谦虚是人类的美德之一,在人际交往中,在学习实践中没有比这个品性更具有包容性和吸收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风范和修养。 自谦不是虚伪,就“谦虚谨慎”四个字而言,要紧处在于:对人要谨慎,对己要谦虚。作为社会人,不能不明白“天外有天”这个最普通的常识。目空一切,自以为天下第一者,不是无知,就是自认为“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浑浑噩噩者。 俯仰天地,立身立命,最大的障碍其实是自己,是自己的满足和不思进取,“满招损,谦受益”,检点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不能与身前身后、身左身右的相比,其结果常常是“人比人气死人”,而是要与上下比,与历史人物比,让将来的人臧否、评说,这样才能比出进取的勇气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而这一切就首先要心平气和,虚怀若谷,真正明白天外有天,而不是坐井观天。 P75-76 序言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紫砂陶艺本属“文人工艺”,其中茗壶以其实用功能、点茗之便广受青睐,然注水品茗时作为品赏把玩之具,它的诱人可爱应在“理”和“趣”,故通理得趣才为上乘之器,虽属微物,实与文化含量有着密切的关联,故历代文人多有参与,且乐此不疲焉。 山谷先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紫砂接触,研习典籍,交游陶人,评点砂壶陶艺,出版作品多部,近又以文词翰墨之笔给紫砂陶艺作者、作品、作风怀吟咏六十篇,迁想妙得,别开生面,拓展紫砂文化内涵,实属文化人言天下之事、揽四方之风之雅举,为紫砂文化品赏增添了新的趣味。 是为序。 后记 余韵(代跋) 山谷 当《风雅紫砂》的最后一篇文章杀青的时候,已是甲申年末。在此前几天,纪念顾景舟先生90诞辰暨顾景舟作品及徒子徒孙作品展在上海开幕,我和徐秀棠先生作为《紫砂泰斗顾景舟》一书的作者,也在展会上进行了签售活动。这已是我在上海参与有关紫砂文化活动的第三次,每次都目睹到了人头攒动的盛况,心里也禁不住感慨万端。 在现代化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更多的文化人参与谈论传统文化的时候,作为物质文化层面的紫砂陶的兴旺,能否给我们以一些启示呢? 相对于其他门类的手工艺品,紫砂陶的历史不算悠久,自明代中叶以后崭露头角,立刻汇进了民族艺术的长河之中,凭借其独特的资源材质,且有后来居上之态。阅读既有丰富工艺含量更有深厚文化含量的紫砂陶,如同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一样,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途径和成果,需要我们以宽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文化观念来审视。 有鉴于此,我以粗浅的知识作此尝试,对有志于探求紫砂文化底蕴的后继者起个投石问路的作用,谬误和浅薄是不可避免的,或许会多多少少唐突紫砂的从业者,或许会多多少少贻笑于文化大家们,但都无改我对紫砂文化的热衷,亦会在紫砂大师和文化大家们的指正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间工艺面临着诸多考验,紫砂陶却仍然显得朝气蓬勃,在茶文化日益普及和迅速升温的今天,紫砂陶特别是紫砂壶,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市场造就了紫砂从业人员队伍的扩展,所创作的作品日渐多姿多彩,同时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造就了不同的审美需求。在这种双向的变化中,对于创作主体和受众来说,给予紫砂陶以更多的文化解读和文化关怀,挖掘不同风格作品潜在的文化内涵,赏析更多的工艺和知识,都是必要的。 这是一个日益开放的世界,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洋溢着泥土芬芳的紫砂陶,也越需要富含现代意识。它的发扬光大在于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囿于传统,师古而不泥古,在于艺术家的创造性的劳动和审美意识的更新,也在于更多的文化人的参与。 正因为如此,我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写下自己的感言,也算是一种参与的姿态。就我内心深处的文化触动而言,阅读紫砂陶,其实就是面对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附着的一个载体,而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个文化人的使命之一。念及于此,又一次翻阅全部书稿时,心中仍不免有些惶惶,放眼众多参与紫砂造型和壶铭镌刻的前辈大家们,今天的文化人,包括自己在内,参与紫砂的水准相对不高,所能提供的文化养分也远远不够,只要认真回顾一下陈曼生、赧翁等人涉足紫砂的文学成就,就会令我们汗颜不已,没有齿颊留香的佳句妙语,甚至一句像样的切茶切壶的铭文都没有。这不仅是我个人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也是整个文化界文化功底浅薄的问题。 所幸,广大的茶文化爱好者、紫砂爱好者,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内,没有回避这个不足。俗话说重在参与,只有在不断的参与中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有所收益,才能有所提高。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的儿子陈维崧有首《满庭芳》词,他在“紫笋碧鲈”时节,有感于“吾邑茶具俱出蜀山”后,写道:“而我偏怜茗器,温而栗,湿翠难扪。掀髯笑,盈崖绿雪,茶事正堪论。” 我想,此刻我们的心境与陈先生的心情也许是差不多的。但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