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系列教材》之一。从现代的角度精选了古今各种题材脍炙人口的餐饮旅游作品。
全书分为7章,每章前有关于该章文学样式的简介。每章分为两节,节前分别有关于这种题材餐饮文学和旅游文学的简介,每节选篇又分为讲读篇、阅读篇、研读篇,较好地适应了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分层教学的改革,不同个性和学历的学生也能各有所得。
本书既注重对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美学价值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写作、说话、翻译、赏析能力的培养,而且充分考虑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考试的需要,因而本书好学、好教。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餐旅服务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作为餐旅行业员工的培训教材或旅游爱好者的参考书。
全书分为7章,每章前有关于该章文学样式的简介。每章分为两节,节前分别有关于这种题材餐饮文学和旅游文学的简介,每节选篇又分为讲读篇、阅读篇、研读篇,较好地适应了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分层教学的改革,不同个性和学力的学生也能各得其所。本书既注重对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美学价值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写作、说话、翻译、赏析能力的培养,而且充分考虑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考试的需要,因而本书好学、好教。
第1章 餐饮旅游诗歌
1.1 餐饮诗歌
讲读篇
1.1.1 瓠叶——诗经·小雅
1.1.2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1.1.3 食猪肉诗——苏轼
阅读篇
1.1.4 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
1.1.5 寄胡饼杨万州——白居易
1.1.6 笋竹二首——郑板桥
研读篇
1.1.7 槐叶冷淘——杜甫
1.1.8 口数粥——范成大
1.1.9 新嫁娘——王建
思考与练习
1.2 旅游诗歌
讲读篇
1.2.1 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李白一
1.2.2 黄鹤楼——崔颢
1.2.3 题西林壁——苏轼
阅读篇
1.2.4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1.2.5 望岳——杜甫
1.2.6 难老泉——公木
研读篇
1.2.7 登江中孤屿——谢灵运
1.2.8 蜀相——杜甫
1.2.9 望洞庭——刘禹锡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餐饮旅游词曲
2.1 餐饮词曲
讲读篇
2.1.1 浣溪沙——苏轼
2.1.2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2.1.3 阳春曲·赠茶肆——李德载
阅读篇
2.1.4 喜春来·春宴——元好问
2.1.5 蟾宫曲·山中乐——孙周卿
研读篇
2.1.6 醉花荫——李清照
2.1.7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
思考与练习
2.2 旅游词曲
讲读篇
2.2.1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2.2 蝶恋花·海南岛——叶剑英
阅读篇
2.2.3 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
2.2.4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2.2.5 卖花声·雨花台——朱彝尊
研读篇
2.2.6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2.7 沁园春·忆黄山——汪莘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餐饮旅游辞赋
3.1 餐饮辞赋
讲读篇
3.1.1 后杞菊赋(并序)——苏轼
阅读篇
3.1.2茶赋——顾况
研读篇
3.1.3 蒲桃酒赋(并序)——元好问
思考与练习
3.2 旅游辞赋
讲读篇
3.2.1 诸葛武侯庙古柏文——段文昌
阅读篇
3.2.2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研读篇
3.2.3 阿房宫赋——杜牧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餐饮旅游散文
4.1 餐饮散文
讲读篇
4.1.1 食不厌精——论语·乡党
4.1.2 炙豚法——贾思勰
4.1.3 腊八粥——冰心
阅读篇
4.1.4 藕与莼菜——叶绍钧
4.1.5 知堂谈吃三则——周作人
4.1.6 雅舍谈吃二则——梁实秋
研读篇
4.1.7 随园食单三则——袁枚…
4.1.8 淳于髡论饮酒——司马迁
思考与练习
4.2 旅游散文
讲读篇
4.2.1 小石潭记——柳宗元
4.2.2 湖心亭看雪——张岱
阅读篇
4.2.3 砥柱——都穆
4.2.4 桂林山水(节选)——方纪
4.2.5 黄果树瀑布记——徐弘祖
研读篇
4.2.6 雁荡山——沈括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餐饮旅游楹联
5.1 餐饮楹联
讲读篇
5.1.1 镇江京江第一楼联
5.1.2 长沙白沙井公园白沙茶艺馆联
5.1.3 焦山自然庵茶联——郑燮
阅读篇
5.1.4餐饮行业联一组
5.1.5 长沙天然台茶馆联——谭延为
研读篇
5.1.6东坡题趣联
5.1.7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5.1.8孔乙己酒店联
思考与练习
5.2 旅游楹联
讲读篇
5.2.1 孟姜女庙联——文天祥
5.2.2 海口五公祠联
5.2.3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联——董必武
5.2.4 镇江焦山联——杨继盛
阅读篇
5.2.5 庐山白鹿洞书院联
5.2.6 四川都江堰离堆公园大门对联
5.2.7 采石矶太白楼联——王有才
5.2.8 孔府大门联——纪晓岚
5.2.9 玉门关联
5.2.10 娘子关城楼联
研读篇
5.2.11 上海豫园卷雨楼联
5.2.12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联
——郭沫若
5.2.13 杭州冷泉亭联——董其昌
5.2.14 苏州寒山寺联——邹福保
5.2.15 贵阳甲秀楼联——刘蕴良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餐饮旅游小说
6.1 餐饮小说
讲读篇
6.1.1 王之涣——薛用弱
6.1.2 茄鲞——曹雪芹
阅读篇
6.1.3 刘伶病酒——刘义庆
研读篇
6.1.4 美食家(节选)——陆文夫
思考与练习
6.2 旅游小说
讲读篇
6.2.1 四大名泉——刘鹗
阅读篇
6.2.2徐福求仙草——东方朔
研读篇
