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岁月匆匆轮转,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故乡故人始终是涌动于心头的温暖与感动!本书收录了陈忠实、贾平凹、梁晓声等36位名家倾情思故乡怀故人之作。这些用血与泪,情与爱,火与冰写就的文字,瞬间触动心灵。故乡,萦回于我们心底的一个真实的梦,一种痛苦而甜蜜的回忆,一个已逝岁月的美好未来……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善待价而沽。至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莱,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是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像这样地取求很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P88-89
那一年,我们匆匆挥别故乡。像一只候鸟,在一个个陌生的村庄和都市里扑腾。不经意,许多年便无影无踪。突然发现,我们再也无法长久驻留于故乡。但是,故乡成了我们无法忘却的记念。那熟悉的乡音俚语,那熟悉的一草一木,那些亲密无间的故交知己,一想起来就令人心旌摇动。我们的心始终跋涉在回乡的路途中……
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我们的母亲。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奋力成长,从牙牙学语到懵懂少年,由青春飞扬至迟暮老年……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故乡——母亲。故乡是萦回于我们心灵的一个真实的梦,是一种痛苦而甜蜜的回忆,是我们那些已逝岁月里的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海茫茫,我们走遍千山万水,相逢在某一年的某一天。不记得又是在哪一年的哪一天,我们各奔东西。或者数年后才能匆匆再见,或者从此天涯隔断……但是,曾经的点点滴滴,却永驻记忆之壁。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不经意想起,涌动于心头的尽是温暖和感动!
本书收录了36位名家倾情思故乡怀故人之作。翻开这些用血与泪,情与爱,火与冰写就的文字,您只需静下心来阅读一分钟,便会爱不释手。
最后,我真诚地感谢本书的每一位作者,感谢你们写出了让我们灵魂痉挛的“真情”,感谢你们让不容易被感动的我们一次次感动。如同亚伯特·史怀哲所说:“有时我们的光溢了出来,但点燃的是其他人的火焰。我们每个人都感谢那些点燃这亮光的人。”在此,我代表所有被感动了的读者,再一次向你们致以真诚的谢意。
还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耗费了长达半年的精力,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仍未能与本书中的个别作者取得联系。实在无法割舍对这些作品的喜爱,冒昧将它们收录入本书,还望作者诸君谅解。我们将继续“寻找”你们,也敬请你们与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联系,电话(010)68003908,电子信箱:CPCC@VTP.163.com。我们将及时奉上样书和稿酬。
张国龙
2005年5月北京紫竹桥