6.2.3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凌漾初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餐饮旅游戏剧
7.1 餐饮戏剧
讲读篇
7.1.1 茶馆(第一幕)——老舍
阅读篇
7.1.2 满意不满意(第一场)——陈继尔
研读篇
7.1.3 茶馆(全剧略)——老舍
思考与练习
7.2 旅游戏剧
讲读篇
7.2.1 游寺——王实甫
阅读篇
7.2.2 听稗(崇祯癸未二月)——孔尚任
研读篇
7.2.3 旅寄——汤显祖
思考与练习
藕与莼菜——叶绍钩
这是叶圣陶早期散文中的名篇,选自《未厌居习作》。作者“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雪 藕”,“又联想到莼菜”,并通过对藕与莼菜的回忆、叙写,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结构严谨,行文舒畅,语言平朴纯净,富于清淡隽永的情趣。
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关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尚的东西,这是清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使满涂污泥,便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走过的人便站住了,红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而甘美的滋味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种的要求。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像这样的取求很方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竞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惟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便怀念起故乡来了。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P55-56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系列教材》之一,也是中国职教学会商业专业委员会(筹)和全国商业中专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研究的成果一“中高职教育衔接与分工教材新系”中的一本。本书的编写原则是:职业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衔接性原则、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本书是自1989年《中国旅游文学》(乔正康编著,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和1992年《餐饮文学》(乔正康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以来最新的一本供开设旅游、饭店服务、导游等专业的中职三校生使用的专业教材。这本教材也适合电视中专、成人中专和企业职工培训班使用。这本书“新”在哪里?
第一,体例新。本书在体例上比以往的教材更合理、更统一、更科学。全书不但有通常的诗歌(词曲)、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文学作品,而且把我国特有的富有美学愉悦作用的辞赋和楹联作品也选进了教材,这对于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都是有利的。每一章分两节,第1节是餐饮文学作品选读,第2节是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每一章前有关于这一文学样式的简要介绍,每一节前有关于这一文学样式餐饮作品或旅游作品的简要介绍,每一篇作品前又有对这篇作品时代背景、作家思想或本篇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的评介(不是每项都有)。全书的体例安排统一规范,简单明了。
第二,内容和形式新。我国已经出版的同类书籍还没有餐饮旅游辞赋、餐饮旅游小说和餐饮旅游戏剧的分类,也未见这方面作品的选介。另外,所选诗歌、词曲、散文、楹联篇章中新面孔也不少,其中不乏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俱佳的好作品。我们在选篇时反复斟酌、比较,力求把最好的作品介绍给学生,给当代青年学生一些清新、积极的美学上的愉悦,同时使他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在餐饮旅游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专业,坚定从事现代服务事业的信心和决心。选篇时还考虑到了为专业课服务,凡是技能等级考试涉及的作品都尽可能选进了教材。
第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书对语文能力中的阅读、说话、写作、翻译、分析、审美等各种能力提出了要求,讲解时注重从这几方面着手,“思考与练习”还精心设计了各种培养能力的题目,甚至连如何画旅游示意图等也考虑到了。
第四,注释点到为止,简单明了,没有大段引文及考释性文字。个别难懂的古代作品,除详尽注释外,还附了现代汉语翻译。这样,学生自学比较方便。
第五,本书充分考虑到当前中职生的实际情况,较好地配合了中职校实行学分制、分层次教学的改革。每一节设计了三个单元:“讲读篇”是基本要求,由教师讲读;“阅读篇”是为了扩大视野,增加了一些难度,为有兴趣、有余力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容;“研读篇”为有钻研能力的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因此,各地区学校的老师可以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加以处理,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用本教材,比较好教。
本书的编写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切人,因此,我们只是抛砖引玉,祈愿专家学者和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共同探索、研究、斧正,帮助我们逐步修订,使之日臻完善。
参加本书编写的几位都是高级讲师、副教授,都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其中:高国兴编撰了第l章、第2章、第4章;曾米鲁编撰了第3章;王劲松编撰了第5章;乔正康编撰了第6章、第7章,并负责全书的选篇、总纂。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扬州大学石明辉教授、江苏省楹联学会秘书长季世昌等专家的帮助,也得到了中国金融出版社、教育部商业行业指导委员会、全国商业中专教育研究会、安徽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市商业学校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